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試題中心 > 二年級試題 >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的總體特色練習題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的總體特色練習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5W 次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的總體特色練習題
一、我們編教材考慮的幾個問題
如何使教材全面、準確地體現語文教學的目標,怎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落實到各項語文活動中。改變過去就拼音教拼音、就漢字教漢字的做法,讓孩子一入學就受到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把語文教學目標階段性地分解到小學一二年級的教學中。
1.識字、寫字。
課標要求小學低年級認識常用識字1600-1800,本教材取用上限。一上400個,一下550個,本冊安排450個,共達到1400個;寫字方面,一上100個,一下250個,本冊安排350個,共達到700個。
能力習慣方面的培養: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對於識字和寫字方面,不僅要達到數量,而且要在能力上達到課標要求。
情感態度培養: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閱讀方面。能力習慣方面的培養: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
(3)情感態度培養:
(4)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5)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並在思想品德方面受到薰陶感染(這些不是外加的,要在讀中自然滲透,要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3.口語交際方面。
繼續培養講普通話的習慣,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4.開始安排寫話。
培養學生對寫話有興趣,樂於把想說的話寫下來。本冊安排了兩冊寫話。
瞭解日記格式,學習寫日記。
易出現的傾向:
(1)單打一、只重視識字、寫字,忽視其他方面的培養。
(2)要求過高。如對拼音、識字的要求。
老師們在備課、鑽研教材的時候,要對照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教學目標,這是用好教材、搞好教學的關鍵。
二、在教材的組織編排上,注意了加強整合
教材是作為一個整體來安排的,每一組是按照一個專題來編排的。每一組的結構和一下是一致的。每個單元,從導語到識字課,從課文到語文園地,乃至語文園地中的閱讀短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都是圍繞本單元的專題合理安排的。專題的選擇可以反映教材對語文字質的理解與體現。從前,教材以語文知識和能力訓練為專題組織內容,這是基於“語文是工具”這樣的理解的。本冊教材設計了八個專題,分別是: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專題指向學生髮展的終極和精神的底子,是基於“語文首先是一種文化”的理解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體現這種編寫意圖,首先要從文化傳承、發展精神的角度整體設計一組教材的教學目標;其次,教材中的閱讀理解、口語交際、語言訓練等內容要圍繞專題目標而展開過程;再次,一組教材的教學要從感性上浸潤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才可能使學生在理性的角度上有所感悟。
如第二組(22—41):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簡單的導語,點出本組的專題,激發學習興趣。一課“識字”,列出的詞語反映了學校生活的豐富多彩。四篇課文,從各個不同方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生從中可以受到愛老師、愛集體、愛學習、愛勞動以及珍惜時間的教育。“語文園地”裡的口語交際,討論班裡改選幹部,自己會不會選自己。“展示臺”則讓學生展示新學到的本領。
再如第六組(119—121):關愛他人。
簡單的導語,點出關愛他人的主題。一課“識字”,採用的是對子歌的形式,主要講的是關愛他人、奉獻愛心。四篇課文:《窗前的氣球》是關心同學的故事;《假如》講孩子想要幫助弱者的童心;《日記兩則》講城裡人幫助貧困山區孩子的事;《古詩兩首》(回鄉偶書、贈汪倫)反映的也是真摯的鄉情與友情。“語文園地”中的兒歌《誰和誰好》、“口語交際”的話題(討論怎樣幫助殘疾人)“展示臺”的內容(唱“愛的奉獻”這首歌)都與本組主題有聯絡。
教學中,要在整體把握目標的前提下,通過朗讀、體驗等感性手段,讓學生有所感觸,有所感想;從而主動地蒐集反映關愛他人的文章,主動地背誦積累語言、主動地感動自己的心靈,進而能夠把感想落實到行動上、奉獻自己、關愛他人。
之後的幾個單元也都是如此,圍繞一個專題把各項教材內容組合成一個整體。這樣安排,體現了《課程標準》避免煩瑣、加強整合的思想,便於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請大家進一步注意,每一組教材不僅圍繞著一個專題,而且內容之間還互相照應,也就是有些教學要求前面有佈置,中間有鋪墊,最後有展示、有交流,真正成為互相聯絡的一個有機整體。如第二頁,收集秋天的詞語,為後面展示交流作鋪墊,第六頁,三個小朋友,啟發同學: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為展示交流繼續鋪墊,第21頁展示臺,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有什麼就展示什麼,前面已有安排。
如第七組:保護環境、愛護動物。
“導語”(122)點明瞭專題,“我們會用自己的雙手,把圖畫畫得更美”,這是引導學生增強環保意識,從我做起、從小做起,保護好環境。
“識字7”(125)後,“我想自己編拍手歌,編好了說給你們聽。”
《“紅領巾”真好》(128)後,“除了愛護小鳥,我們還應該愛護哪些小動物呢?”
《展示臺》(141),“我把自己編的拍手歌,說給大家聽”“我寫了幾句順口溜,提醒大家不要亂扔垃圾”“我們倆做了一個鳥巢,準備放到樹林裡去”。
因此,老師們在備課、鑽研教材的時候,要把一組教材作為一個整體,注意教材之間的內在聯絡,不要一課一課孤立地教,要發揮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學效果。
三、教材的呈現方式,努力體現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編寫角度的創新和突破。由過去關注教師的教,轉向既關注老師的教,也關注老師的學。
無論是單元前的導語、課後的練習,還是語文園地中安排的學習活動,都不是過去那樣的佈置式的,而是以學生自讀自悟的形式,或是以學習夥伴的口吻提出,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同時安排學習夥伴互相啟發,體現合作精神。
像練習中的“我會認” “我會讀”“我會連”,像小孩吐的泡泡裡的話,它們不是裝飾或點綴,實際上是在啟發學生自讀自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小夥伴互相交流,互相討論,比如在《坐井觀天》文後(61),學習夥伴引導學生思考:“青蛙如果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會說些什麼?”在《識字5》之後(84),學習夥伴建議:“我們也去收集一些諺語吧!”
從一下開始,有我的發現,展示臺,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我的發現”這一欄目,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字、詞的規律,主動識字、學詞,積累語言。“展示臺”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與交流學習成果的機會。老師們已經使用了一年級上、下兩冊,對教材的這一方面的變化,感受一定是比較深的。
這樣的教材呈現方式,充分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係,人與文字之間的對話關係。我們相信,只有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才能使學生形成一種自由的、獨立的、主動的探索心態,才能使學生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只有學生與文字之間是一種對話關係,而不是被動接受的關係,才真正有可能培養出能獨立思考的人,有創新精神的人。
根據教材編排的這一特點,教師一定要轉變角色,不是要教學生,主要是引導學生自己學,自己去發現,是組織學生去共同探究。這是教學思想的轉變,也是教學模式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