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初二風俗的作文集合5篇

初二風俗的作文集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二風俗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二風俗的作文集合5篇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1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江蘇泰州,在我們家鄉有着自己獨特的風俗,小夥伴們,我就給帶大家感受下屬於我家鄉元宵節的狂歡吧!

元宵節作爲春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雖然元宵節沒有大年初一那麼熱鬧,但是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過好元宵節,象徵的整個春節的圓滿謝幕!

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一家家點亮盞盞精緻的燈籠,照亮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人們三五成羣,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飯,來到非常熱鬧的街市,東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鋪都鋪滿了有關元宵節的商品,大人和孩子們挑選着各自喜愛的東西,臉上洋溢着快樂的微笑,我想這就是屬於元宵節的狂歡吧。

元宵節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賞燈、猜燈謎。孩子們吃着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餡料,用糯米粉包的圓子,寓意着團團圓圓、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徵着春天的到來,人們都爭先恐後地走出家門,聚集在一起,欣賞着美麗的夜景、享受着春天即將到來的氣息。

元宵節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習俗就數賞燈和猜燈謎了,相傳漢明帝永平年間,皇家爲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參拜神佛。此後這種風俗便流傳到民間,直至現代,人們爲了增加其賞燈的趣味,便在各種彩燈下懸掛着紅絲帶,在絲帶上寫着謎面,讓大家來猜謎底,大人們聚集在一起,互相競猜着,人們絞盡腦汁地冥思苦想,終於猜出謎底,臉上充滿了勝利和喜悅的笑容,我想這就是屬於元宵節的狂歡吧。

走在喧鬧的街上,大人們牽着小孩的手,小孩們手牽着各式花燈,盡情着享受着節日的快樂,以飽滿的熱情迎接着一年新的開始,享受着美妙的元宵節的狂歡。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2

在中國這個古老而又巨大的國度裏,包含着許多小的城市,這裏的每個城市都有着自己歷史悠久的風俗。我的家鄉——哈爾濱,就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城市。

說到哈爾濱,每個人都會想象到哈爾濱的冬天。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冬天是凋零的、荒蕪的,但是哈爾濱的冬天卻是一片繁榮的生機。這生機的背後,正是哈爾濱最有特色的風俗——冰雪盛宴。

每年冬天,萬衆矚目的冰雪盛宴就會來到。在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多姿多樣的冰雕,閃亮出衆的冰燈……

每個外地遊客來到哈爾濱,看到冰雕都會讚不絕口,爲何?只看那冰雕花樣奇多,別具匠心,一個冰雕,一個故事。你看那十二生肖的冰雕,一個個如真的一樣,彷彿在訴說着古老的傳說,讓人身臨其境。這其中有一塑龍狀的冰雕格外的吸人眼球,栩栩如生,好似一條真龍悠然地盤旋着,這不僅表現了手藝者的高超技藝,更體現了華夏兒女對於龍的傳說的敬愛與嚮往。

說完冰雕,我們來一起看看冰燈吧!每到冰雪節的夜晚,光明隨着夜幕照亮了這哈爾濱的大街小巷,帶來光明的正是那精製而又小巧的冰燈。冰燈的起源,是早年間,靠近松花江的漁民和農民晚間用來照明用的。後來經過工匠們的改造,成爲了現在人人喜愛的冰燈。做冰燈用的冰也十分考究,近其觀賞,見那冰白光四射,讓人不禁產生一種威嚴神聖之感,遠觀之,見那冰光晶瑩剔透,如那十分稀有的珍貴寶石一樣,讓人不禁想去觸碰、欣賞一番。那冰燈,讓人在這深夜中毫無睡意,只抱着一顆激動的心,對它戀戀不捨。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冰雪盛宴。因爲有了這些別具特色的風俗,我的家鄉變得更美、更迷人了。我愛家鄉,愛它的風俗。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3

進入臘月,家家都盼着過年。過年的準備忙碌而愉悅。大人們忙着採辦年貨,打掃除塵,祭拜先祖,忙活年夜飯。我們男孩子參與最多的是貼春聯和放鞭炮。

把所有的零花錢都換成鞭炮,和小夥伴找一空地一起放鞭炮。我拿出一根“老鼠尾”點燃,隨着手臂的揮舞,它開始翩翩起舞,在夜色中閃耀除一個個迷離的光圈。它一點點燃燒,不停的發出“吱吱”的聲響,我的手指也跟着一點點熱起來。看着它慢慢熄滅,只剩一股煙還在不屈不撓的繚繞。

另一個夥伴從褲兜了抓出一把響炮往地上一灑,其他人紛紛衝上去踩,看誰踩的多,踩中一個就發出“啪”的一聲。空地上一陣紛雜的腳步聲和此起彼伏的“啪啪”聲。夥伴們興奮的不得了,聞着空氣中嗆人的煙硝味也照舊樂開了花。

