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年味初三作文(15篇)

年味初三作文(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年味初三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年味初三作文(15篇)

年味初三作文1

年是母親的期盼,孩子的渴望,親人的團聚。

——題記

俗話說得好: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但過年的時間卻都是一樣的。

過了臘八就是年,年味兒也就越來越濃了。家家戶戶就已經緊張地置辦起了年貨。我家也不例外,媽媽緊張地到處購買各種各樣的零七八碎兒,有花生、膠棗,栗子,蜜餞……應有盡有!爸爸則是在家打掃衛生。我和弟弟則是到處購買玩意兒,有風箏、口琴、燈籠、還有弟弟最喜歡的爆竹……

孩子們喜歡,大人們也忙亂。我們必須預備好過年吃的、喝的、玩的、用的,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除夕真熱鬧。在這一天,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也都穿起了新衣。媽媽很早就起來做年夜飯,一會兒切大蒜,一會兒又熬湯,可忙了。弟弟則是在外面放一個又一個的爆竹,玩得不亦樂乎!媽媽真是有一雙能工巧手,沒過一會兒飯就做好了。我都迫不及待地想吃了,媽媽做飯實在太香!媽媽對我說:“你不可以一個人先吃飯,要等大家到齊了,才能吃。知道了嗎?”我說:“知道了,媽媽。那爲什麼一定要等大家一起吃呢?”媽媽對我說:“因爲交上是團圓飯,親人是要團聚在一起的。”沒過一會兒功夫,全都到齊了。我對媽媽說:“可以吃了嗎?”媽媽笑着點了點頭。年夜飯過後,就是我最喜歡的“發紅包”。我拿到了媽媽給的紅包,同時也拿到了媽媽給的一段寄語,媽媽語重心長地說:“你已經十幾歲了,還有一年半,馬上就要面臨中考了,你一定要努力啊!”我心想:是啊!在這年的背後是母親的期盼,孩子的渴望哬!這時,弟弟蹦出一句天真的話:“要天天能拿紅包,該有多好啊!”

面對新的一年,我應該多一份責任,我決心要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母親、老師對我們的期盼。

我想這大概就是傘味兒了吧!一句句祝福的話語,一串串的爆竹聲。讓它們成了年味兒的不可缺少的調咪劑。讓過年熱熱鬧鬧,開開心心!

年味初三作文2

對於新年,人們總是那樣的期盼。但似乎,現在的新年,過得讓人“無聊”、讓人擔心……

在路上、在車中、在街上……總會聽到這樣的話“現在也只有炮聲還能添點年氣,如果沒了它,還真不知這年過成什麼樣……”

的確,在以前,人們心中的新年總是充滿快樂:穿新衣、掙壓歲錢、吃到平常無法吃到的可口佳餚……那時的人們,總希望過年;那時的新年,才過得更有意義。而現在呢?人們生活富裕了,政府對於貧困戶也幫助了,在黨的領導下,現在過年得到的東西,平時也能得到了。這雖然是件值得五湖四海人民舉杯同慶的事,但誰又想過呢,這樣一來,新年豈不是變得“平凡”。

現在過年,想來想去,只有炮聲才能讓年過的“與衆不同”,而吸引人們。但是,各大城市卻在這極爲缺少年氣的“危急”情況下,又頒佈了“嚴禁燃放煙花爆竹”的嚴酷命令,一下子又讓這幾乎是唯一的年氣漸漸消失……

我知道,每年過年因燃放煙花爆竹炸傷的人非常多,有些人都殘廢或失去了生命。但是,不能因爲這樣就無情的“趕”走了這個年氣,我們可以想一個即讓年氣(炮聲)長存,又不會傷倒人的好法律、好政策。

雖然過年除了放炮外,各地還有自己獨特的民俗。但這些民俗必盡在大城市無法使用,這樣一來,大城市的人過年豈不非常平凡呢?

今年,部分城市撤銷了這個“嚴酷”的命令(“嚴禁燃放煙花爆竹”的命令)。但我們仍應該注意,不要再讓它“上市”,取而代之的應是更好、更適當的規定。

我們中國人放炮已經是有相當長的歷史了。我們中國已經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傳統消失了。如果不遠的將來,這個“放炮傳統”也被人們逼走了,那我們中國還留着了什麼?我們中國人的新年還會那麼吸引人嗎?難道我們要讓其他國家的人指罵我們中國人的愚昧嗎?

