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談高考作文錦集七篇

談高考作文錦集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5W 次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談高考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談高考作文錦集七篇

談高考作文 篇1

雖說鄙人煞費苦心跳槽已是飢渴已久之事,然未見初曉。如此下去,亦難逃書寫高考作文之命運。便智鳥先飛了一段。

涉獵高考作文,鄙人內心洶涌。原來高考作文很簡單。你無需思考此話真假如同你可以無需思考高考作文怎麼寫。高考作文,無需發動你不靈光的腦袋創造俏麗駢文、唯妙比喻、波濤排比、真假擬人之類佳句。你亦無需擁有海量想象、前衛認識、另類觀點。高考作文,可以無需你寫,學會用就OK了!

關於抒情。抒喜情用“漫卷詩書喜欲狂”、“採菊東籬下”……抒悲情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抒報國用“會挽碉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信念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抒抱負用“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關於描寫。寫景用“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寫人用“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花,目若秋波”……

……

關於議論。正如我要證明“高考作文,可以無需你寫,學會用就OK了!”這一觀點而把歷史的結晶拿出來作論據一樣。你也可以用“用”來議論!到這裏,足以證明“用”的可能性。

上面的結晶大都產於教材。由此可證明“用”的可操作性。

《也無風雨也無情》,xx年山東高考作文,頗具“用”之模樣。《太白突圍》,xx安徽高考作文,頗具“用”之肌膚。此兩篇產於《最新高考模版示範作文》!《猶記書香》,xx高考滿分作文,全國卷,遺址“用”之血肉。《是夢境與我爲鄰》,xx高考滿分作文,廣東卷,深入“用”之骨髓。由此可證用之實用性。

上述事實證明,你確可以不“寫”高考作文,學會“用”就OK了。

如果你想增強實用性,在作文中脫穎而出,就用外國結晶。例如用拿破崙“‘不可能’這三個字在我的字典裏是沒有的”談自信;用諾桑。麥克伊斯文“我們賺錢只爲了討生活,我們施捨是爲了過生活”談美德;用加謬“文學不能使我們活得更好,但能使我們活的”談文學……當然,對於整天啃教科書都難啃動的我們而言,難度是可想而知的。

學會“用”,高考作文可信手拈來。但有一大禁區萬不可涉足。像我這篇文章,要是出現在高考場上,絕對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我倒不認爲是競爭之火將之化爲灰燼……

談高考作文 篇2

創新作文教學是個相當大的課題,可以探索、鑽研的方面很多。筆者認爲:要讓學生寫出有新意的作文,其關鍵是教者應在寫作中注意引導,着重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在各種條件下寫出富有新意的作文來,尤其是在高考中能獲得高分。下面就如何進行思維創新訓練談一點粗淺的認識與做法。、

所謂創新就是要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有時是立意上的創新;有時是結構上的創新;有時是語言表達技巧上的創新;有時是語體、文體上的創新等等。我們作爲指導者應該把常見的創新途徑教給學生,讓他們知道如何去創新。

一、立意上的創新。

古人說:“凡作文立意,第一番來者,陳言也,掃去不用;第二番來者,正語也,停止不可用;第三番來者,精語也,方可用之。”這三番來者,代表了認識的三個層面。第一番來者,是表面上的東西,比較膚淺,絕大多數人都能想到,因此屬大路貨,只能算一般的認識層面;第二番來者,是對事物較爲深刻的認識,可能會找到一些常人不曾見到的角度,使之寫出賞心悅目的文章來,這是第二層面。而第三番來者是“山重水複疑無路”之後的“柳暗花明”,是另闢蹊徑後找到的“別有洞天”,能寫出讓閱者拍案叫絕的文章,甚至是歎爲觀止的文章,是認識的最高層面。而一般情況下語文老師會教育學生選第二個層面,這樣比較穩,又避開高風險和大路貨,得分一般在50分左右。而第三層面的則視爲險徑,是走險棋。成功了能得高分,想偏了則功虧一簣。其實只要重視方法指導,加強訓練,則完全有可能出奇制勝,甚至可以得60分。

下面舉幾個例子說明:

①螻蛄爬牆的啓示:

