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僅存的《後記》散文隨筆

僅存的《後記》散文隨筆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5W 次

因爲愛舞文弄墨,就與一些有這種嗜好的人接觸;覺得這還不夠,就融入到了一個有着同樣嗜好的更大的羣體之中。這個羣體是在省民政部註冊了的民間社團組織,不僅冠以“省”來表明其級別,它還創辦了一種純文學的刊物,雖不公開發行,僅限於內部交流,但質量還是與級別相稱的。

僅存的《後記》散文隨筆

這個社團下設分會和若干機構,各司其職,運作井然。我在其中一個類似於分會的部門參加活動,僅此而已。大概是因爲我既創作,又在一家文學刊物擔任編輯,負責人認爲我有點理論水平,有時就安排我給在這個部門參加活動的人員講某個文學專題。

這些年,我參與編輯的一些文學書籍都得以順利出版。但也有一本在徵稿和編輯過程中雖屢屢受挫、最終也編成且排好版的書稿,卻在出版前被這個社團的主要負責人給“斃”了。這自然令我有些看法,卻不便說出來。

那年,計劃出這本散文集的徵稿通知發出兩月後,響應者依然寥寥,經過研究,決定在更大的範圍內徵稿。實施之後,我的郵箱幾乎每天都要收到幾篇投稿,一月內就收到了一百多篇。這無疑使選稿有了一些餘地。當年四月底,我與一位近八十歲的中文教授編輯完成了此書的初稿,五月初將打印件給社團一位主要負責人審閱。這位負責人閱讀後,爲廣泛徵求意見,又傳給了社團另幾位負責人閱讀。七月中旬,社團爲了彙總意見、指導修改,專門召開了一次工作會議。會上:否定了幾個備選的書名,新確定了一個;決定壓縮書稿篇幅,剔除三千字以上的文章;要求增加第一個板塊的文章數量;明確了編輯人員署名等事項……十幾天後,我與那位中文教授按會議決定的事項,刪改並調整完成了此書的第二稿,且排好了版。第二稿彙集的文章已由初稿的93篇減至75篇,字數由初稿的近22萬字減至16萬餘字。不幾天,這第二稿的打印件又送給了上述那位社團主要負責人審閱。之後,與我合作的中文教授對我說,那位社團主要負責人表示要爲此書寫個序。

三個月後的一天,我參加所在部門組織的活動。活動開始前,那位社團主要負責人隔着人羣我,說要與我聊幾句。我洗耳恭聽。他說的第一句話是:“這幾個月編書,你辛苦了。”其他幾句,他道出了不出這本書的理由。這本書稿,我與那位中文教授都清楚它的命運多舛,然而在那一刻,他卻不知道它已胎死而不能問世了,所以我那含義豐富的苦澀一笑,也代表了他向這位負責人的迴應。這本書的初稿《前言》是他寫的;我撰寫的《後記》,如下——

北宋文學家蘇軾語:“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是讀書不僅可以長知識,還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氣質高雅、才華橫溢。

北宋文學家、蘇門四學士之一黃庭堅說:“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的確,人若不讀書,能做成何事?身陷於紅塵瑣碎,或被名繮利鎖束縛,勢必苦惱煩心,自然顏面憔悴,又怎能語言有味呢?

時間如白駒過隙。三年前與川大經謨教授合作、編輯出版《桃李春風》還歷歷在目,此次又受省散文學會委託,與述爵老師合作編輯這本散文集,我以爲是我人生中的又一幸事。

一直以來,我認爲世間只要存在的都是生命體,靜物也好,動物也罷,既然存在,就有生命。

連同漢字的`早期形式甲骨文共計,文字在華夏的存在已有幾千年了。對這一古老的生命,從我接觸它的那一刻起,就心存敬畏,數十年來從無遷變。當然,對詞典上那些躺着的文字也無不亦然。而當文字組合在一起,承載着一種思想時,我待它更是小心翼翼,甚至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這兩月伏案面對這九十餘篇文稿、二十餘萬文字,我無不是以如此心境待之。過目、過腦、敲擊鍵盤,生怕失於審慎而出錯,使那些原本鮮活、抑或閃光的思想變得僵硬或暗淡下來,這應該是我們這個編輯集體的共同心理,而折射出的卻是負責的精神。

二十餘萬字的散文集,篇幅談不上鴻篇鉅製,但其中不乏雋永悠長的文字,不乏來自內心深處的歌。讀者可在其中讀到筆致求新、意境深邃、情景交融之作,也可讀到有深度立意、含象徵意味的篇章。讀者感受果真這樣,便是對我們付出時間和精力的最大饋贈,會令我們感到莫大的欣慰。

就一個人的學識而言,是孤陋寡聞的。我們是一個編輯集體,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不足,但放在一個較大的層面上看,我們的水平依然十分有限。由於時間倉促,故在編輯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和缺點,懇請廣大讀者不吝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