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高考語文作文三篇

高考語文作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考語文作文三篇

高考語文作文 篇1

【話題設計】

一位心理學家做過的一個試驗:將兩隻大白鼠丟入一個裝了水的器皿中,它們會拼命地掙扎求生,一般維持的時間是8分鐘左右。然後,他在同樣的器皿中放入另外兩隻大白鼠,在它們掙扎了5分鐘左右的時候,放入一塊可以讓它們爬出器皿的跳板,這兩隻大白鼠得以活下來。若干天后,再將這對大難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樣的器皿,結果真的令人吃驚:兩隻大白鼠竟然可以堅持24分鐘。這位心理學家總結說:前面的兩隻大白鼠,因爲沒有逃生的經驗,只能憑自己的體力來掙扎求生,後面兩隻大白鼠因有過逃生經驗而多了一種精神的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就是內心對一個好的結果心存希望。在很多情況下,希望的力量比知識的力量更強大。

請以“希望就是力量”爲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聯繫生活實際。注意:(1)立意自定,(2)文體自選,(3)題目自擬,(4)不少於800字。

【寫作導引】這是一個“陳述類”話題作文,話題的中心語是希望。寫這個話題時,要突出突出希望之力量的作用。行文時,可以從正面着筆,突出心存希望,給人帶來的好處。因爲希望是一股神奇而強大的力量。人要爲希望而活,只要我們在心中播灑下希望的種子,經過努力,我們的種子就能發芽、開花、結果。只要心中充滿希望的念頭,併爲之奮鬥,我們就能夠到達理想的彼岸。在生活中,因爲有了希望,而生活得更美好;在事業中,因爲有了希望,而使我們精神更抖擻;在失敗中,因爲有了希望,而會戰勝困難,創造奇蹟。也可從反面行文。分析如果沒有希望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因爲人如果失去希望,就像鳥兒失去了翅膀不能遨遊天空;如果失去希望,就像魚兒離開了水兒,不能繼續生存;如果失去希望,就像花兒沒有了芳香,不能招蜂引蝶;如果失去希望,就像火車離開了軌道,不能繼續前行。選材時,可從身邊的小事寫起,談希望給人帶來的好處。也可點擊歷史人物,從他們身上看到希望的力量。文體上可以選擇議論性散文,便於抒情和議論。也可藉助創新文體,如:書信,訪談錄等談希望的作用。

【參照擬題】(1)希望——生命的翅膀。(2)點燃希望之燈。(3)希望在,夢就在。(4)讓希望的火把永駐心中。(5)把希望握在心中。(6)點燃心中不滅的燈。(7)跟着希望遠航。(8)讓生命因希望而精彩。(9)插上希望的翅膀。(10)月明蕎麥花如雪(11)雄鷹梅花蝸牛。(12)雛鷹蘭草小溪。

1、一個人,即使他一無所有,只要他有希望,他就可能擁有一切,而一個人即使擁有一切,卻不擁有希望,那就可能喪失他已經擁有的一切。希望所調動的,也許不僅僅只是我們自己的精神和體力。也許,冥冥中真的有天意在關照人間,天意會欣賞那些內心總是充滿希望的人,會覺得這樣的人不僅應該活下去,還應該活得更好。

2、“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英國詩人雪萊的這一名句曾激勵過無數處於艱難困頓中的心靈。的確,當你的世界瀰漫着陰風淒雨時,當你的努力被挫折之刀割得七零八碎時,當美麗的期待結出了失望的果子時,那麼,讓我們學會種植希望。種植一粒種子,會收穫一個金色的秋天,種植一個信念,會收穫一個充實的人生,而種植一個希望,會讓我們在冬天的蒼白中永葆生命的鮮亮,會讓我們在坎坷人生路上保持鬥志的昂揚。種植希望,這是一種心靈智慧,是一種生活技巧,它讓我們失望時不絕望,失意時不失志,永遠揚起生命綠色的風帆,向着夢中的春天進發。

3、冰心的《小橘燈》。在黑暗的年代中,“小姑娘”遇上了如此多的苦難,但始終相信“大家”會“好”的。無邊的黑暗中,她幼小的心靈中卻一直有一絲光明。因此,她鎮定、勇敢而又樂觀。

4、如果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失敗而失去“希望的光明”,那麼愛迪生也不會帶給夜光明;如果面對“國破山河在”的黑暗而無法保持心中一絲光明,那麼杜甫可能無法寫出那些千古傳誦的名句;如果愛國志士面對半封建的國家苦難時無法保持心中一線希望之光,那麼中國的振興永遠是一個夢。