材料:一隻螻蛄在陡峭的牆壁上往上爬,爬到一大半時跌落下來,但它過了一會兒又沿着牆根往上爬了……

分析:許多同學看了材料之後立意放在讚頌蟲子的頑強、執着、敗而不氣餒上。這其實就是“第一番來者”,屬一般構思。但如果再深入思考一下可以找到另一個立意,螻蛄蟲不會思考,不會從失敗中尋找失敗的原因,只知鍥而不捨地苦幹、蠻幹,不會改變方向尋找新的途徑,這就是較爲深刻的立意。如果在此基礎再深入地思考,就可以發現我們人類中亦有此種“螻蛄現象”,即表面的勤勤懇懇往往會得到肯定。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甚至有時還作爲一種精神來宣傳,提倡爲“愚公移山”。這樣就可以挖掘到“應有科學的指導,即既要達到目的,又‘多快好省’”。這就是創新的立意。

②材料:一幅漫畫,一隻啄木鳥在一根水泥杆上猛啄。

分析:一般的同學是認爲這隻啄木鳥不看對象,對着水泥杆猛啄將一無所得,聯想到有些人盲目地做事,不看對象,終將一事無成。而深入分析後可以發現,啄木鳥爲什麼會啄水泥杆子呢?原因可能是它習慣成自然,見到高大的杆子就當成是樹木,見到有小孔就以爲是蟲洞,引出習慣一旦養成,積習難改。這是較高層面的認識;而更深一個層次可能會想到人類大肆砍伐樹木,使生態遭受破壞,啄木鳥已無樹可啄,只能錯把水泥杆當作是樹木,呼籲人們保護樹木,保護生態環境。

③材料:以“傘”爲話題寫一篇作文。

分析:“傘”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用具。有的人就會從魯班妹妹發明“傘”寫起,由固定的傘——亭子寫到移動的“傘”;由紙雨傘寫到尼龍布雨傘;由木柄傘寫到鋼骨傘;由普通的傘寫到摺疊傘……由此可以感嘆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讚美古代工匠、現在工人們的聰明才智。這是一般的立意,絕大多數人都能做到;如果去深究一下可以發現“傘”的品格,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留給他人,是“捨己爲人”的精神寫照,就屬較高認識層面;而由“傘”想到父母的愛,象“傘”一樣處處護着自己,不讓日曬雨淋,是何等的慷慨、無私。而往反面去想一下,社會上就有一些人千方百計地在官場上找自己的“保護傘”有恃無恐,就是屬創新層面的立意。

二、結構上求新。

在文章的寫作中,結構屬表現形式,而形式是爲內容服務的,好的形式能讓人耳目爲之一新,心情爲之一振,同樣會使文章增色添彩。

①老舍先生的《茶館》在結構上就是大膽的創新。劇本創作原有的原則是“三一律”,而老舍卻打破了這一戒律,大膽地用三幕戲來反映三個不同的時代,且選擇茶館這一特定地點讓三教九流在這個舞臺亮相、表演,甚至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但同樣獲得了觀衆的認可、取得成功。

②茅盾先生的《風景談》也可謂是散文中的創新。他選了六幅畫面來表現延安軍民的生活,可謂是“散得可以”。這跟一般的遊記散文,議論散文的形式有很大的差異。但同樣是一篇好散文。

③20xx年的高考,有一位考生大膽地用詩歌這一形式作文,儘管只有209字,不合作文的800字左右的要求,但卻拿到了滿分,這與20xx年江蘇南京一考生以古白話寫《赤兔馬之死》獲滿分有異曲同工之處。他們都是在形式上有創新而獲得成功的例子。

三、技巧上翻新

表現技巧的創新實際是借鑑、嫁接一些寫作上的技巧,使文章能看上去新穎一點。常見的技巧有:

