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古詩 > 別嚴士元古詩賞析

別嚴士元古詩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5W 次

別嚴士元

別嚴士元古詩賞析

(劉長卿)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晴?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1.請將這首的尾聯和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中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作個簡要的比較鑑賞,談談其在立意上和表現手法上有何異同。

答:相同的是這兩聯詩都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惆悵之情。不同的是這一聯詩的牢騷似乎更甚,說得也更露骨些,憤激之情溢於言表;而王昌齡則說得更為婉曲蘊藉,更為優柔舒緩。

2.詩人在這首詩中怎樣多層次地描繪江南水鄉的景物?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

答案:首聯總寫江南水鄉初春的特點──春寒料峭,乍陰乍晴,變幻不定;頷聯具體描摹江南春景,主要抓住雨和花;頸聯則分寫現實和想象中的景色。以之寄託別情,並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惆悵之情。

賞析:

這首詩氣韻流暢,音調諧美,景物描寫細膩委婉,耐人尋味.詩中抒情,於惜別中流露出愁哀,使人感到深沉凝重."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水國指蘇州一帶,因這一帶多江河水流而名.這一聯說,在春風乍起的時節,詩人將起程作萬里之行,船停靠在蘇州城外,故友嚴士元前來送別.二人執手相向,百感交集.回首往事,瞻念前途,心中就象水國變幻莫測的天氣,忽晴忽陰,忽好忽壞,還不時帶些初春的寒意.

"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這兩句詩,從字面上看,明白如話,但細細體味,會覺得韻味無窮.雨細得讓人無從感覺,直到衣服由潮漸溼,方才知道.這種自然景象,只有"水國"常有.花兒落地,皆因春風春雨所致,前後相承,互為因果.此聯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對床夜語·卷三》雲:"人知劉長卿五言,不知劉七言亦高.……散句如‘嘆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江上月明胡雁過,淮南木落楚山多.’‘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措思削詞皆可法."對這兩句詩,有的研究者認為,這是主客談笑之間,忽略了客觀環境的變化,偶然才發現雨已溼衣,花已落地.筆者以為這種解釋不確.詩中說:"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一"看"一"聽",表明作者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在探求.他看過,聽過,然而一無所獲.我們知道,殘花落地,是十分零亂的,聲音之微;一般也是聽不到的,倘或落花有"聲",倒是奇事.那麼作者何以如此下筆呢?試推想來,大概二人談話之中,觸及心中不快之事,默然相對.在這暫短的沉寂中,感到衣服已潤溼,方知下著細雨,努力去望天空,卻是一無所見.看到花辦在紛紛飄落,認真去聽,卻也聽不到半點聲響.這裡應是寫一種極靜的環境,以這種靜反襯出二人心中的不靜和無限憂鬱.這樣理解,全詩的氣氛與作者的心境才統一.此外,作者將要遠行,對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懷著依依惜別之情,所以觀察的格外細緻.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這是寫作者想象中的景象,由兒體的`細寫轉向巨集觀景緻的粗描.薄暮夕陽下,孤帆遠去;湖南碧草如茵,愈發勾起作者的情思.應該說,這情思是非常複雜的,有對朋友、親人的思念,有對仕宦生涯變化無常的感慨,也有對前程黯淡、事業無成的憂愁,還有孤帆遠行的寂寞,總之,作者設想著旅途上的景況和自己的心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東道可指嚴:七元,即東道主的省稱;亦可指東路上的故交相識,與作者的南行相照應.臨行之前,關照朋友,若遇到打聽我的知己,請轉告他們,我已被"青袍"所誤.儒生,是封建知識分子的代稱.按古代傳統觀念,瀆書人當以匡世濟國為己任.有一顆成就事業的勃勃雄心.但而今詩人一領青衿,官微職卑,滿腹雄才大略無以施展,仕途生涯坎坷不平.從這句詩中,我們看到詩人這裡既是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同時,也是對朋友們的勸誡,抒發了自己久抑心頭的憂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