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合集四篇

高考作文合集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考作文合集四篇

高考作文 篇1

每年六月,是千萬考生期盼已久的日子,也是他們最感畏懼的日子。每年的這個月份,總是充滿着歡笑與淚水,成功與失落,然而這些總是六月不變的情愫。

今年的六月,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面臨即將到來的高考,我心底總帶着份緊張,帶着份忐忑,帶着份不安。可是最近自己總是在疑惑,總是在問自己爲什麼要參加高考,爲什麼要讀書,讀書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眼睜睜看着高考正在一步一步向自己逼近,可心裏卻怎麼也平靜不下來,總是感覺明天就要走向高考那個戰場,那個一分就可以戰勝千人的戰場。自己真的想不明白,爲什麼要考大學,難道是爲了學習更多的知識,爲了長見識,還是其他什麼?如果單單就這一方面來說,或許這些都不是我們的初衷。

記得在那一天的晚上,不知自己怎麼了,對着檯燈傻傻的發呆,白色的光不是很刺眼,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我讀書到底是爲了什麼,爲了參加高考?爲了考大學?爲了以後找一個好的工作?爲了以後更好的生活?’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卻一直找不到答案。小時候,只記得父母對自己說:“孩子,加油讀書,只有讀書纔能有出息,纔不會想父母一樣這麼辛苦的工作。”真的是這樣的嗎?讀書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就在這時,自己想到了以前的一次考試,自己取到了一個很好的成績,自己拿着成績單回到家,告訴父母自己的成績,看着父母露出來欣慰的笑容。想着想着,頓時自己好像明白了什麼。

讀書,其實可以說是爲了自己,爲了自己以後的前途 也是爲了父母,爲了高考。可是真的只有這些嗎?不,還有,自己從幼兒園一直到高中畢業,這十幾年所要交的的學費,難道不是父母辛辛苦苦工作的工資嗎?讀書就是爲了這些吧!

高考是人生的一到門檻,我們要認真對待。俗話說得好,在人生之中,最重要的考試莫過於高考了,所謂一考定終身。就這樣我們在高考的漩渦中,越陷越深。說到這,心裏充滿了一股酸酸的帶着一點苦澀的滋味,讀書,高考,高考,讀書……

爲什麼要參加高考,爲什麼要讀書,我想這個答案,在每個人心裏都會有着不同的答案。

高考作文 篇2

有位作家說,人生要讀三本大書有字之書、無字之書以及心靈之書。我認爲這三者間是存在漸進關係的,好比一個人,由淺入深,是個不斷上升,臻於完善的過程。

在人生的初級階段,有字之書是我們的啓蒙書。從教科書到教師推薦讀物,我們廣泛地涉獵,飢渴地汲取。與此同時,我們的視野由一個小屋子擴展到山河大地,三觀不斷被塑造與鞏固,堅固到支撐起了無數獨特的思維與個體,由此實現了人生的第一個跨越,方稱作獨立的人。

唯有有字之書的累積鋪墊,人才能讀懂無字之書的深義。從有到無,是一種心智的昇華。亞里士多德將閱讀稱爲一種提前的情感操練,它讓人在面對未知的世界時不那麼驚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在儲備了大量的見聞與學識後,人方能順利地進入社會,將停留在書本與經驗的追擊曝光在實踐與現實的省察下,等待再一次跨越與蛻變。

社會這本無字之書,與有字之書難免存在相悖的地方,讀懂無字之書,立身於無字之境,需要經歷幻滅的痛苦與現實的錘打。《烏托邦》描繪了一個理想的、虛幻的社會,從書中走入現實世界中,這裏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有的人跌落粉身碎骨,而有的人能把握平衡沉穩地着地。書籍總在教育我們要追求平等與自由,而日本早稻田學校卻將這些幻滅給人看。這所著名大學每年都會舉行一場運動會,比賽上無分男女,無分年齡,無分健全與否,只要願意都可參賽。鬆島先生說:我們想讓學生知道,真實的社會就是不公平的,我們要學會接受。這是經驗與現實的撕裂,從有字之書進入無字之書必須承受的痛苦。

