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感受故鄉的風景的散文

感受故鄉的風景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去年的十月,久別八年之後,有機會重遊故鄉,乃是人生又一次至高的精神享受。走下巴士,一種熾熱的秋黃撲面而來,擡頭望去,似是一幅油畫不僅佔據了我的視野,並立即充滿了我的心靈。這就是故鄉——武夷山,那積澱了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的武夷山,那固守着一個神奇美麗愛情的武夷山,那給我帶來恩澤和情感的武夷山。

感受故鄉的風景的散文

面對着武夷山,風景對人們便有一種誘惑,不是嚮往它的美麗,就是迷戀它的傳說。在這樣的金秋季節裏走進武夷山,內心會涌起一種真實的感受,好一個金秋鵝黃的日子啊,讓萌發的秋黃去詮釋生命的真諦吧!

武夷山原本就給人一種衝溢的熱情與希望,尋古探幽,最好的去處是享有“武夷第一勝地”的天遊峯。它位於九曲溪的六曲溪北,東接仙遊巖,西連仙掌峯。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之峯從這裏源遠流長,旖旎自然的山水風光也獨領風騷。天遊峯的秋色褪得晚,因此,深秋後的遊人依然駱驛不絕,可以看出都是些熱愛生活的故鄉人呵!

都說“憑欄臨風”的感覺真好,便也去嘗試。一條依山就勢刻鑿的窄窄石階蜿蜒蛇行,沒人數得有幾多臺階,登山的遊人攀緣如蟻。山是一塊巖,巖是一座山。登階而上,峭壁千尋、高拔羣峯之上,常有云霧繚繞。每當雨後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雲,彌山漫谷,風吹雲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涌澎湃。天遊峯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是上天遊;下了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下天遊。上天遊的一覽亭,建於明嘉靖年間,原名仙掌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臨亭四顧,周圍景物盡入眼簾,是一座絕好的觀賞臺。從這裏憑欄四望,雲海茫茫,羣峯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故鄉的`武夷山山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曰:“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峯固應第一也。”

下天遊的南端有近年改建的天遊觀。觀內有小賣部和茶室,可爲遊人提供方便。觀後的妙高臺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據當地人講,每當成熟季節,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豔可愛。由山南蜿蜒來的胡麻澗,在妙高臺西面奔瀉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落差170多米,飄逸瀟灑。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三十餘處,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古人云:“飛泉響落睛疑雨,古木濃蔭夏亦寒”。在妙高臺背後,有一條往東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岡。這是仙遊巖的絕頂。岡上有仙遊館、三友堂、森天閣故址。臨欄而望,羣峯綿延,溪曲迴腸,寒風襲人,便覺神清氣和、疲憊頓失,就如脫胎換骨一般,大有飄然若仙之感。這也真正讓人理解了《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於山水之間也”這句話的深深內涵。我情不自禁地寫下《遊天遊峯》一詞:峯巒巖壑出芙蓉,一石成山疊翠榮。漫谷彌山煙波涌,飛泉響落雪花重。天宮瓊閣絕勝處,綠水山嵐一覽容。道壁溪巖多翰墨,巖花垂露碧丹濃。

如果說天遊峯的景色“奇”,那麼九曲溪的景色可謂“幽”。南宋朱熹《九曲棹歌》寫道:“武夷山上有仙靈,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識箇中奇絕處,閒聽棹歌兩三聲。”九曲溪是武夷山的精華所在,因水繞山行折成九曲而得名。它有一條可以漂流的水道,溪道水流較緩,但水面卻較寬。從星村碼頭順流而下至武夷宮上岸,全程9.5公里。我們乘座古樸竹筏漂流而下,擡頭可觀山景,俯首能賞水色,側耳則聽溪聲,垂手即觸清流。自在溪魚時時撞破水面,幽閒處水鳥孑立,癡迷間水彎景異。兩岸奇峯怪石林立,遠處峯巒如象、如乳、如菇、如瀑、如蛙、如龜、如虎。曲曲山迴轉,峯峯水抱繞。一路上,至淺灘,浪遏飛舟;過深潭,水平如鏡。故鄉船工講着兩岸風光,恢諧幽默,傳古說今,令人捧腹。不僅能領略有驚無險的情趣,而且有人在畫中游的無比愜意。尤其漂至二曲溪南,目睹東西分立的大王峯、玉女峯,一段動人的地老天荒、海枯石爛的愛情傳說,令人爲之感慨!

山自高,雲自飄,水自閒,只因它們的不同,才使大自然變得和諧與完美。回望處,心與景相交融,會促使你重新調整一下自己的心境,少了一份煩惱的同時便多了一份人生的自信與豁達。武夷山——我的故鄉,沒有人能嘗試出你的深淺,就像美麗的玉女峯永遠存活在傳說中。這個金秋,連同那抹秋色,已深植於我的記憶中,在我塵封的心底,盛滿靜靜的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