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讀書就是爲了看看熱鬧散文

讀書就是爲了看看熱鬧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01

讀書就是爲了看看熱鬧散文

讀書就是爲了去看看熱鬧。

這個回答還是前段時間翻知乎發現的,我覺得這個回答很樸實,比起那些張口閉口就是提升自己、瞭解世界的回答,讓人聽得舒服多了。

目的單純且容易實現。看熱鬧誰不會啊?魯迅先生不還說愛看熱鬧是中國人的天性嘛。

有人當街撕打、商販被城管暴打、老人摔倒……這樣的熱鬧,很快就能聚攏大家的目光。

但書裏的熱鬧場面,卻很少有這麼多人去關注。

前幾天看到許地山的一本書,這個老先生就是我們小學時候學的那篇《落花生》課文的作者。

他身處民國時期,提出了作爲一個“書蟲”的標準:

1.身體健康

2.家道豐裕

3.事業清閒

4.志趣淡薄

5.宿慧超越

當時覺得這五個標準立得很有趣,就隨手抄下來了。

02

首先身體健康是必須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是鐵理,毋庸置疑。

第二條說的是手頭要有錢,因爲你要用錢來買書。

其實現在網絡資源豐富,買不買書其實不重要,只要你想看書,圖書館、kindle或者一些手機看書軟件都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不過還是想說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搞出版的人抱怨自己的新書剛上市就必須要搞打折活動,自己賺不到錢,廣大讀者們去買實體書,掏完銀子以後又覺得書又太貴。

大家都覺得自己的日子難過,那到底是誰佔了便宜?

我現在一年也買不了幾本實體書,去年買過幾本書,大都是在圖書館看完,覺得確實寫的不錯,於是想收藏的心氾濫了,就買回來放在家裏的書架上,準備有空再翻翻,回味回味。

但比較尷尬的是,我到現在都沒去回味過,甚至連那些書的包裝都沒拆。不過,我做一個決定總是想了很久才決定的,不是心血來潮。

我想等自己有一些不同的人生經歷之後,應該會重新翻開那些書。

像約定好了,到點了就準時赴老朋友的約。順便跟它們說說這段時間裏,自己的一些經歷。

無論悲歡,就掏掏心窩子。

03

第三條講的是事業清閒,放在現在,那肯定是不現實的。

現在很多人壓力大,他們讀讀書也只是爲了調節生活緊張的節奏。

但是如果真正讀進去書,非得有一顆悠閒自在的心才行。

我想到了之前許嵩發過一條微博,大意是總有人會時不時發消息問他最近忙什麼?

他後來回覆:“一點也不忙。或者說我忙的都是些很閒的事。看書,思考,寫歌,製作專輯。沒閒心可弄不好這些事。”

我今年大三,大學生活也不清閒,有時一天忙的感覺給我一個支點,自己就能立馬睡着,雖然這樣,我還是儘量在讀書的時候,讓自己的心情悠閒起來。

我通常是把今天緊急的事情給抓點緊完成了,剩下的一堆事就等看書覺得看累了再去做。保證不會一邊看着書,一邊還擔心毛概課件還沒做。

那樣心裏懸着一件事,再做什麼都不會安穩的。

有一顆閒心,做起事來才能專心。

04

關於讀書要志趣淡薄,我覺得很符合“讀書是爲了看看熱鬧”這一點。

我曾經也問過不少人:爲什麼你平常會選擇看看書?

有人回答想長長見識,讓自己看起來更有文化一些。

有人回答想在和別人交流時候,自己有話可說,顯得不那麼文盲。如果連朱元璋是明朝還是清朝開國皇帝都傻傻分不清楚,那是要鬧笑話的。

自媒體時代,“知識付費”這個詞熱了起來,各種公衆號寫手多了起來,付費文集、付費文章音頻講解也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

我不否認確實有精品的文章和音頻,值得去花錢。

但我也關注到了一些打着讀書分享的生意人,他們通常急功近利,向自己的讀者分享自己還不成熟的讀書想法,把讀過的書大卸八塊,拆開來和讀者一點一點分析,然後就煽動大家都去讀。

我想,他們的目的不單純,不是爲了讓人們去熱愛閱讀,更多的是想怎麼讓自己快速漲粉,然後好賺錢。

同時,我也想說最近幾年來,也沒有多少作者肯去認認真真去寫書了。像唐浩明寫的“晚清三部曲”用了十五年,路遙寫《平凡的世界》用了六年。

現在又有多少作者會幹這樣的“傻事”呢?

作者不認真寫書。導致圖書內容粗俗,害苦了那些認真閱讀的讀者朋友們,他們不僅花了錢去買書,又花了大量的時間在一本不值得讀的書上。

所以說想出書的'人得有點良心啊。

04

最後一條是宿慧超越。

說實話,我一開始就沒看懂這一條。後來百度才知道“宿慧”就是從前世來的智慧,簡單點說就是——悟性。

讀書也講究悟性,可能別人讀一本書就明白的道理,你需要讀五六本書才能理解。

我經常看見身邊有的朋友,小說一本接着一本的讀,小說情節讀完也能說個大概,至於讀完之後問他有沒有個人體會,他有些茫然。

最近我看完了餘華的小說《兄弟》,四十多萬字,裏面描寫宋凡平和李蘭夫婦的章節,莫名戳中我的淚點:無論自己心裏受了多麼大的委屈,從來不讓自己的兩個孩子知道,更沒有在外人面前輕易表露出來。

我開始對看書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不爲讀完,只爲有收穫。哪怕就一點,也是好的。

所以,現在我很少去關注作者那些優美又富有哲理的句子,更多的去找淚點,找痛點,這樣讀下來,我覺得自己收穫了更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曾經在一本書上看過這樣一段話:

有悟性的人通天徹地,進而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沒悟性的人即使讀再多的書充其量也只是爲世間多貢獻幾個“堂吉訶德”、“孔乙己”。

會讀書的人把死書讀活,不會讀書的人把活書讀死。讀書,說到底是智慧二字。

好了,一起去書中看看熱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