科技的進步是不可缺少的!但我們也應該留住一些傳統、留住歷史、留住回憶,也應該留住這新年中不可缺少的年氣——炮聲!

年味初三作文3

伴隨着大街小巷的張燈結綵,此起彼伏的爆竹煙花聲,年的腳步已經悄然而至。

黎明時分,當大地還是睡意朦朧的時候,勤勞而又興奮的鄉鄰們已經爭先恐後的點燃了“開門紅”,一聲聲響徹雲霄的鞭炮聲猶如姑娘小夥們那清脆悅耳的歌喉,唱響了喜迎新年的美妙之歌。空氣中瀰漫的硝煙味也在賣力地渲染着新年的喜慶氣息,整個大地都籠罩在這美妙的氣氛中!

匆匆吃完早飯,大人們便投入到了緊張忙碌卻又喜氣洋洋的年事活動中,你看:殺年豬,打餈粑,包餃子,貼春聯等等……大家各司其職,忙得不亦樂乎;而歡呼雀躍的便是那些從頭到腳煥然一新的姑娘小子們,他們有的在歡笑追逐,有的在放着鞭炮,有的在做着各種有趣的遊戲……歡聲笑語,不絕於耳。好一派熱鬧歡騰的景象!

夜幕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悄悄降臨了,這時,各家各戶都在進行着過年最爲重要的一個環節,那就是——團圓年夜飯!只見全家老少有說有笑地圍坐在一個大圓桌旁,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美味的水果食物,有橘子,蘋果,梨子,花生,瓜子,啤酒鴨,紅燒雞,燉排骨……真是數不勝數,應有盡有。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那一盤烤全魚了——年年有餘!多麼美好的寓意啊!一家人觥籌交錯,紅光滿面,這幸福的生活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啊!

“轟!轟!轟!”幾聲震耳欲聾的花炮聲把年的氣氛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每家每戶都點燃了各種各樣的爆竹煙花,天空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不時上映着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的精彩畫面。在那閃閃發光的煙火中,不僅可以依稀看到遠處起伏的崇山峻嶺,更可以清晰的看到近處那些喜笑顏開的張張笑臉!天上的美景稍縱即逝,地上的歡呼聲卻在蔓延……

過新年,團團圓圓,喜氣洋洋!也許每個人過年的方式不同,但洋溢在每個人心中的一定是那一種同樣的味道,那就是——歡樂和幸福!

你看到了嗎?你聽到了嗎?這就是我們炎黃子孫那代代相傳,亙古不變的年味……

年味初三作文4

大人們總說,現在年味淡了,關於怎樣過年也變得很簡單,連對過年的期許都少了,漸漸覺得丟了什麼。

究竟年味是什麼呢?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是家家戶戶都貼上喜慶對聯迎接新春,慶祝新的開始,似乎這些都有,卻又不完全相同。

年夜飯桌上,幾乎每個人手上都捧着一部手機,大人們刷着微博聊着微信,小孩們打着遊戲聽着音樂,只有老人們還偶爾的聊聊天。這就是現在很多人的年吧。

大年初一,與父母一起去外婆家,走進去,便看見廚房中的白煙,包圍着忙碌的外公外婆。外婆見我們,連忙洗了手走過來抱着我跟我道新年好,然後招呼我們坐下休息。竈上蒸着的飯飄來清香,是八寶飯,也是年味。

我走出去,冬日的陽光很暖和,也可以看見對面房屋上整齊的掛滿紅色燈籠,很是耀眼。前方迎面走着的兩個老人互道了新年好,笑容很燦爛,似久別重逢之驚喜。到處充滿着過年的氣氛,輕鬆愉悅,與我平時面對的低頭玩手機的人們很不一樣。

新年,人們總會收到最好的祝福,然後帶着祝福在新的一年繼續前行。鄉下有些地方沒有網,交流不那麼方便,人們也不會單用一條只有“新年好”三個字的羣發短信來表示自己對別人新年的祝福,他們會親自登門拜訪,好客的主人們留客人一起吃飯,大家聚在一起過新年,歡樂的氣氛,是年味吧。

