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北京戲劇眺望倫敦西區散文

北京戲劇眺望倫敦西區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北京戲劇眺望倫敦西區

北京戲劇眺望倫敦西區散文

我們向西方看了一百年,卻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不認爲自己的東西是真東西。沒有文化自信,就沒有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主,沒有自主就不會有創造力。

倫敦西區的劇院裏,一齣戲劇的生命長度可以是415年,如《羅密歐與朱麗葉》,從歌劇到芭蕾舞劇,從古典裝扮到現代着裝,經過無數次改編,仍在煥發着新的生命力。

北京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幾乎同歲的《牡丹亭》,古老的唱腔曲調卻難以跟上年輕一代的生活節奏。以白先勇爲代表的戲劇人試圖力挽狂瀾,將之改編成符合年輕人欣賞習慣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但仍未真正走進年輕人的心裏。

如何讓戲劇的生命力更持久,成爲市場的寵兒、現代人的精神給養,這是北京戲劇產業正在眺望倫敦西區的原因。

“戲劇需要政府和社會力量扶持”

北京戲劇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祕書長楊乾武說,在倫敦,真正盈利的戲劇僅佔五分之一,少量戲劇利潤豐厚,大部分僅能保本。即便如此,倫敦西區的戲劇產業仍能持久繁榮,這與政府及社會的資助密切相關。

倫敦的劇院主要分爲兩類:一類爲商業性劇院,是倫敦市最主要的劇院類型,其中包括西區的42家商業劇院(倫敦劇院協會會員),主要集中在倫敦市中心;另一類爲非營利性劇院,分佈在內倫敦和外倫敦。

英國有各種基金會和民間機構,常年資助非營利性劇院。英國藝術委員會是英國非營利藝術機構的重要資助機構,其中戲劇產業接受的資助所佔比例最大,接近三分之一。“爲所有人創造偉大的藝術。”這是英國藝術委員會2010年制定的十年規劃中對其使命的描述。

在英國,文化資助被視爲一項慈善事業,其作用是,幫助非營利劇院打造高質量的戲劇產品,提高觀衆的'戲劇品位,同時以低票價吸引更多的觀衆,不斷滿足大衆的需求。

北京的戲劇人,也很嚮往倫敦的經常性資助模式。因爲,在資金經常性不足的情況下,無論是北京的國有院團,還是小劇團,都在打造精品劇目和獲得市場認可的兩難之中,久久徘徊。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指出,目前北京的國有院團以企業爲主體、事業爲補充,面向市場的新型演藝體制格局已經形成,但市場作用的發揮及大衆消費羣體的培育,還需要一段時間。有業內人士認爲,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有必要扶持戲劇院團,培育市場,特別是在國有戲劇院團基本完成轉企改制以後,更有必要“扶上馬,送一程”。

與此同時,佔據北京戲劇市場半壁江山的小劇場演出也面臨着慘烈的生存考驗。楊乾武說:“小劇場迸發出了新的活力,探索着新的經營模式,培養着新的觀衆,但小劇場戲劇及戲劇人的生存狀況更爲艱難。”

青年導演裴魁山將戲劇史上公認的“最瘋狂難劇”——瑞典戲劇大師斯特林堡的《一出夢的戲劇》——用自己的方式大膽演繹。這一表現主義的高智商戲劇,儘管在劇評家與小衆戲迷處收穫了良好口碑,卻以慘淡票房收場。

目前,類似裴魁山所在的這種小劇組,很多尚不能盈利,只能勉強生存。由於缺乏資金支持,很多時候,劇組成員既要當演員,又要做劇務,還要跑外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