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旗袍情緣散文

旗袍情緣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95K 次

我喜歡青花瓷,也喜歡旗袍,令我驚異的是,二者竟能完美地融合。

旗袍情緣散文

從記憶裏面追尋着青花瓷紋理的旗袍,那種美是十分具有想象力的。

兒時看電視,我喜歡看裏面穿着旗袍的女子,碎碎的花紋,素雅的色彩,搭配着高跟鞋或者碎花布鞋,頭髮隨意地一挽,從大上海的鬧市街或者江南的石板路款款走來,眉目之間透着萬種風情。

後來讀了張愛玲的小說,不論是《傾國傾城》還是《金鎖記》,愛玲筆下的女子都是喜歡穿旗袍的,我不僅想到了文字背後那個一樣深深愛着旗袍的女子,每每現身,便是一襲旗袍的打扮,高傲地俯視着芸芸衆生,她甚至可以不把全世界放在眼裏,卻唯獨不能沒有胡蘭成。輕輕地打開書,回想那個已經逝去了的世界,遊離在優美的文字之間,彷彿走進了一段冷豔憂傷的歲月……

十七八歲的時候,姑姑出嫁了,姑姑結婚的時候,便是一身大紅色的旗袍打扮,我驚豔,原來女人可以這麼美,美的讓人浮想聯翩,忍不住用手拉拉姑姑的旗袍,姑姑笑語盈盈地俯下身問我,要不要試一試,我的內心很驚恐,趕緊說,不要,不要。雖然內心也是極度嚮往那種像唐詩一樣美的樣子,但我還是害怕那種絕美被我糟蹋的一塌糊塗,玄想着也罷,哪怕是隔着一段歲月去遠觀也罷。

二十四歲的那年,我工作來到了蘇州,已經長成大姑娘的我,決定去試一件屬於自己的旗袍。拉着好友去七裏山塘,徘徊在一家又一家古香古色的絲綢店裏,觸摸着絲質般光滑的衣料,任由青花瓷的細密花紋從指間緩緩滑過,我讀不懂它,但是真的能聽到那像少女一樣的心事在細密流淌。

我拿出一件淡雅的旗袍,認真地在身上比劃了下,白色的質地,淡藍的碎花,用手指輕輕地觸摸着衣料,就好像是觸摸着少女光潔的肌膚,豐盈而又圓潤,素雅柔和的線條將少女的身體勾勒的凹凸無遺。風儀的脖頸、臂膀、纖細的腰肢、圓潤的臀,一直到露出來的腳踝,恍惚間,那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個美人,一個像唐詩一樣美好的女子。

試好衣服來到鏡子前,鏡子裏的我,平添了萬千的儀態,她悄然無聲地緊貼着我的肌膚,忽然內心涌起一陣甜蜜,就好像是愛人的手在輕輕觸摸着一樣,輕輕地拉上衣鏈,就好像與愛人的.心緊密契合。就是她了。

於千萬人海中,就這麼遇上了,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輕輕地問一句,原來是你。往事與時光,忽然咔嚓一聲,就折斷在這裏,一支明亮,三支憂傷。

從此就對旗袍有着說不出的沉迷與期待。

不知怎麼的,後來就想起了月光中的話:他在樓梯上偶然碰到她,她的臉在白天也像在月光下似的,他目送着她,感到從沒有過的寂寞。——此時此刻,世界真的就這樣靜止在一襲旗袍上,冷豔、憂傷、寂寞。

我想,女人一生是應該擁有一件旗袍的,就像一生終究要找到自己深愛的戀人一樣,有的人,深看了一眼,便從此牽上了手,有的人苦苦尋覓一生都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旗袍,這始終是無法彌補的缺憾。

不一定非要穿出去,哪怕一輩子放在箱底裏。當我們白髮蒼蒼時,隔着一段歲月去觀望,觸摸着那些帶着褶皺的紋理,嗅着青春年華里的甜香,任由歲月發酵成酒的幽香、醇正、綿軟……

