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七年級作文 >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精選20篇)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精選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精選20篇)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

明初的大文學家宋濂小時候酷愛讀書,但是由於家裏貧窮,只能向人家借書來用手抄錄,他對待老師畢恭畢敬,他毫不畏懼求學路上的辛酸,生活環境的惡劣。他一心求知,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艱苦卓絕,看到了堅持不懈,我也明白了:學習是一件長久且辛苦的事情,需要的是我們的勤奮!

說道勤奮,我們就應該像宋濂一樣,將勤奮當成一種習慣,在生活中,處處落實,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俗話說: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勤奮就是將每一件事做好的基礎。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早早就古代,就已經有人意識到這樣的道理。這也不禁使我聯想到自己的生活,我對待學習是不是一絲不苟?對待老師是不是恭恭敬敬?我是不是已經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了?想想,自己還是有許許多多的不足,有時也會犯懶病,也會想偷工減料,對待林林總總的事,我也不能說我已經給進了我的極限。

保爾曾經說過:人的一生應該是這樣度過的,回憶往事,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恥,也不會因爲虛度年華而悔恨。我想,宋濂肯定是做到了這一點,做人不應該給自己留太多遺憾,也許我們自己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隻要努力去做就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現在正值豆蔻年華的我們也應該好好反思,雖然學習十分的艱辛,可是我們是否已能問心無愧?答案當然是“沒有”所以,在以後的時光裏,我必定要培養自己堅韌,勤奮的性格。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未來的道路確實是漫長艱辛的,還有很多的風風雨雨,我們要的就是老老實實走好每一步,我們應該帶着一顆“”好之者不如樂者’的心和像宋濂一樣高貴的平直,去勇敢面對,勤奮,努力!讓我們在花季雨季,在似水流年的日子裏,譜寫出無悔的青春樂曲,飄揚無憾的生命之旗!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2

讀了《送東陽馬生序》才知道古人讀書求學的艱難。作者宋濂首先敘述自己求學的種。種艱辛,然後聯繫馬生求學的優越條件,最後讚許馬生的謙虛好學,表達對他的期望和勉勵之情。

看來,古人這種謙虛好學的精神,我們的確還須努力學習纔是。我們實在是太幸運了。有學校可進,有老師可請教,只要你虛心學習,老師定會傾囊相援,且無後顧之憂,即不必像古人之“手錄”,又不用“負篋曳屣”,因此,“其業又不精、德有不成者”,責任在於自己。

宋濂不愧爲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在封建社會,能像宋濂這樣德隆望尊的官員寫如此毫無教訓人味道的序給同鄉晚輩,恐怕也不多見。雖愛才之心,人皆有之,但如果宋濂少時沒有經歷過求學的種。種艱辛,怕也不會有這麼多的感慨和叮囑。

我欣賞宋濂那句“其業又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的名言。

願我們努力從古人那裏汲取知識和力量,勤奮學習,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3

《送東陽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給他的同鄉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的文章。在這篇贈言裏,作者敘述個人早年虛心求教和勤苦學習的經歷,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境,專心治學。

看完這篇文章,我感觸很深,求學條件對於有些人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但同時對於有些人來說也是相當的艱難的,有些人在順境中成長,有些人在困境中迅速的成長。

送東陽馬生序讀後感。古人因家境貧寒而借書親手抄寫,雖然辛苦卻一點也不放鬆,抄完便跑去送還,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終於有機會看到各類書籍。如今,我們的求學條件可以說比以前好上了千倍萬倍,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人不認真學習,愛逃課,厭學。

我非常佩服宋濂的心態。我最受感動的是宋濂“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這句話了。人一生中最難忘的是艱難困苦的折磨。宋濂以其名臣重弼的身份回顧少時求學艱辛,其心中必定感慨萬千。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一個道理,生活再苦,我們也要一步一步心平氣和的,用良好的心態去面對,把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到極致,我們就會成爲最棒的人。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4

“程門立雪”老師暗示的女人和孩子都知道。勤奮地學習好的楊時,不理解疑問問題,向程以純請教。意想不到的是程頤積極的午餐時間、大雪紛飛的冬天、羊的時候,爲了不打擾老師睡覺,他站在門口苦苦等着。程以純迎接羊的時候,他已經凍成雪人了。宋英也是這個人。

