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讀書高考滿分作文5篇

讀書高考滿分作文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高考滿分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書高考滿分作文5篇

讀書高考滿分作文1

每次翻開《納蘭詞》,總覺得那個能說會道、天資聰慧、博覽羣書的納蘭容若正站在我面前,給我講述他一生的坎坷曲折,在三十一年的短暫人生成就不平凡的生命傳奇。

《納蘭詞》改變我的心性。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往往會因學習、朋友、家庭、社會環境等因素焦躁不已。這時,我找出《納蘭詞》細細品讀,自會感覺絲絲清涼之意向我襲來,這不是自然界的風,卻能迅速、透徹地吹滅我心中那些所有的不滿火焰。

“相逢不語,一朵芙蓉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寫的妃子是容若扮成小喇嘛進宮,看望青梅竹馬的表妹,兩人只能遠遠地對望一眼,這一眼卻包含了深深地相思情。看到這,我的心情漸漸平靜,我與書也融爲了一體。

《納蘭詞》改變我的認識。“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這是納蘭容若很的《浣溪沙》。“當時只道是尋常”,我的第一認識以爲容若說的這件事非常尋常,不必深究,但當往後看註釋深入觀察後發現,容若想表達的是惋惜沒有珍惜過去,所以都是錯過後,方纔知道要珍惜。我不由得聯想到現在流行的一句話,“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不僅是情,人、時間、機會等等亦是如此。

《納蘭詞》改變我的閱讀習慣。歷代詩詞無數,卻常使你不清楚它到底要表達什麼,說不清詩人到底在講什麼,如李商隱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而容若的名句卻是另一種風格,直抒胸臆,脫口而出,平淡如話,後世學者王國維對容若的評價極高:“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有如此優秀的詩人之作,我能不改善我的閱讀習慣嗎?

合上《納蘭詞》,你會感嘆這位擁有世間惆悵的男子,也會感嘆三百年來傾倒無數後人的的傳奇。書猶藥也,我想,《納蘭詞》總能給我、你、他帶來生活別樣的理解。

讀書高考滿分作文2

讀書,不像那些紛紛擾擾的事情,時而發出點聲響。讀書,是安靜的······在閱讀的過程中,只管享受書中的情節,整個人陷進去了,自然就是安靜的。

有人說,一日之計在於晨,那麼早晨必定是讀書的好時間。話是沒錯,但這也因人而異。對於我而言,每個安靜的夜晚,沒有了白天的喧鬧,萬物歸於寧靜,都是讀書的時光。捧着一本書,靠在牀頭,聞着淡淡的墨香,摸着發黃的紙張,品味書中一個個動人的畫面,一個個有趣的鏡頭,無一不讓我沉浸在書本之中,我隨着書中的故事發展飄來飄去,感知每個人物的心理與感情。那時,四周寂靜無聲,全家人都伴着知了的歌聲讀書,整個屋子裏都盪漾着淡淡的墨香,大家一起看書的畫面很是和諧。

讀書,可能在過程中需要付出些什麼,這其間會有心酸苦楚,是辛苦的······但閱讀過後,你會感激那個一直堅持看書的自己。

每天晚上,媽媽都會讓我誦讀《論語》,《世說新語》等古文,還買了一整套我看不明白,甚至抱也抱不動的古文小說。要知道,文言文是晦澀難懂的語言,字詞之間有着多種複雜的關係和意思,現在就讓我大量地接觸古文,我對她的做法十分不解,現在都什麼時候了,還用古文!但在媽媽的苦心勸告下,我開始讀古文了。每天一段,簡明而短小,很合我的胃口,讀完之後,我自己也會細細回想書中內容,體會這其中想要表達的意思。一天又一天,我慢慢喜歡上了古文,也讀懂了古文,我讀出了魏晉風流名仕們不服輸,寧死不屈的品質,也讀出了古人風趣的語言。時間久了,我也想過放棄,因爲有時出去辦事,回來都九點多了,我已經累得睜不開眼了,媽媽還要求我讀。這樣就會感覺很辛苦,很累。現在,我已經堅持讀了300多天了,也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讀書生活,而正是長久的閱讀,給了我不少幫助。有一次,班裏考綜合考,有一題正是我讀過的,仔細揣摩過的。於是,我靈機一動,幾分鐘就寫完了。

讀書,給了我不少幫助,在我看來,它是成功的一把鑰匙。而我相信,只要自己能夠一如既往地堅持每天看書,定會學有所成!

