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追尋隨筆散文

追尋隨筆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2W 次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光陰不負卿。——題記

追尋隨筆散文

我覺得許多人對於文章的題記並不感到陌生。這兩句原本是這樣子的:“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是三百多年前的一個讓無數世人感動的僧人所寫的一首詩中的兩句。那一襲紅色僧袍披在身上,爲什麼總是讓他心情無法平靜?那一串檀香木佛珠掛在合十的手掌之上,爲什麼總是讓他想起往事?

這世間的情愛本就如此。幾十年的時光一箭遠去,留下的僅僅只是回憶。在這世間裏太少的都是相濡以沫,太多的相忘江湖。又有什麼雙全的辦法能夠不負光陰不負卿呢?有這樣一個男子他爲了心中所愛追尋了一生。有人熱衷於財富;有人追逐盛名;也有人爲了一段情追尋終生......

一個溫柔而又多情的名字——徐志摩。註定他這一生不會平淡。最初知道這個多情的名字是在讀《再別康橋》時。這是初中時就讀過的一首詩。自然在以後的高中課本上學到過這首詩。這首詩就像是一首溫柔的輕音樂,也像是一副色彩斑斕的油畫。徐志摩用他那詩人特有的感性描繪了一個詩情畫意的世界。

徐志摩在生前曾經嘆息:“生、愛、死,三連環的迷謎。”這無疑概括了他曇花一現而又多情浪漫的一生。他一生有過三段戀情。早年他與一位大家閨秀張幼儀喜結連理,而後在英國留學時遇見了才女林徽因便一見傾心,最後又於京華名媛陸小曼成婚。這三個女子讓他糾葛了一生。其間產生過太多的曲折故事,這也不是一篇文章所能描述得清的。也許有人會問徐志摩到底愛着誰?大多數人的答案應該是林徽因吧。這無可厚非,因爲若是讓我來選擇,毫無疑問我會愛上林徽因。但是,我覺得徐志摩並不是愛着她們中的任何一個。他一生所追尋的是心底想象出的那個女子。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志摩的這一句就描寫出了女性的那種獨特的美。這種美在他筆下竟是如此傳神。是否是因爲他此生有過很多感情糾葛的原因?還是因爲他那種特有的感性?

讀他的詩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有時像是一位溫柔婉約的女子在輕吟淺唱,有時也像是一位多情浪漫的男子在火熱表白。志摩爲愛而生,最後或許只能是爲愛而死。

一百一十九年前他出生在浙江海寧縣。錢塘江北岸的一個魚米之鄉,一個真正的江南水鄉。這是他的身體的故鄉,但是他的精神故鄉確不在這裏。我想只有英國劍橋大學的康橋吧。

當年他在北大上學時親身感受到了軍閥混戰,目睹殘殺無辜的慘狀。從此決心去國外留學,尋找改變中國的“藥方”。可惜的是他心中理想的革命一生也未能實現。在美國待過兩年以後,徐又目睹了資產階級掠奪的那種瘋狂和貪婪。隨後他便去了英國的康橋大學。也是在這個時期孕育了他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這裏,他廣泛涉獵世界上各種名家名作。由此形成了他的政治觀念社會理想。他“心靈革命的怒潮,盡沖瀉在你嫵媚河中的兩岸。”詩中自然指的是康橋。他的靈魂也便徘徊在了康橋的兩岸。對於他的這段歷史我知道的並不是很多。很多時候,讀到他的詩就會感受到一種吶喊。那是用盡身體裏的所有力量在吶喊。只是他比起艾青要溫柔許多。這種情感不是爲了等待,也不是爲了去愛,而是爲了追尋。

多少次看到那張黑白照片上的男子都會生出一種莫名的惆悵。那雙溫柔多情的眼眸注視着世人。那一身黑色西裝包裹下的也許是一顆孤獨而又惆悵的心。華麗而又落魄。他一生中遇到過那麼多的女子,卻還是孤獨的。那一杯將愛情的瓊漿玉液和含淚的人生苦酒同時混合的液體,註定他來飲。他短暫的一生給我們的愛情、思想無疑給了我們超越時空的啓迪。這樣一個完美而又殘缺的人,註定不會在這紅塵之中停留過久。曇花只是一現,流星也不過轉瞬。他心中所追尋的一切,在他死後就什麼也不是了。他一走,紅塵於他也便沒有任何牽絆。留下的也許只是那三個女子深深地的思念。

