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端午節八年級作文

端午節八年級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八年級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八年級作文

端午節八年級作文1

俗話說得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確,雖然有很多節日是國內統一的,但是各個地方過節的方式不同。在我們這裏,一般在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吃糉子插艾葉。媽媽一早就插了艾葉,媽媽說艾葉除了“辟邪”,更重要的是有一定的防病作用。

端午節這天,媽媽早早的準備好了包糉子的材料,今年的端午節,我也打算露一手。開始包糉子了,媽媽幫我準備好了糉餡和葉,一步一步教我包糉子。媽媽說:“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捲成你想要的糉子的大小。”媽媽一邊說一邊給我做示範。“接着在卷好的糉葉裏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糉子纔好吃,然後,在中間放一兩個小棗,最後把糉葉包起來用繩子紮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糉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糉葉,把糉葉捲成了一個特別小的“窩”,然後按照媽媽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糉子。可在媽媽手裏“聽話”的糉葉,到我這裏就不“聽話”了,還沒等着我用繩子紮好,餡就全露了,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此,我有些泄氣。媽媽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做什麼事都有困難,可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聽了媽媽的話,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着包。

我包的糉子終於“問世”了,和媽媽包的擺在一起,明顯敗下陣來。它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標準好看,但我還是很開心,因爲我終於學會包糉子了。一個上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的糉子,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我還是蠻開心的。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端午節八年級作文2

再過幾天就是我們的傳統佳節——端午節了。說到端午節,大家就會想到糉子。在很多城市,“糉子節”成了端午節的代名詞,以爲端午節就是吃糉子。說到端午節,很多媒體都宣傳這是一個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其實,以上兩種說法都忽略了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爲什麼我們會不知道一個有着兩千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所蘊含的真實文化呢?爲什麼反而是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等洋節在國內大行其道呢?原因很簡單:因爲長期以來,傳統佳節在國內並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05年,韓國“搶”了我們的端午節,申報的“江陵端午祭”入選爲世界無形文化遺產名錄,這纔給我們帶來了衝擊,帶來了反思。早在春秋,端午就是一個多民族的節日,除漢族外,還有滿、蒙、藏、苗、等約28個少數民族慶祝這個節日。後來才慢慢傳入了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當然,端午節的精神內涵也遠遠不止是吃。

在端午節的活動中,自古以來就有了賽龍舟,用五彩絲纏糉子、纏手足腕,包米糉,採插艾葉,塗飲雄黃酒,調製硃砂酒,採集露水洗眼睛,採多種草藥,人身上及屋內各處懸掛香包等等,以上這些都告訴我們最早端午節是防疫祛病、避瘟驅邪、祈求健康長壽的一個節日,它寄寓了人們平安和順的美好心願。後來,才漸漸加入了紀念地方性名人的內容,例如長江中游湖南、湖北楚地紀念屈原,長江下游江浙吳地端午節紀念伍子胥或紀念越王勾踐及孝女曹蛾。

同學們,一個國家的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與靈魂。端午節就要到了,讓我們一起來重視並過好這個防災祛病、祈求健康長壽的傳統節日,恢復它的文化內涵,讓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珍惜我們的端午文化。

端午節八年級作文3

農曆五月五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又叫重午節、端陽節。這個節日大約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它與春節、中秋節一起,並稱中華三大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各地說法不一。影響最大的一說是爲了紀念屈原。屈原,戰國時代楚國人,出生在湖北秭歸縣三閭樂平裏。由於他學識淵博,明於治亂,嫺於辭令,便做了楚懷王的左徒。他主張對內“舉賢授能”、對外“聯齊抗秦”,最後達到統一中國的目的。然而,他的這一政治主張卻遭到楚國一班奸臣的反對,受到排擠和陷害,被放逐到湖南一帶,流落在洞庭湖畔。不久,又聽到楚國都城被秦國軍隊攻破的消息,他難忍亡國之痛,於是在農曆五月五日這天投汨羅江而死。人們爲了救他,競相划船尋覓並向水中拋糉子。