讀書高考滿分作文3

穿越名人讀書的歷史,我的思緒穿行在書林瀚海間……

韓駒——唯書有真樂

韓駒,宋朝著名詩人。他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曾在一首詩中說:“欲樂誑凡夫,須臾皆變壞。唯書有真樂,意味久猶在。”詩的說法雖然有些武斷,但作者對讀書的.樂趣溢於言表,鮮明的對比,說明真樂唯有讀書。多讀書、多思考,慢慢地體會“意味久猶在”的真樂吧。

宋濂——借閱抄書

宋濂,明朝著名的學者。小時候家境貧寒無錢買書,酷愛讀書的他就到處向別人借書,回來後自己常常把書抄在紙上,不管颳風下雨、酷暑嚴寒,他都堅持這樣做。據說,即使硯臺裏的水已結成冰,手指都凍僵了,他還是忘我地抄寫不停。這種刻苦執著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魯迅——讀書排遣

魯迅自日本留學歸國後,曾長久陷入精神的苦悶之中,於是用讀書來排遣:回到古代去,抄古碑,校古書,讀佛經,慢慢地,使自己學識逐漸豐厚起來,成爲了“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華羅庚——讀書就猜

華羅庚,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他讀書有一個習慣:當他拿到一本書時,並不馬上從頭到尾地讀,而是對着書思考一會兒,然後閉目靜思,當書中的意思與自己的猜想一致時就不再讀這本書了。這樣讀書既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又培養了獨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列寧——批註讀書

列寧,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他酷愛讀書,在讀書時常常在書頁的空白處隨手寫下內容豐富的評語、註釋和心得體會;有時還在書的封面上標出最值得注意的觀點或材料。“不動筆墨不讀書”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恩格斯——重視原著

恩格斯認爲讀書應該讀原著,這樣可以瞭解一個理論的產生、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可以全面系統地掌握其基本原理,進而瞭解這一理論的全貌。讀原著的方法是探究理論的最基本的途徑之一。

名人與讀書,讀書與名人,這似乎有一種天然的聯繫,名人的讀書方法或讀書感言都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多讀書,多體味名人的讀書經歷或睿語,自然會提升我們的人格品位。讓我們走進歷史,穿越用書構築的名人文化吧,它是我們汲取養料的不竭之源!

讀書高考滿分作文4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於我來說,那本書開啓了我的啓蒙教育。

在我童年的時候,由於身體原因,我未能和同齡孩子一樣順利進入幼兒園。這注定我將於別人不一樣,媽媽經常帶我去我妹妹家玩,已記不清是哪一次,我去妹妹家玩時,正巧我妹妹在看一本書,名叫《幼兒畫報》。我便好奇地問她在看什麼。她回答道:“《幼兒畫報》呀!可好看了!不如我們一起看吧!我家裏有很多,我去給你拿一本!”她很快從書房拿出了一本。我頓時被書裏五彩繽紛的顏色給吸引了,便拿起書翻閱起來。一面,兩面……很快一本書被我翻完了。妹妹驚奇不已:“你就看完了?”我搖搖頭,將手一攤,無奈地說:“我沒有看字,我只是把上面的圖畫看了一遍,因爲我不認識幾個字。”“不認識可以學嘛!我可以教你!我們一起看一本吧!”於是,我們一邊看,妹妹一邊讀文字,我一邊聽。很快,我發現書中的故事比圖畫更有趣。離開的時候,我帶了幾本她已經看過的《幼兒畫報》,打算和媽媽一起讀。

