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一作文 > 綻放話題高一作文

綻放話題高一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綻放話題高一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綻放話題高一作文

綻放話題高一作文1

西方有個傳說,衆神之王的宙斯把一個魔盒送給了潘多拉,並告訴她不要撕開。然後潘多拉出於好奇,不聽勸告打開了魔盒,結果一切災難飛了出來,人類面臨着滅絕的危險。萬幸的是,潘多拉及時關上了魔盒,盒中只留下了唯一的一樣東西——“希望”。正因爲“希望”,人類重新獲得了新生。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希望對每個人都是重要的。“有健康即有希望,有希望即有一切。”沒有希望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想成功做成一件事沒有希望也是決不可能的。

希望是生命的靈魂。一個人的生命能夠閃耀偉大的光芒,是來源於他對自己的強大希望。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在二十歲左右時得知自己患上了絕症,活不了多久了,然而他並沒有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努力刻苦地研究科學,他對自己抱有極大的希望,持之以恆,最終他在探索宇宙領域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希望使人面對人生之不幸,能夠處之泰然,置之淡然。

希望是心靈的燈塔。一個人有了希望,就有了前進的方向與動力,使人不至於像一隻無頭蒼蠅一樣四處碰壁,而使人像一顆螺絲釘一樣向着一個方向鑽。

希望是成功的嚮導。周文王被拘禁時創作了《周易》;屈原被放逐時寫成了《離騷》;在左丘明失明時創作了《左傳》。他們每個人不都是靠着內心的希望才爲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文學瑰寶嗎?有危機纔可能出現轉機,只要不放棄希望,成功也許就在眼前

回顧歷史,那些偉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放飛自己的希望。然而只靠不付諸行動的希望,就能獲得成功嗎?

不,當然不行。如果希望只是中看不中用的珠寶,那麼再豔麗也沒有實用價值。就像一個哲人說的那樣:“希望的種子,只有撒在奮鬥的土地上纔可以發芽;只有用汗水澆灌,纔會開出希望之花;持之以恆,希望之花纔會結出成功的果實。”爲希望付諸實踐,才能讓希望成爲現實。

希望,使我們在風口浪尖不再膽怯,使我們面對黯淡歲月時依舊從容,使我們掌握前進的方向堅定不移地駛向成功的彼岸。沒有希望,生活將無法繼續,學習也將毫無樂趣,面臨的只有失敗和挫折。人就應當活在希望之中,讓希望之花永綻放,總有一天將結出成功的果實。

綻放話題高一作文2

春風輕盈,野花綻放,於是有了“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夏雨清涼,蓮花綻放,於是有了“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秋風蕭瑟,菊花綻放,於是有了“龍鬚虎頭芊芊在,花蕊枝頭淡淡香”。冬雪凝霜,梅花綻放,於是有了“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每一朵花的綻放點綴了一個季節,你呢?也許你還在羞羞答答,含苞待放,綻放吧!釋放青春的激情。

綻放吧!也許只是轉瞬即逝。丁香花固然美麗,但花期不長;夜來香雖有撲鼻清香卻也是“曇花一現”。但是人們記住了他們的美麗,雖然那種美是一種悲壯與蒼涼之美,卻在瞬間綻放了永恆。

綻放吧!也許只是默默無聞。也許你只是山間小溪旁的那一朵小野花,但你也要盡情的綻放,因爲你的裝飾,大地更加美麗,藍天更加耀眼,也許你會埋怨爲什麼不能在世人矚目中盛開,卻平淡無奇孤獨的綻放。想想梅花吧!“凌寒獨自開”!不需要過於溫暖與舒適的條件,卻於寒冷中帶來了陣陣梅香。盡情的綻放吧,風中有了你的氣息,雖無人看見,也能感受到你的芳香。

綻放吧!要開得熾熱,開得旺盛。生命本身賦予了我們太多的意義,熾烈的生命需要噴發,青春的激情需要綻放。讓美麗在那一刻永恆的抒寫,讓美麗在那一刻永恆的停駐。大凡每一位偉大的人物,沒有一個不是意氣風發,慷慨激昂的。“指點江山,激昂文字……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青春的我們需要張揚,需要綻放。

也許你還要在孤寂中徘徊等待,也許你還在怨天尤人,也許你還在等待羣芳爭妍,綻放吧,我的朋友,青春的天空任你飛翔,滿園的春色需要你的精心點綴,激情四射的我們需要在夢想飛翔的時刻盡情綻放,去取得屬於我們的希望。

綻放青春激情,不必再猶豫綻放青春美麗,不必再徘徊;綻放青春張揚,不必再等待,你就是那枝春色滿園內的一枝孤傲的杏花;你就是那枝菡萏的清純的荷花;你就是那枝“寧可枝頭抱香死”的菊花;你就是那枝“凌寒獨自開”的梅花。綻放吧!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朵花的綻放,點亮整個春天!

綻放話題高一作文3

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朵智慧之花,只是花兒開放的時節和事件的長短與別人不同。

在田野上,看到拿一朵朵盛開的花朵,此時稚嫩的你是否想到了你自己了呢?

愛迪生髮明燈泡時是32歲,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時分別是26歲和32歲。看看吧,偉大的人們在創造出令世人矚目的成績時他們都處於青年時期,那處於青春年華的我們是否也該努力了呢?