大人們放的自然不是同等級的小玩意兒了。他們放的“二踢腳”威力巨大,點着以後,“碰”的一聲躥上空中,灰白色的沉重晚雲中發出閃光,接着一聲巨響,如炸彈爆炸一般。小孩被大人們護着躲着看。震耳的聲音還未息,又來一個鞭炮,一而再,接二連三。

爸爸告訴我,這威力巨大的鞭炮古時候是用來驅趕年獸的。年獸平常在深海里睡覺,到了年底,它非常餓,就爬出海洋,到陸地上面來吃人。爲了趕走年獸,百姓們想了很多辦法。最後發現,年獸懼怕紅色的東西,火光和巨響。於是家家過年放鞭炮,貼春聯。年獸趕跑了,這年也就過了。

春聯不僅辟邪避禍,還寄託了人們的企盼和美好願望。家裏有孩子上學的,就貼”金榜題名“;家裏有老人的就貼”福壽安康“;家裏做生意的,就貼‘日進斗金’。

我看着這一派熱鬧忙碌的景象,腦海中浮現出王安石的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正是過年的真實寫照啊。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4

我的.家鄉葉家是淳安縣威坪鎮六都的一個大村莊。這裏有着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而舞龍就是這裏最熱鬧的風俗了。

舞龍的時候,人們可以向龍祈禱幸福、祝福吉祥。每年的正月初三,就是舞龍的日子。

在去年正月初三的下午,廣播裏響起了招人蔘加舞龍的聲音。我們在家閒着的人都去參加舞龍這個活動。因爲舞龍不論男女老少,只要願意誰都可以參加。聽到這個消息,我可高興壞了,便和幾個小夥伴去當彩旗隊的成員。我們練習了好幾個小時,爲的是在觀衆面前展示出美好的姿態。3:00多鐘的時候房頂上陸續升起炊煙,在4:30左右家家戶戶陸陸續續都吃好了晚飯。雖然舞龍還沒有開始,但人們都還是迫不及待地來到廣場上等候。

當天一擦黑兒,舞龍就正式開始了。演員們都穿着各種各樣的古裝,敲大鼓的人有節奏地敲起來‘咚鏘咚鏘咚咚鏘’,這個鼓聲給場面增添了幾分熱鬧感。舞龍的隊伍要出發了,此時,已是人山人海歡呼聲不斷,但觀衆還是爲隊伍讓出一條道路來。隊伍走到哪兒,觀衆就跟到哪兒。整條大街上處處懸燈結彩,鞭炮聲不斷,一串串煙花陸續射入天空,在天空中綻開了笑臉,彷彿就是在辦喜事,真是熱鬧非凡,燈紅酒綠!

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的遊行,我們把大龍頭放在大會堂裏,有無數的人來參觀,並且於龍頭合影,人們還輪流去摸龍頭,並且向龍祈禱幸福,祝福吉祥。

到了8:30左右,舞龍結束了,人們都回家了,各家門口都堆放着爆竹紙。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一一舞龍。

初二風俗的作文 篇5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有的地方在過春節時會吃餃子,有的地方在過春節時會吃湯圓,而我的老家在過春節時會吃苕(sháo)粉坨,寓意團團圓圓。

苕粉坨跟包子差不多,不過外面的皮是用苕粉做的,而且裏面的餡料多用五花肉、蘿蔔丁、藕丁等調成。

我聽媽媽說,包苕粉坨講究一個快字。首先是做苕粉皮,我們先用開水沖泡紅薯粉,在它凝固時立刻倒入保鮮袋保溫。不過不要以爲這就能休息了,現在纔是重點,我們需要迅速開包,因爲苕粉皮冷了就包不了苕粉坨了。包苕粉坨分三步:先是把剛做出來的苕粉皮捏成窩窩頭的樣子,然後把調好的餡料放進去,最後收口,一個飽滿的苕粉坨就做好了。高手做的苕粉坨表面光滑,而我這種新手做的,那自然就是疙疙瘩瘩的了。

苕粉坨做好後,那自然是要去煮了,不得不說,這煮苕粉坨也是一門學問。煮苕粉坨一般要15分鐘。煮的時間短了,那苕粉坨就不好吃。煮的時間長了,那苕粉坨就要“破肚流腸”了。

煮好後的苕粉坨已比之前大了一倍,外皮晶瑩剔透,裏面的餡料誘人至極。這時的苕粉坨已經可以食用,但我們家一般還要用醬油、蒜瓣炒一下,這樣可以讓苕粉坨更香。

苕粉坨出鍋後,香味撲鼻,原本晶瑩剔透的外皮上裹了一層醬油,讓人食慾大發。不過這時可不能直接吃,剛出鍋的苕粉坨燙得很呢,我們要先在皮上咬一個小口,然後往裏面吹吹風,等它差不多涼了才能吃。一口咬下去,富有韌性的苕粉皮,脆爽的藕丁,飄香的五花肉,濃郁的醬油……這多種口感夾雜在一起,那味道無法形容。

不過苕粉坨因爲製作繁雜,而且不易儲存,所以一般只有在春節才能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