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住宅的變遷散文

住宅的變遷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每當想起我家四代人搞住宅的經歷,感慨萬分,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檔次,勾勒出了一部社會發展史。尤其是我與兒子建房時正值改革開放時期,我們舒適的住房像是對改革成果的詮釋。

住宅的變遷散文

我家四代人建了四次房。建房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鳥還築個巢呢,安居才能樂業。我爺爺是個地道的農民,那時家中人口多又窮,他成家時無錢蓋新房,就在家鄉太行山黃土崖邊出力流汗挖了一孔土窯洞住,土炕、土地面、土鍋臺,就那麼簡陋,爺爺還很滿足,說土窯洞冬暖夏涼好住人。其實當時在解放前,貧苦農民大都住土窯洞,他們在土地裏揮汗,在土窯裏住宿,就那麼“土土”地活了一輩子。

我父親走了一條革命的道路,1937年入黨,擔任了黨領導下的南河底村第一任村長兼民兵隊長,帶領鄉親們打鬼子,榮獲“太行殺敵英雄”稱號。在土地改革時,以下中農家庭成份,分得了原富農的三間西房和三間南房,父親有房住了,雖沒像爺爺那樣流汗,但可以說是以冒着生命危險流血換來的。

我出生在這土牆瓦房裏,在這土屋裏度過了童年和少年。在我的記憶裏土屋只是比窯洞亮一些,仍是土炕、土鍋臺、土地面,農村燒柴做飯,將屋裏薰的黑糊糊的,土地面上灑點水又滑又泥,木窗戶上糊着麻頭紙,使屋裏暗暗的,晚上點煤油燈,難聞的.味道,昏昏的燈光,再加之農村的糧菜都放在住人房裏,罈罈罐罐糧囤菜筐,就像住在雜亂的庫房裏。我上學時進城看到了磚瓦房、樓房,“電燈電話,樓上樓下”,這是那時人們嚮往的住宅幸福追求。從此我就產生了一個強烈的願望:我什麼時候也能建座自己的磚瓦房、樓房……

我參加工作後搬進了縣城,暫租住一間民房成了家。那時正是改革之初,人們思想逐漸解放,不再以“窮光榮”了,紛紛蓋新房,我也圓了蓋房夢。當時物資缺乏,設備落後,我量力計劃蓋木結構磚瓦房,木料難買,我跑了多少村莊和林場,即使拿錢也需審批才能買到,就那麼這裏三根,那裏兩根,一年時間才備齊大木料,小木料我就利用星期天挖樹根鋸開來用,花錢、耗神、出力,真不容易。我所分的房基低,需拉運大量的土石方壘填,那時當地最先進的運輸工具就是汽車了,所幸我在縣汽車運輸公司上班,用汽車還是有條件的,職工蓋房嗎,同事們也熱情幫忙,利用營運之餘拉土石,全縣也沒有裝載設備,就那麼一鍬鍬人工將土裝車上,拉到房基後再一鍬鍬卸下來,累的渾身冒汗,再沾滿塵土……就這點工程耗了近一年時間!如果有現時工程設備,只需幾天時間。

就這樣艱難蓋房相比較也算好條件了,用不上汽車的人是多數,只好用小平車、馬車運料,其難度可想而知。我建的新房達當時水平,大玻璃窗、水磨地,置了當時家用的牀及電器設備,沒有土鍋臺,不睡土炕了,比“電燈電話”還多了電視、電磁竈等許多帶電的傢俱,家裏“洋氣”了。我還在新房前又建了樓基礎,已準備再實現“樓上樓下”。

現在再看我的磚房,又落後了,時興屋裏裝璜。我又一次趕時髦,與時俱進裝璜改革房,換了鋼窗,換了全套新牀和傢俱,安裝了暖氣、太陽能熱水器等,裏外一新,比蓋房時用了幾倍的錢。就這樣的房現在也不算太好的。兒子也將成婚時,就這房也派不上用場了,兒子大學畢業後到北京工作,將要買北京市樓安家了。兒子搞住房不再像我那樣既出錢又辛苦了,只需掏錢住樓,即使錢不夠也只是還房貸時間問題,他比我幸福多了!

我家的住宅從土窯洞——土房——磚瓦房——樓房,地址從山溝土崖——村莊——縣城——北京,這是走向幸福生活的軌跡。“發展是硬道理”。“改革開放富起來”的歌曲唱出了新時代,唱出了人民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