以爲會和以前在家過年時夜晚一樣冷清,卻被隱約的鞭炮聲和孩子們的歡笑聲打破,城市空氣不好,很多地方被禁止放煙花,有些人也自主的不去污染環境。此時我卻可見年幼的孩子們拍着手看着絢爛奪目的煙花,那煙花散發的光芒照着每個人臉上幸福的微笑。

古老的年味似乎沒有在歲月中沉澱,而是在傳統中衍生,在那裏延續。

年味初三作文5

“爆竹聲中一歲除。”傳說中每到過年都要放爆竹來驅趕年獸,逐漸地,放鞭炮成爲了我們過年的傳統習俗。

“嘭!”記得之前的城裏鄉下、家家戶戶,一到過年就會放鞭炮慶佳節。“啪!”一朵朵“鮮花”在空中綻放,一縷縷“彩絲”灑向大地;“噼裏啪啦!”,長串的紅鞭炮點燃了,戶外屋內都熱鬧起來、歡騰起來。

是啊!放鞭炮一直是我們過年的習俗,更爲新春增添了喜慶、熱鬧。但是,正因爲爆竹,身邊的空氣中瀰漫着濃濃的火藥味;鞭炮受傷的事故屢見不鮮;環衛工人還得花不少的時間清理鞭炮的紙屑……

今年的春節與往年有了很大的不同。因爲雙禁沒有了鞭炮聲,雖然少了些許熱鬧,但多了些寧靜、和諧,那濃郁的火藥味不見了,空氣也變得清新了些。雖說沒有了鞭炮聲的喧染,可人們過春節的興致不曾減退,張燈節彩氣氛不曾冷卻,春聯、“福”字一樣不少,團圓飯照樣豐盛美味,聯歡會節目比往年更加精彩,正月拜年來來往往熱情依舊……沒有了鞭炮聲的春節,照樣有聲有色、喜氣洋洋。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卻逐漸惡化。森林少了,荒漠多了;人口增加了,資源減少了。過年的熱鬧固然重要,但我們的環境難道不重要嗎?

聽,少了鞭炮聲,鳥兒多了份歡快,小區多了份寧靜、多了份和諧;看,少了萬彩煙花,天空多了抹藍色,多了份美麗;聞,少了刺鼻的硝煙,多了份鮮花的清香,泥土的芬芳,空氣中多了份純淨而自然的味道。感,少了煙花、少了嘈雜,出門不用擔心爆竹的干擾、睡覺不用擔心半夜驚魂。

煩雜的爆竹聲不再有,濃濃的年味依舊留存。

年味初三作文6

年至,味濃。

年,在一場大雪紛飛後悄然而至,像一位無聲的俠盜,將積累一整年的憂慮裝入袋中,又從袋中捧出一簇閃耀的希望。希望中偶爾也夾雜着幾絲失望,可它們都散發着芳香,那便是年的味道。

年,在取下被歲月薰香的臘肉後悠然而至,又像一罈被封存在老窖裏的酒,時間是酒麴,讓它在合適的時候慢慢發酵,愈久,愈香,在被開封的一剎那,馥郁,氤氳。酒香不怕巷子深,年亦如此,凝聚着三百六十四個日夜,在除夕夜的最後一次陳釀後,肆意芬芳。

年,又在門旁的桃符反射第一抹光輝後赫然而至。家家戶戶的春聯已經貼好,親手書寫的還墨香依舊。再給土竈中填一把柴火,熊熊旺火也預示着新年的紅紅火火;再看鍋中的餃子,水中翻騰,咕嘟咕嘟地冒着泡,象徵着新年的熱熱鬧鬧。穿上新衣的孩子們,衝上街頭,一手拿着鮮紅的一串糖葫蘆,另一手提着潔白的一袋糖瓜。年在孩子們眼中,就是像身上的衣服和手中的零食一樣,是新的、甜的。

