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六年級看圖作文彙編8篇

六年級看圖作文彙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看圖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看圖作文彙編8篇

六年級看圖作文 篇1

偶爾的一次,這張郵票映入了我的眼簾。它似乎具有強大的引力,吸引着我的眼光。

看着看着,我彷彿置身於這美麗的景色之中,湛藍清澈誰願意當我的鏡子,綠樹紅花對我點頭微笑……

地球——我們唯一的家園。看,藍天白雲漂浮在它的軀體上,綠樹願意做它的麗裝……是他們,是它們支撐着地球。

有這樣一句名言“當人類砍倒第一棵大樹的時候,便宣告文明的開始;當人類砍倒最後一棵大樹的時候,便宣告文明的結束。”從前,地球擁有大片大片的樹林,水是清澈見底的,空氣清新,動物和人類是很要好的朋友。每天,他們一起勞動,一起生產,生活過得幸福美滿。地球非常高興,她願意把自己的資源奉獻給生活在自己身上的兒女。可是,人類很不知足,竟濫用地球上的資源,甚至還傷害了自己的朋友——動物。人類的行爲令地球母親拉長了臉。人類還不知道自己的錯誤,爲了滿足自己,濫殺生靈,亂砍濫伐,使用東西毫無節制,終於造成了一系列的嚴重後果。這次,地球母親流下了眼淚,她的眼淚是酸的,她要懲罰人類。

人類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過錯,可是,要拯救地球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人類發出了拯救地球的呼聲。不是嗎?我們使“人”變成“從”,又變成“衆”;使“森”變成“林”,又變成“木”。地球上的人越來越多,樹木卻越來越少,資源越來越短缺。

如果我們還不重視環境的保護,如果我們還不提高警覺,也許地球上最後的生物就是我們,最後一滴水就是我們的眼淚。因此我們要十分愛惜子孫萬代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讓我們從平凡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節約社會資源,愛護自然環境,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讓我們的地球充滿醉人的綠,讓那充滿生機的,可愛的綠色種子在全世界人民的心靈上紮下永久的根。

以後,地球也擁有大片大片的樹林,水是清澈見底的,空氣清新,動物和人類是很要好的朋友。每天,他們一起勞動,一起生產,生活過得幸福美滿。

雖然這是一張平凡的郵票,肉眼只能看見美麗的景色,可是它卻含有非常深的意義。它的畫面將永遠映在我的腦海之中,但它的喻意將更加深刻地刻在我的心裏。

六年級看圖作文 篇2

當第一縷金色的陽光灑滿大地,世間萬物便從沉睡中醒來。鳥兒開始放聲歌唱,蝴蝶開始展現自己優美的舞姿。早晨,總是這樣的和諧、美好。

“嘟、嘟、嘟”一輛卡車的聲音打破了森林的和諧。鳥兒們匆匆離去,蝴蝶也不再飛舞。車上跳下來一個人,只見他身穿藍色工作服,頭戴一頂鴨舌帽。嘴裏叼着香菸,肩上扛着一柄利斧,向森林裏走來。他走到一棵大樹前,高挽起袖子,掄起了他那散發着銀光的斧頭,身體向前一傾,使勁向樹幹劈去。大樹當場就因爲“失血過多”而倒地身亡了。隨後,樹木在他的利斧下一個接一個的倒下,那“轟轟”的聲音,不正是樹木在臨死前的痛苦的呻吟嗎?可不管樹木有多疼,那伐木工也不會知道。那伐木工悠然自得的笑着,依然在砍伐樹木。隨着森林的消失,動物們開始爭先恐後地逃走了,它們好似也在訴說着:我們的家!這時,一隻啄木鳥實在是忍無可忍了。它飛到伐木工的肩上,狠狠地啄了一下伐木工的腦袋,併發出一聲憤怒的鳥鳴:這木頭裏一定有蟲

這是語文書上的一幅漫畫,諷刺了那些亂砍樹木的人們的醜惡行爲,提醒人們要好好愛護森林資源,不讓“貪婪”、“自私”、“無知”這幾隻大蟲在我們腦中成長。可它們卻異常狡猾,總趁人們在毫無覺察的情況下麻痹人們的思想。一旦被麻痹,人就真的成了“有蟲的木頭”。

