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明信片的故事散文

明信片的故事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我喜歡寄明信片,也喜歡收明信片,明信片上寫滿了喜悅和祝福,寫滿了悲傷和遺憾,寫滿了你的,我的,他的,曾經有過的煙火絢爛、夜半沉寂......

明信片的故事散文

她是我的好姐妹,她叫李雨晴。我們的相識充滿了戲劇和悲情色彩,卻在那一瞬間相見恨晚,相互珍惜。2013年的夏天,我高三畢業,她即將步入大二,那個炎熱的七月,我們,都失戀了,也都失去了自己。就在那個最難熬最痛苦的時候,我們遇到了。那個時候的年少輕狂,那個時候的肆意放縱,彼此見過對方最糟糕最軟弱的樣子,卻在各自心裏彼此都是最美好最親愛的人。寂靜涼爽的夏夜裏,我們肆無忌憚地在林蔭大道上奔跑,歌唱,哭泣,好像把眼淚狠狠地甩在身後就會忘記心痛,我們總是問對方:“爲什麼會這樣?”也總是最終結束於一句“都結束了......”我們相互傾訴,相互鼓勵,我們約定要好好地生活變更好的自己;我們說美好的青春何必糾結於兒女情長一定要出去走走看過很多風景;我們期待着堅強自信的自己而非這樣深入泥潭不得自拔......後來,我們在相距千里的兩個城市,相互遙望,相互掛念。

後來,男孩回去找過她。只是,她沒再回頭。背起揹包,她踏上了去往湖南的列車,臨行之前她發了一條短信給我:“尊嚴告訴我要一直走,不能回頭,我可以輸了愛情,卻不能輸了自己。”那一刻,我知道,這個女孩想要去尋找真正的自己,她在路上。

關注着她的微博,看她每天都會發很多圖片,沒有文字,沒有自拍,很安靜,很單純。以前的她就是刷屏大王,微博裏很多情緒,很多言語,而現在的沉默讓我覺得她的內心很平靜,很安詳,很享受這樣一份時光。偶爾打電話過去,她總是很興奮很激動地訴說着今天的美景以及奇遇。她說鳳凰古城路邊賣首飾的小姑娘就是鬼機靈,撒嬌賣萌讓姐姐們買手鍊,她拿出砍價的看家本領將20元的手鍊砍到2塊錢,看到小姑娘似哭非笑的表情她竟第一次覺得自己殘忍,於是又將手鍊作爲禮物送給了小姑娘。她說苗寨人民的篝火晚會很浪漫很溫暖,人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大家手牽手圍繞着篝火跳舞歌唱,忘卻你我,毫無隔閡。大家把紅薯扔進篝火裏,火滅了,紅薯也烤好了。在只有她一個人的異地他鄉,開心的吃着“烤地瓜”,她說那是她吃過的最甜的!電話裏的她還是像話匣子一樣,這一點一點沒變。可是對於那段傷害,那段遺憾,我們心照不宣,都沒再提起。不提起不代表不再想起,只是希望她的心情不要再起任何波瀾就好。

在鳳凰古城的時候,她寫了一張明信片給我。背景很好看,遠方是晚霞滿天,彩雲層疊,河岸燈火通明,富麗明亮,一隻小船在水中盪盪悠悠飄向遠方......

明信片的後面她寫到:“我在一個午後給你寄一份友情,踏在陳渠珍走過的路上,不知道哪一步就離西原那麼近,這種感覺很奇妙。”

我和她都知道,並不是一次堅定不移的拒絕,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就可以讓她忘掉所有傷痛,脫胎換骨。但是,她一個人走出去看世界,一個人去經歷和思考,一個人沒有任何撕裂的平靜生活,讓我看到了一個堅強成熟的她。已經不是衆人眼中的無知幼稚少女了,愛情不是一切,我們還有自己,還有生活。每每讀起她寫的短信,我都是熱淚盈眶,如果愛情裏讓我們失去自己變得卑微,那就走出牢籠尋找自己吧!