【敬畏生命】

地處海拔高度三四千米的黃土高原,這裏,因爲極度缺水,任何生命的存在都顯得極其艱難。在這片乾旱、荒涼、貧瘠的黃土地上,它們憑藉着對生命的強烈渴望和不屈的生命意志,艱苦地尋找着水源,在充滿險惡的靜謐中頑強地生長着。它們構成了茫茫荒原上跳動的生命旋律。

當我的目光觸及一眼望不到邊的荒涼時,而這一刻我剛剛從地球的另一端,色彩繽紛、生機盎然的綠色海洋走來。看慣了太多的鬱鬱蔥蔥,總能被這裏野性的激情感染,總會因這種生命的態度心生畏懼。回家的火車上,偶遇一位素不相識的朋友,看到車窗外一眼望不到邊的荒蕪,朋友說來到大西北,滿懷的情感只化作四個字: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也正是這簡單的四個字觸動了我心底最柔弱的弦。我們的生命生機勃勃,我們的生命之花開的正絢爛,但我們並不真正懂得生命兩個字。就像友人所說的,只有切膚之痛般地失去過,才能最深地感悟到對生的強烈渴望。望着車窗外一座又一座永無止境的荒山,彷彿做了一個長長的夢,從鬱鬱蔥蔥的天之南走到了生命最原始、最野性的本質。極不負責的造物主在這裏傾倒了整箱整箱的灰黃,又孩子般任性地硬是將花紅柳綠塞給了江南。

五月的天,南國已是濃郁的要滴出水來,而這裏竟連春天的生機都不能明顯地感覺到,荒蕪的山上,寸草不生。河道里,乾枯的地表裂着觸目驚心的口子,鐵道兩邊的白楊,因爲沒有足夠的水,大多已經枯死了。偶爾會在山腳下的背陽處,掠過一絲薄薄的綠意,竟也能讓我歡呼雀躍一陣子,它們用艱難的姿勢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頑強。它們不曾受到上天的恩賜,但他們一樣有盎然的勃勃生機和奔放的熱情。聆聽着車窗外強勁的生命節拍和旋律,在心靈的最深處蕩起強烈的迴應和信念,那是自人類時期就與生俱來的對生命的真誠信仰,那一刻,我終於領悟了生命。

從遙遠的上古時代到今天,它們一次次地用頑強的生命向大自然的惡劣宣示着對生的渴望,一步步、一點點地將荒山禿嶺改造成蒼翠滿山。想起了不久前看過的一個故事,一個惡作劇的小男孩將沙從中的一株蓬草連根拔起,扔在沙地上,幾天過去了,小男孩和他的父親來到了沙地上,看到蓬草並沒有死,而是艱難地將根扎進沙土中,爲了儘可能地減少水分的流失,將渾身的葉子都曲捲成一團,又過了一段時間,小男孩驚奇地發現這株蓬草竟然挪動了位置,爲了生存,沙漠中的蓬草常常會狠心地將自己連根拔起,抱成一團,隨風滾到靠近水源的地方去紮根、去生存。

法國思想家史懷哲指出,有思想的人體驗到必須像敬畏自己的生命意志一樣敬畏所有的生命意志,他認爲,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慼與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善是保存和促進生命,惡是阻礙和毀滅生命。他曾在自己的書中寫到,他在非洲志願行醫時,有一天黃昏,看到幾隻河馬在河中與他們所乘的船並排而遊,突然感悟到生命的可貴和神聖。於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驀然而生,並且成了他此後努力倡導和不懈追求的方向。

也只有當我們擁有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時,世界纔會在我們的眼前鋪展出無限生機,我們纔會最徹底地感受到生命的高貴和美麗。我們敬畏萬物蒼生,不僅僅源於人類最本源的憐憫之心,更是我們對生命的由衷熱愛和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