“呂立時左右,對援助的疑惑,請俯身傾聽。或者那責罵,顏色更恭敬,禮儀更大,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有了那份喜悅,又會請求宴席。”向老師畢恭畢敬,受到訓斥也不敢反駁,看到老師的心好了,又去請教了。

古人云:一天是師傅,一輩子是爸爸。古人把教師當作父母,尊敬,熱愛,對教師的服從,失誤,老師用戒尺打他們,但他們不敢還手。隨着時間的流逝,現代社會倡導和諧。老師不能再訓斥學生了。社會真正的和諧、平等是什麼?沒有。學生們不再把教師的辱罵當成他們放肆和隨心所欲的籌碼。對教師的批評感到不滿,與教師爭吵,爆發出刺耳的辱罵聲。不把老師當成父母,而是把自己當成上帝。隨着時間的流逝,尊師重道在學生眼裏似乎已經落伍了。大家隨大流,追趕潮流。愛慕虛榮不僅是大人們的惡習,學生也是如此。比較心理日益提高,也要有別人的自我。《送東陽馬生序》中說:“呂則在長袍寬大的衣服上,其間有一點無鹽之意,其中有一個足雷子,不知道立體的鳳凰是否像人。”

“看到他的人身披着綢緞,戴着首飾,一點羨慕的跡象都沒有。今天很多人似乎是傻瓜,甚至是火星人。我也是愛慕虛榮的人之一,富二代也夢想着富二代的生活。每當看到別人穿着華麗的衣服,自己也想擁有。雖然沒有向父母提及,但心裏很難過。可怕的社會風氣像病毒一樣擴散,侵蝕我們的身體,滲透骨髓,無法自拔,迷失自我。(蕭伯納)。振作起來!自以爲是的學生學會愛老師,尊重老師。不管過了多少萬年,尊師還是很流行的。振作起來!愛虛榮的人,愛慕虛榮的人,只是無盡的痛苦。有宋英那樣豁達的心境,以書爲樂。因爲書裏有黃金屋,書裏有玉一樣的臉。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5

《送東陽馬生序》是選自宋濂的《宋學士文集》。文章先敘述作者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辛,然後聯繫馬生求學的優越條件,這樣,我們不難就可以得出其中之一道理:一個人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於自己的專心與否。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宋濂小時候讀書的環境是那麼惡劣,家中無錢,向人借書,寒中抄錄,而自己的學習態度是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專心求學。因此,他後來有名望有地位,詩文成就高。

其實,學有所成並不一定要在順境中、優越的社會年度中、機遇中才能達到的,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態度。

外國有這們一則故事:貝多芬小時候跟外國的老師學唱歌和彈鋼琴,由於貝多芬對彈琴方面有興趣,學得比較好,老師看好他,並想把自己畢生精力傳授給他,但貝多芬的語言跟其老師的有所不同,導致他聽不懂、理解不了。因此,貝多芬在那時起,在練習彈琴之餘,還要學老師的語言,他很認真——一天有20小時他都在學習。皇天不負有心人,2個月之後,他根本把該語言學到七七八八了。這樣一來,貝多芬就可以得到老師的指導,最終在世界上有名義;有地位,對於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6

讀了《送東陽馬生序》的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宋濂從小到到大是那樣愛學習。小時候,他家窮沒書可讀,他就自己到藏書的人家去借,爲了按時歸還,他日夜不停的抄寫,即使是在結冰的日子裏他也不放鬆學習。成年時,沒有老師和名人的指點,他就跑到百里外向有學問的前輩請教。當老師批評他幾句時,他就更加恭敬,禮節就更加周到,他不敢說一句話來對答。因此他雖然愚笨,但他也獲得了知識。在他去求師學習時,雖然下着大雪颳着猛烈地寒風,但他也照樣揹着書箱拖着破鞋在深山裂谷中行走,腳上的皮膚凍的破裂也不知道。住在旅店,主人每天只供他兩頓飯吃,並沒有鮮肥滋味的享受。他看着和他住在一起的學生,他們都穿着絲綢的衣服,頭上帶着紅色的帽帶和寶石的帽子,腰上還掛着白玉環等裝飾,而自己穿着破衣服,即使是這樣他也沒有羨慕那些學生的穿着。因爲他心中只想讀書,不覺的吃的穿的不如那些學生會。宋濂真是一個能吃苦耐勞熱愛學習尊敬長輩的學子。

