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2017中考複習教學反思

2017中考複習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孩子身上往往過多地揹負家長的期望。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7中考複習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中考複習教學反思

  【2017中考複習教學反思1】

近幾年數學中考試卷中暴露出我們的考生基本計算能力差、推理論證過程不規範、思路不清晰、解題方法呆板、思路狹窄、數學語言組織欠缺等方面的問題。答卷效果分析,全卷容易題∶中檔題∶難題=4∶5∶1。

近幾年中考試題命題方向三個“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空間觀念的建立;圖表信息的處理能力。

注重問題背景設置的新穎性。試題聯繫生活實際,關注社會生活的熱點,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滲透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如格點、鐘點問題、生活中的統計問題等;注重考查思維的靈活性。一是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機滲透,二是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的考查;注重問題設計的開放性。強調對考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的基本要求,加強與社會實際和考生生活實際的聯繫,培養考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探索對考生學習態度、能力、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反思當前中考複習教學,有以下幾點深刻認識。

1、要保證複習階段能取得顯著進步,必須加強計劃性,講究複習策略

第一輪複習,應確定以整理知識爲主,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和能力提高爲目的的教學觀,以學生實際出發,把重點放在把握好知識的整理和習題訓練上,努力完善學生認知結構,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有實質性的長進;第二輪複習是承上啓下,促進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和靈活運用的關鍵時期,對中考“考什麼”、“怎樣考”,應心中有數。其次是要科學地安排課堂教學,講練結合。特別是選題時針對性要強,突出重要的思想方法、思維活動的展開,尤其是新課程理念的滲入;第三輪是模擬訓練。應將重點放在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練和對學生心理素質的調整上,做好適應性訓練。

2、科學地進行解題教學,降低複習起點和題目難度,規範學生解題。進行科學地解題訓練,克服學生因審題不慎,答題不規範,沒有反思、檢驗意識,而導致失分的現象。

3、貼近教材,開發好教材,拓展複習教學資源。通過課本習題改編,教材的拓展,促進學生髮散思維能力的提高,促進複習教學資源的有效開發。

4、關注社會,突出熱點,強化應用教學。

應用性問題是中考的熱點,考查力度和題量會有增加。教學中,應選擇一些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有着實際背景的數學應用性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審題、獲取信息、解決問題。如重大決策型應用題以及以“圖文信息”爲題材的應用題,能有效地考查學生整理信息,並用所獲得信息去分析問題,做出合理決策的能力。教學中,應予關注(關注學生對數學事實的真正理解,關注學生在實際背景下運用的意識和能力)。在複習數學中,可精選與經濟、環保、銷售、測量、貿易等密切聯繫的應用知識予以滲透,設計有關應用題,指導學生通過數學建模方式解決(主要是與一次函數、二次函數、方程、不等式相聯繫),努力提高學生對開放性、探索性、應用性問題的適應力。

5、在研究《考試說明》的前提下,重視研究近年各地中考試題,把握中考命題熱點、形式的新動向,明確試題的發展方向,並能從中找到複習教學的方向和備戰的策略。可通過中考試題的研究,進一步明確每一部分內容的考查要求,增強複習數學的針對性、有效性,避免盲目性。例如,代數部分:弱化數、式的計算或化簡題的繁雜程度,弱化對方程(組)、不等式(組)解法多樣性、技巧性和繁雜程度的要求,倡導基本解法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聯繫;突破傳統觀念,加大對統計觀念及知識的考查比重,顯示統計知識應有的活力。但不單純的考公式及計算技巧,而是關注統計量的問題背景,關注統計圖表的理解與應用,關注學生的價值觀,關注學生在統計中的決策與判斷力,從而考查學生的統計意識以及對數據的處理能力。強化了規律探究意識和知識運用的考查。如有效地利用代數運算、代數模型及相關概念解決實際情景中的問題,方程與不等式的應用問題,關注探索和表達給定情景中存在數量關係及變化規律,讓學生在運動中探究問題的本質,發現變量之間的互相依存的函數關係,把運動的'觀點滲透到傳統的數學知識中等。幾何部分:降低單純的幾何證明的難度,逐漸將單純考查幾何論證能力轉爲考查猜測、發現和立於猜測之上的計算和證明,關注動手操作,以剪紙、摺疊、設計圖案、三角尺的擺放、小製作、小測量等數學活動背景設計試題,考查學生思維層次性和解題方法的多樣性,考查學生動手操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最後,進行專題訓練和試卷模擬訓練時要落實到學生的書寫上,引領學生總結常見題型的常規解題思路和規範步驟的書寫,收集、整理巧妙的解題方法,關注固定考題的模式,尤其重視6道填空題準確無誤的填出和23、24、25三道解答題的突破。

  【2017中考複習教學反思2】

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是和其他知識全面綜合運用的過程,是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及思想認識水平的綜合反映。所以,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實際上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掌握得並不好,尤其是我們農村中學的學生。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思考着這麼一個問題:爲什麼在教學中花費了很大力氣進行語文閱讀的訓練,卻總是達不到基本過關的要求呢?反思這個問題,我認爲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得到徹底改變。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理念雖然早就形成了共識,但真正去實施的教師並不多,它只是成爲了一個口號,直流於形式,久而久之,學生就對老師形成一種依賴,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發揮,只是一個接收知識的囊袋而已。因而我們還要多學,多研究學生的心理。

二,是教學方式單一。也許我們還沉於老習慣中。語文閱讀教學目前採用的大多是接受式學習,而且是採用被動式地接受學習,學習主要是接受現成的知識,思考不夠,理解不充分。教師就算設計問題,也是要引導學生從嘴裏說出自己所需要的結論,但不盡人意,學生很少有真正的語言實踐。學生只能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思路去思考。初中學生直接閱讀文章和思考感悟的時間少,不能夠積極去思想,去理解探究,努力形成自己的看法。所以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自然閱讀題失分也就多了。

要突破語文學習中的閱讀這個“瓶頸”,我覺得:

1、教師觀念的改變。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相信學生,把以“教師爲中心”、“課堂爲中心”、“知識爲中心”的教育方式改變爲“以”學生爲中心“、多渠道教學”、“培養能力”的新的教育思想,一切教學活動都應從學生出發,歸宿於學生。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變,但是應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教師的引導能力在這時尤爲重要。這樣,就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教學方式的改變。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過程,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在閱讀教學中要正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自主學習不能流於形式,應當讓學生髮表意見,充分尊重學生想法,挖掘其閃光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

我想只要我們通過科學的,有效的教學手段和貼近學生實際的閱讀活動,努力堅持下去,總會迎來初中語文閱讀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