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狄更斯的《雙城記》讀書心得

狄更斯的《雙城記》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狄更斯的《雙城記》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狄更斯的《雙城記》讀書心得

狄更斯的《雙城記》讀書心得1

最近,我讀了很多書,其中我喜歡的是狄更斯那本《雙城記》。

“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壞的年月,那是智慧的時代,那是愚蠢的時代……我們直接上天堂,我們直接下地獄”,狄更斯以這樣的句子,拉開了《雙城記》序幕。

我覺得銀行家羅瑞和律師卡頓有太多的相似之處,他們倆其實是惺惺相惜的,只不過卡頓隱藏的更深,直到最後,羅瑞才發現卡頓是個有感情的人,可是其實自始至終,卡頓一直就看穿了羅瑞那壓抑的情感,因為他自也是這樣一樣將感情深深隱藏起來的人,所以他很能看懂羅瑞的心思。也正因為這樣,卡頓才能覺察這個一向以“辦公事”自居的銀行家的感傷。故事剛開始時,卡頓就漫不經心的、毫不客氣的戳中了羅瑞矛盾的內心,當時羅瑞對他的表現是氣憤的,而當故事快結束時,他以真摯的口吻揭露公事公辦的人又有私情流露時,羅瑞感到的是意外,他看到了卡頓的另外一面,或者是卡頓本來的樣子。正因為惺惺相惜,卡頓最終才把轉移露西的記劃託付給了羅瑞,因為他們都是靠譜的人。

我們都是有才華、感情深厚的人,請不要因為一時的不如意,而消沉了自己的意志,也不要沉迷虛幻,給自己戴上假面;我們應該像卡頓一樣找到自己的光明,為之奮鬥。我們也曾態度滿不在乎,也曾懶散輕蔑,也曾彷徨漂泊,也曾走投無路,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沉淪,如果你沉淪了這將是最糟糕的時代,如果你為著光明兒奮鬥,用才華和情感獲取幸福,這將是最美好的時代!

狄更斯的《雙城記》讀書心得2

這本書篇幅不多,全書可以說就一個故事,但是又包含了很多的內容。有巴黎的社會矛盾,甚至還講述了一些法國大革命的過程。還有法律與公平的思考,人性的考量。包括達利與露西美好而又平淡愛情,卡爾登對露西深沉隱忍而又為之不顧一切的愛情。

侯爵這一章可以說是全書最為令人憤恨的地方,也是法國大革命之所以爆發的原因,貴族草菅人命,心狠手辣,對孩子毫無憐憫,對生命毫無敬畏。而侯爵的死,更是讓人看到民憤以無以復加,平民的反抗,革命的即將到來,雖然結局兩敗俱傷,但是還是給人看到希望。

達利的三次受審可以說是故事精彩所在,每一次可以說都是因為他的身份群引起的。倫敦受審,因為醫生和露西以及其他證人的證詞,他化險為夷。並且還結識露西,收穫一份美好的愛情。第二次受審可以說是靠著人性的美好公正與憐憫才成功的。第三次,當然沒能再次逃脫,因為家族的黑暗歷史(貴族身份),那些他家族曾經犯下的錯,沒有被時間洗刷乾淨,現在直指他的性命,即便他本是正真善良之人。最後,有人因為愛情,因為成全,因為諾言而視死如歸。卡爾登,死的雖然平靜無憾,但是還是讓人感動與心痛。

達利沒有錯,卡爾登也沒有錯,錯的是家族的恩怨積澱給了無辜之人,錯的是好不容易推翻了舊世界建立的新世界依舊是沒有公正與法制,想的只是報復和嚴懲那些舊時之人,這一點不知道是不是和新中國打地主有幾分相似,但是新中國更加法制,這也是進步沒有被摧毀的的原因吧。

一本書,像是讀了一個故事,又像是看了一場電影,又或是一個夢一般。譁然而又淡去。帶來一絲心頭湧動,帶走一片輕吟歎息。

狄更斯的《雙城記》讀書心得3

《雙城記》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寫的一篇小說,它是發生在巴黎和倫敦兩個城市之間的故事,所以叫雙城記,下面介紹主要人物及關係:

馬柰特大夫:故事主人公馬奈特大夫初次登場,即已是一具白髮蒼蒼,形容枯槁的活屍,一臺只會埋頭做鞋的機器,完全喪失了理智和感情。他給人從獄中搭救出來,“死”而復生,逃離曾經那樣虧待他的法國。五年之後,已經在倫敦僻靜的街角安居樂業,往時遭受迫害的陰影仍頻頻進逼,騷擾他的夢境。

露茜·馬奈特:馬奈特醫生的女兒,嬌小輕盈的漂亮身材,一頭豐厚的金髮,一雙和銀行的勞瑞先生的目光相遇時帶著詢問神情的藍眼睛,一個具有幼嫩光滑的奇特功能的前額。後和夏爾·達柰結婚。