而我自己呢?當然無法和他比了,和他都相差十萬八千里。

小時候,家裏有書可讀,可是一心想着玩就放鬆了學習,漸漸的成了一個貪玩鬼。中年時,生活條件變好了,衣食住行都不用愁了。即使是在這樣好的生活條件下,我還是很貪玩鬼,根本就把學習拋在腦後。只爲自己能夠穿上名牌衣服和鞋,不是名牌就不肯穿,有時還會和父母吵架。當自己做錯了事時受到老師批評,自己有會在老師背後說老師壞話。星期六或星期天,老師佈置了作業,然而我是那樣的偷懶,還會在老師的作業上打折扣,有時還會帶到學校裏完成。冬天天氣十分寒冷下着鵝毛大雪的時候,自己還有一種不良的想法:還是躺着暖和啊,作業就下午在寫吧。作業一推再推,到了快要上學時才手忙腳亂地將這些作業寫好。

我真遠遠不如那位愛學習的宋濂,他在那樣窮的條件下都如此愛學習,而我卻在這樣美好的生活條件下都不愛學習,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是啊,真是寶劍鋒從磨歷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付出多少,就回得到多少的回報。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7

《送東陽馬生序》是選自宋濂的《宋學士文集》。文章先敘述作者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辛,然後聯繫馬生求學的優越條件,這樣,不難就能夠得出其中之一道理:一個人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於的專心與否。

我們從中能夠看到宋濂小時候讀書的環境是那麼惡劣,家中無錢,向人借書,寒中抄錄,而自我的學習態度是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專心求學。所以,他之後有名望有地位,詩文成就高。

其實,學有所成並不必須要在順境中、優越的社會年度中、機遇中才能到達的,最重要的還是自我的態度。

外國有這們一則故事:貝多芬小時候跟外國的學唱歌和彈鋼琴,由於貝多芬對彈琴方面有興趣,學得比較好,教師看好他,並想把自我畢生精力傳授給他,但貝多芬的語言跟其教師的有所不一樣,導致他聽不懂、理解不了。所以,貝多芬在那時起,在練習彈琴之餘,還要學教師的語言,他很認真——一天有20小時他都在學習。皇天不負有心人,2個月之後,他根本把該語言學到七七八八了。這樣一來,貝多芬就能夠得到教師的指導,最終在世界上有名的音樂家。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8

只是仰望大鵬的展翅翱翔,卻不見得它曾幾次從險崖掉落進深谷,折斷雙翼。我們總羨慕別人的華麗,卻從未看過勝於常人的努力。

冰天雪地的銀白覆蓋滿茅草屋周圍,一個小孩子正坐在四處漏風的房子裏刻苦抄書。那是幾天前向別人借的,當日說好的期限已經快到了,所以即使硯臺中的墨汁已經凍得像冰一樣堅固,即使雙手已沒了溫度,不能屈伸,他也一刻不敢停歇。抄完之後顧不上外面惡劣的天氣,送還人家。這就是之後被人稱作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

華麗的文采辭藻,被人仰望的地位,誰能想到如此一個人有過跑到百里外求學、足膚皸裂、四肢僵勁的辛酸?宋濂的家境貧寒窘迫,卻遏制住一顆愛知識、愛書的心。同舍學生神人般的衣飾,沒有勾起過他半絲自卑之心。

這大概就是專心吧!主一無適去做一件事,不求最夢想的結果,只求最努力的過後的結晶和痛並歡樂的過程。

雛鷹不是撒開翅膀就能飛翔,歷盡艱辛去堅持一顆渴望和熱愛的心方能搏擊長空啊!

