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磨坊小記的散文

磨坊小記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早年間農村米麪加工,主要靠石碾、石磨。用鋼磨加工玉米糝、甘薯面,在我們村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的事。

磨坊小記的散文

記憶中最早的鋼磨設在村東頭第二生產隊。當時在隊址的三間牛棚東邊又接了一間土坯房子,那鋼磨就安排在這獨間房子裏。那臺老式萬能電磨,由一臺電動機帶動,主要磨玉米糝、山藥乾麪、豆類雜麪。

當時,村裏還沒有加工小麥麪粉的輥子磨面機器。那年月村裏的鄉親幾乎吃不到多少白麪,因那時小麥產量非常低,種植小麥也少,麥粉是金貴的細糧。小麥磨面,依舊憑古老的石碾子和石磨。

鋼磨的出現,給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可喜的變化,不但解放了人們靠推碾子搗磨的緊張勞作,也爲人們節約出不少時間。萬能鋼磨磨面,分爲使用粗羅與細羅兩種加工方式。有時戶主也把一些小麥送到磨坊裏,磨坊師傅就換細羅進行加工,磨成不出麥麩的全麥面。這全麥面擀麪條有些發散,做出的飯食雖說有着爽口的麥香,吃起來卻帶些麥麩的柴性味,捏餃子也擀不成有韌性的緊巴皮,不如石碾子石磨出的麪粉有勁兒。

傳統的石碾子石磨加工小麥,麥皮麩會被粗羅篩出來,麪粉細膩、勁道、面性強,不像電磨加工時產生的高溫會燒去麪粉的柔韌性。所以,傳統的石碾子石磨碾磨的麪粉,帶有小麥的原生態味道,勁道黏軟,手擀麪條拉扯不斷,煮熟後吃起來也勁道滑爽,麥香十足,比電磨加工的麪粉好吃得多。

後來二小隊的麪粉加工取消,改成大隊磨坊,磨坊在二隊隊址西邊不遠處路南。這期間便開始增添了磨面的新機器,單磨輥子式磨面機,面麩分離,磨坊安置在一個東莊路南賈家衚衕道西的西屋裏。記得在十多歲時那裏磨過幾年面,後來磨面的.那溜西屋,開始逐漸從南往北坍塌房頂,最北邊的磨坊沒等坍塌便搬走了。

這搬走的磨坊,轉移到了十字街心路西道北的一所閒置老房子裏,屬於七、八生產隊合作磨面。沒多久,這磨坊便關張了。其確切原因不詳,有可能是開磨不賺錢或是其它事情所致。還記得那時生產隊用那萬能磨大量加工春天插秧的甘薯塊,將這薯塊磨爛後做糰粉,糰粉晾乾後再通過大鍋熬製、漏粉、晾乾等多道工序用來加工成乾粉條。

之後村東三隊隊址附近一戶開磨,原先是四隊的,後來承包給個人後又賣給他家,這麪粉加工點也開過幾年。那時,由於磨主急切想盡快致富,不管職業操守,致使衆多磨面戶怨聲載道,直至出局。後來被十字街南面路東一家磨坊代替。幾年後停業搬家。接着又被南頭路西一家代替,那時就是八十年代後期的事情了。這家開始加工玉米和小麥,後來就把麪粉磨停了,只用萬能磨加工玉米等粗糧,加工小麥麪粉的任務主要靠南頭路東一家新磨坊完成。再後來小麥加工改成了河南新出產的雙磨機器,磨面快,麪粉質量也好,廠家還負責組裝。我村也上過一組雙磨,沒磨一兩年,鄰村大型麪粉廠相繼開始營業,人們便開始了換面。磨面的人家越來越少,村中的小麥加工不久後便停了下來,只留下了一個玉米加工點。進入新世紀後,本村玉米加工點也開始停業,磨主出外打工,玉米糝的加工任務就被南面鄰村的兩家磨坊承擔起來。

以前南邊鄰村的兩家磨坊,都位於街中心不遠處。一家臨街,一家位居於街中心偏西三十四米的路北。前些年磨糝碾米,我愛到臨街的那家老者的磨坊去,主要是這磨坊挨大街近,與磨主漸漸熟了,再者這磨坊在街邊,所佔的位置好。可最近這一半年來,此磨坊基本停業,偶爾加工些雞豬飼料,磨糝碾米的老機器設備出現故障後沒再修理。磨坊主年歲大了,已經八旬開外。他的幾個兒子也都不主張他再搞米麪加工。這磨主老人還閒不住,就這樣幹些零星的磨料活,藉以打發閒暇時光,生意也逐漸地冷清下來。

街心偏西的那戶,原本生意就不錯,此時沒了對手,生意就更加火爆起來。這戶磨坊主現在六十歲掛零,夫妻二人一直合作在磨坊加工米麪,生意紅火,待客熱情,技術精湛,很有磨面碾米的專業特長,招攬的客人也多。遠近磨面碾米的慕名而來,滿意而返,名聲遠揚周邊。甚至臨縣也有些客人開車幾十裏來此磨面,主要是求其綠色無雜質純糧加工,爲健康養生着想。

這家的磨坊主名叫紅五,其名字與明朝朱元璋的開國年號“洪武”諧音。所以,對這名字初次記憶就很深刻。他家磨面的時間應該是所有近鄰村莊最長的,據他說有四十年了。記得我十幾歲到這個鄰村磨面時,他就是磨坊主。因爲磨面的年頭多,人又精明能幹,就被公認爲小磨坊的磨面專家了。