我和他高中三年校友,一年同班同學,座位的距離最近兩米,最遠不超過五十米,可我們除了知道彼此的名字,其他一無所知。原本是八竿子都打不到的人,沒想到後來漸漸熟悉起來,在意起來,掛念起來。而當我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卻像兩條相交線一樣,交點之後漸行漸遠,形同陌路。這一切,像夢一樣的發生着,夢醒了,才知道原來一切都是真實的。

他寄來的兩張明信片都是山大風景,一張是“山大小樹林”,一張是“八大教授羣雕”,青綠色的水墨畫,很淡雅,很乾淨。收到明信片的時候,我們的關係很朦朧很曖昧,好像未來會發生點什麼,也好像彼此缺點什麼,那種感覺說不清道不明。我們是上了大學之後漸漸熟悉的,最開始的時候在空間各種活潑調皮的互動,後來在微博看到和對方相關的內容總是各種艾特,那個時候對方在心裏就是很有意思的朋友,可以肆無忌憚的開玩笑,毫不僞裝,毫不顧忌。後來,我們開始聊天,聊自己聊生活聊有意思的一切,時間總是無情的偷偷溜走,很多次猛然一看已是深夜我們卻不捨得說再見。那時的我總是很依賴他,不開心的事情總是會想起他,想得到你的安慰也好,戲弄也罷,總之他的聲音對於我來說,是溫暖的。因爲我們漸漸瞭解,漸漸依賴,所以我們對彼此的需要比之前更多了,然而在網絡上越親近,其實越陌生。他說我們之間的感覺像泡沫一樣,美麗,卻又幻滅。而我,又何嘗不是呢。

暑假放假回家,我去他的學校找他。我們坐在山大小樹林裏聊天,樹葉在風中沙沙發響,綠蔭低下很清涼,心情很舒暢。對面的他,白色的T恤衫,淡藍色的牛仔褲,灰色的帆布鞋,符合我所有關於童話裏青春少年的想象。在我心裏,他是不同的,就像一個大男孩一樣,很單純,很乾淨,讓人感覺很舒服很自然。似乎在那一刻我愛上了他,似乎那是我們之間最美好的最後一刻。他帶我逛校園,熱情的介紹着每一處的風景,他說山大的餐廳規格是位列全國第二的,等開學了一定要帶我去吃。我們一邊走,一邊說說笑笑,談論着對未來的夢想,我說希望未來的自己可以開一家有着悠悠情調的書店,有着古色古香的裝飾,播放着浪漫抒情的音樂,在書店的一角,開一家咖啡店,讓所有熱愛讀書的人在一個溫暖安詳的午後在飄香的咖啡中盡享美好的閱讀時光。他開始替我規劃這家書店建在什麼位置好呢,都要擺些什麼書籍呢......我們在一起的最後時間一起看了韓寒的電影《後會無期》,之前對這部電影有着說不盡的期待和憧憬,可是看完之後相視一笑,是有些失望的。就像我們之間的所謂的感情一樣。

故事在這裏似乎就要戛然而止了。那次見面之後,我們對彼此的要求越來越多,現實與理想的差別也越來越大,當我們對所發生的一切都有着執念的時候,我們的心態就變了,在對方眼裏,更多的便不是欣賞,而是挑剔。我想我們之間最美好的事情發生在網絡裏,網絡里美好的他,網絡里美好的我。有時候認真想一想我和他之間算什麼呢?一切都是不約而同,一切都是心照不宣,我們有過愛情嗎?我們是做了一天的現實情侶嗎?

在明信片裏,他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他說:“他買了一個系列的山大風景明信片,以後慢慢寄給我。”可是,一切都註定了,註定了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註定了我只能收到這僅有的兩張明信片;註定了我們之間這不算愛情的愛情......