六年級看圖作文 篇3

這個星期裏,我們六年級進行了體檢,可這一體檢就查出了我難以接受的“問題”。

剛剛從外面回來,我就拿着體檢單,狂奔到乒乓球室——體檢的地方,裏面的醫生和同學還未走光,我趕緊接受醫生們一個又一個檢查。經過測視力這個地方時,我不禁全身一涼,慘,還要測視力呢!我那差得不能再差的視力豈不是要被揭曉了麼。我趕緊溜過那裏,打算把視力留在最後一個測。

當其它項目已測試完畢,而我望着手中唯獨“視力”一欄空白的體檢單,不得不硬着頭皮,慢騰騰地向測視力的地方走去。隊伍不長,很容易就輪到我了,我把體檢單交給醫生後,狠狠揉了下雙眼,心裏祈禱:臭眼睛,別在測視力時給我丟臉!我忐忑不安地拿起遮眼睛的筆筒,罩在右眼上。醫生便用一小木條在發光的視力表上點了起來。醫生第一次竟點在了第四行一個小得猶如芝麻一般的黑點上。我皺起了眉頭,那……那是什麼?很明顯,是我的近視眼在作怪,小“E”濃縮成了一黑團,根本看不清。我搖了搖頭,示意看不清楚。醫生又將小木棒往上挪了一層,又指在了一個不知名的小黑點上。哎喲,這個小“E”雖然比前一個芝麻大的'黑點大一點,但仍是糊成一團,看不清楚。我趕緊眯起眼睛來,希望能把小黑點看清楚點,但它仍舊是一團黑。

我又狠狠眨了兩下眼,弄出了點眼淚水。曾經在上課時,這招很管用,通過眼淚水能把東西看得很清楚。但在這時,這招卻不靈了,望出去,一切成了重影。我趕緊換方法,但一切都是徒勞,照樣模糊一片。用盡了各種方法都不靈,我只好認命,不情願地吐出四個字:“……看不清楚”。醫生看了看視力表,無奈地搖搖頭,又將小木棒上移了一層……隨着上移的層數,我的心也隨之慢慢繃緊,頭上也開始冒汗。終於在上移3層之後,我總算看清了。我瞪大了眼睛,好不容易把四條黏在一塊的線給區分開來,是“下E”,我做出了手勢,醫生又把小木棒往旁邊推了兩格。我費了好大勁纔看出來:“左E”。打完手勢後,醫生終於停下了一直挪動的小木棒。我呼了一口氣,卻看到了我單子上觸目驚心的數字:呃!4.7!近視了!而接下來右眼的視力更是慘不忍睹:4.4!

唉,我真的近視了,這一定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惹得禍!同學們,如果你們不想戴上難看的眼鏡、做四眼學生,那就要注意平時用眼習慣啦!

六年級看圖作文 篇4

一天清晨,少先隊員小虎子看到一位老爺爺手上拿着一個包裹,正在邊走邊尋找着什麼。小虎子走上前去,想問個究竟。小虎子問:“老爺爺,您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助嗎?”老爺爺說:“你能幫我找到這個地址嗎?”小虎子胸有成竹地說:“可以,讓我來試試吧!”

差不多晚上7點鐘,小虎子才找到了老爺爺兒子的家,一個年輕的叔叔出來說:“爸,你怎麼來了,還拿着那麼重的包裹。給我吧。”老爺爺說:“我當然是想你了,所以來看看你的呀!”“爸,這個小男孩是誰家的呀?”叔叔問。老爺爺笑着說:“你說他呀!多虧了他,我才能來看你呀!”叔叔聽了很開心的說:“謝謝你,小朋友!天晚了,我送你回家吧!”小虎子聽了,說:“沒關係,我不怕!”

小虎子和老爺爺、叔叔告別後,邊走邊哼着:“我不怕,我不怕……”可是,他走進一個無人的漆黑小巷子裏的時候,看到有一個黑影閃過,他的身上直冒冷汗,心裏像有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這時,聽到一聲貓叫,他才拍拍胸口,朝前走去。

當他走到家時,媽媽已經在門外等他,媽媽問:“你怎麼這麼晚纔回來,一天到哪裏去了?”小虎子向媽媽說明了原因,媽媽說:“你真不愧是我的好兒子啊!”