①加題記和尾記。用名人名言或自己極具概括的話精闢地概括文章的精髓,列於文首的醒目位置,使人一眼就能看到你的觀點。尾記則是起畫龍點睛,或“點石成金”作用。如:99年高考,北京一考生的題記爲:“人生在世,斗轉星移,眼前景物一一散盡。惟有那些美好的記憶,徜徉留戀,亙古不衰。”文字簡潔而富靈性。又如20xx年高考,一篇題爲《兒子的呼喚》的題記:“道德猶如月亮,在黑暗中彰顯其光亮。”富有哲理,生動形象。再如,《學會堅強》一文的開頭有這樣一段題記:“女孩,弱者彷彿是你的孿生姐妹,提起你,總令人提到她;女孩,眼淚似乎早已是你忠實的伴侶,當微風撥弄你的心緒時,她總會在你的臉頰跳舞。其實你要明白,女孩,你的名字不叫弱者。”這段文字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你是強者而不是弱者。

②運用小標題。如《寫作貴在創新》一文就列出“一,緊扣時代脈搏,從豐富多彩的現實中捕捉新意;二,充分展開聯想,從無限廣闊的天地中尋覓新意;三,善於逆向思維,從習以爲常的素材中挖掘新意。”條理清晰,結構井然。

③用電影化手法。如“慢鏡頭”,“畫外音”,“蒙太奇”,“分鏡頭”等表現手法,來使人有新鮮感。有時也可以運用電視短劇的形式。

④可運用寓言、童話、夢境、故事新編等形式來創新。現在有不少此類的作品如《大話西遊》之類的書就很成功。

總之,如何進行創新作文指導、訓練是一個長期的永久性的話題。沒有現成的路可走,沒有模式可套。如停留在某一模式上又成了僵化的教條,成了“新八股”。我們的目的是給方法,給方向,給技巧,讓學生在平時的作文和考試作文中去不斷創新,寫出高水平的文章來。並以此來推動作文教學步上一個新臺階。培養出一批具有創新思維,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使作文教學出現一個嶄新局面。

談高考作文 篇3

我們天天聽到“寫作必須真實”這句話,我們天天接受“……不真實扣分”這樣的告誡,我們天天在爲“如何纔是真實”與“如何是不真實”而苦惱。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真實”這個問題,同時也談談“虛構”。

我們寫作文時,肯定是應該寫身邊真實發生過的事,寫真實看到過的景和物,寫心中真實的情感。老師也會這樣佈置,如《校園裏發生的一件事》,就是要你寫校園裏真實發生的事,而不應該是沒發生過的是;如《軍訓》要寫軍訓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細節,自己從中受到的教育;如《春遊》,要寫在春遊中看到的具體景物;如《同桌》,要寫同桌的特點及我和同桌的故事。寫的這些主要內容,必須是“真實”的,事情主體必須是“真實”的,就是說“這件事確實發生過”。但是,這件事的具體細節又是可以“不真實”的,可以是“虛構”的。怎麼回事?讓我解釋一下。

寫《校園發生的一件事》時,事件中的某個細節是可以虛構的。如:“那件事好像是發生在操場上,記不清了,也可能是教室裏……”這時我們就可以將他固定在操場上,也可以將他固定在教室裏,固定在哪裏,都不是“不真實‘,因爲主要事件是”真實“的,就可以了;又如”當時那個人是張海,還是王剛?“寫誰都可以,甚至可以虛構爲王子鵬。寫事件過程時,事件的某個細節也可以沒發生過,如當時他手中什麼也沒拿,但你可以虛構”他拎着書包“,”雙手艱難的拖着椅子“,”扛着鐵鍬興沖沖地走來“。

談高考作文 篇4

昨天回到了自己的母校,由於是高考,學校顯得異常莊嚴和平和。曾經熙攘的小吃街也鮮有人往來。離開幾年之後再去熟悉的地方,很多變與不變得東西,都充滿回憶的味道。

我找到那家上學最愛去的小店,點了常吃的食物坐下了。迎面來是熟悉的熱蒸汽和老闆招呼的聲響。這不由讓我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

當我還是一名等待高考的學生的時候,我把高考看的很重,仿若這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件事情。我習慣於挑燈夜戰,習慣於不顧周圍的一切。由於自己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農民,所以總是會告訴自己對於高考就是要不遺餘力。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像我這樣,在十幾歲的年紀,便給自己背上了堅硬的盔甲。我自己也是不善於傾訴的人,爸媽也從來沒有意識到,我也需要人關懷。他們只知道我很聽話,不用多操心什麼就能什麼都做好。後來,在長期壓力下,身體估計也承受不了,我晚睡對它的虐待,終於給與以反擊,於是我生病了。