年,卻在我人生第一場“戰役”前毅然而至。寒假,也在中考的渲染下多了一絲緊張的氛圍。年,是總結,是回顧,是一次對年前積累的最終檢驗,而中考不正是如此?鞭炮繽紛綻放,腦海裏迴盪的卻是一個個化學方程式;煙花在空中劃出一道弧光,心中默背的卻是一條條拋物線定理。家家戶戶在歡娛、慶賀,可對於即將中考的我,年驟然變得索然無味……

獨坐在書桌旁,面對着“書廈”千萬間,再看窗外,已是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可此時的我只得轉回身去,因爲有夢,因爲,要追夢……

日曆一頁頁翻過……

年將至,味愈濃。

年味初三作文7

清晨,東方泛起魚肚白,一道霞光披着雲層,透過稀疏的樹葉,照在大地上,所形成的圖案猶如嵌在地上展翅欲飛的金蝴蝶。這時,隨着新春的第一聲炮響,春節,來了!

按照鄉下習俗,這一天是要早起的,一覺醒來,飯桌上早已擺滿可口的飯菜,一縷縷乳白色的熱氣在廚房裏氤氳,宛如仙境一般。爐子裏的火燒的正旺,象徵着來年紅紅火火。

上午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前往親戚家拜年,每有一個人來訪,都有放一次鞭炮。而迎接客人們的是主人和藹的笑臉,熱騰騰的火爐及美味的零食。人們都坐在一塊兒,敘敘舊,討論這去年的收穫和對來年的展望。這時候桌子上往往少不了牌,大人們聚在一起總是少不了牌,但他們不管輸贏,只覺得開心,熱鬧便行。這,就是大人間的年味。

下午,孩子們聚集在一起,準備瘋玩一下午。最常玩的遊戲是捉迷藏,幾個調皮的小孩總是藏在深山中,讓人怎麼也找不着。而且,若不是玩到汗流浹背或晚餐時間,這些還在絕不歸家。這,就是小孩子間的年味。

晚上,在外野了一天的孩子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家,慈祥的爺爺奶奶將早已準備好的壓歲錢遞給孩子,撫摸着他們那飽經滄桑的充滿溝壑的手掌,能感受到一股涌在心頭的暖流……夜深父母坐在火爐旁給孩子叮囑一些事。這,就是大人與小孩間的年味,令人最爲深刻。

春節,一個熱鬧的節日,一個紅紅火火的節日,一個令所有人喜慶的節日,一個關於家的節日,一個讓所有人魂牽夢繞的節日,讓人難以忘懷。關於它的一切甜蜜回憶,都如蜜一般,濃濃的'糊在我心頭……

年味初三作文8

我心目中的年味,是故鄉酒的淳香。

飄泊在外的人,無時無刻不涌動着血脈裏對故鄉的惦念。這是一種無法拋卻的如同落葉歸根的情結。愈近年關,愈是思念故鄉,這鄉愁就象封存的酒越來越濃。

儘管身處霓虹都市,在魂牽夢繞中,總會想起老屋屋檐下,在陽光裏晃動的一串串紅冷辣椒;總會想起路邊樟樹籽在水泥地上被碾過的脆響;總會想起新釀苞谷酒,在夜裏流出的第一滴“頭子酒”……

回鄉吧,回鄉!

你提着重重的行囊,踏上歸鄉的路。你小心翼翼,輕拿輕放,行囊裏是酒,是心裏早已盤算好的禮物。漫長的途中,你卻惦念着母親新釀的酒。穿過小石橋,繞過籬笆牆,那熟悉的家在眼前霧濛濛。母親從家中快步走出,怒嗔狂叫的黃狗。炒好的菜都放在蒸籠裏,不一會桌面上熱氣騰騰,堆疊着你愛吃的各種菜。父親提了一壺溫好的酒,喝一口,暖在心頭。先敬父母,千言萬語,都在酒中。

飯後,家人圍坐在火籠旁。火籠裏柴跳動着豔紅的舞蹈,發出“啪啪”的聲響。你怯怯地拿出送父母的酒,“又花錢做啥”,父親邊惱邊將酒收入櫃子。“去看看大伯啊”,母親喃喃地交待。難得回家,過年總是要去問候。走到大伯家門口前小路上,點燃了一掛小鞭。表哥聞聲而出,接了一掛鞭。農村的習俗,客人拜年要放鞭,主人應接一掛鞭,表示迎接的意思。寂靜的小院即刻熱鬧起來。不一會,滿桌的菜餚準備妥當,我又坐在酒桌旁。伯孃端上熱乎的黃酒,方圓幾裏,她的黃酒最好。聞着這香甜的酒,一飲而盡,頓時心脾豁然。