大人物的成功背後,常常有一個小人物不懈奮鬥的故事。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9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禮貌古國。在封建社會,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上長期獨領風騷,它的成就代表了全人類在封建時代所到達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發展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在這個“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時期,明初的文學家宋濂,在他的這篇贈序中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艱辛的求學歷程,勉勵後人在優越的學習環境中更應勤奮、專心致志地學習。

作者以自我的親身經歷爲例子,使同爲學生的我感到這似乎不是幾百年前的故事,而是我的身邊事,更使我明白求學路上一路坎坎坷坷,我們應不畏艱辛,勇於探索,才能業有所精,德有所成。

古人因家境貧寒而借書親手抄寫,雖然辛苦卻一點也不放鬆,抄完便跑去送還,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最終有機會看到各類書籍。而應對着父母爲我買的一大堆書,我卻很少細心地讀過,真不敢與古人相比。古人向先生請教問題時畢恭畢敬,遇到先生訓斥、呵責時,他的態度變得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來辯解,直到先生高興了,纔再次請教。應對古人在如此艱難的求學條件下,對知識的渴望與決心,我羞愧得無地自容。古人爲了求學,不畏天氣寒冷,即使四肢都凍得動彈不得,一日只吃兩餐,穿戴不如他人也全都不在乎,而我們豐衣足食從不爲受凍捱餓擔憂,也沒有奔走的勞累,更不必親手抄書,但仍學業不精通,那隻能怪我們用心不專一了。

從發生在古人身上的一件件“平凡”的事我最終明白勤奮與艱苦是相互聯繫的,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能夠克服。在我們科技飛速發展的今日,我們仍然需要勤奮求學,這樣才能業有所精,德有所成,將來才能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一份力。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0

讀《送東陽馬生序》,我眼前彷彿浮現出寧濂在冰雪天裏忍受着刺骨寒風抄寫書籍,在鄉野的小路間奔波尋師、在深山中若覓住處,以及身穿破絮卻仍自得其樂的樣貌。不禁深深感嘆:果然唯有勤與苦,才能爲將來開闊一片天地,造就一位將才。

宋濂元疑是在貧苦中求學的一他幼時家中沒有書,成年時無法拜師,無法有鮮豔明麗的服飾甚至是保暖的衣服。這一切的辛苦,是我們無法體會的。對於我們而言,所謂的“辛苦”是父母教師給予的期望和幾份作業。我們應對着父母教師般切的期望,卻把它們想象成無形且巨大的壓力,我們應對着書桌上的作業,卻把它們想象成無法跨越的大山。於是我們仰天長嘆:“我們很辛苦!”可這“辛苦”沒有半點能與宋濂的苦相比,因爲至少我們能坐寬敞明亮的教室,捧着屬於自我的嶄新的書本,聆聽教師的講課。這些,怕是宋濂幼時所不能企及的。

可是宋濂沒有在苦難中退縮,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勤,去攻克那些苦所帶來的困難。沒有書箱,他便借他人的來抄寫,沒有教師,便四處訪問;沒有衣物,便默默忍耐寒冷與嘲諷。尺因他心中有讀書的願望與樂趣,他便能克服苦難,以勤求知。

而我們,在應對學習中的難題,學習中的苦難時,是否也應把苦難作爲度過無涯大海的舟,以勤奮作爲登頂的捷徑,不懼一切,向上攀爬?

古人云:“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應當向宋濂那樣,把苦難與困難當作是到達彼岸的幫忙者、墊腳石,把勤勞當作是通往成功的陽光大道,以勤爲徑,以苦作舟,在生活、學習中奮力前進。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1

我讀完這篇文章後,驚異的是古人與現代的我們在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方面的差異。仔細思慮起來,我覺得我們值得學習的除了類似於“懸樑刺股”這樣的學習方式外,更重要的是一種學習態度。

宋濂家裏窮,沒錢買書,那時也沒有複印機,就只能借別人家的書來抄。“抄書”啊!什麼概念!就是爲了能看到更多的書。而此刻的我們呢?成千上萬的中學生,爲了玩電腦、打遊戲,書擺在眼面前都不讀,更別說做些什麼讀書筆記。我覺得這是一種“時代病”。我們這個時代,擺在學生面前的選擇太多了,並且大多是獨生子女,平時是家裏的掌中寶,根本不懂得什麼讀書苦,得書艱,要他們來學古人什麼“鑿壁偷光”?根本不可能!

