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八年級作文 > 初二水滸傳讀後感

初二水滸傳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4K 次

篇一:初二水滸傳讀後感

初二水滸傳讀後感

清涼夏日,坐在書桌前讀這一本好書,是十分愜意的事了。最近我便在讀《水滸傳》,這是明代初期的小說家施耐庵的作品。講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梁山泊聚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作者將書中人物的性格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黑旋風李逵了,他雖性情暴躁,殺人不眨眼,但是他卻孝敬母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懲惡揚善。梁山108位好漢性情或許不同,但是他們骨子裏都有忠義二字。救濟百姓,剷除惡勢力,幫助兄弟脫困,已看成家常便飯,得到了廣大百姓的支持,卻也時刻威脅着朝廷的安危。

朝廷——每個朝代必將有一些小人。正如貫穿整個故事的殿帥府太尉高俅,他便是一個小人。原因只是高俅曾經因聚衆欺辱百姓而被王進的父親教訓過,高俅想乘機打擊王進以報宿怨,逼迫王進逃亡。後因爲其乾兒看中林沖的夫人,陷害林沖將其發配滄州,預謀在途中將其殺害,結果被魯智深阻止,後三番五次陷害,最終林沖被迫上梁山。一直到故事的結尾,蔡京、童貫、高俅、楊戩4大奸臣待宋江等封官之後,他們設計用水銀害了盧俊義,用毒藥摻入御酒毒死了宋江和李逵。這種人若是在現在這個社會上,便是國家的不幸啊。最讓我吃驚的是,整個故事的最後高俅並沒有受到任何一點傷害。這難道是惡人遺臭萬年?至於朝廷後來慢慢失去了與梁山好漢抗衡的能力,歸結於一味將外部勢力歸於謀反或亂賊、土匪,沒有認清其真實性質。導致漸失民心,三番五次無法攻下樑山。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朝廷中,奸臣的猖狂,肆無忌憚。總之,梁山好漢便是在當時社會動亂十分劇烈的情況下逐漸形成的,他們反映了民衆對朝廷、官府、政權的不滿,揭露了當時百姓生活並不幸福。

綠林好漢——“青山不改,綠水長流。”這句話是江湖中慣用的一句,當我們聽到的時候,便聯想起江湖中的俠義之情,朋友、兄弟之情。而梁山好漢們也擁有這種情懷。他們會懲惡揚善,行俠仗義,重情重義。雖然我對他們兇殘的性格,殺人不眨的做法並不贊同,但他們畢竟只會對惡人刀劍相向。我敬佩的是他們的兄弟、朋友情誼,他們會爲朋友打入京城,劫囚車、劫刑場。這麼一幫年輕熱血好漢便也是喜歡同朋友、兄弟一起行俠仗義,闖蕩江湖。雖說他們可能在一些地方幹了一些並非正確的事,但是我們看中的是他們一股俠肝義膽的精神和這些好漢的絕技才能。不知是宋江考慮的周全還是不周全,招安後卻落了個悲慘的結局,人員死傷大半,帶回的人只有20人,連武松、魯智深等大將都離開了。最後宋江、李逵被毒死,花容和吳用也吊死在宋江墳前。當初招安時,大家的勸阻,後來,武松、魯智深的出家修行,林沖的癱瘓,楊雄、時遷、楊志、穆弘病死,燕青又悄然離去,花容、吳用的忠心。難道答應招安有錯?可若是不答應,朝廷早晚也會剷除他們吧。宋江等人葬於蓼兒窪。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在悲劇中結束了!

梁山好漢做了當時許多人不敢做的事情,這樣一個羣體不管存在的對錯,不管結局的好壞。至少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多學習他們懲惡揚善、行俠仗義的作風,以及對朋友忠貞不變的友誼。

篇二:初二水滸傳讀後感

在《水滸傳》的第十一回,有一個讓人感到十分悲哀的故事,那就是“林沖雪夜上梁山”。看了這個故事既讓人感到十分的憤怒,又讓人對林沖的悲慘遭遇感到十分同情。小說中身爲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居然由於遭受奸人的陷害,鬧了個家破人亡,最後被迫殺兇報仇,冒着風雪上了梁山落草爲寇。

故事講述的是,林沖和妻子兩個人到廟裏去燒香還願,偶遇魯智深正在表演倒拔垂楊柳,兩人一見如故,坐下喝酒聊天,林沖的老婆卻被大奸臣高俅的兒子高衙內調戲,並由此與高俅結怨。高俅爲了讓自己的兒子能夠順利霸佔到林沖的老婆,指使林沖最好的朋友陸謙設計陷害林沖,使林沖鋃鐺入獄,被髮配河北滄州,然而,一心想致林沖於死地的高俅父子,還不肯善罷干休,又派陸謙收買押解林沖的公差,要在半路上結果林沖性命,由於有魯智深一路跟隨,在野豬林救下了林沖。陰謀沒有得逞的陸謙,又火燒草料場。林沖因外出買酒抗寒而僥倖躲過一劫,被逼無奈的林沖,最後奮起反抗手刃仇人。

我們不僅從這個故事中看到了封建統治的昏庸腐敗,高俅這樣一個不學無術的街頭混混,居然能當上太尉,而林沖這樣的正直軍官,卻飽受欺壓而告狀無門,最後也只能是以暴制暴,被迫上梁山落草爲寇。

這個故事也讓我們認識到,平時結交朋友一定要謹慎,不能濫交,尤其是隻知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要遠離那些見利忘義的小人,多交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交上了壞朋友,很容易給自己出國和家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