要走了,我又提着更重的行囊。那濃烈的苞谷酒,醇香的黃酒,清洌地楊桃酒,被家人強行塞入。年,在人們辛苦和守望中來,在鄉村寬敞的堂屋前,在等待再一次耕耘的田野邊,在母親絮絮叨叨的話語裏,在一家人守歲的喜悅中……一次次如約來臨,流溢着平靜、莊嚴的滋味……

你平躺在船艙,艙裏氤氳着酒的濃香。

年,是一杯酒啊,一杯釀有鄉音鄉情的陳釀,在每個遊子的血脈中緩緩流淌……

年味初三作文9

在我們長沙過春節,一般從臘月二十四過小年開始。

過小年這天,要祭竈神。就是把竈臺、几案、鍋碗、瓢盤擦得乾乾淨淨,還閃着光。今年過年呀,我也幫外婆洗了碗和瓢,凍死了!然後又在竈上點了幾根香,再在竈上放一些吃的,再全家一起許願,今年我許的願是希望我的眼睛能康復。

大年三十這天,也就是除夕。這天晚上,我爸爸、媽媽、外公、外婆竟然不讓我睡覺,說這是守歲,而且竈膛裏的柴火通夜不滅,然後現在都不用柴火了。除了很小的孩子都要守到十二點以後才能睡覺。那天晚上真是煎熬!我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了,還要坐在那,不一會兒,眼睛慢慢地就閉上了,頭一低,就睡了。我爸又把我叫醒,不一會兒,頭又低了下去,這就是“釣魚”,釣着釣着,終於到了十二點,倒頭便睡。老人守歲代表珍惜時光,大人守歲代表爲老人祈福。這天當然要吃團年飯,我跟外婆說我要吃紅燒肉、辣子雞、小炒黃牛肉、手撕白菜……我還沒說完,外婆輕輕敲了一下我的腦袋,說:“傻孩子,過年呀,不可以吃白菜,要不然‘一年白過了’!”這天還要洗澡,洗去一切晦氣,說真的,冷!

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起來放鞭炮,“啪啪啪啪……”我還沒睡醒呢!我昨天守歲呢!十二點才睡!這麼早就放鞭炮。“啪啪啪……”,這一個人放就算了,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放!當然這是象徵今年紅紅火火,然後早上要雞蛋,以圓爲佳,象徵全家團圓。那天,我和外公一起寫了春聯,和我爸一起貼了春聯。外婆說貼春聯是驅趕一個叫“年”的怪獸。

從初二到初十,就給親人朋友拜年,這家送一包墨魚,那家一包木耳,當然我最喜歡別人送我紅包,我就說:“謝謝!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芝麻開花——節節高!”

元宵,街上又熱門了起來,這天最重要的是吃元宵,還可以賞花燈,逛廟會,猜燈謎。

這濃濃的年味,時時縈繞在我的心頭,總是期待着明年春節的到來!