古代的學生子弟想求學,得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地去拜師,到了教師那兒還得看教師的臉色,教師心境不好,靠邊站去!可看看此刻的中學生,他們好象把書本上的“師生平等關係”理解成了“師生互換關係”。也不明白大家記不記得,去年湖南的一所中學裏,一位教師跪下來求學生好好讀書。這個舉動看似讓人感動,可是也從側面影射出現代中學生的待師態度。“尊敬師長”這個美德是中華民族保留了幾千年的傳統,“天地君師親”,從這個順序就看得出,古時候,教師是排在爹孃之前的,比爹孃還重要,可此刻的學生不是把教師當爹孃了,是把自我當爹孃了。

我覺得看一篇文章不能一個勁兒的說空話,要學習!要模仿!更重要的是你要學會自省,學會他的態度。宋廉手都凍僵了,仍舊在抄書。你要學什麼?學毅力!宋廉家窮,無錢買書,但他好學,於是就抄書來學;學誠信!宋廉借書從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時限;學勤奮!宋廉跑到百里之外求學,被教師多次責罵,也從不灰心、不抱怨;學吃苦!宋廉上學要走山谷雪地、忍飢挨凍,但他也沒有放棄過;學會滿足!宋廉一句“以中有足樂者”足矣,自我從中享受到讀書的東趣,其他的吃喝玩樂不值得羨慕;學爲了夢想、爲了追求,去不懈的努力,讓自我心中充滿歡樂!

一種好的學習方式只是形式,一種好的學習態度纔是讀書的精髓!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2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可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爲二的,人們在享受優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裏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十分冷的冬天裏,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教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明白。他博覽羣書,最終成爲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日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教師和顏悅色地爲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窗外;對教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活力;父母不惜自我省吃儉用,爲我供給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提高,如果不是因爲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以往看過標題爲《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可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爲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日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期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供給鍛鍊的機會,磨鍊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3

“程門立雪”的尊師典故婦孺皆知。勤學好問的楊時有道疑題不懂,便向程頤請教。不料程頤正午休,大雪紛飛的寒冬,楊時爲了不打擾先生睡覺站在門口苦苦等候,當程頤出門迎接楊時時,他早已凍成雪人。

宋濂亦是此人,“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對先生畢恭畢敬,遇到訓斥都不敢反駁,看先生心境好了,又去請教。

古人云: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古代人把教師看成其父母,尊敬、愛戴,對教師言聽計從,犯錯誤,教師用戒尺打他們,他們卻不敢還手。時光飛逝,現代社會倡導民主、和諧。教師不能再打罵學生。而社會真正的民主、平等了嗎?沒有。學生把教師的不再打罵當成他們放肆,爲所欲爲的籌碼。不滿教師的批評與教師爭執,刺耳的髒話脫口而出。不把教師當父母,卻把自我當上帝。

時過境遷,尊師敬師在學生的眼裏似乎早已落伍。大家趕時髦、追潮流。愛慕虛榮不僅僅只是大人們的惡習,學生們也是如此。攀比心理日益攀升,別人有的自我也得有。《送東陽馬生序》中“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勒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看他人身披綾羅綢緞,配帶珠寶首飾卻無半點羨慕之意,在當今很多人看來似乎就是傻子,甚至是火星人。

我也是愛慕虛榮的人羣中的一員,不是富二代也幻想富二代的生活。每次看到他人穿着明豔照人的服飾,自我也想擁有,雖沒向父母提起過,心裏卻十分不是滋味。可怕的社會風氣像病毒一樣不斷擴散蔓延,侵蝕着我們的身體,滲透到骨髓,令人無法自拔,迷失了自我。

醒悟吧!自以爲是的學生,學會愛教師尊敬教師,無論再過多少萬年,敬師依舊是潮流。

醒悟吧!愛慕虛榮的人,愛慕虛榮帶來的只是無盡的痛苦。像宋濂一樣有豁達的心境,以書爲樂。因爲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4

讀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之後,我深有感想。這是爲什麼呢?因爲我懂得到宋濂求學的閱歷,爲之心酸,又爲之欣慰。心酸是因爲他碰到了那麼多的難題,驚喜的大話西遊是他成功的走過了艱苦。在事實社會中,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怎樣一樣?有他一樣的毅力,有他一樣的心志,有他以樣的追求。此刻的人包含我最缺少的是什麼?毅志啊!做事從頭到尾要一鼓作氣,不可虎頭蛇尾,要;虎頭虎尾;.俗話講;良好的開始是勝利的一半。;對呀,不光要有一個好的開端,還要有好進程,好結尾。得到這樣的成果,必需付出的是堅持。你想想,宋濂小時候家景是多麼的不好,人家還能;假借於藏書之家;之書;手自筆錄;.此刻的前提到好,伸手便來的書,哪個;好孩子;乖乖的學習了?改改習慣吧,把自我往正道上趕吧!宋濂家景清貧,這又一次提到。

