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六年級作文 > 有關六年級的作文4篇

有關六年級的作文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爲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六年級的作文4篇

六年級的作文 篇1

人生沒有事是一帆風順的,是有一些困難,而這些困難往往讓你吃苦。

有人說吃苦沒有什麼好的,只會讓人感到疲倦,難受。我卻不這樣認爲,其實吃苦也是一種享受,在生活中享受幸福,享受快樂……

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現在的社會不會那麼容易就可以生存了,只有先吃苦,然後纔會成就。可是現在某些人,爲了不要吃苦,就用一些旁門左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其實沒那麼容易的,就算是得到了那又怎樣?沒有快樂,沒有人分享,這樣happy嗎?我說不好。因爲每個人從小就在吃苦,吃苦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不是嗎?可能有些人會問,爲什麼吃苦是一種享受呢?如果要我說,就是在吃苦中。我們可以獲得很多知識。有些人的生活處處吃苦,那真得太可悲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是的,他們在享受吃苦,享受吃苦給他們帶來的甜美與幸福。

現在常聽到老一輩的人說:“現在的年輕人真好,不像我們那時的人,從6、7歲起就要上山砍柴,做盡那些粗重的工,吃了那麼多苦,還有那些女孩不可以上學,在家幹活,你們的年輕人這樣算好了,如果要我說,不是這樣的,雖然現在的社會進步了,但隨着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就會使我們的生存能力有所下降,所以說現在的人是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的,這是我個人主張,雖然吃多苦,但最後的結果是一種很美的享受,又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先苦後甜;例如:考試前的認真複習,是爲了考出好的成績,種菜前的辛苦是爲了讓以後吃上香甜可口的蔬菜,學習上的困難是爲了將來的幸福美滿的生活,這就是後甜。在你生活、學習、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有很多值得你享受的事。如當遇到困難的問題時,你在享受它爲你將來的生活奉獻的辛勞,還有種菜的辛苦,因你在種的過程中得到很多生產知識,讓你享受它爲你帶來可口的成果,這就是享受。

所以吃苦,也是一種享受,讓我們在學習、生活、工作中,享受快樂,享受成功,享受幸福。

六年級的作文 篇2

“耶!明天春遊!”扔掉沉重的書包,一下子撲在牀上,所有的不愉快全都“一撲而光”。

那隻在一旁等待已久“餓”得“瘦骨如柴”的“零售bag”,即將體驗“吃撐”的感覺,“哧——”拉開拉鍊,什麼“肉鬆麪包”、“早餐奶”、“酥米條”……一股腦兒全塞進去。這時,我想到了考試卷上的一句話:這房子太小!這房子太小了!小得都快把我壓扁了。我想,此時零食們應該在這樣呼喊着吧!哈哈……

晚上,我竟怎麼也不睡不着,一直想着在老鷹山,我們給烈土們獻小白花,獻花圈,吃零食的情景……想想就覺得美……不知不覺就進入夢鄉……

第二天,我一覺醒來,首先眨開眼睛看看手錶“6:38”。雖說“睡眼朦朧”,可我還“精神煥發”,起牀!“唉”什麼東西這麼溼?啊!我居然流口水了,“春遊的魅力可真大!”

走到陽臺,我發現地面溼漉漉的,“不會下雨了吧?”我忙伸出手去,“呼!”還好沒下雨……

向學校進軍!可奶奶卻說下雨了,啊?怎麼會下雨?我急忙跑出去,“真的下雨了。”那怎麼辦?萬一,萬一不能去掃墓了?唉!算了,還是帶上兩隻書包吧!處於極度興奮的心情,立刻被澆滅了一半。

來到學校,雨更大了,望着灰濛濛的天,多得不可數清的雨珠,一串串像牽着線的珍珠似的,永不停止,看着架勢是非要把整個世界淹沒了不可。

跨着沉重的步伐,帶着沉重的心情,走進了教室。雨仍舊下着,“老天爺啊!你什麼時候下不好,偏偏這時候下!”如果多說幾句話,就能讓雨停下來,那我一定拼命地說。可這雨,非但沒有小下去,反而越下越起勁兒。再看看鐘面,長長的分鐘指向“12”,八點了,“哦,天啊!您別再下雨了!”