年味初三作文10

爆竹,新衣,團圓飯,勾勒一派和諧。一件件新衣奔離衣櫥,一幅幅對聯貼上牆壁,一聲聲爆竹響徹天地,一句句祝福口耳相傳——過年啦!小時候,小孩子們無一不憧憬着過年。在我的認知裏,過年就是家人團聚,穿新衣,給老人拜年收紅包的日子,是大人們清閒娛樂的日子,更是各家各戶走親訪友,傳遞喜悅的日子。在我七八歲的時候,過年還是熱熱鬧鬧的。家裏人多,每次吃年夜飯都要用兩張小桌子拼在一起才行。每個人都各司其職,爲年夜飯做準備。母親在廚房忙碌着,父親也在幫忙。菜香飄滿整個院子,正在嬉戲打鬧的五六個小孩趕忙停下腳步,一個個似做賊似的躡手躡腳地走到廚房門口。蹲着圍成一個圈,商量對策如何“偷”出廚房裏飄香的辣椒炒肉。最終,派我去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我一步三回頭地走到廚房裏趕忙躲到案板底下,見母親不注意,火速端起盤子就逃離犯罪現場。夥伴們見我凱旋而歸就都來圍着我。就這樣,戰果就被我們你一口我一口地分贓完畢。我們還意猶未盡地舔手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繼而只聽一陣陣笑聲傳遍村子的各個角落,門外的鞭炮聲也在噼裏啪啦地爲我們慶賀……現如今,我已經十五歲了,不知爲何,我總覺得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如今過年,總會出現這樣一副畫面:幾個小孩三五成羣拿着手機,結伴聯盟打遊戲,只見他們緊盯手機屏幕,手指快速點擊,手機裏穿出一陣陣打殺的嘶吼聲,大人們端來一盤盤飯菜也置之不理。過了一會兒,新一輪娛樂項目來襲——搶紅包。不管大人還是小孩,目不斜視,眼睛長時間不眨一下,死定屏幕,一看見紅包,手指快速猛戳屏幕,發出“嘚嘚嘚”的聲音。就連在飯桌上也是吃一口看三看。老人們滿眼的落寞,無盡的無奈……一部部手機手中拿,一個個紅包指尖搶,一陣陣打殺聲傳入耳內,一臉臉無奈盡掛臉上——這是如今的過年。手機,紅包,朋友圈,勾畫無盡落寞。從何時起,年味開始被忽略?從何時起,人們開始酷愛手機?從何時起,開始流行指尖拜年?

年味初三作文11

坐車回老家,過年。一年難得回來幾次的兄弟姐妹,在這一天都得回到那個遠離繁華的小村子。這樣的景象,也只有過年纔有了。

車開到了家門口,一開車門,看見的果然還是那熟悉的紅磚小院的房子,歡欣地跑下車,順着石梯,一路奔進院裏。

院裏還是和往年一樣,換了新桃。外屋裏,姥爺正坐着聽唱兒,唱詞裏咿咿呀呀的依稀能聽出是什麼賀春的調子。連着外屋內屋的一條廊道,廊上掛着一根線,上面吊着醃的年貨——臘肉和小魚乾。臘肉是從鄰人家拿的豬肉醃製的,小魚乾是大舅從塘河裏釣上來的寸把長的小魚曬的,晾曬好後就等着下鍋。

出了廊道,就是裏屋。從前是女眷住的地方,現在也一樣。裏屋廳堂的盥洗臺上,換上了兩根新的紅燭,上面繫着“大吉大利”和“禧迎春來”的紅綢。香爐倒是一年四季都擺在那兒的,只不過今天點上了香,縈縈繞繞,縷縷青煙。廳堂四側的牆上有四軸畫,看起來像是年畫,有了年頭。

除去這些,每年的新春裏還有這麼兩件堅持的事兒。

一是點年香。年香不是香爐裏的那種細香,而是香斗。三十晚上,穩穩地立在院子裏點燃,然後再點着“高升”。“高升”其實只是一種叫法,準確說來那就是煙花,點菸花的時候,姥爺總會大喝一聲“步步高昇”,家裏的“小輩”們就各自拿着煙花放起來。

二是給紅包。紅包是用硃砂紙包好的。我曾半夜假裝睡覺,偷偷看到長輩們夜裏起牀,把白日摺好的紅包塞到我枕下。第二天早上,我意料之中地起遲了,並且錯過了早飯。然而我依舊歡天喜地的從枕頭底下拿出紅包。感謝祖先們的規定,讓我們家的紅包裏還裹着大糕和果子,毫不猶豫地吃完了這些,我又活蹦亂跳地找小夥伴玩耍去。

啊,這纔是年味濃濃的春嘛!

