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七彩舊事之紅散文欣賞

七彩舊事之紅散文欣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在所有的顏色裏面,“紅”在中國被賦於的內涵是最多的這一點兒也不奇怪。只是在那個“破四舊立四新”的年代裏,無論街道、商場、品牌等等都要加上一個紅字就有點過了,這就是後來據說他老人家也反對的“紅海洋”。俺下鄉插隊的那個小隊的上級也就是大隊就叫“紅專大隊”,一看就知道是迎合“革命”改的名。據說俺那個小隊原來也要叫“紅條嶺”小隊,後來可能是太拗口也就得以保留原名。

七彩舊事之紅散文欣賞

就在俺下鄉的那一年,俺那大隊的大隊長因被評上縣級先進得以到省城一趟。這在大部分村民一輩子都沒出過縣城的山區,可是個轟動的事兒,於是在大隊長勝利歸來的時候俺知青以及村裏大小幹部就被叫去大隊嚴重地迎接。正當俺們一些分散在各村插隊的好不容易纔見一次面的同學們正聊得起勁的時候,被招呼着與村民們一起在大隊部前的打穀場排成二列縱隊面對面,也就是有如電影上北京機場歡迎西哈努克親王的那種隊形。

山區裏的落山風正巧這個時候颳了起來揚起了一陣塵土,很是寒冷。

村民們縮着身子伸長脖子朝着通向公社的唯一道路盯着看。來了來了,快鼓掌!在支書的吆喝聲中,只見一輛手扶拖拉機突突地衝破塵土冒着黑煙緩緩地開進曬穀場。大隊長滿面紅光坐在紅色手扶拖拉機上,手持一本紅語錄以天安門上副統帥的標準動作與節奏頻頻向大家招手致意。支書帶領大夥兒手揮紅語錄高呼當時流行的以萬歲爲結束的口號以迴應。場面熱鬧。

知青們雖然十七歲年紀小點可也是在城裏見過世面的,所以更多地是盯着大隊長的臉看,重點判斷他之所以滿面紅光的原因是剛剛在公社喝完慶功酒或者是心情激動所導致。大隊長終於在夾道歡迎下進入主席臺也就是打穀場的中央就坐,接着就是支書帶領大家讀語錄以及呼口號的程序。之後,大隊長開始講話。

大隊長曆來口才不錯,平時罵起人來一套一套的。當時講什麼俺忘記了或者說當時就沒有認真聽,總之最後大隊長宣佈要演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紅燈記》讓俺很是吃驚。

在文化藝術極其貧乏的當時,幾個樣板戲由於天天播放,俺們知青早就熟悉得不行。毫不誇張地說當時俺們可是幾乎所有的唱段都可以朗朗上口。但要排一齣戲也不是兒戲,看着周圍的村民們,別說鐵梅就鳩山都找到合適的。知青們自然認爲這是大隊長一時激動,可能性太小也就不當一回事兒。

沒有想到的是,過了大約半個月後隊長通知俺們知青一起去大隊部看《紅燈記》,說是他去大隊部開會時看到過排練真的不錯。本來就閒極無聊的俺們知青當然“欣然前往”。

當俺們到達大隊部時就看到打穀場上搭了個臺子,幾盞昏黃的電燈下居然有幾個人在那邊調音試鑼鼓很有氣氛。臺下黑壓壓的已經坐滿了村民們,大隊長坐在第一排躊躇滿志的樣子。“舞臺”上拉着幾張白色的被單以區分前後臺,感覺沒有佈景的.舞臺與大隊長的興奮情緒很不匹配。

一陣緊鑼密鼓之後戲終於開始。原來只是《紅燈記》的第一場而已。重要的道具“紅燈”竟然是用一盞汽燈貼上一小片紅紙代替,所以李玉和提着它上場時感覺來的不是一個鐵路工人而更像是半夜出門摸黑抓“田雞”的農民大哥。李奶奶由大隊會計扮演偏瘦,李鐵梅不知是誰卻偏胖,但這一切並不妨礙臺上演得十分嚴肅和臺下看得極其認真。知青們自然不屑於看這種樣板戲但也只能遠遠地在一旁看着不敢聊天。

突然,大隊長一躍跳上舞臺一把奪過李玉和的紅燈打斷了演戲把我們吃了一驚。看着李玉和唱到一半被大隊長打斷的不知所措我才明白,原來是大隊長認爲李玉和唱到這裏應該把紅燈高高舉起但他沒舉,明顯與他在省城看到的不一樣感覺不爽忍不住跳上臺去糾正他。

當紅燈也就是那個貼着紅紙片的汽燈在大隊長和李玉和的手裏來回交換舉了幾次,李玉和與李奶奶李鐵梅一起不住點頭表示明白之後,鑼鼓繼續。看到這一幕的我們知青想笑不敢笑,只得相互拍打着對方的屁股用以緩解幾乎脫口而出的笑聲避免了製造一起政治事故。

戲終於演完。回到我們住的黑房子之後知青們終於可以放聲大笑,邊笑還邊相互埋怨剛纔爲什麼打那麼用力搞得現在屁股一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