這個通曉農村電工、機械、種植、養殖等多方面手藝的農家精明漢子,對世間人情物理都有自己的一套學問和看法。也許是實踐出真知的原因,他磨面的手藝甚是技巧,精點到位。他除去對米麪飼料加工熟悉和通曉之外,對養殖業還很在行。他的小院也是一個小型農家養殖場。豬羊狗貓雞鴨鵝兔鴿等多種動物及禽類,都在那不大的小院內安家落戶過,併產生過不少的輔助經濟效益。他和老伴都是非常勤謹的農家好手,兒女現在已經分開另過,可他們的小院總有幾個逐漸長大的孩子聚在一起,形影不離,這幾個隔輩之人就是這小院中的小主人。各種小玩具、童車、腳穿滑行板等孩子們喜歡的小東西,擺放在院中的不礙事的角落,書包與作業本也陪伴着孩子們佔據着院子中合適的地方。來到這小院磨面碾米,總覺得這院子裏處處充滿着溫馨可愛的氣氛。

年後正月十六,我帶着三十多斤玉米來此磨糝。這剛過元宵節的早上時分,卻不像往常時,一走近磨坊所在的衚衕,就有磨聲陣陣,送入耳鼓。今天這稀有的寧靜,表明絕大多數人家還沒有短缺米麪。因剛過年不久,像我這種急匆匆來此磨糝的戶的確不多。我也是因爲在保定市徐水區物探局的三叔回家,想叫他捎些老家尅過皮的玉米糝回城熬粥或蒸小窩窩頭,所謂返璞歸真般改善伙食。皆因這孝敬之舉,才急切地在正月十六來此趕磨。

略顯清淨的小院大門閃開着,兩輪電車行進這個小院門口的一剎那,犬聲吠人、鵝鳴悠揚,提醒戶主有人光臨。這前兩年靠南牆與西牆盛滿肥豬和母豬的豬圈,此時不再有肥豬的哼哼與打鬥叫聲和小豬娃爲爭奶吃而接連不斷地吱哇尖叫。此時,卻見家禽與信鴿充塞其中。

南牆的豬圈裏網罩着幾十只家養柴雞,上面還用塑料布罩着棚頂以便保暖。靠西牆的豬圈內放上了幾架籠子,圈和籠有機結合,上面和周邊用絲網罩着幾十只鴿子。鴿子的品種不盡相同,基本都歸屬於家養信鴿之類,或有身架較大的品種,猜想是家鴿與落地王肉鴿的雜交後代。鴿子羽毛的顏色有純白、瓦灰、亮子、魚鱗、桃紅及雜毛不等,瓦灰鴿居多。鴿子們悠閒地在所屬的樂園裏追逐嬉戲,咕咕聲不絕。

鴿籠外不遠處便是狗籠,一條成年黃犬立於其中,用吠語歡迎來客。北邊的四間普通民宅正房,前面是兩凳高的水泥涼臺,西邊靠南是一個敞篷,那裏安置着加工飼料的萬能磨合配套的三相電機和稱重的一架臺式稱。院子的東邊有三間面西的東屋,裏面通達,沒有隔山牆,那裏是加工米麪的磨坊。

磨坊的門口貼着手寫的春聯,一看就知道是北邊臨縣二十里開外的一位中學老教師所寫。去年磨坊主家的屋門春聯,就是這位通過親戚的介紹,慕名來此磨面的中學老師奉送的。這親戚傳親戚的磨面客人,優喜柳體潑墨,講究筆法工整,行墨楷跡。他這兩年來此磨面,深信原來雙體輥子磨的綠色無公害之說,認爲這經自己看着磨出的麪粉,吃着坦然,無添加劑與滑石粉之憂,用的也是自己家裏種出的小麥,沒有用劇毒有殘留的農藥。所以他感恩在周邊附近還有這麼一處令人信實的磨坊,並且磨主的加工技術堪稱一流,磨出的麪粉乾溼合理,很有講究。比如說農曆面既不顯燒,又不會返潮,保持時間還耐久,勁道柔韌面性好,淘麥子加工時去除的雜質還乾淨。所以感恩之餘,在年節前就用心講究地揮毫潑墨,寫好春聯無償奉送到紅五磨坊來,以示友好與讚頌,況且春聯用語還根據正房門庭與磨坊門臉親自編辭搞定,很貼切也很暖人心。無疑,這磨坊主一家也甚感臉面光彩,對其他來客倍加讚譽這位教師的美德行徑。

磨坊主人紅五從屋裏走出來與我搭話,一邊把我從電車上提下的玉米放到臺式秤上稱重,一邊問我是否尅皮。因爲我帶來的是陳玉米,又是送人吃,所以選擇了尅皮的工藝。其實對於健康而言,粗糧不尅皮要比較好些,但是吃起來感覺比較粗糙些,口感不如尅皮的顯得爽口。

約定後首先用尅皮機進行第一道尅皮工序,糠巴和粒皮隨尅皮磨的嗡嗡聲被甩到旁邊的一道出口,而精糧的顆粒則被放進一個大鐵槽裏,停下尅皮磨後,再開始加工精糧玉米糝。不大功夫磨聲停止,加工好的玉米糝被裝進事先帶去的小面袋中,糙皮留下,加工費免去,兩不找帳。這糙皮與不帶走的麥麩等細碎雜糧,我覺得應該充當鴿子和柴雞的散喂飼料,自己也省的費事帶走。一舉兩得,雙方有益。

從磨坊屋走出,再賞那位送對聯老師的工整柳體筆墨,在磨坊主紅五面前恭維幾句那位老師的雅興墨跡,同時也敬佩其人的恰當文辭。此刻,自己也興致由來,隨意說出一幅磨坊門口的對聯,如下:

豎聯:“米麪加工造福周邊百姓,磨藝精湛奉獻遠近鄉鄰。”

兩門扇方塊聯:“磨精面細米,興家業招財。”

橫批:“米麪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