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三年級作文 > 【精華】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六篇

【精華】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六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華】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六篇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1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傳統文化有許許多多,如:中國武術、中國書法、剪紙、建築、茶文化、酒文化、戲劇等等,總之,異彩紛呈,數不勝數。而這其中,數剪紙藝術我最熟悉。

說到剪紙,不能不提它的悠久的歷史。剪紙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民間工藝,又被稱爲剪花、窗花和刻紙。剪紙源於中國的唐、宋年間,在中國農曆春節期間,人們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出一些吉祥圖案,體現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裝飾着人們的生活。

在我家廚房門的透明玻璃上,貼着6種不同顏色的紙娃娃,那是7歲時我參加中央電視臺《同一片藍天》中日文化節交流專題節目錄制時剪出來的小作品。爲了剪好這些紙娃娃,我足足用了兩個星期,天天練,時時剪!從一開始的15分鐘剪完,直到按導演的要求做到了5分鐘完成作品。在這過程中,我體會到了剪紙藝術家們的辛苦和剪紙作品的精美給人們的享受。作爲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小使者,在那次交流活動中我得到了人們的讚賞,更嚐到了作爲中華民族子孫後代的驕傲!我要說:“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太了不起了!我爲你們而自豪!”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2

我非常喜歡我家的中國結,因爲它帶着東方的神韻,滲透着既古老又悠遠的中國文明。

那是在我過生日的時候在公園裏買的,一共有兩個,因爲媽媽希望我好好學習、身體健康。

這兩個中國結與市場上買的顏色一樣,都是紅色的,是那種熱情洋溢的紅,讓人看着心裏就暖洋洋的。其中一個的主結是菱形的,用小拇指一樣粗的紅繩子編成,主結下面還有一個直徑5釐米左右的玉石,繩子從玉石中間的小孔穿過,纏成兩個紅絲的穗子。

另外一個主結是用紅色、綠色、金色的絲繩變裝的兩條魚,下面還掛了兩個小鈴鐺,一搖就會發出叮鈴鈴的響聲。中間還有用五種顏色的絲繩編成的玉米,最下面是用絲線編成的紅色穗子。

中國結也叫同心結,有的代表着愛情,這個我還不懂,有的代表着祥和。而我的中國結象徵着幸福和對未來的憧憬,還飽含着媽媽對我深深的愛……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3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讓我感動的一件事,誦讀經典,感悟成長,感恩,那是小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燦爛的陽光穿過樹葉間的空隙,透過早霧,一縷縷地灑滿了校園。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暗藍色的高空中閃耀着一顆白亮耀眼如鑽石的星星——啓明星。

青蛙碧綠的身體上佈滿了墨綠色的斑點,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過了氣,一鼓一鼓的。春雨不停地下着,細細的雨絲織成了一張碩大無比的網,從雲層裏一直垂到地面上,遠處黛色的羣山,近處粉紅的桃花,嫩綠的楊樹,柔軟的柳枝,都被籠罩在這張無邊的大網裏,這張網是春姑娘巧手織成的紗巾,蓋在天地間,技在羣山上。表姐剛來的時候,身穿一件方格襯衣,補了幾塊補丁,腳穿一雙沾着泥土的白涼鞋,走路說話都不敢大聲,我們都說她土裏土氣。

可是現在,我們不敢說表姐了。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條緊身牛倉褲,一雙鋥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閃光的金項鍊,肩上披着長長的黑髮,顯得神氣大方。回到家裏又說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樣。人物,再見了,母校,家鄉的變盛夏,天熱得連蜻蜓都只敢貼着樹蔭處飛,好像怕陽s光傷了自己的翅膀。他雖然只四十剛出頭,卻早已兩鬢飛霜,瘦削而蠟黃的臉上皺紋密佈,青筋暴露的雙手長滿了硬生生的繭皮。呂可頌嚴冬的夜晚,幾顆赤裸的星星可憐巴巴地挨着凍,瑟瑟發抖幾乎聽得見它們的牙齒冷得捉對兒廝打的聲音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4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曆史。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歷史詩人,相傳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每年的端午節,外婆都會帶我包糉子,我最喜歡吃白米糉。那天一大早外婆買了很多的糉子葉,我用水把糉葉刷洗乾淨,然後在水盆裏泡一個小時之後,放鍋里加一點油再用慢火煮半小時,糉葉準備好了。用清水把糯米浸泡半小時。等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就開始包糉子了。

先把糉子葉子對摺成圓錐桶,再倒入糯米,然後順着圓錐桶的邊緣把多餘的葉子裹起來,再用繩子把糉子寄緊,不一會兒,我們就把糯米全部包成了糉子。

“上鍋煮糉子嘍!”我大聲喊起來,外婆把糉子一個個放進鍋裏,用水煮半個小時,帶着糉葉香氣的糉子就出鍋了,清香四溢。我打開糉葉,把糉子放進白糖碗裏,沾着白糖吃,可甜可香了,我一口氣可以吃好幾個糉子呢!

我最喜歡過端午節了,因爲我愛吃糉子!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5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中華傳統文化。有精美的民間工藝,有古老的民族藝術,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其中,我最喜歡剪紙。

今天放學後,我回家上網查資料,找到了介紹窗花做法的網站。看了介紹,我開始剪窗花了。首先,拿一張正方形的彩紙上下對摺一下,左右對摺一下,然後從左斜上方往右斜下方折,最後畫上漂亮的圖案,用剪刀沿着線剪下了,把它打開就完成了。我把我剪的窗花打開以後,同學們都說很漂亮。

我感覺剪窗花很有意思,還可以粘在窗戶上,一定很漂亮。

以後我一定好好練習剪紙。

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篇6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日。我們全家人在家吃糉子慶祝這個節日。

媽媽把蒸好的糉子端上來了。我看見一個個糉子都是用綠色葉子包成像三角形的樣子。我脫掉她們身上的“綠衣裳”,裏面的肉全露出來了。哦,好香啊!我立即咬上了一口,真好吃!很軟很香!裏面還有花生、桔梗、肉沫呢。

突然,我想起了什麼。就問一旁的爸爸: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爸爸告訴我說,古時候有一位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含恨跳下了汩羅江。人們爲了打撈他,又怕大魚吃掉他,就向江裏面灑下很多糉子,又用龍舟似的小船去競相打撈。之後,人們爲了紀念他就約定成俗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吃糉子,划龍舟。

聽完爸爸的講訴。我終於明白了端午節的來歷和爲什麼吃糉子了。原來是爲了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啊!

今年的端午節過的真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