不知道他還記得嗎,我曾說過好妹妹樂隊的歌裏有這樣一句歌詞我很喜歡:“好在當時年輕的我愛過年輕的你,我們寧願錯也不願錯過.......

這是一張空白的明信片,留言處只蓋了“寧夏中衛”的黑色郵戳.......

寫明信片的人是一個小姑娘,生長於江南水鄉的一個小鎮上,但是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南方姑娘的溫婉細膩,想象不到雨巷裏“一個丁香一樣的,結着愁怨的姑娘”,相反,她更像是土生土長的北方女孩,大大咧咧,活潑豪爽。

很小的時候爸媽就離家外出打工,所以她在爺爺奶奶的身邊長大。看着爺爺奶奶漸漸老去,她也就擔起了照顧老人的擔子,被照顧着同時也照顧着別人。別看她矮矮的個子,單薄的身板,裝燈泡修水管樣樣精通,夏天荷塘裏採蓮蓬,秋天水塘裏抓螃蟹,哪裏熱鬧哪裏有她。這樣的生長環境,也造就了她獨立勇敢的性格。在這個平凡的小鎮生活了18年,她也想要像天空中的鳥一樣,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遙遠的內蒙古,而我們就這樣有緣相識了.......

她的生活很簡單,學習之餘就是寫詩,兼職。看見她的時候,她經常是帶着一副藍色的耳機,手中握一支筆,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裏,沉浸在她熱愛的文字裏小說裏,盡情徜徉,滿心歡喜。攬《紅樓》於心間,怎奈一紙俱寂:“我們只是些粘土造就的物品,鬼魂與天使輪番地通過我們說語”。一杯清茶在旁,心緒躍然紙上:“杯中的記憶,一枚,一枚,沉下去,忽然想起,今年春天內蒙有過一場暴雨”。就這樣,在平靜的面容下,激越的靈魂裏,誕生了很多美麗的文字和想象。看不見的時候,她肯定熱情洋溢去出去兼職賺路費啦。她簡直就是兼職通,發傳單,做臨促,玩偶人,沒有她做不來的。她最喜歡的還是做家教,一方面可以學以致用,另一方面勞務費也高。她曾經給一個初中學生補課,三個月的時間讓學生從不及格一躍而起達到優秀,她感到高興欣慰卻也憂傷無奈,她曾經對我們感嘆道:“本姑娘認真負責,讓我的學生成績大大提高了,可是我也變成無用人被解僱了,唉......”而我們在一旁卻哭笑不得,忍俊不禁。儘管兼職很累,但她從不抱怨,更是樂意爲之。面對別人誇讚她自立,她更是雲淡風輕,在她心裏,努力掙錢,自費旅行,是那樣的順其自然。

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她一個人,一個揹包,一張車票,一份堅持,在很多地方留下了她的足跡。行走在廣闊無垠的沙漠,浩瀚長夜裏仰望,她嚮往:““至此,我頭頂的星空,和我心中的自由”。置身於崔巍的黃山,萬丈仞登臨送目,她放歌:“東南西北任我行去,風花雪月隨我收藏”。撫摸着古老雄壯的西安城牆,漫長回憶裏詠歎,她追憶:“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就是這樣一個女孩,不追求淡妝濃抹,不追求萬衆矚目,只想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直至終老。

她說每去一個地方都會寄一張明信片給我,就算一種記錄,也算一種支持。手裏的明信片是她在騰格裏沙漠寄給我的。紅霞滿天,美豔如火,無垠的沙漠鋪展開來,盡在眼底,在沙丘的頂端有一個人遺世而獨立。突然想起她曾經很喜歡的一句話“遇酒逢歌,隨處留皆可”,或許她也在追求那種隨遇而安的生活吧。