但是,對於如今上了大學並能夠繼續再學習的我來說,我反而覺得,十幾歲的年紀就應該做十幾歲的夢,懂事是一件好事情,但是過分把自己困於責任的牢籠中,的確得不償失。假若沒有自己的親身經歷,我可能不會對於自己的高考時代有這樣的感慨吧。

對比於當初有些稚嫩的自己來說,如今的我懂得,高考的確重要,但面對重要的事情的時候,也需要用坦然的態度處理,以爲在你逞能擰巴時,可能會爲後續埋下遺憾。你只需要在你覺得神清氣爽的時候,全心全意,不用和別人比較什麼,真正總是要面對的是自己。

談高考作文 篇5

有人說,歷年來高考作文的一個突出的變化,是對審題、扣題的淡化。確實,試題要求也說:“這個話題的範圍是很寬泛的.,只要與學者的這道題引發的思想感受有關,都符合要求。”這個“寬泛”,大概就是對審題、扣題的淡化。過去每年要求考生要緊扣命題,現在這樣一“淡化”,確實能給考生的作文水平有充分發揮的機會,也能起到“不拘一格”選人材的作用。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淡化”可能會產生漏洞:許多考生在考前已作好充分準備,背熟了二三十篇範文,因爲審題、扣題的淡化,學生就可以搬出準備好的範文,稍微來個改頭換面,就套上近乎了,投機取巧就可以得逞了。比如有位考生,寫了一篇題爲《豆角月亮》,閱卷老師欣喜非常,打它個滿分(60分),到後來纔有人發現,是“克隆”《故事會》上的《彎彎的月亮》的。又有一位考生,寫了一篇《缺口》,竟是套襲新概念大賽作文《缺口的蘋果》的。這種套襲現象不少,但發現的總是少數,很多都被投機取巧得逞。所以,我認爲這樣淡化審題與扣題是否好,是很值得討論的。

當然,允許“淡化”是高考出題者的事,而我們考生切不要把“淡化”變作“無化”。像開飛機,總得要顧及航線與目的地,寫作文總還是有一個範圍。考生假如認爲“淡化”審題扣題了,就信馬由繮,隨意下筆,就可能寫出偏題離題的作文,閱卷老師就可能判你的作文爲“四等卷”。“淡化”,是有限度的,考生一定要重視,要思考清楚命題的限制,考慮好命題的限制與開放範圍的關係,不要自己不思索地來個“淡化”,像斷線的風箏亂飛起來。

另外,我想談一個該“淡化”的問題。從二十多年高考作文題目來看,出卷者好像儘量迴避社會的熱點問題,幾乎沒有一次出的作文題目是直奔政治熱點問題的。又,二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幾乎給考生提供了寬泛的寫作自由。而很多考生卻有這麼一個特點:喜歡去寫大題材,去聚集社會熱點、焦點。就因爲有寬泛的寫作自由,因此一提筆,腦子很快就聯想到社會的熱點、焦點。比如談香港迴歸、北京申奧、加入WTO、反腐倡廉。這種寫法已成爲有些學生的“思維模式”,他們認爲只有這樣寫,才顯出覺悟高,思想好,作文才可得高分。其實,這樣寫是不那麼好的,是很難得高分的。因爲學生還比較幼稚,政治思想水平還不高,談這些時政問題往往談得不全面,談得不深透,許多學生僅只寫些常用的套話,有些學生甚至寫出提法上的偏差與觀點上的錯誤(出現觀點、提法上的錯誤,就得判低分了!)。所以,我的想法,考生在作文中對政治熱點的問題要“淡化”,能迴避的還是迴避好,一是政治思想水平不高,很難說得頭頭是道,很不容易拿高分,又容易出差錯,出差錯就非常糟糕。