看着“永下不停”的雨,同學們早就衝向走廊。有的默默地看着,心裏卻一遍遍地嘆氣;有的望着天,不停地訴說着,希望能出現奇蹟,讓雨停下;有的.耷拉着腦袋,秋眉苦臉地看着積滿水的地面……

老師來了,帶來了一個失望的、卻又不得不相信的消息——掃墓取消了。我望瞭望窗外,想着原本充滿韻味的春雨,此時此刻竟是讓人如此厭惡。

這個充滿期待的星期五,就這樣在一片雨聲裏毀於一旦。

六年級的作文 篇3

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干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八,即臘八節,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就是用八種當年的新鮮糧食煮成的甜味或鹹味粥。而我們家鄉的人卻喜歡吃鹹味臘八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臘月初八早上,天剛矇矇亮,人們就趕快起牀熬粥。粥熬好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吃飯,而是先將熬好的粥餵給棗樹,將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就算是棗樹把飯吃掉了。人們這樣做的原因,據老人們講,原來我們這個地區的棗樹原都不結果,人們都不願意種棗樹。棗神見人們都不尊敬她,便變成一個老太婆來到人間。她在離村不遠的地方畫了一片果園,滿園棗樹,紅棗滿枝。人們摘下一嘗,又酸又甜,好吃極了,就紛紛跑到管理棗樹的老太婆那裏討教。老太婆告訴大家,只要每年臘月初八給棗樹喂頓米飯,棗樹就會結果。人們按照她說的方法去做,果然棵棵樹上都結出了紅棗。這不過是一個傳說而已,其實這裏麪包含着許多科學道理:在棗樹上砍些口子,可以調節棗樹的營養增長,阻止養分向地下輸送,好集中力量供應地上部分,從而保證了果實的營養需求。至於把粥抹在樹痕上,其實不過是一種保護傷口癒合的土辦法罷了。

直到現在,家鄉的有些地方還保留有臘月初八讓棗樹吃米飯的風俗。當地流傳有這樣一句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干連蛋”,是家鄉的土語,意即棗樹碩果累累,果稠個大。

六年級的作文 篇4

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龔冠寧。他告訴我:“冠”在他的名字中是動詞,讀四聲,“寧”是南京的簡稱,“冠寧”就是“在南京幹什麼都要勇奪冠軍”!因此,我們都稱他爲“南京第一”。這是他爸爸的良好願望,也成了他學習和運動的標準,成了他的人生信條。

朋友今年12歲,開學就讀6年級了,他個頭不到1.5米,圓圓的腦袋上長着細細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厚厚的嘴脣、肥肥的耳朵,一年四季都理着一個小平頭,一看就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小男孩。我們在一個小區,讀一個學校,坐一輛校車,因此,他既是我的校友,也是我的車友和玩友,基本上天天“泡”在一起。我倆不論誰先上校車都要爲對方留個座,這樣即使另一個後來也能坐到一塊,海闊天空地說着永遠說不完的話。他比我高兩屆,大兩歲,因此經常在生活中幫助我,在學習上輔導我。我遇到不會的問題,也喜歡向他請教,每次他都能耐心地給我講解。有一次,我總也記不住“Crayon”(蠟筆)。他得知後思索了片刻,一臉嚴肅地告訴我:“ray”是他的英文名字,“on”是什麼上,“c”在英文單詞中一般發“刻”的音,連起來就是“刻他的名字在什麼上”。經他這麼一說,我終於記住了這個單詞。

他喜歡登山、彈琴、冒險等活動,學鋼琴已有3年了,無論颳風下雨都能堅持不懈。去年冬天,他在滑板時,不慎把手腕摔得錯了位,手上纏着厚厚的紗布,可是他還是堅持彈琴。彈琴時,只見他有時呼吸急促,有時倒吸一口涼氣,有時緊皺眉頭,有時搖頭晃腦,一副忘情投入的樣子。有時一個曲子他彈了一遍又一遍,還沒有要停止的意思。我對他說:“你已經彈得很好了,不用再練了,我們下樓去玩吧!”可他說:“這還不是最好的。”又繼續旁若無人地練下去。龔冠寧學習刻苦、樂於助人、樂觀向上、擅長運動等優點都值得我認真學習,我願意一直和他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