“媽媽,我們一起看《幼兒畫報》吧!”我興奮地對媽媽說。媽媽自然同意了。可是,幾本很快便讀完了。通過去向妹妹家拿這種方法早已滿足不了我對書的渴望。媽媽便訂了《幼兒畫報》這本雜誌。這本雜誌是月刊,於是每個月去報刊亭領雜誌便成了我興的事。

這本雜誌除了本身的《幼兒畫報》外,還配送了《時尚好媽咪》和光盤,還有一些小玩具。媽媽通過《時尚好媽咪》改進了對我的教育方法,我看不懂的故事就通過光盤來看,然後再猜這個字,並問媽媽是否正確。很快,我的識字量飛速提升。

一兩年後,《幼兒畫報》舉辦了一個活動:寫一封信給市長,並以贈送一期《幼兒畫報》特刊作爲獎勵。當時,我興奮不已,便讓媽媽買來信紙、信封、郵票,自己一筆一畫寫下了我人生的的第一封信,並鄭重地將信塞進信封。當時的我真以爲市長會看我的信呢!最終,我也如願以償地收到了特刊。雖然貌似買信紙加上信封和郵票的費用比書的標價還要貴,但這是我學會了很多字的有力證明啊!

現在,我已不再看《幼兒畫報》了,只是因爲那本雜誌,我受益終身。於是,我將所有的《幼兒畫報》和光盤送給了小學同學的妹妹,希望她也能因此受益。

讀書高考滿分作文5

百年前海寧王先生有讀書三境,而今日吾輩讀書亦有三部,一曰讀書佳文或曰腹中的“有字之書”,正如古人所語“行萬里路”而“讀萬卷書;二曰包容人情世故、僞善交互的“無字之書”,古云“啼笑具不敢,方知做人難”;三曰省悟人何以爲人的“心靈之書”,追溯本原,屬“道可道,非常道”的最高境界。

讀好這三部書,人生圓滿而無憾,東坡精曉詩書,其文獨步天下,投身官場,形跡天涯,融儒道佛三家於一體,臨終“勉強想便錯了”,一語似是識盡了人生;李叔同少習考據,青年看破紅塵,一襲袈裟亦留下富有哲思的語錄。吾輩固然不可爲子瞻第二,弘一第二,然而此人物的閱歷精神,可深爲習究、模仿。

此三本書亦決然不同於王國維的讀書三境。有字、無字、心靈,不僅循序漸進,而且環環相扣,甚至循環往復。不消說我們從《顏氏家訓》《傳習錄》中知曉社交之禮儀、爲人之謙敬,或許還領略人生之須臾與永恆之道德的之美;亦不消說從社會大浪裏體悟的本原精神,更促進對有字之書的瞭解,如西人米蘭·昆得拉所言,人照上確有字符,只不知其語法罷了。而清夜捫心,精神與理想,幻滅與虛榮裏翻閱“心靈之書”的同時,理解更深。因此這三部書不僅是讀書人的書,亦是芸芸衆生尋求生命意義的奇書。

同時,這三者密不可分。不讀有字之書,則不知禮儀,不識知論,不曉技術,是無異於市井之屠夫,山野之草民;不讀無字之書,則會清高自傲,不可一世,譬如東漢禰衡,北美羅德曼之流,頭腦發熱,不能善終;不讀心靈之書,則流於世俗,渾噩不知,吾們當中多數沉溺虛擬世間者當爲共鑑。

由是觀之,讀此三部實爲大義。而社會上出了問題,也可以判斷是哪一部出了問題。前日曼徹斯特的一聲爆炸,我們不能不懷疑是其人性淪喪,未識心靈之書之緣故;未來我輩踏上社會,則不免多方掣肘,難言是已閱無字之書。書與書之間的衡量、比較、共進,不乏從現實利益出發,然而此中精義仍是要吾儕以人爲本,以人類共同之精神爲參照,同時以史爲鑑,察人可以知己,觀宇宙可知人心。

該作者之三書理論實爲精妙,頗具博採衆長之特性。然吾人知之而不取之,則獨有精妙,無得裨益。因之天下之大,以三部書爲始。“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均是夢”,便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