一想起徐志摩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那個時代。這一切到底是什麼造成的?我時常都想得到這個答案。但是總是找不到,也沒人告訴我。或許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註定的。他取了一個以前從未謀面的妻子。張幼儀是他一生當中的第一個女人。也許每一個與文字沾上關係的人都會孤獨吧。徐志摩是一個渴望自由的人,他自然也會放棄這段沒有愛情的婚姻。他追尋着心中真正的愛情。至死不渝。

在英國時,他認識了此生第二個女人。那就是林徽因。那時候的林徽因才十七歲。她嬌豔的像是一朵花兒。才情更是令無數女子望塵莫及。也許愛上一個人只需要一瞬間,忘卻一個人卻需要一輩子。徐志摩就這樣愛上了林徽因,愛的不能自拔,也愛的無可救藥。很快,他們墜入了愛河。沒過多久,有一個人卻先上了岸。聰明的林徽因看穿了這一切。徐志摩愛的並不是她,而是他用詩人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這個理由是對還是錯我無從知道。畢竟我不是他們兩個中的其中一個。林徽因的不辭而別確實給他帶來了終生的遺憾。

後來林徽因成了樑思成的夫人。他們從小青梅竹馬,婚後更是過着甜蜜幸福的生活。“樑上君子,林下美人”則成了佳話。有時候我覺得林徽因是狠心的,因爲她把幸福給了樑思成卻把悲傷留給了徐志摩。但是回過頭來一想,卻不是那麼回事。感情這事很難說清楚,不愛了本來就該離開。這沒有誰對誰錯。有人幸福就一定有人孤獨,有人快樂定會有人悲傷。

以後徐志摩又遇到了他生命當中的第三個女人。陸小曼,一個浪漫的名字。當時她是有夫之婦,卻還是勇敢地跟徐志摩在一起了。徐志摩自然也愛上了她。如果說他們之間沒有愛情,那是大錯特錯。徐志摩不會得到沒有愛情的婚姻的。旁人看來,這也許是最好的結局。但是他還是忘不了心底的那個人。這種感覺也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有所體會。爲了趕去聽林徽因的一場演講,徐志摩乘坐的.飛機失事。一聲巨響,飛機墜毀。他也化成了灰燼。從此林徽因便記住了他一生。

若要說這三個女人到底哪一個最愛徐志摩還應該是張幼儀。她一生爲徐志摩付出了太多,得到的遠不及付出的萬分之一。但是徐志摩愛的也許是心中想象的那個女子。追尋的也是她吧。還缺少一樣,那就是他心中的理想革命。隨着那聲巨響,他化爲了塵埃。什麼也沒能留下,什麼也沒帶走。也許我們寄生紅塵中,本就是一粒微小的塵埃罷了。再多的東西於我們也只是裝飾而已。得到的一切都是借來的,人死後也都還清了一切債。

我時常問自己想要得到的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也是終究找不到答案。也許這世間沒有我所喜歡的東西,也許是我喜歡的東西太多以至於我無從選擇。生活是什麼?不就是和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嗎?和喜歡的人在一起做快樂的事,莫問是劫還是緣。也許像徐志摩一樣,能花一生去追尋一些東西就足夠了。得到與否都不再重要了。

不要說這是執着。人若是沒有了這種精神還剩下什麼?一無所有麼?要說一個人有多偉大,他也僅僅只有21克的重量而已!也許多年以後,我會和自己所愛的人在一個安靜的地方過着快樂的生活。塞北江南,詩書琴酒就足矣。在江南小巷裏靜靜地徘徊;在大漠孤煙裏看長河落日;在茫茫草原之上縱馬馳騁……

心底真正追尋的一種東西有時候是放不下的。執着這個詞人人都可以說,但是又有幾人能夠做到?人性就是如此,有些人到死還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但是細細想來,他們也都沒有錯。得到一種東西必須以失去一種東西爲代價。很多時候確失去的多得到的少。人們都是在不斷地追尋,又在不斷地失去。大多數人都是等到失去以後才懂得珍惜。

這紅塵有太多誘人的東西,以至於我們不知所措。不斷的得到新的東西,也在不斷地失去舊物。我從來不信佛,但是我卻始終相信一句佛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佛家的道理向來都是高深莫測,也許沒有幾人能夠參悟明白。既然寄身紅塵,又如何脫離紅塵呢?說是脫離紅塵豈不是自相矛盾?比起青燈古佛我更喜歡北冥的魚。因爲自由終究比起被束縛要好得多。但是我覺得那條魚在深海里暢遊比起翱翔天際要幸福太多。

放下該放下,追尋改追尋的。人生其實就是這樣簡單。簡簡單單纔是最美。

20xx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