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端午情懷散文日誌

端午情懷散文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時光如水,流逝的太快,不經意的一個轉身,已流走了大好的青春年華。猛然間擡頭看到桌邊的日曆,才知又是一年端午時節,糉香縈繞、思緒飄香,遙遠的畫面慢慢浮現,一幕一幕……

端午情懷散文日誌

端午節在一年衆多節日中也是一個很重要很特別的節日,它的特別在於這一天吃的是各種各樣口味的糉子而不是其他,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會變着花樣的做出各種花樣的糉子,讓孩子們吃的盡興,享受其中。

端午節的習俗來源於楚國一個叫屈原的詩人,他滿懷豪情壯志,卻無以報效國家,鬱鬱寡歡中爲後人留下《離騷》,便乘一葉扁舟,踏着西陵峽的'滾滾波濤,抱恨投入沽羅江。當地百姓聞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不見屈原屍體,百姓怕河裏魚蝦吃掉他的身體,紛紛拿來家中米團投入江中,後來就演變成了5月5吃糉子,賽龍舟以此紀念屈原。

我生在新疆,長在兵團,這裏無江,因此不存在龍舟。只是每年的這一天家裏都會煮上一大鍋熱氣騰騰的糉子,從早晨吃到晚上,算下來估計吃的得有20個。

年少時,總是很盼望節日,端午也不例外,總是在節前的一週就開始盼望了,催促着父母準備包糉子的原料,一般情況都是父親去魚池邊,渠道旁拔蘆葦葉子,而母親負責購買糯米、紅棗、蜜棗、豬肉、紅豆、葡萄乾、花生米等原料,而我跟家中的姐們則是負責吃的。

我的家鄉是一個水位很高的團場,連隊周邊的渠道、泉子、都積滿了水。一到春天,渠道里、泉眼邊都會長滿蘆葦,綠油油的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障。每到端午時節,正值蘆葦生長旺季,葉片肥而大,就好像爲端午節做準備似的,這時候連隊的大人孩子也會相約一起尋着最茂盛的蘆葦蕩去褚蹲櫻一般情況都會褚荒蛩卮子,用不完的用開水燙過晾乾,放起來隨時待用。

我是一個非常熱衷於做這些事的人,大中午的騎着自行車來到蘆葦密集的水渠邊,一頭扎進密不透風的蘆葦蕩身手利索的尋着最大的葉子迅速扯下,一片兩片直到堆積的左手實在拿不下才紮成一把放入袋中。汗留下來將額前的短髮侵溼都疼不出手抹一把,這份興奮和熱情是難以言語的。

回到家父親總是勞動的那一個,他動作不快,總是慢慢悠悠的將蘆葦葉子交叉成三角在放點米、幾個葡萄乾、一顆蜜棗、幾顆紅豆,然後很認真的捲成棱錐形,反正四個角都被他的手捏的平平整整的才取一根線繩將它五花大綁,扔進盆中。我學着他的樣子試過很多回,每次都是扁扁的像個漏嘴的小沙包,樣子醜及了。無奈呀,我的手在父親的教導下始終沒有創造出奇蹟。

長大成家後每年的端午節依然只能從父母那裏掠奪一些糉子來吃,我就想什麼時候自己可以學會包呢,終於有這樣一個機會我的同事家包糉子,我跑過去苦苦的學了一個上午,她交的包法簡單快捷,不需用線繩,也不需用草藤捆,只是把第三片蘆葦葉子將包出造型的糉子順着四個角的方向纏一遍最後用一根大針穿住蘆葦尖穿過糉子即可,當我成功的學會後竟然興奮的跑去父母家將這一年要包的糉子一個人包了大半天,真是腰痠背疼啊,不過當我看着自己包的糉子在大鍋裏冒着騰騰熱氣的時候,心裏還是相當有成就感的。

從那次之後,包糉子,煮糉子的日子在也沒有了,因爲離開了故鄉來到了烏市,這邊沒有蘆葦,大家都是買着吃,我也只能如此了,少了拔葉子、包糉子的環節,吃糉子的時候難免少了點什麼,不過糉子的香味依然會讓我一邊吃的津津有味,一邊回味那些曾經快樂的日子,依然很甜美,依然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