還有的認爲過端午是爲了驅邪避毒。《楚荊歲時記》說:“五月五日,士民並蹋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採艾以爲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風俗通》中說:“五月五日以彩係臂者,闢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至今東北農村還保留着端午節清晨到野外採摘艾蒿掛在門旁和在兒童的臂上系五彩線的習俗。

現代學者聞一多先生認爲端午節是龍的節日,即古代吳越人(一個龍圖騰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

還有的認爲端午節源於夏至,即源於夏商周時期的夏至節。

范曄的《後漢書》就持此說。

端午節八年級作文4

早上起來,我打開窗子,每家每戶都飄着淡淡的箬葉香氣,相信你看到箬葉就一定猜到啦,今天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

我迫不及待地跑出房間,看見奶奶正在整理包糉子的材料,不禁滿懷期待地問道:“奶奶,我可以包麼?”“好啊!”奶奶說,我趕緊坐到奶奶旁邊,學着奶奶的樣子包起了糉子。終於笨手笨腳地包好了一個,可沒想到我剛把手鬆開,“糉子先生”肚子裏的“糯米娃娃”全跳了出來,在桌上玩遊戲。我有點兒懊惱,奶奶看見我垂頭喪氣的模樣,耐心地對我說:“你可以放一顆花生進去試一試!”我在糉子底部放了一粒花生米,真神奇,糯米好像是粘住了一樣,果然不漏了。奶奶的“不漏大法”可真好用!一個上午的時間,我和奶奶就完成了一座“糉子山”,我心滿意足地看着我的“糉子山脈”,心中樂開了花。

晚上,奶奶把煮好的糉子從鍋裏端出來,清香四溢,瀰漫着整個屋子,我們一邊開心地吃着糉子,一邊看龍舟節目,爲自己喜歡的隊伍加油。突然,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問題,我轉頭問旁邊的爸爸:“爸爸,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呢?端午節的來歷是什麼呢?”爸爸回答:“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在春秋時期,秦國要攻打屈原所在的楚國,楚王不聽屈原勸告,後來國家滅亡,屈原心中鬱悶不已,跳江自殺。人們哀痛極了,爲了屈原的身體不被魚蝦吃掉,所以就划着船往河中投下了許多飯糰。後來,爲了紀念他,就把他去世的那一天叫端午節。”聽了爸爸的講解,我心中的疑惑解開了。

端午節八年級作文5

今年的端午節和往年度過的端午節有所不同,今年我是在補習班和同學們一起度過的,往年的端午節是和家人一起度過。

今年在補習班和大家一起包糉子來歡慶節日,老師已經提前準備好了材料,有棗、糯米、蜜棗、糉葉、絲線等。往年我們家總是外婆一個人辛苦的包糉子,媽媽在旁邊打下手。今年是老師做好準備工作,同學們打下手,其樂融融,快樂無比一。因爲我們大家都不會包糉子,首先老師給我們示範一下,先把糉葉捲成不帶口的漏斗形狀,然後放一些糯米進去,不要放太多,一小半的位置就好,再放入蜜棗,最後再放點糯米蓋上蜜棗就行,用糉葉裹起來,再用絲線綁緊,這樣一個完整的糉子就包好了。輪到我們大顯身手了,我拿起糉葉捲成漏斗狀,但是下面總是漏米,我的心開始緊張了,因爲我剛纔誇下海口說這種小事太簡單了,我全包了也沒問題。糉葉像泥鰍一樣滑溜溜的,不聽從指揮,滑來滑去的,米總是漏下來,我費了好大工夫,終於包好了第一個糉子,包下一個的時候,我就熟練多了,這時的我很有成就感,因爲我的媽媽都不會包糉子。這時我看了下四周的同學,有的都已經包好了,並且包的還很漂亮,當然還有比我更笨的,我們大家把桌子上弄的亂七八糟,過了好長時間,在大家的努力下終於完工了,就差上鍋煮了。

