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散文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6W 次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替散文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今朝,我與大家煮酒論英雄,細說四大名著,有酒一醉解千愁。

四部名著雖大,但與中國有史以來人們所創作下的作品實際上是微不足道的,所謂四大名著,在我看來,僅僅是因爲它在歷史上曾被多人多個階層拜讀過而已。

在爲世人所津津樂道的四大名著之中,想必《三國演義》是最受平民歡迎,也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古典名著,時光走過數百年,自人們從枯燥無味的文言文中解放出來,人們所涉獵的書籍可謂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有人說《西遊記》太過空虛,不實際,有人說《水滸傳》充滿了大男子主義,沒有文學韻味,有人說《紅樓夢》太過婆媽,一時衆說紛紜,褒貶不一,只有《三國演義》爲萬千大衆所青睞,儘管依然有反對之聲,說它只不過是迥異於《三國志》的小小野史,可大多數人們仍然在讀它,品味着它,總之,穿越數千年,《三國演義》經受住了歷史的嚴峻考驗,成爲了中國文學史乃至外國文學史的寵兒。

從黃巾起義,終於到了西晉統一,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爲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銳複雜的統治軍事鬥爭。

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人稱“臥龍先生”。他治國治軍的才能與謙虛謹慎、濟匯愛民的品格爲後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吳抗曹,據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策。他爲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思,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嘔心瀝血,積勞成疾”,最後病逝於北伐前線五丈原。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取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那年劉備四十六歲,已經跟過了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和劉表,到處得人心,但到處不順利。他對面是一個二十七歲,沒有互聯網,沒有工作經驗,184公分高,相貌英俊的山東青年,在跟他說:不可與曹操爭鋒;可以與東吳結盟但不可圖之;應該先佔據荊州,然後拿下西川益州,如此天下三分;等天下有變,荊州益州各出一路兵馬夾擊中原……

劉備當時,一定覺得很玄幻吧?身爲劉表手下客將,一個省級軍閥的跟班,聽一個青年跟他談論如何分割天下?

當然,三國時,許多人都做大戰略規劃。比如,魯肅、甘寧和周瑜,都提出過西取巴蜀,統一南方,和曹操分割天下。如果論戰略的宏偉程度,這幾位的想法,都不下諸葛亮的隆中對。問題在於:他們的構思,始終是構思;而諸葛亮的隆中對,在整整十二年後,完全實現了——公元219年,劉備平了漢中,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關羽從荊州北伐,打得曹操意欲遷都……

如果不是孫權和呂蒙背棄盟約偷襲荊州,諸葛亮就是個預言家。在看着諸葛亮的構思一步一步邁向現實的時刻,劉備會不會偶爾一迷糊,覺得諸葛亮是未來世界穿越來的?

且看《《西遊記》》,一千多年的發展歷史正是循着這樣一個大勢進行的,那就是《西遊記》中道教的侵入,當然是事實,這個事實,其實從元代就已經開始了。”

沒有忠於夫君而自殺,反而委身侍賊,“其行爲爲儒道兩家規範所不容,但卻符合道教不得自殺的教義,戀生、貪生是人之本性,值得尊重”的分析,似乎也失之遊離。儒家講“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唐僧母親已有身孕,當然要忍辱負重把兒子生下來,她斷斷是不能自殺的,這在儒家也是值得稱讚的`行爲。

更關鍵的是:汪澹漪把唐僧母親安排了一個“畢竟從容自盡”的結局,這個情節是明本沒有的。也就是說,明人心目中的“名節”觀裏,唐僧母親是不必自殺的;到清代汪氏這裏,反而就得非自殺不可。

所謂“先天之要旨”,指修煉元精、元炁、元神(又稱先天精、先天炁、先天神)的內丹術理論。內丹術認爲燒煉、服食等皆屬旁門,不能得道。這個觀點,貫徹了《西遊記》的始終。《西遊記》貫徹的,與其說是佛道之間的鬥爭,不如說是新道教和舊道教之間的鬥爭。

世人不知水滸者甚多,不知潘金蓮者無幾。。。甘婷婷面善心狠,比王思懿有張力,杜淳演西門慶也深得腐男腐女心願,古往的一段佳話值此鋪開來。

生當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

鐵馬夜嘶山月曉,玄猿秋嘯暮雲稠

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

千古蓼窪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愁。

由張恨水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金粉世家》於2003年春在全國首次熱播,這部電視劇一經播出便受到了廣大觀衆的喜愛,收視率較平常大爲上升。大概是因爲人們看膩了大團圓結局式的劇作,像《金粉世家》這樣一個具有悲劇性的作品自然會受到大家的歡迎,並給予高度關注。隨之而來的是對這部作品衆說紛紜式的評論。不錯,悲劇常常會揭示給人們一個問題,這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會看出不同的問題,那麼這部被譽爲民國版本的<<紅樓夢>>普遍的說法是什麼呢??

我認爲世俗的觀念是可以入侵任何一個人的頭腦的,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接受着這樣的觀念。冷清秋就是這樣一個“被侵入”的人。我們從一開始便了解到,清秋是一個出身貧寒卻又是一個心性高潔,有深厚文化修養的冰清玉潔的女孩,在大多數人看來,她是一個未受塵世污染的女孩,並且她還是具有“自食其力”,反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思想的先進文化人。不錯,冷清秋的確如此。

但我要說的是,她並沒有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她沒有打破世俗的觀念,沒有衝出“齊大非偶”的枷鎖,她一直都不敢相信像燕西那樣身世的人會對她付出堅定不移的愛,並或多或少地認爲他是一個紈絝子弟;她對於燕西不顧一切言論給予她的最真摯的愛半信半疑而不敢大膽地接受。她只看到了燕西表面上似乎與其他公子哥一樣的浮華習氣,卻沒有看到他純真、質樸,對愛忠貞不渝的本質。這就是悲劇產生的原因。

《紅樓夢》向世人展示了賈寶玉這樣一個與任何人都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金粉世家》則推出了金燕西這樣一個雖出身富貴卻真正未受塵世污染的人物形象。

雖是兩部不同背景的電視劇,但是卻同樣勾勒了一個劃時代意義的名著。我們看到了燕西對清秋高尚純潔的愛,看到了封建帝制下,階級觀念在國人心中的根深蒂固,金燕西走了,冷清秋也走了,他們帶走了至死不渝的感情,卻留下了一個單親家庭的缺少父愛的孩子。曾經是生離死別的戀人,結局卻是隨着南來北往的車輪,融入了時代的洪流中。

有人說,讀四大名著,知曉中國天下事。在我看來,名著給我們以啓示,那就是,以史爲鑑,可知興替;以人爲鏡,可照正身。

幽幽三國,神話西遊,悲悲紅樓,義大水滸。讀之,回味無窮,觀之,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