5、清優淡雅的小溪,奮鬥不息,因爲浩瀚碧海是它的希望;清新濃豔的鮮花,芬芳四溢,因爲滿園春色是它的希望;飄逸凌空的白雲,淡墨濃彩,因爲點綴美麗晴空是它的希望。

6、文天祥寧死不屈,他希望浩氣塞天,以正天地,所以有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彪炳千秋;陶淵明罷官歸隱,但他希望生命飄逸,所以躬耕隴畝,在“悠然見南山”的桃李縈繞中怡然自樂;杜甫不甘平庸沉淪,因爲他希望“讀破萬卷書,詩成泣鬼神”,以橫溢才氣救濟蒼生,所以他“人間疾苦,波底斑斕”,以悲嗆獨憂國家的“詩聖”譽滿千古!

7、偉大的軍事家拿破崙小時候便立志從軍,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超級大帝國,並且讓自己成爲這個帝國的皇帝。周圍的人都嘲笑他,說他在空想,可拿破崙卻不以爲然。在他心中,那顆建功立業的希望之星,不分日夜地閃爍着,給他以無窮的力量,鞭策他爲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奮鬥。從此,拿破崙刻苦研讀軍事,不斷充實自己,遇到困難也毫不氣餒,而後抓住機會,施展出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終於建立了強大的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的成功,最終源於他心中的希望。假如當年的拿破崙沒有這份希望,他也就不會去研究軍事,歷史上也就少了一位傳奇人物。

8、英國史學家卡萊爾經過多年的艱辛耕耘,終於完成了《法國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可卻在發表前意外地被傭人付之一炬。當初他每寫完一章,便隨手把原來的筆記、草稿撕得粉碎,這意味着他若想繼續,一切就必須得從零開始。他的確是絕望極了,但是向子孫後代講述法國大革命史的希望漸漸驅散了絕望之雲。他又重新蒐集重理素材,開始了又一次嘔心瀝血的寫作,又第二次完成了《法國大革命史》。卡萊爾雖然厄運當頭,卻沒有失去心中的希望。正是這希望,使他走出陰影,振作精神,重新以極大的熱情重新投入到寫作中去。

9、雙目失明的海倫·凱勒頑強地生活在世界,憑的是信念,憑的是毅力,更是憑着希望的力量!被稱爲“當代保爾”的張海迪身殘志堅,扼緊命運的咽喉,靠的是恆心,靠的是自信,更靠着希望的力量!小時候被老師無情地罵作“蠢材”的愛因斯坦成爲二十世紀風靡全球大名鼎鼎的科學家,借的是勤奮,借的是認真,更藉着希望的力量!

高考語文作文 篇2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猴年到了,猴子想要變成人。當它穿上人的衣服後,發現還拖着一根尾巴,他想要成人一定得砍掉自己的尾巴,因爲人沒有尾巴。於是猴子拿起了砍刀,但動手之前,猴子被三件事困擾住了:

一是砍尾巴的時候會不會很疼;

二是尾巴砍了以後身體還能不能保持平衡?能不能保持靈活性?能不能活的長久?

三是尾巴一生下來就和自己在一起,跟了自己很多年了,不忍心拋棄它。自己能適應沒有尾巴的生活嗎?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書寫規範,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一)一個響亮的標題。 就是在審題的基礎上,明確立意,選擇寫作的角度,擬定一個有搶眼的題目。這個標題應儘量是從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並就此選取材料中關鍵詞句加以組合而成的簡潔短語或句子。盡力不用態度而用看法或觀點。能運用約定俗成的詞句加以改造更爲上策。能標新立異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態+觀點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態+觀點?的形式,以達到?閃亮登場?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間接的,但必須是有針對性的.。表態一定要堅決、果斷和明確。觀點的呈現,不要拖泥帶水,而要開門見山。

(三)分點分層闡述理由 。有了態度與觀點,沒有理由就站不住腳。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闡述你的理由。闡述一定要具有條理性,就是分點;還要注意內容的層次性,如由淺及深,由表及裏,有具體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個學生思維的深廣度。

(四)進一步深入闡述。這個步驟一般的同學很難發揮。到底要怎樣才能深入呢?筆者認爲,最基本的辦法就是針對問題提出可行的有時代意義的解決方法,即解決問題。另外,還可以?橫向拓展??縱向挖掘?和進行簡易的批駁。尤其是反駁,可以預設反方,然後,進行委婉的勸說,以體現作者思維的周密性,達到任務型作文?文明說理?的要求。