年味初三作文12

我老家住在一條坡上,每到過年,整個坡上都洋溢這濃濃的年味。

每到過年,大大小小的車輛在窄窄的坡上來來往往,載着正在要回家的人和大包小包的年貨。走上這條坡,可以看見每家每戶都早早的貼好了喜慶的春聯。一個個紅燦燦的“福”字是如此耀眼,催促着福氣快快到來。走到坡的一般就是我老家了,我們每年都自己寫春聯的“福“字,這個重任當然交給爺爺奶奶,雖然他們不像以前寫的那麼順,但心意在就好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年味了。

年味最濃的當然離不開放鞭炮了。我們老家那邊有個普通的習俗——就是家家戶戶每到中午和晚上吃飯時都要放長鞭炮。這就跟我麼每個人都知道的一個故事有關了:從前有個怪獸叫年,經常在新春之夜食人,攪得人們不得安寧,但在一次戰鬥中,人們偶然發現這個怪獸很怕火光和響聲,於是人們每到新春之夜就會在門上貼上紅紅的春聯和”福“字,在自家門前放鞭炮。爺爺奶奶就宗使用這個故事嚇唬小朋友,讓他們不要亂跑。當晚飯過後,三個弟弟也總喜歡在後院的水泥地裏放煙花,有”沖天炮,滿天星“等等一些漂亮的煙花,女孩子們就總會負責記錄下這美好的時刻。

這就是我家鄉的年味了。

對於一個吃貨來說,最濃的年味就是吃年夜飯了。一桌子滿滿當當的飯菜,全家人圍着桌子坐在一起,開懷暢飲,敘說親情的一些祝福語。一家人在一起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這就是我家鄉的年味了。

年味是家庭團圓,是掛燈籠,也是貼春聯,更是一家人好好的一起吃一頓年夜飯。但隨着智能電子產品的出現,這些年味逐漸消失殆盡,變成搶紅包,傳微信。年味是一家團聚一起敘舊情而不是捧着手機,是感受民族習俗帶來快樂的過程。這纔是我希望的年味,這纔是真正的年味。

年味初三作文13

奶奶說:“年味是家人團聚。”媽媽說:“年味是鍋幾裏翻騰的水餃。”妹妹說:“年味是穿漂亮的新衣服。”而我說——

年味是總把新桃換舊符。

除夕早上,無論前一夜興奮到多晚,我總是提前準備筆墨紙硯,瞄準字帖上一幅幅別出心裁的對聯,認認真真地練習,爭取將一筆一劃都勾勒成新年完美的樣子。大紅色的長條宣紙,燙着鎏金底紋,流暢的字體方顯大氣和恢弘,遠觀能震撼到瞳孔。換用一隻更粗的毛筆,龍飛鳳舞地寫下“福”字,預示着今年的福到了!最後,在媽媽指揮下,爸爸將去年的舊對聯撕下來換上新聯,一左一右美觀對稱,遙相呼應。在我看來,過年的感覺蘊含其中。

年味是爆竹聲中一歲除。

過年不放炮,簡直索然無味!雖然爲了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部分商販不再擺攤,我們還是買了夢寐以求的鞭炮!掛一串在門前,聽着響亮的聲音刺透空氣,心中的煩惱鬱悶頓時解除,意味着掙脫過去的牽絆,開始走向美好的新生活。堵上雙耳,夾緊胳膊,臉上止不住地溢滿笑容,在“地老鼠”的左右攻勢下慌忙逃竄,心靈好似也穿越回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在我覺着,過年的心情盪漾左右。

年味是春風傳訊紅包來。

見了親情朋友,長輩老師,少不得拱拱手道聲平安拜個年,他們也自不會虧待了我們,封給孩子們一人一個鼓囊囊的大紅包。最歡喜的莫過於串門,許久沒見的家人總會關切地問我辛苦與否,給我抓一大把瓜子和糖,哭勸媽媽無視掉我的蛀牙,更重要的是,他們總會交代媽媽:不要沒收了孩子的壓歲錢,只要他們自己花了,新的一年才能學業有成。這樣我便能喜滋滋地手下來。在我想來,過年的神采飛揚在內。

最重要的年味還是親人相知相守,彼此祝願。在新的一年中,少一點爭執,多一點理解;少一點任性,多一點體貼……愛之甜,是以年爲也。

年味初三作文14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又到了大年三十這一天,一年裏各忙各的三代人又聚在一起了。一家人圍坐在桌前,奶奶便開始跟我們講她一年裏的趣事,大家認真地聽着,時不時有搭話的人,你一句我一句,逗樂了對方。歡樂的氛圍將冬日的冷漠褪去了三分,剩下暖橘色的年味。

