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有關高考作文600字合集四篇

有關高考作文600字合集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考作文600字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高考作文600字合集四篇

高考作文600字 篇1

我喜歡音樂,但不太懂音樂。因爲我沒有專門研究過音樂知識,既不識簡譜,更不懂五線譜。不過,積多年之經驗,我還是能分辨出不同國度和地域的音調。歐美的、非洲的、印巴次大陸的、日本的,等等。雖說不出個所以然,但做出判斷還不是太難的。

各國和各民族的音樂都有着自己的歷史淵緣,不僅曲調源於自己的生活和特殊情感,而且也離不開特定樂器作爲載體。因此,音樂世界的豐富多彩是顯而易見的。

正因爲音樂具有歷史淵緣,人們首先都適應和接受本國和本民族普遍認同的音樂形式和音調,音樂家一般都在本國本民族音樂的基礎上考慮進一步提升和光大的問題。

魯迅說:“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我以爲這裏有兩層意思。一是隻有得到全民族的認同,纔有資格成爲世界大家庭的組成部分。二是世界本身就是由各具特點、豐富多彩的東西所構成的。沒有自己的特點,就得不到大家的認同,也就無法成爲世界的組成部分。

音樂也是這樣。當我們閱盡琳琅滿目的世界尋找歸去的路,不由自主還是想起蘊藏在國樂中讓人魂牽夢繞的味道,這是順理成章的。

儘管這個世界是相互包容的,但要有“中國味”才能站得住。西洋樂器固然在世界範圍內影響力巨大,接受度劇增,但在中國至少在魂上還有着自己的堅持。交響曲我們有《北京喜訊到邊寨》、鋼琴曲我們有《黃河》、小提琴我們有《梁祝》,等等,不一而足。它們在形式上已突破了傳統國樂,因爲其中用了西方的“器”,但誰又能說他們不是中國的呢?關鍵是其“體”還是我們的。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喜愛,這是共性。但因國家民族及所處地域的歷史文化各異,音樂也就有了各自特點的多樣性,這體現了個性。共性即寓於個性之中,沒有個性就沒有共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有意識地尋找“中國味”,正是爲了在音樂上促進這個世界的和諧並向着大同邁進。

高考作文600字 篇2

近日,一直都在關注長江“東方之星”沉船事件的新聞,感覺心情有些沉重和不安,突感生命的脆弱和渺小,更加深刻的意識到生命的'珍貴。載有400多人的巨大客輪,突發翻沉,令人無比痛心,再也無法平靜的心情,忍不住用微薄的心聲來慰藉遇難者的家屬,只願奇蹟一直髮生,我在遙遠的內蒙古爲你們祈福。

雖說,我們都在祖國的不同地區,但是我們的心始終是環繞在一起的,國家的領導們也是調集了一切力量,爭分奪秒,只爲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災難面前,大家同心協力,互助互愛,很多的市民主動爲乘客家屬提供住宿,舉手之勞也足以感動人們脆弱不堪的心靈,就那麼短短的幾分鐘,沒有任何的預兆,客輪殘忍的翻沉了,留下了深深的恐懼,更刺痛了所有人的心。

我的視線模糊了,多想這是一個可怕的夢境,多想這一切不是真的,想想那些遇難的人們,當時的你,心裏會是怎樣的無助和恐懼,當時的你,是多麼渴望家人的呼喚,來不及留一句話語給你的親人,來不及看一眼你的親人,就這樣淹沉在無情的江水裏,洶涌的江水帶走了掙扎的你,無情的江水變成了一連串沉重的感嘆號,空氣中凝結着數不清的悲涼。

每一次的回憶,每一次的傷痛,都構成了一幅幅讓你懷念卻又放不下的圖片。

青春在十根手指中漸漸的消失,生活在一次次的顛負着青春,是怎樣的一種心情呢?是每次醉酒後的夢裏嬋娟;是傷心後的舉杯邀明月;還是寂寞裏尋他千百度。

隨着往事的足跡來到那昔日的楊柳岸,雖不見那曉風殘月,卻聞到那嘈嘈竊竊的琴聲,是誰又彈起了那塵封已久的琵琶,讓這傷感的夜裏又增添了幾分淒涼;又是誰拔亂了內心的悸動,讓秋風又來亂我心扉。