是的,我們都應該開始奮鬥,開始爲我們的人生奮鬥了。

她,從小學習成績優異;他,從小就被老師認定的壞學生,永遠都學不好的哪一種壞孩子。他和她從小學開始知道高中一直是一個班裏的。學習的差距讓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從小時候的無話不說,到現在的無話可說。學習的成績成了她與他交流的最大障礙。

從小,一直都是這樣的。知道,長大後。

高一那年,學校組織春遊,他和她在一組。也許是上帝跟他們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但這個玩笑讓他們的位置在大家眼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換。

在郊區,走在田間小路上,大家一言不發,因爲這麼多年來的阻礙他們已沒有了什麼共同語言。看着自己身旁這一朵朵盛開的花兒,他想到了自己。花兒綻放的美麗,他身邊這位燦爛如花的少女,從小就被認定的一朵鮮花,而且是永不言敗的花兒,她的父母因爲她兒感到驕傲。他就想讓自己的父母因爲他而驕傲一次,不要再別人面前談到孩子時總是低着頭,顯得自己是那麼的卑微,有一個失敗的兒子。

在此同時,一朵美麗的花兒悄悄的在他的心頭綻放了。半年後,一切都改變了,在光榮榜上的頭一名不是她,而是他,一朵綻放的智慧之花。他成功了,他成功的綻放了一朵智慧之花,這朵花講永存他心。

智慧的光芒石無限延伸的,單元我們都能讓自己的花兒綻放,並且讓這一絲絲光芒永遠籠罩着我們,讓我們的青春年華永不言敗,讓這朵花兒永遠綻放……

綻放話題高一作文4

和煦的陽光熱情地向大地擁抱着,絲絲春風也跟新葉開起了音樂會。同學們臉上的笑容也依舊燦爛。迎着朝陽,我們學校舉行了一年一度的藝術節。

我參加的項目是樂器比賽,小提琴便是我拿手的樂器了。

從歡快的《新春樂》到柔和的《梁祝》,從激昂的《金色的爐臺》到優美的《漁舟唱晚》……這一首首動聽的小提琴曲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小學二年級,我就已經開始接觸小提琴了。剛開始充滿着好奇心學習最簡單不過的音節,可也總是以失敗告終。也好比是蹣跚學步,牙牙學語。記得剛開始學習時老師對我這個不大的小女孩經常給予鼓勵和表揚,而現在的,則是更高要求的學習內容,受到的,也是指導與教誨了。

這次比賽,是我在小學生涯中的最後一次藝術節比賽。所以我也爲此而付出了的心血。每天晚上,我都能擠出多餘時間,抓緊練琴,音調、把位、輕重……這些細節都不能落下。不是自己拿起琴苦練,就是附和着原曲一起練習。好像要把手指磨出繭才肯罷休。

時間不等人,令人緊張的比賽終於到來了。那一整天我的心都掛在嗓子眼那兒,彷彿有一隻小鹿在不停地亂撞。到了比賽現場,其他同學已經在開始表演了,我靜靜地聽着,默默地看着,好像自己也融入到這動人的音樂中去了。讚歎聲,鼓掌聲,琴聲一遍遍地響起,很快就到我表演了,現場安靜極了!彷彿只能聽到快速跳動的心跳一般。我雖然參加過多次比賽,但還是免不了緊張這一關。我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深吸了一口氣。用弓在琴絃上輕輕一劃,悠揚的琴聲便傳遍了整個教室。我也十分投入的`看着琴絃,生怕出什麼岔子。心想,這可是最後一次比賽了,可千萬不能出錯!臺下的觀衆都把眼神聚集到我的身上,我心中的那塊大石頭始終還是懸在嗓子眼兒。舒緩的琴聲影響着我的心情,漸漸的,我不再緊張,而是放鬆下來用心拉琴。當臺下雷鳴般的掌聲響起伴着最後一聲琴聲時,我心中大石頭終於落了下來。彷彿完成了一件大事似的,我的臉上又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不管名次如何,這都會是我成長路上一處美麗的風景。

放學的歌聲歡快的響起,夕陽也灑下了餘暉,春風和新葉的音樂會依舊那樣動聽。我提着小提琴和書包,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向更燦爛的明天……

綻放話題高一作文5

我們總是過於匆忙,以至於連喝茶的時間都沒有了。其實,喝茶是一種儀式。茶在歲月之中,人在草木之間,期待着那一種相遇和甦醒。我們生活的時代,都是鋼筋水泥,缺少草木之氣。

人生是一鍋沸水,要看你拿什麼放進去。一種是生雞蛋,時間久了,就變硬了,在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的心腸是變硬了,總是在感嘆人心不古,世道黑暗。一種是胡蘿蔔,從開始的鮮亮色澤,變成了最後的稀泥,這就是被生活“煮”軟了。變軟的人比變硬的人還要多,這就是無處不在的老好人。還有一種選擇,就是幹茶葉,茶葉吸收了水分,變得豐潤而自信,並且把無色無味的水變成了一鍋香茶,這纔是人生最好的狀態。儒道釋在人生境界上是一致的。

中國有三種思想:儒、道、釋。在人生的終極境界上,那是達到一致的。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經過幾十年的沉澱,到了七十就達到了內外合一,社會與人的內心達到了一致,就如同茶葉一樣。

儒家用了“從心所欲、不逾矩”七個字,道家只用了五個字:“外化內不化”,這是莊子所說的。外化,就是不要橫眉冷目,在社會上要融合他人,“化”入社會。而“內不化”,則是內心不妥協,不會找不着自己。

佛家就更爲簡單,就是兩個字:“覺悟”。這不是外在的標準,其實就是“見我心”,我們看到別人,卻看不到自己的心。

我們需要把心找回來,心並不遙遠,就在明月之上,煙花之中,三月的微笑瞬間,心永遠都在那裏,等着你的喚醒。

儒家教會人與社會的關係,這樣才能安身立命;道家教會人與自然的關係,這樣才能滋養身心;佛家教會人與自我的關係,這樣才能溝通心靈。文化從來就不是艱澀難懂的古文,而是一陣風,一輪月,一場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