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有關中秋節的作文500字

有關中秋節的作文5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3W 次

  篇一

有關中秋節的作文500字

時逢農曆十五中秋節,我一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回家鄉賞月,正如張九齡說的“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於是我們在漸濃的秋意中,驅車返回故鄉——潮州。

家鄉這兒風景秀美,是賞月的好地方。第二天晚上,我一家乘着微風,擁着滿懷的好心情到寺廟賞月。

我擡頭看,起初的月亮周圍雲繚霧繞,顯得有些朦朦朧朧,彷彿籠罩在仙境之中。漸漸的,夜空中風兒開始頑皮地嬉戲,彷彿不經意間撥開屏障,露出了正對我們嫣然而笑的月兒。月亮好似一支輕盈的畫筆,在浮雲間細膩而精緻地勾勒出一陣陣美妙動人的光暈。

這時,月亮上忽然隱約地現出兩個小黑點,飄忽不定。看着他們悠閒自在的模樣,我不禁浮想聯翩:啊!嫦娥與玉兔一定正在月亮上散步呢!

月亮很慷慨,將月光毫不吝惜地四處揮灑,饋贈給世間每一個人、滋潤世間的每一寸泥土。寺廟前燒起香來,不一會兒便煙火蔥蘢。月光像一雙細膩的少女的手,仔細擦拭着每一絲煙,還讓上面住滿了會發光的小精靈,它門微微閃爍着,一定是在向人們招手吧!

啊!不僅人們被這貌若天仙的月亮迷住了,連廟門前的高貴俏麗紅花都忍不住隨風搖曳着自己的裙裾,彷彿是向風光無限的月亮投去羨慕的一瞥。

我在月光輕柔的撫摸下、在其樂融融之中愉悅地賞了一次月。月亮大概受不慣那麼多人對它投去的目光,便讓風把屏障合上。我們便在濃濃的秋意中,與風兒手牽手,走回家了。

  篇二

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家家的燈光都很亮,周圍的環境非常的暗,但到處都有人.歡笑聲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環境!

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爲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爲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裏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爲中秋節。歐陽詹於《長安玩月詩序》雲:“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於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遊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遊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蹟。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爲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月餅也是團圓的象徵.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可見當時的月餅已經是具有一定意義的”餅”和”月”了.

中秋節的來歷也有人說是當時老百姓們爲推翻元朝的暴虐統治把”殺靴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紙條放進月餅裏互相傳遞!到了八月十五元朝被老百姓們推翻了.也許我們現在吃月餅是爲了慶祝勝利的喜悅吧!也有人說中秋節是豐收的季節,是農民們體驗享受豐收的喜悅與高興吧!

中秋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是充滿喜悅的象徵,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