片片殘風,片片落花,生命的靈魂在黑夜中已化作點點放飛的夢想。流星在滑落天空的瞬間,照亮了天空,燃盡了自己;雪花在降落人間時,演繹了生命中最美的舞姿,最後溶入了大地。

高考作文600字 篇3

那一年,大風把整個城市都吞噬了。

朱明華老師在一所偏遠高中代課六年了,但從來沒帶過畢業班。離高考只有十天了。高三(2)班的老師卻在這個時候生了重病,而高三(2)班可是全校聞名的“問題班級”,老師們都受不了,校長很是着急。這時,朱老師走進校長的視線,校長靈光一現:雖然朱老師不一定能帶得好,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了。

朱老師本身只讀過一所不出名的大學,讓他帶一個畢業班,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帶好他們。

風很大,他站在一棵樹下,埋頭思索着。

第一次給畢業班上課,在講臺上望着喧鬧的教室,他竟結結巴巴地講不出話來,同學們丟了幾個嫌棄的白眼給他。

高考倒計時的最後一天,風依然很大,朱老師突然決定帶同學們來到一片草地,那裏曾開滿菊花,滿地凋零的花瓣給草地披上一件金黃的棉襖,同學們疑問的目光與朱老師那雙被歲月侵蝕過的眼睛對視着。老師沒有回答他們,只是撿起一片凋零的菊花,無言。

半晌,他問學生們:“這菊花,纔開了幾天?“學生們答:"兩天。"

”爲什麼謝了?”

“風大。”

“那你們在凋謝前注意到它們了嗎?”

沉默。

“爲什麼沒注意?”

依然沉默。

他沒有再問下去。

“因爲菊花懂得做最好的自己,雖然知道迎接它的是凋零,但是還是要綻放自已最好的一面,即使沒人來得及欣賞它的美!”同學們若有所思,像木頭一樣立在那。

夜裏,風似乎更大了,朱老師沒有睡覺,他在操場上散步,走到畢業班教室時,突然發現一片燈火通明……

而誰也沒有注意到,在那片草地上,在高考前的那天夜裏,幾十朵小菊花正迎着風傲然開放着……

高考作文600字 篇4

人是有感情的,因此人也往往將自己的感情加於周圍的世界中,這就決定了人看窗外的世界時往往帶着不同色彩的眼鏡,而眼鏡的顏色是由每個人的心態決定的。

比如詠蟬,就唐朝詩人而言,官場春風得意的虞世南聞蟬聲而感慨:“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字裏行間洋溢的是大志高潔;仕途不順的李商隱則低吟:“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身陷囹圄的駱賓王聞蟬聲而嘆息:“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同樣的蟬在不同的人眼中,其特點竟如此懸殊。

當然,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對窗外世界的看法也是不同的。青年時代的杜甫胸懷大志,眼中的世界四海昇平而心中也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在他眼裏,道路永遠如一馬平川般順暢、美好;安史之亂後,飽受流離之苦的杜甫則寫出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在他看來窗外的世界結起了一層厚厚的冰霜。

可見,同樣的外物因人的心態不同而不同,同一個人也會因心態的不同而看到不同的外物。而我們做一件事往往也是這樣,當我們只看重結果時,周圍的一切及過程在我們的眼中就是黯淡的,或枯燥,或乏味,正如藝術大師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當我們不僅重結果,而且重過程時,我們就會驚訝地發現原來美好無處不在。這些美,包括人情的美、創造的美、自然的美……

看社會如此,看他人亦如此。法國哲學家薩特說過:“他人就是地獄。”一個人同他人相處,如果自己是個非常挑剔的人,這樣,只看到別人這樣那樣的缺點與不足,用一雙冷眼看世界,那麼他永遠也不會從他人那裏得到溫暖,得到的只是不安與失落。如此說來,他人一定是自己的地獄!但如果你更多看到的是他人身上各種美的光環,比如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比如認真負責的態度,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那麼即使在數九寒冬你也會從他人那裏感受到溫暖,這時他人也許就是天堂.

窗外的世界一片生機,抑或一片荒涼,就在於你用什麼樣的心態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