一個人能夠讀懂無字之書,尚且只能稱他爲實用型人才,他有相當的知識儲備,又有面對社會的理性與思考,但他還缺乏一種情懷。這種情懷是隻有心靈之書才能賦予他的。羅曼羅蘭曾說:真正的英雄主義是在認清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生活。能夠讀懂心靈之書的人必然是個具有普世情懷,具有心靈的流動性與敞開性的人。像王小波遊走於自我與世界之間,用諧趣的話語點醒世人的麻木,這難道不是一種普世的情懷嗎?餘秋雨在山川間遊吟卻始終緊貼大地和人羣,這難道不是一種對世人的大愛嗎?激情一詞在古希臘中解釋爲由自我延伸出來的對他人的愛,這種愛與激情能夠充盈無字之書,讓人的心靈豐富且美麗。

一個熱由接受教育到步入社會再到貢獻社會,由有字之書到無字之書再到心靈之書,由淺入深,由自我到他人,便構成了完滿的人生。而人生如書,不應跳讀,不應倒讀,頁頁品味,細細翻看,人生的真諦正在這一過程之中。

高考作文 篇3

古人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古典詩文蘊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資源.妙用古詩文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底蘊.使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這無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創新”的一條有效便捷的途徑。那麼,怎樣借用古詩文來爲你的高考作文增輝添色呢?

一、妙引古詩文名句出彩

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見的方式.可將引用分爲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1.局部引用

就是在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詩文名句.如的標題、題記、首段和末尾等。這些地方所處的位置比較突出、醒目,容易引發讀者的關注.給他們留下較好的印象。

在標題處引用古詩文名句.能讓題目顯得典雅蘊藉,富有文學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讀之功。如福建考生的《一蓑風雨任平生》,引用蘇軾《定風波》語句,作爲題目,既緊扣所選的歷史人物。貼切凝練.又昭示題旨,寫出了蘇軾的豁達與超脫。可謂“一石雙鳥”。

在開頭嵌入詩詞佳句.以此領起全篇.則能夠使語言顯得凝練精闢.更能讓閱卷者立刻“窺”到作者的文化積澱和人文素養,給他們留下較佳的第一印象。如陝西考生的《尋找快樂,精彩人生》的開頭:

“漫步於秋日落葉徐徐的小徑上。不禁吟了一句:‘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愁緒滾滾來’。慨嘆落葉的悲哀與不幸。其實,落葉的生命或許就是這樣,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繽紛。換個思維方式.龔自珍曾說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嘛!我們應該欣喜,享受落英繽紛的秋景。”

這個開頭由情景人手.化用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自然引出對落葉的聯想,然後再引用龔自珍的名句.恰當地詮釋了“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這一哲理話題的內涵。這樣處理,使在開頭便顯得意蘊深刻.詩意靈動.從而避免了“開門見山”式說理可能會有的乾巴枯燥。

在收尾處引用古典詩文.則具有畫龍點睛之效,能夠啓人心智、昇華主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令讀者掩卷沉思,回味無窮。如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結尾: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流年似水,時光如電地過去.也許,只有歷史才能讓‘無字碑頭鐫字滿’,也許也只有歷史.才能最好地詮釋曾國藩在天京城破黃袍欲加身之時寫盡生平心境的一句話: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三處引用貼切自然不顯斧鑿.使文采飛揚.情理交輝,意蘊深遠,辯證而深刻地評價了曾國藩這一歷史人物.實在是一記漂亮有力的“豹尾”。

2.全篇引用

既指整段之內大量引用.又指全文各段大量引用。由於古典詩文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積澱,大量、多處的引用,將能大大提升的文化品質和審美趣味.充實的底蘊。整段引用的如高考優秀作文《寂寞的意韻》:

“寂寞是什麼?曾幾何時。有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許,寂寞便是皓月當空.好風如水,萬籟俱寂時形影相弔的那種感覺吧!曾幾何時.有李後主感慨‘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也許,寂寞正是深宮大院.國愁家愁人也愁的情絲糾纏吧!曾幾何時.有陳子昂感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也許,寂寞就是芳草依舊,天涯依舊,物是人非的空虛心境吧!於是.我問月亮.廣寒宮的嫦娥告訴我。寂寞是‘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麼?我無法回答。”

一段之內五處引用詩詞名句.以此作爲情感和義理的載體.讓“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既爲增添了亮麗的色彩,也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和感染力.使底蘊厚實.充滿典雅蘊藉的詩意和豐富的人文氣息。