我想,還是寫寫自己身邊的人,身邊的事爲好。千萬不要以爲寫小人物、小事情是低格調。“一枝一葉總關情”,身邊的人與事,是平時生活中有深切體驗與感受的。寫起來輕車熟路,便於表達真情實意,也會更加生動感人。寫小人物、小事情,也只要平平常常地去寫就是,不要有意來個“小題大作”,或有意來個“小中見大”,不要什麼都來個政治化的大理念,有些考生爲了“思想美”,就編造不合生活情理的故事,有意拔高人物。那麼反而給人失真失實的印象。過分追求“思想美”,一定會出現豪情壯語多,空話套話多,而真情實意少,給人的印象就是虛情假意、做作、不自然,這樣也就很難得高分了。這麼多年出卷者不涉及國內重大事件,大概也是爲了避免一些學生猜題押寶。我想我們考生最好自己不去強化時政意識,在作文中淡化時政意識,還是有好處的。

談高考作文 篇6

一九九七年的高考標誌着一個時代的拐點,而今天的高考則是我們每個考生人生的重要轉折點。

有人說:“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除了高考還有很多的選擇。”而我認爲,我的高考就是一個跳板,跳的越高,我變成更好的自己的可能性也就會越高。

今天是我國恢復高考四十週年紀念日。四十年來,高考激揚夢想,凝聚着幾代青年的集體記憶與個人情感,飽含着無數家庭的淚珠汗水和笑語歡聲。

而今天,身在高考考場上的我感慨萬千,百感交集。

高考是寒門學子變得富有的捷徑。無論是精神上的富有,還是在不久將來生活物質上的富有,對於許多平凡的家庭來說,用高考改變現狀是最明智的選擇。

一直以來,我都認爲一個人沒有參加高考,他的青春便是不完整的,他的人生便是有缺憾的。所以,我用我的堅持換來了今天我站在高考考場上的機會。

但今天,我的高考會因爲我高中三年的散漫不進取而逐漸喪失它原本的價值,變成只能彌補未曾參加高考的遺憾的機會,讓我的青春得以完整,讓我的記憶中擁有高考的記憶碎片,僅此而已。

與此同時,我的不甘心又讓我產生了新的遺憾。因爲我的高考是不完整的,它的意義僅存無幾。

高考是青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提高完善自我能力的跳板,跳的越高,你就會越努力,就會變得越強。

我放棄了通過高考得到更好的學習機會,所以我猜想今天高考也會毅然決然的放棄我。

但我不想這樣,更不甘於高考過後成爲社會最底層的生活者。高考的作用之一就是“爲國選材”,今天我是被淘汰的庸才,而明年的今天,我會是高考考場上的強者,國家需要的棟樑。

今天你在考場上看見的我是一無是處的淘汰者,明年的今天,你若在高考的考場上看見我,那時的我一定會是一個有理想有目標並會爲之奮鬥的全新的我。而那時的高考,將會心甘情願的讓我擁有它的全部意義。

高考其實是一個濃重的話題,是一個不可小覷的詞。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我會學會拼搏,堅持不懈,迎難而上及自信的智慧;在高考的過程中,我會戰勝內心的恐懼,學會釋然並領悟人生;在高考過後,我會成爲一個比現在的我更強大的人。

這就是我的高考。

談高考作文 篇7

對於語文高考的作文一項,數年來皆爲輿論之焦點。蓋因應試教育體系之下,因循刻板題海之中,唯此一項可成爲學生自由發揮,展現文才之地,作文滿分者似可比舊時狀元及第,嘿嘿,名倚文章著,得失萬口評,故而媒體也是很樂於跟進炒作的。然而滿分作文卻往往不能服衆,至少難以服我。在浮躁的文教領域,目迷五色之際,大概人人都很容易看朱成碧。

憶及當年某人的詩詞,某段時間常被譽爲超羣絕倫,甚至有稱連李杜都望其塵而莫及的。在我個人看來,其詩詞只能說部分詩詞確有境界,兩三首可稱善,但單從文學角度看並非超一流佳作,至於詩詞超越李杜之評價則有點非愚則誣。那爲何有此一說?除個人崇拜等政治因素而外,還有民衆普遍傳統文學素養低下的原因在內,包括一些論者,未必真的十分深通古典文學與詩詞。在所謂破舊立新之際,滿眼看慣標語口號體文學之人,乍見如此依格入律之古體文字,驚爲天文,評個滿分也是可以理解的。

沒見識過獅子老虎就大吹藏獒法螺的類似現象,高考作文評分裏也有。無論當年高考的《赤兔之死》,還是如今高考出現的古體長詩,就文論文,若認真地從專門古典文學水平的角度衡量,只能算聊充一格,其中不乏語言粗糙、字詞失當、邏輯不明、文白雜糅、堆砌陳句、體格不純之處,至少在我這個攻英語專業、並未中文出身的非專業人士看來,這些文字並未達到如何佳作之地步,細究起來,得滿分者何故?主考官自身水平和學養不足當然首當其衝。很多主考人員,其古體詩文寫作水平如何?能否準確地爲這類文章鑑定評分?是否存在未見北海而望河興嘆之嫌?

