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宋代詩詞 > 宋詞賞析:《點絳脣》

宋詞賞析:《點絳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8W 次

宋詞賞析:《點絳脣》1

點絳脣

宋詞賞析:《點絳脣》

王禹偁

雨恨雲愁,江南依舊稱佳麗。

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

天際徵鴻,遙認行如綴。

平生事,此時凝睇,誰會憑欄意!

王禹偁詞作鑑賞

此詞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傳世之作。全詞以清麗的筆觸、沉鬱而高曠的格調,即事即目,寓情於景,通過描繪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積極用世、渴望有所作為的政治理想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情懷。《竹林紀事》評此詞雲:“情麗可愛,豈止以詩擅名。”起首一句“雨恨雲愁”,借景抒情,借情寫景。雲、雨並無喜怒哀樂,但詞人覺得,那江南的雨,綿綿不盡,分明是恨意難消;那灰色的'雲塊,層層堆積,分明是鬱積著愁悶。即使是這瀰漫著恨和愁的雲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舊是美麗的。南齊詩人謝朓《入朝曲》寫道:“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舊”二字,表明自己是僅承舊說,透露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

上片煞拍寫的是: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漁市點綴湖邊水畔;一縷淡淡的炊煙,從村落上空嫋嫋升起;水天相連的遠處,一行大雁,首尾相連,款款而飛。但如此佳麗的景色,卻未能使詞人歡快愉悅,因為“天際徵鴻,遙認行如綴”。古人心目中,由飛鴻引起的感想有許多。“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這裡,詞人遙見沖天遠去的大雁,觸發的是“平生事”的聯想,想到了男兒一生的事業。王禹偁中進士後,只當了長洲知縣。這小小的芝麻官,無法實現他胸中的大志,於是他恨無知音,愁無雙翼,不能象“徵鴻”一樣展翅高飛。最後,王詞將“平生事”凝聚對“天際徵鴻”的睇視之中,顯得含蓄深沉,言而不盡。

這首詞藝術風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無力的格局,顯示出別具一格的面目。詞中交替運用比擬手法和襯托手法,層層深入,含吐不露,語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飾,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從思想內容看,此詞對於改變北宋初年詞壇上流行的“秉筆多豔冶”的風氣起了重要作用,為詞境的開拓作了一定的貢獻。

宋詞賞析:《點絳脣》2

點絳脣

  宋自道

山雨初晴,餘寒猶在東風軟。滿庭苔鮮,青子無人見。好客不來,門外芳菲遍。難消遣。流鶯聲囀,坐看芭蕉展。

《點絳脣》詞牌常抒愁悵、嘆惋之情;是詞亦借景遣懷。“情為主,景是客”、“說景即是說情。”(清·李漁《窺詞管見》)。

上片寫景、乃述人們對春暖微寒之感受。“山雨初晴”,綿綿山雨剛剛停歇,天空才放晴。尚覺“餘寒猶在東風軟”,東風因略存“餘寒”,吹拂得柔弱無力。其中“軟”字形象貼切,同於李商隱《無題》詩所言“東風無力,”並與“山雨初晴”“餘寒猶在”相輔相成,這樣也就點明瞭季節。緊接兩句“滿庭苔蘚,青子無人見”,將筆觸移至詞人山居之所,其地苔蘚已遍生於庭前,說明早是人跡罕至,唯詞人獨居於此。而“青子“即未熟未黃的梅子,本合拋青梅為戲之意,猶言與斯人曾有無猜情愛;然而卻“無人見”,不勝悵惘,並與前面“滿庭苔蘚”相呼應,便暗示自己如今孑然一身之狀。從全句看,無疑是對戀人昔日相處的美好懷念,以及對眼前獨自孤寂度日的哀嘆。

下片則將情景互動融匯,承接上片,更進一步傾吐胸中愁悶。下片首句“好客不來”,這是對上片“青子無人見”之呼應。次句“門外芳菲遍”,又著力渲染出居處山花遍野、芳香四溢的美景,但是如此好景卻落得個“好客不來”,無人相與分享,心中自然難免鬱愁倍增,自然也就更“難消遣”。全詞歇拍二句“流鶯聲囀,坐看巴蕉展”,既是惆悵的無奈心情的展現,又是獨居生活的真實寫照。“流鶯聲囀”是與“芳菲遍”共存的美妙春色,中國古代詩家詞客常用鶯聲增加春之動感,並藉此與人物心境相對照。宋朱淑真《眼兒媚》中即有“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之句,言本來是悅耳的婉囀鶯鳴聲對感傷之人來說乃是喚起春愁之由,“流鶯聲囀”句亦秉承此意,與之異曲同工。而“坐看芭蕉展”中之“芭蕉”也是詞人之慣用形容情人一方之物,多與“丁香”對。如唐李商隱《代贈》的“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便寫相思之情,亦兼所懷者而言。此處因無奈生出的“坐看芭蕉展”,眼中芭蕉雖展,而心中愁結卻未得展,隱含著無限的感傷和寂寥。

此詞委婉含蓄,情寓景中,情景相融,不失為深具意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