他在富家後輩的眼前仍面不改色,心不跳,只由於本人是;足樂者;.當初的學生們都比吃比穿,吃要吃出花,穿要穿名牌,還要時不斷得裝裝純,耍耍帥,想想,有甚用?成就好了,學習棒了?剛好相反吧!擺正心態,像宋濂有一個好的信奉,你有一百萬是你,你沒有一百萬也是你,不能轉變一丁點。一丁點,不是嗎?有一個好的尋求,不要把自我陷身於苦惱中,無用。僅有堂堂正正,穩穩當當走好每一步,你未來纔會受到別人的尊敬。這便是先苦後甜的情理。

固然話有些多,但這都是我的心裏話。還有就是謙虛了。人家求教教師如許謙遜啊!有了學識人家也不刻意賣弄呀!不像此刻的孩子,弄不弄就來點兒;蠢才;;切實;的話,太虛假,這便是翹尾巴!做人一大忌。不警惕一滑便到了,假如立刻爬起還行,怕就怕你還沉迷在空想中,時光一長,爬起也無用,跟不上了,永遠倒了。這學期的打算良多,自從學完這課之後盤算就更動搖了。那就是;勿虎頭蛇尾,勿翹尾巴,勿不好學。這些話也一樣送給你。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5

《送東陽馬生序》寫了作者宋濂青少年時代求學的'千種辛苦萬般困苦,並拿之後太學中的條件與之作比,以告誡勸勉“馬生”刻苦讀書;文章都讓人強烈地感到,我們必須珍惜優越的條件,好好學習,然而給予我最大震撼的東西並不是這一點--是宋濂的執著。

因爲執著,宋濂能夠在“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地情景下抄錄了一本一本的書來讀;能夠“趨百里外從鄉先達執經叩問”;能夠遇其叱咄而色愈恭、不敢出一言以復但也正是因爲這份執著,宋濂成爲文學大家。

執著的力量就在於此!它足以使一切不可能成爲可能,使奇蹟的產生成爲必然!縱觀人類歷史的長河,從《資本論》到《相對論》,從《蒙娜麗莎》到《命運交響曲》,從雜交水稻到克隆羊“多利”,哪一項震撼驚寰宇的發明,哪一項驚駭世俗的創造,哪一種功在千秋的貢獻背後不曾凝聚着偉人們執著的追求以及爲其付出的辛勤與代價。誰能說他們的成功只是因爲幸運之神的垂青,只是一種偶然--也許,由誰來創造奇蹟確實是一種偶然,但,創造奇蹟的人必須擁有着執著的性格,這絕對是必然!

此刻,生活在我周圍的很多同學,包括我自我,就很缺乏執著--對知識,對友情,對生活的執著。很多時候,我們茫然、厭倦、冷漠花般的歲月蒙上了一層灰色。但願,但願大家都能重整心境,尋回心中那份失落的執著!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6

我非常佩服現代的那些爲科舉考試而讀書人,我佩服他們能夠有那麼有恆心。他們把四書五經讀了上百遍上千遍,但是他們度不會感到膩煩,他們認爲想要爲國家做貢獻,做這點致力是必須付出的,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興許有許多人讀書是爲了追求功名利祿,有人會認爲他們很貪財,會鄙視他們。其實這並不可恥,由於他們能夠吃國家的糧食,拿國家的銀子,都是他們那麼用功的讀書,所換來的報酬。在宋濂的這篇贈序中就向世人展示了一代大文豪艱苦的求學歷程。

讀過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想就是我太僥倖了。

從時間上,我慶幸我沒有生在封建社會,而是生在了二十世紀,不必被當時的制度所壓着,我喜愛我如今的自由。

從家庭條件和生活上,我非常地同情他。他小時候由於家貧以致於買不起書,他只好把從他人家借來的書抄一遍再還給人家。即便是在冬天,墨汁都結成了冰,文祕網,手指都很難蜿蜒,他照舊會按照商定的時間抄完後送還給人家。他怕沒有名師指點,經常跑幾百里路去請教成績。冬天在深山巨谷中行走,皮膚都龜裂了也渾然不知。他總是穿得破襤褸爛,但他素來都不豔羨那些身穿綾羅綢緞的人。