六年級看圖作文 篇5

在一個冬天的早上,車站裏寫有“母子上車處”五個字指示牌的上車通道處,站在那裏的卻是四位衣冠楚楚、身強體健的男士,而把一個抱着嬰兒的婦女擠在了通道外,那對母子正用詫異的眼光看着他們:他們既不是殘疾人,也不抱着小孩,可爲什麼他們卻站在母子上車處?難道他們是文盲嗎?不,他們有的穿着漂亮的大衣,皮鞋擦得鋥亮,有的甚至還戴着眼鏡,都像是有文化的人。他們只是爲了自己能得到一點小小的利益,在衆人詫異的眼光下,仍擺出一副對指示牌視而不見的態度,若無其事地站在那裏,絲毫沒有想給這對母子讓位的意思。

從圖上四位男士的衣着得知,他們都是認識指示牌上的每一個字的,但是卻沒有付諸行動,把方便讓給最需要的人,還刻意地假裝文盲來逃避正確的公共秩序。在我看來,他們的的確確是“文盲”,不過在這裏我所指的“文盲”並不是“文化”的“文”,而是“文明”的“文”。一個泱泱大國,最需要的就是全民族的團結,最基本的就是文明、道德。可是在圖上的四個男青年卻連最起碼的遵守秩序也做不到,談何文明、談何道德?類似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發生的並不罕見,有多少人爲貪圖自己的方便或者利益,讓真正需要給予幫助的人得不到原有的支援。

在現實生活中,我曾多次看見過這樣的情景:在人滿爲患的公共汽車上,不少年青力壯的青年人穩穩當當地坐在位子上,而他們的身旁,卻站着白髮蒼蒼的老人,但是他們卻沒有一絲讓座的表現,在他們的座位上“老弱病殘專座”的提示清清楚楚,他們卻熟視無睹;公園裏,“不許攀摘花木”的牌子十分醒目,然而被攀摘的花木卻隨處可見;廣場上漂亮的垃圾果皮箱上的字格外耀眼,卻仍有人隨處亂扔果皮紙屑……這些“假文盲”只顧自己的利益,不管大家的感受,充分昭示出他們不道德的品行。他們不是學識上的文盲,而是道德上的文盲。如果整個社會都變成這樣,那將會是多麼可悲!這種不良的行爲、思想已經漸漸在人們身上蔓延,如果不及時控制,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一箇中國人,在公共場所應該多替他人着想,要時時想到自己不影響別人,多爲別人提供幫助,希望人人都能遵守社會公德,讓文明之花遍地開放。

這一幅漫畫,讓我想起一句簡單而又賦有含義的話:“有一種財富叫精神,有一種高貴叫文明。”就讓這些不良的社會風氣永遠消失在人們的觀念中吧

六年級看圖作文 篇6

未來的海洋非常美麗,海水湛藍,海面上一羣羣白色的海鷗在天空盤旋,俯視着水底,觀看蔚爲壯觀的海底世界,一羣魚兒搖擺着尾巴,打破了水面的平靜,泛起層層漣漪。

上連着陸地、下通着海底的是用鋼化玻璃製作的交通隧道,而隧道里主要的交通工具是湛藍色的大巴,大巴上坐滿了要去海底世界參觀的遊客。遊客們先來到了水下種植基地培育場,這裏有新培育的小麥、西瓜、棉花、稻穀,凡是陸地上有的,這裏樣樣俱全,而且都比陸地上的大,又新鮮又有營養,並且還都是純綠色食品,無毒、無害,吃了讓人更健康。

海底城市的高樓大廈都是用藍色的水晶造成的,高樓鱗次櫛比,商店裏的金銀珠寶、生活用品、零食玩具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來到海底世界遊樂場,那裏不僅景色迷人,而且各種遊樂設備應有盡有,過山車、旋轉木馬、碰碰車,全都是高級設備。只要你玩上一回,立馬讓你流連忘返,怎麼都不想離開。

人們扔的垃圾會在焚燒廠出現。焚燒有許多優點,比如佔地面積非常小,產生的熱量還可以發電。不過焚燒也有缺點,消耗大量的電能,留下殘餘物品,控制不好還會產生有毒物質,以致污染水面。

海底世界景色迷人,美不勝收。目前世界上資源正在枯竭,到海底安居樂業自然就成了人們的最大希望。我們要盡最大努力,保護這個聚寶盆,讓海洋爲人類做出最大貢獻。

六年級看圖作文 篇7

小學六年級看圖作文 在一個荒涼的沙漠上居住着幾戶人家,這幾年來這個地方總是出現泥石流、沙塵暴、還有洪水的入侵和破壞,老百姓實在生活不下去了,搬的搬,走的走,就是連一個人連一滴水也找不到。