老師把鍋裏填滿水,開始上鍋煮,過了有一個小時,我們聞到了糉子的香味,應該是快熟了,不一會兒老師端着熱氣騰騰的糉子進來了,我們好像沒吃過似的,亂搶一空。自己動手做的就是不一樣,吃起來特別的香。

今天真是一個與衆不同的端午節,集體生活給我們帶來快樂,勞動成果給我們帶來成就感。

端午節八年級作文6

每當我聞見糉子的清香從廚房裏瀰漫開來的時候,就知道是過端午節了。

當媽媽把盛着糉子的盤子放到飯桌上,我看見一個個三角體的糉子在我面前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姿態,有立着的,有斜躺着的,有趴着的,它們都由青綠色的糉葉包裹着,身體上還纏繞着五顏六色的細線,像生機盎然的美麗精靈來臨人間。剝開糉子外面的綠衣,糉子乳白色的身體全部呈露在我面前,在燈光下它的一顆顆米粒都透着光輝,聖潔極了,我都捨不得吃了。我小心翼翼地掰開糉子,看見了紅色的豆沙從裏面鑽了出來,我用舌尖舔了舔,甜甜的,香香的,細細的,滑滑的,再咬一口,黏黏的糯米粘着我滿嘴都是,我快點嚼着,暖暖地嚥下肚裏,這個時候,我全身上下都洋溢着幸福。

這裏還有關於端午節吃糉子的故事呢!戰國年代,有個叫屈原的人,是楚國大夫。一次,楚國去攻打秦國,被打敗了之後,屈原被貶官到湘南(就是目前湖南的洞庭湖一帶)。後來楚國一直受秦國的欺負,但楚國君王卻一聲不吭一味求和,屈原覺得自身再也沒有臉面去勸楚國的君王了,但又憂慮楚國的老百姓,就在農曆的五月初五抱着一塊大石頭跳到汨羅江裏以身殉國了,漁民和附近的莊稼人快點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汪洋大水裏哪有屈原的影子呢?於是他們划着小船在江面上祭祀他,將竹筒裏的米飯灑在水裏獻給他。

後來,大家把五月初五屈原投江的這一天稱爲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把竹筒裏的米飯改爲糉子,把小船改爲龍舟在江面上競賽,用這樣的方法來紀念屈原,再後來就漸漸變成全中國的一種風俗了,所以端午節大家要吃糉子。

端午節八年級作文7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年這個時候,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會用包糉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我會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去姥姥家,姥姥、姥爺早早的準備好了江米和大棗、糉葉來包糉子,並在煮糉子的時候煮上幾個雞蛋,用來給我和弟弟妹妹吃。在吃糉子的時候,我就問姥姥,爲什麼人們要在端午節這天吃糉子,門上要插艾草,這時候姥姥就會把弟弟妹妹叫到一起,講有關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是我國春秋戰國楚懷王統治時的貴族,並擔任大臣,他力主聯齊抗秦,遭到其它被收買貴族和楚懷王之後的打擊報復,被免去職務,並被流放,在流浪期間,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等著名不朽詩篇,在秦國攻破楚國國都,他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在五月五日這一天,抱石投汩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死後,老百姓哀痛異常,紛紛去汩羅江邊憑弔屈原,並拿出準備好的飯糰和雞蛋丟進江裏想讓魚蝦吃飽,不用去傷害屈原的身體,慢慢就演變成吃糉子、雞蛋等習俗,用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姥姥給我們講完故事後,問我和弟弟有什麼想的說的嗎?我發表了自己心中感想,說:屈原是我們應該記住並不能遺忘的愛國主義詩人。

