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梨園瑣憶的經典散文

梨園瑣憶的經典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乍一看題目讀者以爲是戲曲梨園,其實我所敘述的是鄉土梨園——我家鄉那千朵萬朵梨花開的梨園。對於梨園我卻有一種割扯不斷、揮之不去的情愫,此時此刻,彷彿時間發生倒流,我又回到了七、八十年代的歲月裏。

梨園瑣憶的經典散文

我老家的村莊坐落在四面環山的山谷裏,田少旱地多。旱地上幾乎都有,在風中搖動的梨樹,一片一片的,一簇一簇的,有杏花谷梨園,梅子塢梨園,嶺頭坡梨園,村子口梨園。而村子口梨園則成了村莊的一面畫屏,如果從外面進來,引入眼簾的是梨園,然後穿過梨園才能見到青石板小橋流水、泥牆灰瓦的村莊。

每到春天,梨樹花兒開,一朵二朵,千朵萬朵……遠望梨園疑是雪花落滿枝頭,銀裝素裹,當置身梨園中彷彿是滿天雪花飛舞,猶如沐浴於聖潔的世界,伴着一絲絲淡淡的芬芳,沁人心脾。梨花幽靜素雅,愽人所愛,據說詩人李白當年曾醉臥梨花下。

常常,在梨園中套種了糧食作物,如藤葉蘺蘺的番薯、節節攀高的芝麻、清涼解毒的`綠豆、亭亭玉立的玉米、豆夾結實的黃豆、匍匐地上的花生等。

老家梨子的主要品種是雪梨,個大如小碗,清脆爽口,還有一種梨,因爲甜蜜,家鄉人就叫它砂糖梨,有的在生長過程中要用箬葉包裹,成熟時扯了“外衣”裏面是淡黃色的、光滑的,品嚐到的是更香更甜。還有兩種是小的:一種叫綿梨,算盤珠那樣大,剛摘下時硬梆梆啃石頭似的,一般要貯放半個月,可以放在壇中,或秕穀裏,或籮筐裏再蓋上金黃色的稻草,時間一到,拿出來時綿梨已是軟綿綿的、柔柔的,挺腐的,吃時不頂牙,老少皆宜;一種叫棠梨,也不大,帶長形的,家鄉人把瘦小的孩子比喻爲棠梨艿,剛摘下時澀口味很濃,要煮熟吃,一般用米湯煮,熟後再吃時澀味全沒了,且也香甜。這些就成了我童年時代的零食了,不象今天的孩子能吃到五花八門的商品化零食,不過那時的零食正宗。

到了七月至八月初,梨子已趨向成熟,沉甸甸的,壓彎枝頭,而果實累累的棠梨和綿梨把枝頭一直拖到地上,別看它個子小,因爲數量多。可樹上的梨子最怕颱風,如遇颱風過後必定會響起生產隊隊長催工的哨子聲,並喊道:“出工了——大家到梨園拾梨。”於是男女老少揹簍的揹簍,挎籃的挎籃,涌向梨園……

到了八月中、下旬,梨園開摘。摘梨是一項最有樂趣的勞動。手能攀到的,可以站在地上摘,或爬到樹杈上摘,我當然喜歡爬到樹上,樹頭頂的梨子要用兩腳梯了,它長十來米,頂部寬一米,底部寬三米左右,架在那裏很穩固的,我也喜歡爬到高高的腳梯上採摘,或用梨叉,所謂梨叉是長竹竿的頂端編成篾條出頭的小簍,把梨子一個個連帶片片綠葉戳到小簍裏,頂多只能裝三四個,然後慢慢收下,倒入籮筐中,我更喜歡用梨叉,這樣挺好玩的。至於吃梨嘛,平時摘梨要罰款,而摘梨時隊長竟慷慨破戒,只要你肚皮撐得下。此間,細碎的陽光落在喜悅的臉龐上,新鮮的帶幾片綠葉的梨子落滿只只籮筐,收穫的笑聲夾雜着飄香溢出梨園落在陽光下的小花上。

當時能摘到上萬斤梨。聽上輩人說,解放前村子裏的梨子是出了名的,曾銷往各地,如通過甌江水運到溫州等地。後來大都數只能在麗水賣,能賣錢的賣錢,不能賣錢的可以挑到青田換番薯幹、筍乾,也可以挑到平原糧倉地帶換稻穀、西瓜、黃豆之類的,有什麼換什麼,因爲那時缺糧啊,這也是最原始的貿易方式罷了,不過有貨總是好。

以後,大概是八十年代初,不知颳起了什麼風,要種糧爲主,說梨樹會影響糧食作物,不管是老樹還是新樹稀裏糊塗地全給砍了,甚至連根挖掘掉。如今梨園連片鱗半爪的痕跡也尋覓不到了。

可是,現在村民們都後悔了,說如果梨園還在的話,關梨園一項村民就可發家致富。是啊,如果當時稍稍有一點科學的發展觀,就不會留下這樣的遺憾啊!

梨園,魂牽夢縈的梨園,給了我童年少年歡樂的梨園,已經許多年過去了,但不管走到哪兒,梨園依然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