鉤深致遠,問題還有——高考作爲中國教育中選拔應試體系的犖犖大端,千軍萬馬搶過橋,其弊早爲人所盡知。而要使這個龐大體系在不倒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地顯得合理、有吸引力,那麼除了數理方面只能看分數這個硬指標外,高考作文一項大可成爲所謂素質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等熱點聚焦所在。各地若作文滿分之學子,即可成爲當地教育之招幌,好像就可以凸顯地方人文之盛一般。

所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高考評分中如此地看重出奇出怪附庸風雅,能寫上幾句皮殼似模似樣的古詩文便是滿分,長此以往,以偏門投機者必然趨之若鶩,阿其所好,以至於如今又有描摹金文甲骨,敷衍成文以求一逞的應考者,完全偏離了語文作文考試之宗旨。那些真正語文學得精到紮實、通觀古今,博覽羣書之輩,其慣常作文未必喜作驚豔體、驚人語,是否就難有慧眼識珠?這些學子沒有寫古詩古文,也許乃是出於慎對考試,不敢弄險的緣故,但我絕對相信其中有不少學子有能力寫出無論內容、思想還是文采、格律都遠勝《赤兔之死》和今年長詩水平的古詩文來。

美國如Ivy聯盟的某些名校,若求攻讀文學方向者,其選拔考試也中有personal essay一項,千變萬化也必看其是否通曉英國傳統歷史與文學—文藝復興—20世紀當代文學之方方面面,文字運用是否熟練準確,理據是否充分,思維是否有邏輯,評分中諸多方面不可偏廢,絕非譁衆即可取寵,針對考試包裝個漂亮甚至完美的形式是沒用的。

最後對於高考作文評分,說說我的兩個觀點:

一,語文高考作文評分應重視語言文字之本身,不可完全視同科舉之策論。前幾日滬上有語文高級教師呼籲給有錯別字但題材獨到之作文滿分,竊以爲不可:醇乎醇者和大醇小疵之間畢竟有別。作文立意獨到當然好,問題是語文學科的作文考察,豈能將文字書寫正誤的標準一朝譭棄?不給滿分給個高分又何礙?關鍵是語文考試不同於科舉考試的策論,皇帝就當時政、農事、民風等出題,由考生對答對策,以此選官,重視的是論說有見解,見解獨到。而語文考試考的就是語文,那些語文能力真正出色的,未必觀點獨特,對他們也應該公平一些。

二,語文高考作文評分不應以是否吸引眼球論高下。哪怕學生的作文套路就是看慣了的起承轉合,也不能就此認定便是平庸。高考作文評分應更重視那些文筆紮實、言之有物、語言純熟、錘字煉句,將文字與思想駕馭得心應手之作。優秀的作文未必語出驚人,談言微中亦可加人一等;未必鋒芒畢露,含英咀華亦可動人肺腑;未必標新立異,鞭辟入裏亦可操得左券;未必題材出奇,文筆老練亦可佛眼相看;未必搞怪立異,獨具文風亦可各擅勝場;未必徹底文言,善援古典亦可稍勝一籌。這樣去選拔,纔是語文考作文之初衷。

說到底,我們的語文高考評分還是要重視學生評價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本身,切不可搞成單純的“眼球”評分,鼓勵爲出奇制勝而投機。明年如若再度遇上氣勢逼人、外表炫目、貌似“可比甚至可超李杜”的詩文,評分的考官們似可表現得更加專業一點,再勿輕與滿分。

或者實在要顯“人文之盛”的話,高考可單開闢一項古詩文賦寫作項目,一視同仁,人人皆寫,方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