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關於鄉村的散文

關於鄉村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美麗的鄉村,雖然沒有城市的繁華,但有它獨特的幽靜。下面是關於鄉村的散文,歡迎參考閱讀!

關於鄉村的散文

  關於鄉村的散文1:山村除夕散記

今年除夕,譬人非常關注。20xx年1月24日,興義氣象臺發佈氣象預報:今夜到明天白天小雨,1到4度,後天小雨,2到5度……氣象預報說明:20xx年古歷臘月30日的除夕晝夜都很寒冷。

除夕村景

早晨,細雨朦朧。路上斷了行人,鴉雀無聲。熱鬧前的寧靜,大年夜的前奏。……一縷縷炊煙飄出綠樹掩映的農家屋頂。一陣陣砧板聲隱隱傳來,猶如大年夜輕音樂的過門。一股股肉香瀰漫在村落古道,飄逸着山民甜美的日子。

農家除夕“打擊樂”

走進農家,每每看到這樣一幅圖畫:上年紀的老翁慢條斯理地洗着豬頭;老婦柔柔軟軟地做着“豆沙包”;大兒殺雞宰鴨,剖魚洗蝦;小兒串上串下,張貼春聯;少婦鍋、碗、瓢、盆,烹、炸、煮、炒;童女剝蔥搗蒜,廚前竈後相幫;壯男則房前屋後,細心清掃,寄託着“後院黃土也有翻轉之時”的希望……三十夜的三十條活路,在全家人的忙碌中,交匯成了農家除夕“打擊樂!”

除夕“回熟”與“供飯”農家除夕,少不了“回熟”與“供飯”的。大約中午時分,農家豬頭洗淨,放到鍋裏煮至半熟,便撈起來瀝乾,裝進盤中,擡到堂屋裏供奉家堂神聖和主宗。家庭主男焚香、點燭、化紙、奠酒後,先請神聖和祖先接受祭祀,然後祈求神聖和祖先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無病無災、財源廣進……禮畢,燃放除夕的第一次鞭炮。這便是“回熟”。“供飯”則是“回熟”過後的另一個祭祀活動。當家庭主婦的鍋碗瓢盆“交響樂”停止後,滿滿的一桌豐盛年夜飯便呈現在堂屋中間的八仙桌上。這時,家庭主男重新燃點香燭,給桌上的八隻飯碗添上筷子,先請祖先“過年”。禮畢,燃放除夕的第二次鞭炮。然後,全家才圍坐下來吃團圓飯。 新年煙花別樣紅

入夜,依然是細雨濛濛。我家年夜飯還未結束,便聽到外面一片煙花的聲響。兒女們按捺不住,放下飯碗便去抱煙花,跑到院子裏去湊熱鬧。雖然冷,全家亦到院子裏來。我放眼四望,只見遠處、近處,高處和矮處,一顆顆煙花竄處村前屋後的樹冠,在灰濛濛的天空綻放出各種顏色……大人、小孩、老人的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給這寒冷的大年夜蓋上了一牀大棉被。

我看過時間,今年的煙花燃放時間比去年足足延長了2個鐘頭。是啊,我村今年的茶葉、煤炭、運輸等各種行業確實給老白姓的腰包鼓了起來,難怪有人在年前就買了上千元的炮竹和煙花!我特別欣慰!

  關於鄉村的散文2:山村記憶

山村以巍峨的姿態呈現在我的夢裏,夢裏夢外都有品味不完的故事。

我一直認爲大山很堅強,祖先在艱難的歲月裏繁衍一代代子孫。不管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大山永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經歷風霜雪雨,雷電洪水。依然巍然不動,雄偉健壯。祖先在族譜裏寫下了躲避戰患的歷史,使我突然間對他的崇拜有了降溫。原來大山只是爲了與世無爭,才保持沉默,就是天塌下來,他也無救世之心。

他爲什麼這樣?他徒有巍峨的身材。默默承受着時代風雨的欺凌,碌碌無爲遭受嘲刺。山村有一片片松濤,有連綿不斷的山脈,有參天的古楓。白雲飄過藍天,落日掛在峯巒,晚霞染遍層林。炊煙裊裊,牧笛聲聲,蟬鳴悠揚。我陶醉於絕美的山景,忘了發揮大自然賦予的靈氣和智慧。待到幾度風雨,幾度挫折時,看到山村也有孤雁哀鳴,秋蟲呢喃。登高臨遠,望山村渺茫。此刻,誰會有心情領略風光?美景虛設。

山村永遠沉默着,寂靜的山谷流淌着大山受傷的淚水。那清泉就是山的血液,就是受委屈山民的淚滴。

我想起在貧困山區耕耘的教師,他一生守望着山村,終生不遇,白首未封。臨近退休還肩負重擔,把關初三主課。一年年的汗水,一滴滴受傷的淚。在一次次的會議上總無法聽到一句安慰的話。最傷自尊的一句:“教師如何向山村人民交代?”然而,教師叩心自問:我們有愧於誰呢?羣衆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嗎?

