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潑場的散文

潑場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那熟悉的畫面,那個叫富貴的男人,叫花朵的女人還有那個叫尕娃的是他們的兒子。

潑場的散文

我們村子西頭的那一塊地,村裏人顧名思義叫它“場地”。因爲這塊地過去是村裏夏收的時候用來碾壓和晾曬麥子的地方,其實,也就是碾麥場的簡稱。

在我的記憶裏,那些年,這片地裏每年種的是大麥,其餘地裏才種小麥。這是因爲大麥收穫期比較早,等大麥收完了,場地弄好了,小麥也就剛好熟了。但是,收大麥和小麥不一樣。大麥收割後是要連留下的麥茬一起收拾乾淨的。如果天公作美,恰在大麥成熟的時候下上一場透雨,那麼便會讓辛苦的農人省去不少的工夫。他們就會在雨後地裏剛能下腳的時候,紛紛走進地裏將大麥連根拔起。這時候,金黃的大麥地裏就會此起彼伏的傳來一陣陣男男女女說笑,用不了多會兒,剛剛還披着金黃的土地便露出了它深褐的膚色。等待人們把那擺放在地裏一堆一堆的大麥堆放在地頭的時候,那些養了一輩子牲畜的大爺們就會套上老黃牛,一手揚鞭,一手拽繩,將那一片又一片泛着溼氣、滿是土塊的場地耙碎耱平,潮上一晚,待到第二天清晨才能完成壓光

如果這個時候,要是趕上天旱不下雨,那就只有波場啦!夏收如虎口奪食,一切都不容太長的等待。潑場就是給耙耱平整的場地上灑水,爲了能壓住面。村裏人潑場一般都是太陽快落山的時候進行,因爲潑的太早了水分就會被太陽曬乾,而影響壓面效果。但是,村裏每一家的場地都是有限的,場地也都是相連的幾家共用的,所以,潑場的活兒也就由幾家人來共同完成。

每當潑場的時候,場主人就會在場邊上早早挖好一個大水坑,其他男男女女的手裏提着水桶,拿着扁擔都站在水坑,一邊說笑一邊看着遠處的井水從長滿青草的.水渠中汩汩而來。就在水坑快流滿的時候,人們便圍着水坑開始喧鬧起來,挑水的大都是青壯男子,他們挑水很嫺熟。扁擔不離肩,只稍微屈膝彎腰,先是右手抓住扁擔的吊鏈在水池中順勢一甩,直身一提;接着側身,左手又順勢一甩,直身一提,邁開步子就走,整個動作一氣呵成。如果邊上恰好有個漂亮女人,男子的動作似乎就變得更爲飄逸了。潑場也是很有講究的,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水潑的太多了,場面不易幹。潑的水太少了,浸不透場面而影響碾壓的質量。所以,潑場都是有經驗的人進行,其餘人員只是供水。

但是,那些喜歡偷懶的人,都會趁着這個空捲上一支旱菸,“噝噝”地抽上幾口。而那些心急火燎的年輕人,常常嫌慢將一桶水整個潑出去,泥水濺到了女人身上,女人就嗔罵着假裝生氣的樣子。要是哪個桶裏的水沒有潑均勻,老人在一旁呵斥着這娃啥活都幹不了。挑水的男男女女來來回回穿梭着,你不小心打溼了衣服,他不小心掉了鞋子。男男女女在一起忙忙碌碌,打打鬧鬧,說說笑笑。女人誇小夥子好勞力,能娶個好媳婦;男人罵自家老婆不長眼色,嘴長話多。就在這樣的喧鬧聲中,眼見着,一片乾燥泛黃的場地由遠而近逐漸就變成溼潤的褐色。天擦黑時,大部分人都已在路邊歇息,抽着煙,諞着閒傳,水桶放在一邊,扁擔坐在屁股下,只有場主人還在場地邊上收拾沒有潑到的角角落落。

第二天,天還沒亮的時候,場邊上的草叢中還有蟲鳴聲,巷道里就傳來了開門的聲音,幾個老人相互寒暄着將牛套在放在門前的碌碡往場地走去。這時候,妻子也走出大門,手裏提着從炕洞裏掏上一竹籠草木灰跟在後面,走過巷道,傳來碌碡咚咚的響聲。

走到場地跟前,老人喝住牛,先走進場地裏用腳踩一踩,如果太溼的話,就叫妻子把籠裏的草木灰一把一把地撒在場地裏,好讓滾動的碌碡不至於掛上泥。然後,他牽着牛,牛拉着碌碡,慢慢悠悠地轉着圈。等撒完一遍後,妻子又跟在碌碡後面,一手提籠,一手不時的往碌碡撒草木灰。間或,他們不時地停下來,隨手撿一塊磚頭,蹭掉碌碡上沾滿的泥皮。或者,有傳來幾聲指責,說女人不該撒灰的時候撒了,該撒的時候又沒撒。那一刻,牛蹄踩在地上沉悶而有節奏的嗵嗵聲,碌碡轉動時木架發出的嘎吱聲,讓初夏靜謐的清晨,顯得悠遠而又靜謐。同樣大小的圈一層一層地向外側輻射,太陽也伴着這些圈慢慢升起來了,一個新麥季的麥場也就大功告成了。

這時候,太陽一竿高的時候,他們將碌碡拉到場邊,解了牛,隨手拴在電杆上,收拾好套牛繩,便圪蹴在場上,裝上一鍋旱菸葉子,“吧嗒”“吧嗒”地抽起來,那時刻,應該是他們最爲愜意的時候了。隨着時代的變遷以及農業機械化極大程度地發展,使原來幾個月的夏收,現如今最多幾天就過去了。每到夏忙之際,當一臺臺大型聯合收割機,一臺臺掛了播種機的拖拉機,氣宇軒昂地像功臣一樣駛上北坡的時候,打麥場那種蒼涼地空曠地遙遠的感覺和記憶,依然讓我心潮澎湃,一次又一次想起那些令人心酸的故事。

現在,每到麥子泛黃的時節。我回老家,站在打麥場邊,望着眼前的麥子地。巷道里熱的跟烤箱一樣烘熱,樹下的黑狗眼角黏着黃色的眼眯,舌頭伸出老長,氣喘噓噓。巷道里到處晾曬着收穫回來的小麥。但是,很多時候,老天並不願憐惜他的子民,於是,便有了以前那讓人留戀的、熱火朝天的潑場場面。

而如今,我們也早已遠離了那個忙碌火熱的麥收時節,回去似乎已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