看看咱們如今的條件,你如果想看書,父母就會給你買;你如果有成績不會,父母就會給你請家教;你的衣服破了舊了,就會給你買新的衣服。咱們的任何條件都不比他差,但是學習卻沒有他那種用功刻苦的精神。

作爲90後的咱們,的確要好好的反思一下,是不是咱們的條件太好了,讓咱們只懂得享用,卻不懂得利用。咱們總是在叫苦叫累,可是細心的想一下,中國現代時的人爲什麼能受得了,而咱們去受不了呢?缺少一種想要刻苦學習的信心而已。如今的咱們很僥倖,咱們要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7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名叫《送東陽馬生序》的古文,讓我獲益良多。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爲例子,使做爲學生的我感到這似乎不是幾百年前的故事,而是我的身邊事,更使我知道求學路上一路坎坎坷坷,我們應不畏艱辛,勇於探索,才能業有所精,德有所成。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諡文憲,浦江(在今浙江義烏縣西北)人,很受朱元璋器重,爲明代的“開國文臣之首”。家境貧寒,自幼發奮苦讀,依靠堅強的毅力,克服艱難險阻,最終戰勝了自我,完善了人生,用今天的眼光來審視他當時遇到的困難,是很難想像的,那麼艱苦能克服,簡直不可思議。讀過他的事蹟,對於今天的我們,依然能夠產生強烈的震撼。

從文中我們知道,古人因家境貧寒而借書親手抄寫,雖然辛苦卻一點也不放鬆,抄完便跑去送還,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終於有機會看到各類書籍。而面對着父母爲我買的一大堆書,我卻很少細心地讀過,真不敢與古人相比。古人向先生請教問題時畢恭畢敬,遇到先生訓斥、呵責時,他的態度變得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來辯解,直到先生高興了,纔再次請教。面對古人在如此艱難的求學條件下,對知識的渴望與決心,我羞愧得無地自容。古人爲了求學,不畏天氣寒冷,即使四肢都凍得動彈不得,一日只吃兩餐,穿戴不如他人也全都不在乎,而我們豐衣足食從不爲受凍捱餓擔憂,也沒有奔走的勞累,更不必親手抄書,但仍學業不精通,那隻能怪我們用心不專一了。

誠然,學有所成、成纔不是三心兩意,亂來就可以達到、實現的。而是要努力、勤奮、艱苦、刻苦鑽研。再加上自己對學習的專心

但是我們自己,單單是嘴裏說着,自己長大以後要出人頭地,找一份好工作孝敬父母,可是實際行動呢?天上永遠不會掉下黃金,一切只能靠我們自己。不要做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現在的生活,雖然每天都好像是忙忙碌碌,閉上眼睛就是天黑,過的真的很不充實啊。而這一切,都又起源生活沒有長遠的規劃,每天都沒有具體的安排。宋濂曾言: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讀起這些,對於今天的我們依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8

我從剛踏進小學的大門到現在,已經認識了很多古詩文,但因爲我的語文水平不太好,所以我不會去背,但這首"送東陽馬生序"讓我懂得了很多,雖然這首詩內容很多,可是,讓我感到了"做什麼事情都要講誠信,講信用,做什麼事都要堅持做到最後,不輕易放棄".

宋溓—明初詩女三大家鄉之一,他家境貧寒卻依舊嗜學,天大寒卻弗之怠,從不逾約,踏深數尺雪,皮膚皸裂而不知,民主集中上有足樂者而不幕同舍生……

回憶過去,再想想現在,我們生活在衣食住行樣樣現代化的社會,在家裏是父母手心裏的寶;在學校裏,還有老師教我們做人……國家和社會也處處爲我們青少年的學習創造條件,可是我們呢?我們曾幾時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外面的世界;聽着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卻想着明天要怎樣躲避考試;父母處處爲我們着想,我們卻從未學習理解他們……