這時候,爸爸把煮好的糉子放在桌子上,叫我們來吃,我吃着又香又甜的`糉子,想着姥姥講的動人的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對我來說:古人的愛國主義精神會讓我深愛教育並激勵我將來好好規劃人生軌跡,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不能辜負姥姥講故事的深刻涵義。

端午節八年級作文8

“濃濃端午情,悠悠艾草香”。今天大家奇趣作文班的同學來到了富蘭城堡歡慶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也是國內的傳統節日。屈原就是在這一天投身汨羅江的,當時的百姓就在那一天坐着船往河裏扔糉子,倒雄黃酒,據瞭解是爲了不讓水裏的蛟龍、魚、蝦等傷害屈原的真身,後來這些就演變成了端午節的風俗。

大家知道了端午節的風俗,緊接着就該製作和佩戴香囊了。

媽媽從成堆的香囊裏挑選一個綠色的香囊。綠色香囊象徵着學習、生活小心細緻,我想這綠色的香囊代表着媽媽對我的期望。媽媽精挑細選了艾葉、菖蒲、薄荷等香料,然後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放在香囊裏面。我看了媽媽一眼,只見她目不轉睛的盯着香囊,很熟練地把香料裝進了香囊,她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香囊做好後,媽媽鄭重地把香囊戴到我的脖子上,並意味深長的望着我,眼裏滿是期望。

爸爸媽媽爲大家佩戴好香囊,緊接着就是大家爲爸爸媽媽繫上藍絲帶。藍絲帶代表着感恩、鼓勵、關愛。

我精心的挑選了一條藍絲帶,默默地走到媽媽的身邊,鄭重其事地把這條藍絲帶系在了媽媽的手腕上。“媽媽,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懷。”我說。媽媽沒有說什麼,她的臉上露出了滿足、幸福的笑容,我分明看到了媽媽眼角里的熱淚。

繫上藍絲帶後,就到了大家最喜愛的環節——快樂尋寶。徐老師宣佈了一些規則,大家就如潮水般涌向了藏寶地。由於同學們衝得太猛了,一個個像脫了僵的野馬,我落在了後面,但是我沒有放棄。我仔細探尋每個地方,但最後還是一無所獲。

雖然這次活動我沒有探尋到寶貝,但是我學到了大量有關端午節的常識,這個端午節我過得飛快樂。

端午節八年級作文9

“百里不一樣風,千里不一樣俗。”我的家鄉也就在湖南長沙。在端午節大家要吃糉子,賽龍舟可熱鬧了!

吃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是個傳統的風俗,之所以這個風俗可以流傳到今天,是由於它深受大夥的青睞。由於吃糉子時,一直一大夥子坐在一個大大的庭院裏一邊聊天一邊吃糉子。吃糉子時大夥並不是自身吃我們的,而是先幫其他人剝了讓其他人先吃,自身再吃。爸爸媽媽給孩子剝,妻子給丈夫剝,丈夫給妻子剝······這就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謙讓精神。你幫我剝,我助你剝,我推給你,你推給我,就這樣整個庭院就被你一言,我一語,給鬧熱鬧了。吃糉子時大夥都笑着。笑聲洋溢着整個庭院。

賽龍舟

賽龍舟,同樣是端午節的一個主要的傳統的風俗。賽龍舟時的場面異常的壯觀。

幾十條龍舟上插着不一樣顏色的旗子,每面旗子上都繡着一條龍。一面旗子就是一個龍舟隊。龍舟隊上大概有8或9排划船的隊員,最前面還有一個鼓手,鼓手主要是給本隊增加氣勢的。鼓手和划船隊員的力氣需要大,由於只有這樣才能把鼓打響,把船劃快,才能得第一名。看着一個個龍舟隊員的臉上佈滿了汗珠,頭上和手上都爆出了青筋,可見他們是多麼的賣力啊!

端午節是個盛大的節日。在端午節裏,大家大夥都開開心心的。天空中都瀰漫着大家大夥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