夏天的時候,我和她喜歡在操場散步。呼市的夜晚很乾淨很涼快,十點之後的校園路上行人很少,我們倆慢慢悠悠的走着,是一件特別舒心的事情。有時候兩個人不說話,各自神遊。吹着涼爽的風,拋開一切憂愁,甚是愜意。她並不是喜歡錶達喜歡吐露的人,但我們兩個人的時候,她還是喜歡說說自己的心情,未來的計劃,還有那觸不可及的夢想。她說“如果可以,她想要做一個自由自在的人,去往各種新奇美麗的地方,看過很多風景,過一段屬於自己的人生。”話語之間,滿心憧憬,卻也無奈。聊天至此,我們便不再執着下去,聽着悠緩的音樂,在各自的心事裏,擁抱自己。

而我,在她寄來的那張空白的明信片裏,認真地寫下:“忽晴忽雨的江湖,有夢爲馬,隨處可棲。願你帶着最微薄的`行李和最豐盛的自己在世間流浪。”

在一個喜歡得地方,在做一件喜歡得事情的時候,給自己寄一張明信片,說說那時的心情,看看那時的自己.......

那是在北京的時候寄給自己的,背景是秋天的後海,泛黃的紙張,柔和的顏色,畫滿了靜謐和收穫。而那次去北京的主要目的,是去看張傑的演唱會,是去追隨喜歡了七年的歌手或是榜樣的旅程。

似乎每一個人的青春都會伴隨着一種嚮往,或許是一種信念,或者是一個地方,或者是一個人。在不知不覺中,你與他一起成長,一起改變,一起有一天相遇後說一聲“你好”,那便是“告別”。告別一段青春,告別一段懵懂,告別曾經的自己。從初中無比熱愛的《最美的太陽》到高三起牀的鬧鈴《高飛》,一路走來,跌跌撞撞,在歌裏尋找自己,發現自己,激勵自己。那是一整個青春的籠罩,那是一整個年少的追隨。我從不喜歡被別人稱作是“追星”的行爲,但也無從去辯解,太多的人總是將90後與“追星族”“腦殘粉”掛鉤,但是那並不是一代人的整體行爲。走過那段青春,有時候聽起從前喜歡的歌,腦海裏浮現的竟是那時的自己,那時的模樣,那時的夢想,那時許下的誓言,那是誇下的海口。上了大學的自己,便有了很多自由的時間,也可以去看一看曾經想象中的歌者。於是,去看了張傑的演唱會。過程不必多說,只是從體育場走出來的路上,驚喜也落寞,熱淚盈眶。像是一場重逢,像是一場告別,重逢與告別的都是曾經的自己......

在那張明信片下,給自己寫了那樣一句話:“在可以自我選擇的年紀,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以高考爲界,我給自己的青春劃分了階段。18歲之前的自己,是“使命”的青春。這種“使命”是來自內心的渴求也好,外界的賦予也罷,那段青春裏,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少年,她努力奔跑,揮灑汗水,不甘落後。她像是明豔的花,任憑風吹雨打,終不低頭迎接太陽。18歲後的自己,是“理想”的青春。面對着突如其來的“自由”和“選擇”,她曾經迷茫彷徨,也曾經隨波逐流,而現在她正坐在圖書館裏,一杯茶,一本書,寫着自己熱愛的文字。而這,就是她喜歡的生活。而“理想”,與是否美好無關,與是否崇高無關,只與順從自己的心意有關。

我們的身邊,總是有太多的“主流”,我們總是在無形無影中聽到別人命令我們應該去做什麼,警示我們什麼是正確的抉擇,可是呢?“從衆”會讓我們得到安全感,但我們就真的快樂嗎?何不放下那本不屬於我們的一切,痛痛快快的做一次自己!

想要的不是一場放肆的青春,不是一場忘乎所以的歌唱,而是在茫茫人潮得漂盪中還能保持自己的心性,還能沉醉在自己喜歡的音樂裏,文字裏,忘記一切,安安靜靜的就好。

......

明信片裏的故事,文字裏的故事,都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的故事,寄一份情誼給你,寄一份想象給你,還我一份瞭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