夏爾·達柰:發育良好,模樣端莊,面龐飽受日晒,是一副年輕上等人的派頭,他的叔叔埃弗瑞蒙德侯爵曾憑御賜空白捕票斷送了馬奈特大夫的前半生。

德發日夫婦:巴黎聖安東區一家酒鋪的老闆,曾是馬奈特醫生的舊僕。他的酒鋪是革命團體祕密聯絡的據點,但是對太太欲將馬奈特大夫一家斬盡殺絕的密謀,他並未染指。

西德尼卡頓:利用貌似達奈的條件,李代桃僵,打破了德發日太太的瘋狂的復仇計劃

為了深愛的露茜,代替她的丈夫上了斷頭臺。

狄更斯的《雙城記》讀書心得4

這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作品。顧名思義,他記敘了兩個城市間的故事。整個故事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記敘了露茜以及她所愛的人們的悲慘命運。

作者創作這部小說的時期,正是英國和法國曆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國王和王后相信什麼都不會改變。”作者的這句話讓人發笑,覺得太天真太荒謬,而事實的確如此。在這兩個國家的首都巴黎和倫敦,人們痛恨國王和一切貴族,而巴黎情況更為嚴重。貴族們依其權勢將他們的仇人送進活墳墓——北塔監獄。主人公露茜的父親馬內特醫生,他僅僅因為知道了一個祕密。這部小說是圍繞露茜和她所愛的人們在巴黎和倫敦兩座城市間徘徊並斷送生命。巴黎人民在暴怒之下將國王王后和貴族們打入死牢——北塔監獄。用新型機器——斷頭臺將他們處死以解其恨。露茜的丈夫——查爾斯·埃弗蒙因為是貴族後裔而被打入死牢。可他並沒有傷害過窮人,他是無辜的。律師西得尼·卡登與埃弗蒙酷似。他為了露茜和其餘她所愛的人們依然代替埃弗蒙登上斷頭臺,並在最後希冀法國的明天會變得美好。

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是露茜。但我認為露茜的作用不大。她出現的次數不很多,也只說過幾句話。主要人物是她所愛的人們。他的父親馬內特醫生是法國沙皇統治時期苦難人民的代表;她的丈夫埃弗蒙原來是個貴族,而他從小受母親的教育,愛護窮人,幫助窮人。從小寄居英國,用自己的努力幹下一番事業。他代表了善良的貴族,他的朋友律師卡登為了拯救朋友付出生命的代價,被暴怒的人民送上斷頭臺。他和埃弗蒙都是無辜的,是長期被壓迫的巴黎人民害死了他,準確的說是壓迫人民的凶惡殘暴的.貴族們害死了他,他只是個替代品。他正代表了法國黑暗統治下正義無畏的人民。

這部小說用露茜和她所愛的人們揭露了法國的黑暗統治。而作者所在的英國何嘗不是這樣的呢?在小說結尾,卡登希望法國明天會變得美好。作者只不過是借卡登之口說了自己的心裡話。英國的美好明天正是他的希冀!

狄更斯的《雙城記》讀書心得5

在讀《雙城記》之前,看過網上某一些介紹,說《雙城記》雖是一本經典的小說,但因為其明確指出這段背景是法國大革命,於是對革命的表現就被認為是作者的寫作觀。而這正是對小說無數爭議的焦點。狄更斯在小說中除了以細膩的筆墨展示了貴族的殘忍,同樣也展示了革命群眾非理性的破壞。作者認為,革命是一種壓迫取代了另一種壓迫,一場直接濃重的血腥·替代了另外一場血腥。對攻佔巴士底獄以及對民眾的一系列描寫——血腥,殘忍,狡詐,惡毒是小說最為引人注目的地方。

我覺得作者為了表達自己感情思想,就刻畫了當時法國革命群眾的邪惡之處,體現他並不喜歡革命,甚至對革命的痛恨。他不瞭解革命所含有的意義,但是作者推崇主張讓愛來改變世界——這種愛,體現在小說中的包括親情,愛情,友情這種私人間的感情,也包括拋棄貴族,拯救蒼生的那種博愛。

讀了書後,個人喜歡卡頓,卡頓在小說被描述:“太陽悲悲切切,切切悲悲的冉冉升起,它所照見的景物,沒有比這個人更慘的了。他富有才華,情感高尚,卻沒有施展才華流露情感的機會,不能有所作為,也無力謀取自己的幸福。他深知自己的癥結所在,卻聽天由命,任憑自己年復一年的虛度光陰,消耗殆盡。”

卡頓這是個自甘墮落湮沒了自己的才華和青春的年輕人。而卡頓的墮落,源於自己對日漸墮落的社會的失望。他走上斷頭臺前曾說過,“我看到這個時代的邪惡,和造成這一惡果的前一時代的邪惡,逐漸為自己贖了罪而消亡。”

卡頓是悲哀的,也許他不應該被埋沒,是為世所迫,沒有人去幫助他,人們關注革命,加大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