不知不覺,服務員將菜端上了桌,頓時菜香四溢。大家都停下對話,“開飯咯”,動起筷子大快朵頤。吃到中途,每家人都會端起酒杯給每個人敬酒,並說上祝福的話,“學習進步”、“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再接着呢,就是發紅包的時刻了,每家人都帶着燦爛的笑容,雙手遞上給晚輩的紅包,這是紅色的年味。

吃完飯後,爸爸媽媽又帶着我去院子裏放煙花。爸爸將煙花棒給我點燃,耀眼的白光在眼前綻開,像融入夜色裏的精靈。我用雙手甩動煙花棒,白花一朵朵綻開,很美。玩完煙花棒,爸爸就去點燃煙花。火光一點冒出,金色的火星從筒中濺出,又一點點地登高,變大,衝上天空,分裂成無數小小的光點,照亮了夜空,展示她動人的美。隨着一聲突如其來的響聲,我們不由地捂上耳朵,貪玩的弟弟也鑽到媽媽身邊,同時不由得覺得好笑。我看着一個個衝上天的煙火,從心底裏感到興奮,閉上眼,許下新年的心願。等我睜開眼,煙火像流星雨一樣落在地上,消失不見了。這是金色的年味。

一朵朵煙花隕落,我們便回到奶奶家。小小的房子被我們三代人擠滿,有的開始看春節聯歡晚會,有的開始搓麻將,有的開始玩手機……我還是選擇了看晚會,最愛的節目是小品,奶奶也和我一樣這樣覺得。

十二點,新年的鐘聲敲響。舊黃曆翻過,新日曆掀開新篇章,新的一年新氣象。奶奶關上燈,提醒道:“睡覺啦!”大家都蓋上被褥,進入了夢鄉。這是粉色的年味,甜甜的。

我們家的年味一直都是簡簡單單,卻不失繽紛的一種傳統。

年味初三作文15

小時候,年味是濃濃的,現在,年味是淡淡的……

記憶中的中國年,總是熱鬧非凡,燃放煙花爆竹、舞龍舞獅、還有必不可少的春節聯歡晚會等,好一派熱鬧的場景。爲了迎接新年的到來,全家人也會一起貼春聯、大掃除、包餃子、一起守歲等等,這些,都會讓兒時的我很興奮,覺得盼望中的年,它真的來了。

隨着慢慢長大,年味也在這個快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里正發生着變化。

小時候,爲了迎接新年,我總是最積極,幫着大人貼春聯,包餃子,打衛生,晾曬辣魚臘肉、做年夜飯等,屁顛屁顛的跟在大人後面跑,總覺得過年是個很好玩的事情。現在,爸爸媽媽會讓保潔阿姨來家裏打掃衛生了,很多食品可以網上購買了,連年夜飯也可以到酒店訂餐了,我變得無事可幹了,過年,我也就不那麼期盼了。

在部分城市,燃放煙花成爲了污染空氣和不安全的因素,被禁止燃放,這多少讓節日的氣氛變得有點冷清。雖然路旁的綠植被裝點了五彩繽紛的燈飾,卻總是覺得缺少了濃烈的氛圍,縱然是各處裝飾的中國紅也顯得形單影隻。當然在市區要看到一次舞龍舞獅,那就更難了。總記得小時候在鄉下看到的舞龍,人們踏着歡快的腳步,在鞭炮聲中揮舞着龍把,祈禱着來年風調雨順,那震撼的場景仍然在我的腦海中,這場景我應該有好幾年沒有看到過了吧。

記憶中的除夕夜,全家人一起圍着火爐,吃着零食,聊着天,看着春節聯歡晚會一起守歲,一起辭舊迎新,似乎只有這樣纔是打開新的一年的最佳方式。現在,大家都變得都很忙碌,總會有屬於自己的事情,讓一起守歲也變得很難,今年就是我和爺爺一起守歲的。70幾歲的爺爺,平時總是早早就睡了,而每年的除夕他卻總完成守歲才休息。也許,他守的不是歲,而是古老的習俗與他那不變的初心吧。

年味,在消無聲息中真的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