而全篇引用的。四川省高考優秀作文《只緣身在此山中》則可稱得上是典範之作了。該文以蘇軾名句作爲標題.非常恰切地暗釦作文話題“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緊接着引用崔護的詩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自然引出對“情感與認知”關係的認識,確立主旨:然後緊承首段。

引用了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杜甫的《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杜牧的《赤壁》,從幾個角度來進一步闡述主旨,形象生動而不乏理性:末尾再以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收結全文。綜觀全文.恰到好處的引用、嵌入古典詩詞。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發傳達得深刻而有底蘊.讓擁有了較高的文化品位。

二、巧套古詩文結構出彩

古人寫詩做文都很講究章法。每一首(篇)詩文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結構與寫作脈絡.再加上古詩文本身言簡意豐、音韻和諧,套用古詩文來鋪設的行文結構.不僅能使層次分明、結構清晰,而且更能給人以典雅優美的感覺,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打動讀者。這一點。湖南高考優秀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有情》做出了很好的示範。這篇作文直接套用白詩的結構形式,將《琵琶行》一詩中有關音樂描寫的詩句,直接抽取出來、編織出全文的行文結構:“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間關鶯語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座中泣下誰最多。掌上明珠雙眸溼(原詩爲‘江州司馬青衫溼’)”。這些詩句在《琵琶行》中本身就是串連詩歌內容、編織抒情脈絡的關鍵詩句.被引用爲行文轉換的語言標誌.不僅巧妙地串起從小到大父母對“我”的關愛與教育的一些生活細節.而且使的行文結構放得開又收得攏.讀來自有別樣的韻味。

三、模仿古詩文語言出彩

語言是的第一關口.高考作文的語言除了要能夠根據需要儘可能得體準確之外.還應該儘量地體現出個性的色彩。如果你的文言功底比較紮實的話.不妨模仿古典詩文的語言.用文言的筆法來表達現代的感悟.這無疑也是高考作文“出彩”的一記妙招.歷年高考作文中都有這方面的成功例子.如南京考生的《赤兔之死》,江蘇考生的《諫屈原書》,四川考生的《愚者傳》和北京考生的《轉折》等。

這些高考優秀作文在古典詩文語言的借鑑上.顯示出了作者個性的寫作才華和較爲深厚的古文修養.以及較好的駕御語言的功力。當然,文言文畢竟是舊時代的產物,這種語言表達方式本身未必值得提倡和鼓勵.本節內容只是爲考生提供一種參考。要知道.這些優秀作文的成功靠得是“故事新奇”、“立意高遠”、“語言老到”、“內容充實”,這些纔是它們獲得成功的關鍵.而非僅僅是淺易的文言。

四、改寫古詩文內容出彩

好的古典詩文都是富於啓示性的.言簡而意豐。能夠通過鮮明的形象和富有張力的表達喚起讀者無盡的聯想和想象。通過對古詩文的改寫.來傳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也能讓自己的高考作文呈現出迷人的色彩.平添些許的詩意。當然。改寫不是對古詩文的純機械翻譯。而是對古詩文的一種再創作、再提高和個性化鑑賞。江蘇考生的《東坡的選擇》就是採用這種寫法獲得成功的。這篇高考作文化用蘇軾《前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意境.將蘇軾一生的遭遇聚焦於一個感傷而又曠達的赤壁之夜.寫出了蘇軾的“心靈的選擇”.既攝取了原作的神韻.又出之以新的情調。

改寫可以是化用意境.再現古詩文的情景.也可以從古典名篇中尋找“空隙”,對內容加以創造性的改造.例如江蘇考生的《(孔雀東南飛)新傳》“活用”古典文學資源,根據話題“山的沉穩,水的靈動”對《孔雀東南飛》大膽改造而成的“故事新編”,在生動而頗具情韻的敘事中.講述了劉蘭芝和焦仲卿的“中國式離婚”.體現出了考生獨到的創新精神,和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與洞察。

實際上。以上四法並非是截然分開的.而妙用古詩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這四種。在備考階段。如果能將古詩文的備考和作文備考結合起來.注重積累並將之內化爲自己的積澱.也許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寫出一篇“出彩”的高考作文來。

高考作文 篇4

得知自己高考作文拿了滿分時,我都有點不敢相信,要知道,作文曾一度是我的弱項,我是這樣寫成高考滿分作文的。不過平心而論,作文拿滿分也並非偶然,這也是高中三年努力的結果。

