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是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散文

是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散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這是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戰爭,還想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在這個應該人人幸福的時代,爲什麼孩子感覺不到幸福呢?那麼,是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 是成人、教育者、老師、父母,還是孩子自己?

是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散文

孩子不幸福

也許有人會說,那樣的孩子只是生活中個別的例子吧。我們通常會認爲,現在的孩子就像在蜜罐里長大的一樣,幾乎要什麼有什麼,還能不幸福嗎?兒童心理諮詢專家翟靜說:“可是孩子們的答案恰恰相反,感覺自己不幸福的孩子不在少數。”讓我們來聽聽孩子的聲音吧。

是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有一個幼兒園的老師問班上的孩子:“你們可以吃到任何想吃到的東西,不僅穿得暖和,而且花樣翻新。每一個孩子都享受着六個長輩甚至更多人的愛。每逢假日,你們可以乘火車甚至飛機去旅遊;每到節日,你們收到大大小小的紅包和禮物……那麼,你們一定感到很幸福吧!”

然而,孩子們卻異口同聲地回答:“真沒勁!”“我們不幸福!”

老師接着問:“那你們最嚮往的幸福是什麼呢?”

孩子七嘴八舌,一個孩子站起來說:“我的幸福是週末可以躺在牀上睡懶覺。”一個女孩說:“我的幸福是放長假,爸爸媽媽陪我到海邊去曬太陽。”

孩子們的幸福各式各樣:買一大堆零食坐在地板上吃;爸爸媽媽不要太嘮叨;不要有做不完的作業……

從孩子們純真的眼睛裏,你可以真切地看出他們對幸福的渴望。爸爸媽媽們不得不反躬自問:我們鞠躬盡瘁地爲孩子們創造幸福,可是孩子們爲什麼還會覺得不幸福?

孩子在精神上不幸福

新華社曾做過一項調查,當問孩子是否感到幸福時,十個孩子中就有七八個孩子的回答是“不幸福”。據統計,每十名兒童中就有一名兒童有心理問題,我國至少有三千萬名兒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家庭教育專家金琰說:“今天的孩子們在物質上是幸福的,他們吃的、穿的、用的,我們小時候甚至沒有見過。而在精神上,他們並不幸福,幸福的孩子不會有這麼多憂慮,不會有這麼多心理問題。”

青少年心理諮詢專家孔屏從大量真實的案例中發現,不少孩子在學習上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寫作業磨蹭、好動等不良行爲,這些孩子普遍存在學習障礙。不少孩子還存在自卑心理,有的因爲成績差而自卑,有的因爲容貌比不上週圍的夥伴而自卑,有的因爲沒有朋友而自卑,還有大量孩子因爲學習不好而恐慌。

一位教育專家戲稱:“傻孩子”、“笨家長”、“苦老師”越來越多,似乎誰也不幸福。學習負擔的加重讓孩子過早失去了本該屬於他們的`嬉戲時光,除了學習,孩子和父母的生活不再有別的主題。最終,我們培養出的孩子可能會成了物質上的富翁,精神上的貧民,幸福指數上的乞丐。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濟南一位名叫李豔的母親無奈地承認,爲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女兒從3歲就開始上各種培訓班,有故事班、美術班、舞蹈班、琵琶班、奧數班、英語培訓班、鋼琴班,有的特長培訓一直堅持到現在。“大人和孩子這麼辛苦,就是爲了讓孩子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多一點勝算。”這位媽媽說得很無奈。

也許,媽媽會覺得自己是在籌劃孩子未來的幸福,可是孩子臉上的笑容卻在漸漸消失。殊不知,孩子需要的幸福很簡單。培育孩子健康成長猶如精心呵護幼苗,首先要給幼苗足夠的生長空間,讓它去自由地生長。其次,當幼苗需要呵護的時候,一定要給予它足夠的關注,這個時候,媽媽的愛已經在流動了。而在關注和放手之間把握分寸,就是種花的祕密,也是讓孩子獲得幸福的祕密。

一旦掌握了這個祕密,媽媽會發現,幸福不是送給孩子的芭比娃娃,也不是給孩子的一櫃子衣服。真正的幸福有着深刻的內容,它能培養孩子的精神以及與世界融合的感受,這將是孩子一生都受用不盡的財富。

現在很多媽媽不知道自身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多大。分不清孩子與自己的界限,甚至代替孩子去動手和思考。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幸福是什麼,也不會有能力去追尋自己的幸福。

是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聽了孩子們的心聲,我想父母們都明白了。只有達到同孩子美妙的溝通,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進行教育,給孩子需要的愛,才能夠還給孩子們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