有一天一個騎駱駝的老者經過這裏,他一看好大一片土地啊!在不用就浪費了啊!於是他在這裏做了一個記號,準備回村找一些村民來,可是村民們卻說:“我纔不願意去呢!那麼大的一片沙漠種樹得種到什麼時候啊!何況種完樹還得蓋房子,我纔不願意幹這樣的蠢事呢!” 老者一個人回到了沙漠搭了一個簡便的小房子,他決定要在這裏生存下去,在這裏種上樹木,他看見沙漠上躺着一個人,他連忙把他擡回牀上養病,這個人大約睡了三天三夜終於醒了,老者問他你怎麼一個人在這裏啊?你的家人呢?他說:“我和我的妻子想到沙漠那邊做一點生意,可是半路上遇見土匪吧我的妻子搶走了,等我醒來的時候就在這裏了。

老者說:“不怕,以後就在我這裏,等你病好了,就和我在這裏栽上大片大片的樹木,讓這片土地煥發生機。

第二天兩個人開始挖坑種樹,不之過了多少年老者終於堅持的住了最後去世了,年輕人大聲呼喊可是聽不到任何回答,他決定繼承老者的遺願,又不之過了多少年這裏成了一片美麗綠洲,少年說我終於成功了老者你放心吧!我還要這裏栽上大片大片的果樹讓您天天在這棵樹下乘涼。這時,一道綠光閃過他說我是綠色使者,你這樣做讓我很感動,我可以給你三個願望。少年雙手和並第一個願望是讓老者復活,第二個願望是在這裏栽上果樹,第三個願望是讓村民們到這裏來生活。他把魔瓶晃,願望實現了,老者復活了,這裏栽上了果樹,村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六年級看圖作文 篇8

著名漫畫家華君武畫過一幅漫畫,深刻地揭露了那些沒有社會公德,只圖自己方便的人。那幅漫畫給我以強烈震撼,時時刻刻浮現在腦子裏。

你看,候車室中,人山人海。一位婦女抱着孩子焦急地張望着。她身裹厚厚的棉衣,冒着凜冽的寒風趕來乘車,累得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從擁擠的人羣中,好不容易找到了“母子上車處”的站牌,誰料站牌下早已站了一個個中年男人。她奇怪地想:咦?這裏明明是母子上車處呀?他們怎麼……看到這樣的情景,她趕忙說:“請問這裏是母子上車處嗎?請你們讓一點地方給我好麼?我抱小孩不方便呢!”然而,那四個男人悠然自得地站在那裏,對她不理不睬,一個個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那個婦女只好忍氣吞聲地站到一邊。

那四個人都不識字嗎?都是文盲嗎?不,他們衣着考究,都是肚子裏有些“墨水”之人,不會不識字。他們只是想從這兒獲得上車的方便,卻讓真正該享受上車優待的母子倆落魄一旁。他們閉着眼,那時因爲不敢看站牌上鮮豔奪目的字與那對母子。他們的心靈已經不再純潔了,他們的品德早已骯髒不堪。

每到春天,公園裏嫩綠的小草便從土裏探出腦袋。那淡淡的顏色與幽幽的草香,總會使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草地邊有一塊牌子,上面寫着:珍愛生命,保護小草!可有些人呢,爲了少走那麼幾步路,將自己的腳從可愛的小草上踏過去。他們不知道一步下去會殺死了多少鮮活的生命嗎?他們看不到那些提示牌上警示嗎?不,他們是“假文盲”!

這種假文盲比比皆是,是我們這個社會出現道德滑坡的罪魁禍首。這些人的品德、行爲都是可恥的!一個文明的社會是需要每個人文明的行爲來呵護,社會的公德需要每個社會的公民來共同遵守。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大潮涌動的今天,我們這個社會更渴望大家都來弘揚美德,講究道德,遵守公德。讓我們的社會在每一個角落都勁吹文明美德之風吧!

我受到的啓發是:只有受過生活的苦,我們纔會體會到現在生活的美好。我們這一輩人穿得暖、吃得飽,父母還處處呵護,不讓我們做家務活。生活理應是幸福快樂的。但,我們感覺不到生活的美好,反而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產生這種思想的原因便是我們沒有過過穿不暖、吃不飽,還要幹活的日子。我們沒有受過苦,怎麼能感受到現在生活的美好呢?因此,只有經歷滄桑、嚐遍人間百態,纔會懂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