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西瓜記憶散文

西瓜記憶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9W 次

“聽說西瓜又掉價了,地頭裝車才一毛八。”娘不無擔憂地說。在這流火的盛夏中,一塊沙瓤甜軟的大西瓜進入你的口中,令你味蕾甜滋滋的,當你大快朵顧時,是否想起這西瓜從種到採摘的艱辛,西瓜價格的漲落在不斷揪着瓜農的心。白居易《賣炭翁》中“心憂炭賤願天寒”,可到了夏日,瓜農們卻“心憂瓜賤願日毒”,可是在嬌陽依舊焦灼的日子裏,西瓜還是賣不上個好價錢,怎能不讓瓜農們心憂如焚呢!

西瓜記憶散文

西瓜據說是來自西域的物產,因此叫西瓜,我也是望物生義,姑且妄說之。對於西瓜的記憶來自童年,彼時八九歲光景,我們村在八十年代初期還不種瓜。所以每到炎夏,村裏來賣西瓜的,父母用當時金貴的糧食換西瓜。我和弟弟、姐姐爭搶西瓜,一定要將瓜吃到薄薄一層皮方纔罷休,完後還將西瓜籽曬到彼此發現不了的地方。那時吃瓜次數很少,有時嘴讒還偷偷將自家的.麥子去臨村換西瓜吃。那時真的就跟做賊似的,害怕家裏人發現。那時的西瓜個大籽粒也大,但容易遊瓤,大人叫遊愣(壞了的意思)了。那時西瓜對於農村的孩子絕對是稀罕物,吃瓜就跟過節似的。

到了八五年夏季,經濟進一步盤活,鑑於上一年種棉花,一畝地拾不到一捆花,經濟效益低下,村裏好多青壯年勞力盤算着種西瓜。那年是父母第一次種瓜,父母們特別上心,又是多上肥料,又是漚麻渣,爲的是讓西瓜個大又甜。那時西瓜品種有“新澄”,一種像青豆顏色的皮糙,它的特點是長成橢圓形狀,個大。但遇到嬌陽曝曬,皮兒容易青裏發白,樣子不甚好看,農人常說瓜“曬”皮了,但是它耐運輸,所以受到瓜農們的青睞。還有一品種叫“中育”,這品種的瓜,圓形,個有些小,但人常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有些地方的客商喜歡“新澄”,有些地方的客商喜歡“中育”,有時這品種價錢好,瓜農說明年種這品種,可到第二年偏偏那品種又吃香,所以賣瓜也看運氣。

此後的二十多年裏,父母每年都要種上幾畝西瓜來補貼家用,賣價好了,全家高興;賣價不好,全家蹙眉。在八十年代後期,醍醐、韋莊火車站有許多四川客商,用火車皮販運西瓜到四川,瓜農們便把採摘的西瓜僱手扶拖拉機拉到火車站去,希望能賣個好價錢,但到了鐵路被沖斷,西瓜運不出去,價格大跌,就急煞了瓜農,有時除去僱傭的手扶拖拉機費用,賺不了幾多錢。

記得九O年,那一年父母一咬牙,種了八九畝西瓜。可是等到瓜成熟季,偏又多雨,父母不得已,把已經成熟的西瓜用架子車轉回家,爲了防止瓜壞,甚至還把瓜放到廢棄的磚窯裏,可謂吃盡了苦頭。以至於我和弟弟一到瓜田,就有了一腳想踩碎西瓜的念想,可這又能怨西瓜嗎?到底該怨誰,不知道。所以種瓜總是讓人歡喜讓人憂。

西瓜價格便宜時,過去曾流傳這樣一則段子:說有一瓜農用西瓜摔一頭豬,豬一看是西瓜,一扭頭便又自顧走開了。可見西瓜是如此地滯銷,連豬也吃膩了。有一年西瓜上火車站,可是那一天遠遠地賣西瓜的手扶車排成長龍,以至於我們在車站的臭水溝旁鋪一麻袋過夜。讓人充分體會到做農人的苦辛。

西瓜的種植,伴隨了父母的幾乎半輩子的種田事業,其中多是讓人憂多歡喜少,就像母親說的,“咱家就沒享過西瓜的利”。有點關係的瓜農,他們通過打通關節,把西瓜銷售到單位,再由領導攤派給職工,號爲發福利,大多數瓜農則把西瓜交給市場,任由市場價格的槓桿讓它上下波動。

如今父母年老了,腿腳不靈便了,西瓜的事業最終劃上了句號。

在這炎炎的夏日裏,我渴望瓜農的西瓜能賣個好價錢,也不枉他們幾個月來的辛勞。可是我又能主宰了市場麼。只唯願“心願日灼瓜好價”,如此而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