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住校的散文

住校的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要上高中了。記得當年初中畢業後拿到了遠在15里路外的一所高中的錄取通知書,當時心裏既高興又犯愁哦。高興的是自己終於可以走出這坐山到“江邊”讀書了,犯愁的是去讀高中要住校,家裏沒有多餘的棉被帶到學校裏去啊。

住校的散文

很想讀高中的我就跟鄰村一個家庭條件稍好些的同學商定好了兩個人共睡一鋪牀,他帶棉被,我帶席子。就這樣,在家裏將角票硬幣湊攏湊攏夠15元學費後,我自己挑了一擔片柴折價一元交上了當月的搭膳費(也就是蒸飯的柴火錢)才實現了自己上高中的願望!我那年才15個虛歲,第一次遠離家門,最記得住校的第一個晚上雖然旁邊都有同學,可還是很怕。半夜醒過來時,看見漆黑的一片,竟“哇哇”地哭了起來。直到現在,我一想起躺在媽媽懷裏的幸福時光,心裏仍舊是酸溜溜的,就像喝了“小酒(醋)”一樣真不是滋味。那時的住校生活也是很有規矩的:天矇矇亮就要起牀刷牙洗臉,參加早鍛鍊跑步5華里,晚上要按時熄燈睡覺,不準喧譁說話等等。

那個時候一個星期上5天半的課,星期六下午住校的學生才能回家。星期六上午12點左右下課後我餓着肚子走15里路回到家,吃完午飯就磨利柴刀上山砍碗口粗細的松樹條子挑回家劈成片柴,曬乾後就在星期天下午挑到學校去,學校的食堂管理員會收購,每擔片柴按質按量論價大都在一塊錢左右一擔,賣片柴的錢抵扣搭膳費剩餘的就留給自己零花了。那個時候糧食偏緊,住校吃飯是自己買一個一角五分錢的四兩鉢頭,從家裏帶米來自己定量下到鉢頭裏擱在學校食堂的大籠屜上,每個年級班次在籠屜上標記好,各人的鉢頭用銀毫子劃好記號。每逢開飯時,每個人先找到自己班裏的籠屜再端上自己的鉢頭回到宿舍——菜還在自己的書箱裏呢。說到菜,我心裏更酸了:那個時候都是自己帶菜去,一次帶夠一星期的'菜來,帶菜的工具大部分都是用雪梨罐頭瓶和裝了公瘤菌種菌的黑黑的瓶子,每星期帶的菜一般是三四瓶,一瓶新鮮的蘿蔔、菜蔸、青菜之類一兩天就要吃掉,一瓶更不易餿的浸菜檫菜,再就是醬油辣椒和黴豆腐。天熱的時候,那浸菜檫菜放了四五天也變餿長了一層白白的“狗屎毛”,只好把上面的“毛”夾出來扔掉繼續吃。因爲吃怕了餿菜,我就多帶些醬油辣椒和黴豆腐,那黴豆腐放久了也會變質生成怪味甚至長蛆……以致我現在看到黴豆腐就噁心倒胃口。

回想當年的住校生活,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早操跑步鍛鍊了好體格、學會了獨立生活如自己洗衣服,還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礪了自己,這也是人生中的一大財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