山民希望想讀書的孩子能升學,不想讀的孩子不必強求順其自然,發展個性。不想讀書的孩子初中畢業就可以脫貧致福,孩子可以到鞋廠、電子廠、製衣廠、理髮等,一年有上萬元收入,對貧窮的山區人民來說已經是很可觀的數目。許多家長對想讀書而成績又不是很好的學生,表示很不滿的說:“孩子真不懂事,家裏這麼困難還想讀書,父母幹活的吃都成問題,看病都沒錢,帶病去幹活。孝順的孩子早就爲我父母着想,賺幾塊錢也好。”------這些都是羣衆所需的,教師做到了,也就是教師向山村人民最好的交代。

但是,這不符合全民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符合領導的要求。山村還在沉睡中,智慧還塵封着,靈氣還沒有飄逸到山外。人們還只是守望着愛和家園,謀求生存還是一生中的最重。

時代在召喚,潮流在昭示,山村追潮的風越來越盛。我堅信山村一定會趕上時代的步伐。

  關於鄉村的散文3:小山村連着大世界

很多年前,當我以瘦小的身軀挑着沉重的行李步履蹣跚地走過那蜿蜒的羊腸小道,走出重重疊疊的大山的時候,我竟然對家鄉沒有多大的眷戀。定格在我記憶深處的家鄉只是荒涼、閉塞和貧窮。少年的我在這種環境中做過許多五彩繽紛的夢,而走出大山就是最大的夢想……

家鄉其實就是一個很小的山村,百十戶人家,400多人。在我離開家鄉前後的很長日子裏,家鄉人都過着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除了村幹部外,村裏人沒有誰去過縣城,更不用說去省城和其它的大都市。由於沒通公路,山裏山外就成了兩個世界。能夠走出大山,年少輕狂的我又怎麼會產生留戀情素?

歲月如歌,滄桑鉅變。也許是經歷了太多人生的種種悲歡離合,也許是人的本性吧,多年以後,那個偏僻的小山村又慢慢地出現在我的腦海裏,隨着年齡的增長,對她的.回味與思念變得厚重起來。是呀,那畢竟地我的搖籃,我魂牽夢繞的家鄉啊!

於是,我開始回家鄉去。清新的空氣、甘甜的山泉、山裏人的樸實與厚道牽動着我的思緒……

改革的春風吹拂着神州大地,也吹醒了沉睡多年的山村。每次回去,我都有新的發現,那種日新月異的變化一次一次地洗刷着我兒時的記憶,也震撼着我以前麻木的心靈!

起先,小山村依靠政府的支持,修起了一條簡易的公路,雖然不能通大型車輛,但山上的毛竹、木材可以用板車拉出來,山外的商品也能夠拉進山了,這在老一輩人心目中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的事。後來電通了,家鄉人終於可以看到江西電視臺的節目了,山外的世界就在“雪花飛舞”的銀屏中闖進了山裏……

要說感受最深的還是這幾年山村的變化。家鄉的路已經變成了水泥路,年輕人都騎上摩托車,程控電話、有線電視、高聳入雲的手機塔處處顯示出現代的科技與文明。特別是林改後,山裏的毛竹成了寶貝,爲村民們換來了豐厚的收入,家家戶戶都蓋上了新房。山村人不僅到外面闖世界,還帶回了一個個山外的姑娘。這些足已表明,小山村已和山外的世界連成了一體了。

去年“五一”放假的那幾天,一位在外辦廠的山裏人用他的私家車把我帶回了家鄉。徜徉在美麗的家鄉,穿行在綠色和鮮花相伴的村莊裏,遊走在清澈見底的小溪旁,我撿起了童年快樂無比的時光。

突然,非常熟悉“月亮之上”在我耳畔響起。這是山外領導打來的電話,要我火速趕回去,準備一個彙報材料。接完電話,那種輕鬆的心情一下子跑光了,好不容易在這樣的環境中盡情地放鬆一下,沒想到又要打道回府。

“伯伯,家裏買電腦了,你就在這裏寫東西吧。”讀初中的侄子對我說道。

“真的嗎?”我有點不相信。

“是真的,好幾家都買了電腦,我們也可以上網啦!”侄子的語氣中滿是自豪與興奮。

侄子把我帶進了他的小房間。幾個小時後,一份4000多字的材料就通過網絡傳到了單位的領導手上,我的休閒得以繼續。

原來,山裏很多人都用上了電腦。連近六十歲的堂叔—村裏的支部書記也學會了上網,有一次在網上買彩票還中了8000多元哩。村裏的幾個後生辦起一個竹地板加工廠,通過網絡,把產品銷到了全國各地。

今年七月流火的季節,我又回到了家鄉。發現來了很多外地口音的客人。一問,他們是來度假的。原來,家鄉的年輕人辦起了“農家樂”,並在網上發佈了信息。一些大城市的客人紛到踏來。他們說,山裏的水好、空氣好、環境好、人情味更好,大家都樂於到山裏度假呢!還有的城裏人說,我們願意做山裏人呀!

一個小小的山村,從與世隔絕到現在的開放、文明與富裕,其變化是難以用文字來形容的,歸根結底是黨的富民政策的結果,是時代進步的結果,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