我感動於家貧卻依舊嗜學的宋溓,就像人們感動於那天黑了都不肯回家的孩子一樣,輾轉大百多年,當今的社會條件與大學士宋溓那時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可是,當今社會又有哪個傑出的人才能夠與宋溓相提並論呢?這也許就是環境變化的原因吧!艱苦的環境會使人懶惰,我曾經看過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

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出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澳大利亞的父母秉着再富不要"富"孩子的原則,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着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我想,出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能夠成爲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寶劍峯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若寒來,在如今這樣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我更希望學校、家庭及至整個社會多給青少年提供一些鍛鍊的機會,磨鍊我們勤奮好學、不怕吃若的意志,使我們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19

今天學完了《送東陽馬生序》後,我是對宋濂年輕時的求學毅力深感敬佩。且不說我們學生中有沒有人做到,至少我是做不到。

宋濂求學路上難又難,幼時貧窮潦倒,便向藏書之家借書,“手自筆錄”,按期歸還,哪怕是冬天也不例外。

真的,我對冬天時寫字是深有感觸的,試想,凜冽的寒風吹進屋內,將稚嫩的手割得遍體鱗傷,凍得通紅,寫字是相當困難和痛苦的,而宋濂竟可以憑毅力堅持下來,在下自愧不如啊。

宋濂長大後,向聲望高的人請教經書上的問題,大師雖未“稍降辭色”,有時還會責罵宋濂他們弟子愚笨,可他“色愈恭,禮愈至”,不駁一字。

看至此,我再次被宋濂的精神折服,換做別人,被人責罵,早就反駁回去了。還在站在那裏任別人發泄怒氣?在我們看來,這種人分明就是傻子,但宋濂他可不傻,要是傻的話,還會成爲一代名人嗎?我被他求學的執着所感動。

當宋濂終於成爲碩師的一名弟子時,從家到學堂的路也不是那麼好走的。況且,同舍生是風度翩翩,衣裝華麗,而宋濂卻是一身破衣,還能做到“略無慕豔意”,要知道,從古至今,人們的攀比心理是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的兒女,能做到如此,實屬難得。

於是,宋濂,一位我不怎麼熟悉的文人,在我心裏昇華到一個全新的高度。無論是寒冬裏堅持按期歸還的毅力,弱冠時請教碩師的求學欲,被責罵的忍耐力,一顆不攀比的淡泊心,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優秀品質。更是中華兒女應有的品質。

學習須勤且艱——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 篇20

《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講述了宋濂爲激勵後生馬君則而現身說法自己年幼時求學的經歷與環境。

我看到文中的宋濂有很多美好的品質,比如尊師重道,即使面對老師的訓斥,並沒有感到難堪,而是表現的更加尊重老師,禮節更加周到;信守承諾,借了別人的書,就算是冬天,硯臺裏的墨汁凍成堅冰,手指不能屈伸,仍不放鬆,抄錄完後就趕緊給人家還回去,不敢稍有越過約定的期限。

在文中我特別注意到一點,他並沒有因爲自己衣着破舊而同學者衣着華麗就感到自己低人一等。相反,他並不覺得吃穿享受不如別人,絲毫也沒有表現出羨慕的意思。我覺得這在現代社會是很珍貴的品質。快節奏時代中,人人都講究時尚,要跟隨潮流,甚至稍有一點落後,就會被別人所恥笑。社會上充斥着攀比的壞風氣,這在學生之間尤爲突出。所以學校纔會統一製做校服,從而杜絕了攀比的壞風氣,但是在同學之間並不能夠徹底杜絕。有的學生甚至爲了一條小小的髮帶不吃不喝幾天,只爲買到和別人相同的一款,只爲滿足自己的那點虛榮心。甚至在某些同學眼裏,這居然是一種常態。長此以往,就算有的同學並不攀比,但當自己沒有和他人相同的東西時心中不免也會有一種自卑感,甚至感覺自己低人一等。循環反覆,這就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也形成了社會上的攀比風氣。

面對物質上的匱乏,宋濂卻沒有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他更注重的是精神上的追求,而不是物質上的攀比。我覺得現代人更應該學學古代人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氣質吧!物質的確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但是卻也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不應將目光全部着重於物質生活,還要去追求我們的精神方面的滿足,去做一個知世俗而不世俗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