(五)聯繫實際,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慮其現實意義,如果沒有了現實意義,該文章就遜色許多。因此,學生習作也好,考場作文也好,聯繫實際是必需的。但是,這一環節不能太婆婆媽媽,應如一部樂曲演奏完畢,戛然而止、曲終人散、回味無窮。一篇習作具備了上述五個部件構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樣、中規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備的調味品,如菜餚之於姜蔥蒜,而後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評。

高考語文作文 篇3

立意是文章的靈魂,“得立意者方能得作文”,事實也確是如此。因爲立意的問題即是作者的思想認識問題,詞句如外衣,立意乃靈魂。對考場作文立意的要求,一是正確,二是深刻,三是新穎。審題過關,立意的正確也就有了把握;而真正需要強化的是對後兩者的訓練。有着獨立思考精神和卓越見識的文章,才更有分量,更有價值。立意要懂得大小、虛實、繁簡、正反、因果、有無之辯,更要寓有深意和新意。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在此,提供五種思維方式,希望能在文章煉意方面對考生們有所啓示。

1.【高考語文】由現象而本質,層層挖掘求深刻

一個寫作者,若能夠不爲表象所迷惑,進而能夠透過現象深入問題本質,便有希望步入事物的核心地帶,其文章的思想、觀點便會給人以啓迪。凡是寫文章立意,最先想到的意思,大概是陳舊的一般化的思想,作者要清除不用;進一步想到的意思,可以說是比較純正的思想了,但還算不上有創見,也要停止這個思路;再進一步,第三次想到的纔是精彩獨到的見解,這時纔算確立了一個深刻的立意。考場寫作是和自己較勁的事,肯於挖掘,肯於聯想,肯於比較,纔可能找到高人一籌的思維方向,纔可能誕生一篇思想深刻之作。

2.【高考語文】由生活而哲理,反覆品味求深刻

很多作家都表達過同一個觀點:世間並非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的,很多看似無甚詩意的生活瑣事中都蘊含着令人感動的珍寶,我們能否找到那些風景呢?王安石的名作《遊褒禪山記》,由一次敗興的遊山生髮出獨有的感懷:無限風光在很少有人去的險峯,沒有志向的人是無法領略的;自己已然盡力便可無怨無悔,旁人還如何會譏笑我們呢?作家腕下非凡的功力告訴我們:許多生活現象中都有值得挖掘的東西,無論成功、失敗,歡喜、悲傷,光榮、屈辱,每一種生活體驗都值得我們珍視。

對尋常的生活小事深入感悟,品味出特有的哲理,是考場作文寓有深意的又一妙招。

3.【高考語文】由原因而結果,超前預見求深刻

一般來說,近在眼前的人、事“是什麼樣子”,大家都能看得到,,如果我們的文章僅僅爲了說明盡人皆知的現實情況,立意也不過如此。而對“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照此發展下去會出現怎樣的結果?”等問題的思考與探究,纔是考場作文深意之所在。無論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或揭示事物發展的結果,均可展現作者非凡的認識能力。

4.【高考語文】由一面而多面,理性思辨求深刻

一位成熟的寫作者常常能從多個層面、多個角度對問題做出思考與判斷,使自己的認識不絕對化。考場作文,最爲實用的便是以“一分爲二”的觀念來分析問題:既要看到它的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那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考慮周全,觀點辯證,同樣是思想深刻的表現。

5.【高考語文】由相信而懷疑,步步探尋求深新

前輩學問家曾說過類似的話:交朋友要真誠,將心比心,在疑心之處不疑;而做學問要多提問,敢於打破常規,在不疑之處生疑。寫文章也要有這種懷疑精神,要敢於問:大家說對的一定對嗎?流行的東西一定好嗎?以前別人都是這樣看的,現在還應該這樣看嗎?歷來如此的就必須堅持下去嗎?……

能夠對“歷來如此”或“處處如此”表示懷疑,能夠對某些潮流形成“反動”,是一種思想解放,也是一種實事求是。也只有對人們深信的事物、固有的成見形成質疑,才能夠上下求索,發現生活的深意。許多考場作文也正是在“懷疑一探索一相信”中顯示其強大生命力和深刻內涵的。

明人謝榛在《四溟詩活》中雲:“人不敢道,我則道之;人不肯爲,我則爲之。”敢於追求文意的深度,是一名考生的勇氣所在;而長於追求文意的深度,則是一名考生的智慧所在。我們堅信:深邃之美,乃是文章諸美中最爲迷人之美!——文章煉意,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