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穿梭於記憶中的鄉村散文

穿梭於記憶中的鄉村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像大多數生活在城裏的人一樣,我老家也在鄉村,我出生在那裏,並且一直在那裏生活了二十多年,因此對鄉村的事情比較熟悉。與二十多年前相比,現在的鄉村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這種變化既包括看得到的各種情況,農民的房子更漂亮更美觀了,路修得更直更寬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也包括那些看不到的部分,如人際關係正在變得疏遠、純樸自然的景觀逐漸消失等。其實,我也只是偶爾纔回老家一兩次,因爲我的父母兄弟還在那裏生活。鄉村對於我來說,已經不再具有家園的涵義。雖然我在老家還分有地,但我不需要靠那塊土地活下去了。事實上有很多農民都不再需要了。他們到大城市去打工,養家餬口已不成問題,但他們在那裏的繁華世界飄泊,卻無從落腳,所以最後還是得回到鄉村來,依附於他們的土地。土地就是這麼一種東西。

穿梭於記憶中的鄉村散文

  土地

土地曾經是鄉村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農民將分到的每一分土地都看得十分寶貴。我清楚地記得,每年耕地時地鄰都要向我們這邊滾一邊,父母對此十分忿恨。因爲農民要靠土地養活一家老小,滾一邊就會少種一壟,降低產量不說,荒旱年一家口糧都成問題。父母曾向我們講過在饑荒年代餓死人的事。不過,那對我們來說已是一個故事了,對於飢餓我們都沒有切身的體驗。因爲我小時已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包產到戶,農民種地有了積極性,產量提高了,吃飽飯已不成問題,就是日子過得緊巴些。九十年代後,大量的農民開始去大中城市打工,一年也能賺不少錢,收入比種地強得多。種地變成了他們的副業。耕種土地,僅僅是爲獲得一年的口糧。因爲分給每個家庭的責任田都很少,他們種的那點糧食除了口糧沒有什麼富餘,賣不了多少錢。他們已經習慣通過打工來增加收入。如此一來,農民對土地看得也就不那麼重要了。這在過去是很難想象的事情。不過,在我們這裏,土地最主要的用途還是用來種地,當然,也有相當的部分用於建設工廠和住宅。

  工廠

小時候老家附近幾乎沒有工廠,僅有一個磚廠,一個很小的雞毛廠。我們上課時,有時會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類似羽毛燒焦的那種氣味,非常難聞。氣味當然來自雞毛廠。最近十多年來,建設工廠佔用了不少的耕地。原來那些丘陵的.面貌發生了很大改變。昔日的果園已經消失,之前那條蜿蜒的老路已不易識別。溝溝壑壑被推土機填平,轟轟烈烈的工廠建設開始了。工廠大都是煤化工企業。工廠建成後,裏面樓房煙囪林立,晚上一片燈火輝煌,儼然是城市模樣。村子有很多人進廠工作了,騎着電動車或是摩托車來往於路上。每月大概賺兩三千元。當然污染也是有的,只是程度大小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變化,一些地名已經消失,如老墳東、老龍腰等。因爲那些地已不屬於村裏。現在村民已很少談及那裏了。一道高高的圍牆將工廠與鄉村隔絕起來。工業文明就這麼來了,勢不可當。你除了接受它,別無他法。

  學校

隨着近些年農村中小學佈局的調整,我上學時的老學校已不復存在了。當然,那塊地還在,只是已面目全非。它佔據着村子的中心位置,黃金地段。我在那裏讀書、識字、計算、遊戲,度過了整整七年時光,從一個一無所知的孩童,成長爲一個對未來無限憧憬的少年。多少次夢中回到那裏,它依然是二十年前的樣子,一排排老舊的平房,灰土飛揚的操場,黃泥巴垛成的圍牆,簡陋的廁所,圓形的花壇,高聳的旗杆,還有一個不大的菜園,童年的樂趣或是無聊就在那裏排遣。現在,那些平房都已經拆除了。圍牆也大半坍塌,只剩下一座危樓孤獨地留守在那裏,似乎還想維持着一些過去的記記。在喪失了學校的功能後,那個地方曾一度作爲村委會的辦公場所,院子也改造爲戲臺,過會時就在那裏唱大戲。當年那些和我一起在那裏上學嬉戲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男的娶妻生子,女的都不知嫁到了哪裏。我曾帶我的孩子去那裏,並告訴他,那是我小時候的學校,我們曾在哪些教室上課,都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我的孩子已很難認同那裏曾經是一所學校。我們的孩子們不需要在那裏上學了。大部分的孩子去鄰村上學。當然,也有一些孩子去私立學校,或是更遠的縣城上學。站在那座充滿了回憶的昔日學校的舊址,看到荒草遍佈,衰草斜陽,猶如遺址一般的廢墟,讓人充滿了不真實的荒誕感和時移物遷的破滅感。

  老人

我所認識很多老人都已經去世,他們帶走了這個村莊過往的歷史和故事。如今那些故事已沒有人能講述。關於老槐樹,關於移民,關於兵禍,關於災荒。村莊喪失了它的記憶,成了一個丟失回憶的老人。我的祖父祖母大概在1993年前後相繼過世,距今已有二十年。他們大概都活了不到六十歲。在我的印象中,他們的模樣已是十分老邁。那時我年齡還小,他們從沒有跟我講起過去的事情。現在我的父母也已到了這個年齡,所幸身體還算硬朗,他們對我講起的,都是六七十年代以來發生的事情,那些我從電視、報紙、小說裏多少能夠了解一些。現在,村裏晃動的面孔大都是年輕而陌生的。我與他們幾乎無話可說。我越來越覺得,我與鄉村的聯繫正被一把無形的刀一點點地割斷。熟悉的人物、風景都在消失不見。越來越多的陌生人、陌生事物、工廠、機器正在填充着它。它已變得跟我們記憶的鄉村截然不同。

  住宅

當年地主富戶們所居住的青磚瓦房現在多已荒廢,那些雕花門樓在年復一年的風雨侵蝕中逐漸剝離損毀,院子里長滿了荒草。我的曾祖父一輩居住的是黃泥築成的房屋,以石爲基,牆角及四周以青磚爲框架,牆身則是用摻和了麥秸杆的黃泥一層一層夯築而成。上面架上檁椽,鋪上黃泥白泥爲頂。門窗都很小,還要糊上白色窗紙。住在這樣的房裏倒是冬暖夏涼,可是就是逼仄陰暗,讓人喘不過氣來。我父親一輩的人都已經住上磚房了,而且每隔十多年,就要翻蓋一次,房子越來越大,裝修越來越好。是的,現在鄉村的住宅越來越漂亮了,但還是缺少統一規劃和設計,基礎設施不健全,功能不完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仍然是個大村子。

總的來說,現在的鄉村正在失去一種樸實而自然的東西。鄉鄰關係變得疏遠,因爲每家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上班啊打工啊之類。特別是當你看到彎曲的河道整修一新——當然這是好事——可是一律水泥澆築的河岸又讓人悵然若失。小時候這裏曾發生過多少趣事呀:潛水、摸魚、嬉戲……可是現在這裏還有什麼呢?生活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隨着城鎮化的推進,我們所熟悉的鄉村一定還會有更大的改變,二十年後,一定又是個嶄新的模樣。未來的一切現在還很難想象。我只希望,鄉村會保留一點那種純樸和自然的東西,給人的心靈營造一個溫情和柔軟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