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推薦】高考話題作文集錦3篇

【推薦】高考話題作文集錦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考話題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高考話題作文集錦3篇

高考話題作文 篇1

非故效顰於餘秋雨先生,乃是由於此嘆的由來已久的醞釀和不得不發的衝動。只希望嘆過之後,能有一種“苦澀後的回味,焦灼後的會心,冥思後的放鬆,蒼老後的年輕”。只是希望而已,何況已近乎一種奢望。

我不知道他何以會就這樣丟棄了“誠信”,而且是在“思索”之後。我不禁想問:他真的曾經思索過嗎?餘秋雨說:“只有當生命被逼迫到了最後的邊界,一切才變得深刻。

”然而我真的不希望看到,在生與死的邊緣,曾經出現了這樣一種捨棄“誠信”的“深刻”。這種取捨,無論如何我都無法認同。

也許正是由於他曾經有過漫長的人生跋涉,他纔會有瞭如是抉擇?也許他是害怕了吧。說到誠信與風度,不能不談魏晉。那是一個真正的亂世。“龍質鳳章”的嵇康何嘗不是至誠至信之人?然而現在在哪兒呢?只留下臨刑撫琴的慷慨與豪情,還有“《廣陵散》從此絕矣”的悽怨哀嘆。還有嶽武穆,不是一樣連同他的“精忠報國”、《武穆遺書》葬於黃土?他不能不害怕,因爲有着太多的前車之鑑。所以他在對歷史教訓的“思索”後,選擇了拋棄“誠信”。千年後的人們畢竟對於英雄的悲劇有了淡化的念頭,然而卻因這教訓而拋棄“誠信”,那麼千年前呢?這樣“誠信要不得”的觀念該是何等地深入人心呀!所以我這一嘆,不僅在現在,也嘆到千年前,那個人心尚古的年代。

我也知道歷史,知道歷史的教訓。然而我會爲保留“誠信”而不惜拋棄其他的六個背囊,甚至“健康”。我不要健康的肉體,而要健康的靈魂。沒有誠信,靈魂便是一種殘缺和卑瑣的存在。這樣的存在,我寧願它湮滅於唐朝的煙塵宋朝的風中,重新洗盡鉛華。

沒有誠信便沒有歷史。中國文化便是無數前代史家們的誠信碑載。所以,回顧歷史的所謂教訓前,你應該先看到血與淚書寫的“誠”與“信”,你不應該在用誠信的筆書寫的歷史的回顧中拋棄了誠信,你應該對自己說:誠信,自我而始。

保有這樣誠信的念頭,或許是由於我“跋涉”的人生尚短。或許走的多了,看的多了,自然會產生一種超拔念頭。就像我們在高處看螞蟻搬家,總會發現它們在擇路上的諸多可議論處。不僅是誠信,當你面臨任何一次生死抉擇時都該有更深刻的思索。不要潦草地選擇,否則那也是在潦草你的人生。

高考話題作文 篇2

古諺有云:“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這是世代積累傳承的觀天經驗,但看雲捲雲舒,從微末中推測天氣變化,是種享受與樂趣。而回頭開啓電視,世界範圍內的天氣預報映入眼簾。兩種感知自然的途徑不同,卻無外乎爲觀得天氣,殊途同歸。自然並無需劃分出“近”與“遠”。

對於自然,人理應藉助科學發明和經驗去了解、通達宏觀層面,同時用細膩的心仔細體會和感受身邊的微觀自然之美,方可達成“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實現人、科學與自然最終的“和諧”。