記得高一時,我總是寫不好作文,歷次考試中60分的作文都沒有超過44分。高二時,語文老師專門找我談話,幫我分析,指出我的缺點是素材積累不夠多,思路也太侷限,併爲我制定了一個計劃,彌補這些不足。於是我開始有選擇性地讀一些文化典籍,如《論語》《古文觀止中學生版》《大家寫給大家看的書》《散文》等,老師說在讀這些書時不可太急功近利,不要一味地想着要提高寫作水平,要相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也就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性讀,遇到好的文字就多讀幾遍,漸漸地我發現在寫作時會時不時地引用到讀過的文章,雖談不上洋洋灑灑,但感覺有底氣多了。接着我爲理清議論文的思路作準備,每週抽一個早讀仔細讀2—3篇現當代優秀散文,將每段的中心句勾劃出來,整體把握文章思路,形成議論文寫作的基本框架意識。並且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回歸課本總結各種議論方法,如《拿來主義》《漫話清高》《我若爲王》等文中議論方法的使用。

在前期的積累中,我準備了一個讀書筆記本,將有用的資料摘抄下來或者將讀後的心得體會寫出來,一年下來,我發現自己在寫議論文時有條理多了,不像從前“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而且老師的評語也說我的文章越來越有文化底蘊了,高考經驗《我是這樣寫成高考滿分作文的》。

高三這一年,由於時間緊,已經不可能去讀很多文學經典了。只能讀一些“快餐文化”如《視野》《讀者》《青年文摘》等期刊,還有兩份報紙《文萃》和《中國剪報》,在無法過多看電視的情況下只能通過雜誌和報紙瞭解外面的世界,開闊自己的眼界。同時我還堅持讀《語文報》,甚至把高一高二的報紙拿來讀,一時讀不完我就把裏面的好文章剪貼下來,抽時間有意識地背誦了同齡人許多優美的語段和具有時效性的素材。我把積累的這些素材放在一起分類整理,形成自己的素材庫。

值得一提的是,考試臨近我特別注意迴歸課本,從教材中吸收養分,除了整理前面四冊的文章,第五六冊中有很多哲理性隨筆和文藝性散文,像《人生的境界》《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與實》《重新創造的藝術天地》《論中國詩》等等,這些容易忽視的文章無論從觀點還是材料都給了我很大的啓發,讓我在關鍵時刻駕輕就熟,纔有了後來高考作文中引用課文《花未眠》作爲開篇。

這一年的寫作訓練也非常到位,老師分了七個專題,如“審題的準確性”“思維的深刻性”“結構的嚴謹性”“論據的豐富性”“語言的文采性”“卷面的整潔性”“高考作文制勝的亮點”,在月考中通過印發範文及練習進行專題訓練,我緊跟老師的節奏,認真分析每次月考的優秀習作.並且針對自身的不足,我特別注意審題和素材的發散運用,無法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我就經常進行這兩方面的構思訓練,做到以不變應萬變。日積月累我覺得自己真的像海綿一樣汲取的水分越來越多。

高考終於來了,初看詩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確實矇住了,但讀完提示——“遠遠望去,一片淡淡的綠色,可是走近後,卻只見到極爲稀疏的草芽”,再比較這兩個關鍵句,我突然想起這不是在談距離嗎?有一次月考我們還考了相似的命題作文呢!這時候靈感瞬息敲門,很快,我便確定了文章主旨,然後依平時的訓練列了提綱,構建了“是什麼”“爲什麼”“怎麼辦”的結構,搜索素材時想到前段時間由於“嫦娥一號”報紙上多次報道了阿姆斯特朗的事蹟,這不正是一個典型的材料嗎?主體部分構思好後,我胸有成竹。在提筆之前又忽然想到最後一次作文練習中曾寫過一篇《“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作文,老師選了幾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分析,同桌的文章也在其中,文中引用了川端康成以及他的《花未眠》的語段,我對這篇課文不也很熟悉嗎?於是我就嫁接了作文的開頭。此後便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寫作。

總結這次高考作文取勝的原因,我想主要是三方面:平時的積累、考前的訓練、考試中的審題和謀篇。回顧這三年的寫作歷程,我不得不相信“一份耕耘,一分收穫”。只要你付出了,你就一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