科學與自然從不曾分離。從古代各種水利工具的發明應用到如今發達的天氣監測預報系統發展,人類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進步一直相輔相成。人之於自然,甚爲渺小,人類沒有能力一一親自探尋自然的所有奧祕,因此自然似乎離人很遠。而科學應用,正是解決人想在宏觀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過電視,人類可以“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地獲取天氣信息、地理資訊,增長了自然知識、彌補了人自身能力和視野的侷限。同時,科學知識對人形成科學思想也大有裨益。達爾文曾說,他對自然的興趣正是從前人的科學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學理論,如生物的綱目屬種,都對他形成嚴謹的科學思維產生巨大作用。可見,利用科學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於培養自然科學思維,正是“仰觀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類之盛”則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生於自然,也歸於自然。漢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構成,可見人性之真必然離不開生態自然。中國古代有“生”的哲學,生生不息、物我一體是古代哲人們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維醉心於自然山水,感受天光雲影之變,細觀雲過水動之美,創作出“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這樣反映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傳世佳句。人的生命,融於自然生態,同呼吸、共命運。因而多留心身邊微觀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樹,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國儒家學說中重要的“和諧”思想,要求各方面達成統一與協調。在當下,人既不能肆意丟棄傳統感受自然的方式,也無法抵抗科技發展的潮流。因此,務必達成人、科學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就像時興的觀星活動,利用高科技望遠鏡觀測遙遠星體的人們,也同時在夜晚的山上感受涼風與蟬鳴,“信可樂也”!

宏通科學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與自然親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視角認識自然。心有宏觀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觀細嗅身邊的“薔薇”。

高考話題作文 篇3

在擁護而繁忙的都市中,我們一直在尋找一個疏鬆舒適的地方,讓自己喘一喘氣,舒一舒心。

驀然發現,林立的高樓擠滿了整座城市,連樓與樓之間的空隙都擺滿了小攤,堆滿了小物件,我們不禁要問如何找到所謂“疏”之地呢?

現實的“疏”地可能找尋不到,靈魂的“疏”地可是待我尋找!

在靜謐的午後,不妨閉上雙眼,感受來自覺中,我在這節律的停頓間找到“疏”的意韻,感受到不緊不慢的“疏”,感受到言有盡而意無窮,音有盡而意無遠古的清音。一曲高山流水傾瀉而下,我知道,我的滿腔煩惱,會被清音帶走,讓我無所牽絆的上路。想象那泉水叮咚的山澗,懷想那水流潺潺的小溪,想象那嶙峋奇異的山石,在這舒緩的節律中流連,在優美的'音韻中徜徉,在不知不限的“疏”。也許就在你閒暇時的想象中,留下了“疏”的痕跡。 半個月亮爬上了窗棱,輕啓久閉的窗扉,讓夜的寂靜遊走在小屋的角角落落。告別了一日的喧囂,輕輕舒一口氣,吐出連日來的壓抑,不禁開始羨慕隱士的生活,不禁開始渴望那疏而不散,疏而不悲的閒適。深秋的夜風吹來淡淡的菊香,跟前浮現出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悠閒場景。且看遠處一提壺老叟跌跌撞撞地走來,吟着詩,哼着曲,賞着花,不經意間的拂袖,帶走了一縷縷花香。這種不爲名利所累,不爲世俗所羈絆的生活恰恰詮釋了何爲疏而不散,何爲疏而不悲。以自己找尋的生活樂趣填補心

靈的空白,就那麼不牽不掛、不緊不慢地生活,找到自己的一塊“疏”地,情意繾綣,樂趣無限。也許就在你閒暇時的感悟中留下了“疏”的痕跡。

又若那輕吟“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的陸游,又像那無懼風雨的李白,還有那淺唱“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的詩人,無不是活在心靈的“疏”地,以心靈的坦然面對世俗的擁擠,以心態的淡定直面有幾分悲苦的人生。

現實的擁擠算不了什麼,現實的殘酷算不了什麼,找尋自己的一塊心靈疏地,任由自己放聲歡笑,任憑自己深深呼吸,也許這塊心靈疏地是一個“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唯美地帶,也許在這片疏地,我們找到心靈的慰藉,汲取着無限的生命能量。

【簡評】本文從追尋心靈的疏闊之地的角度立意,表達一種高遠的人生志趣,立意有高度、有濃度。文章聯想豐富,題材廣泛,意蘊豐富,語言優美,頗爲耐讀。不足之處是個別語句表達欠妥。評爲一類下6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