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狄更斯《雙城記》讀後感

狄更斯《雙城記》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9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狄更斯《雙城記》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狄更斯《雙城記》讀後感

狄更斯的《雙城記》是我比較喜歡的作品,我反覆看了三遍。和他的其他小說的冗長鬆散相比,《雙城記》結構更緊湊,更嚴密,故事情節幾乎是一氣呵成。由於懸疑重重,讓人不忍釋卷,急於想知道結局。然而在謎底終於被揭穿,真相大白後,卻引發出讀者諸多的感嘆。

雙城,指的是倫敦和巴黎,這兩座分屬不同國度的城市。故事由臺爾森銀行的老員工洛瑞先生的一次特殊使命開始,把人帶入那個血雨腥風的動盪年代——1775年。那時,法國處於帝政時期,貴族階層專橫跋扈,底層民眾受到殘酷壓迫,民不聊生。這是法國大革命的前夜。

臺爾森銀行以其良好的信譽,成為一家百年老店。它的主店在倫敦,而在巴黎有它的分部。由於業務的需要,洛瑞先生時常要在隔海的兩座城市之間往返奔波。而這一次,他執行的是一項特殊使命——將臺爾森銀行的老客戶馬奈特醫生從巴黎祕密接回。18年前,馬奈特被人誣陷,僅憑一張空白逮捕令就被投進了臭名昭著的巴士底獄。在那暗無天日的地方過了整整18年,馬奈特醫生因絕望而精神失常,奄奄一息,最後被當做死人丟棄,才撿回了一條性命。全書的第一部《復活》,講述洛瑞在巴黎的酒店老闆德發日夫婦的幫助下,讓馬奈特父女相逢,並將其成功帶回倫敦,從此過上正常的家庭生活。洛瑞也成為這家人一輩子的朋友。

接下來的第二部《金線》,是全書中相對比較溫馨的章節。

在露西的悉心照料下,馬奈特醫生漸漸康復,後來做回了老本行,成為遠近聞名的醫生。五年後,在一場官司中,露西和流亡貴族達內相識。達內被指控為危害英國安全的法國間諜,馬奈特父女作為證人傳喚。在律師的辯護下達內無罪釋放,後與露西相愛,並結為夫妻。當一對熱戀中的情侶沉浸在自己的幸福當中時,他們的父親卻備受煎熬,幾乎舊病復發。靠著堅強的毅力,他很快恢復了理性。而女兒女婿對此卻渾然不知。

達內是法國某侯爵的侄子,他同情窮人,痛恨封建專制制度,自動放棄了繼承爵位,隱姓埋名來到英國,和露西結為夫婦後過著平靜的生活。轉眼又過了若干年,他們的女兒小露西九歲了。這一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不久,法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相繼被送上斷頭臺,法國貴族們紛紛逃亡。達內的僕人被控盤剝鄉民,關進了監獄,向他發出求救信。為了證明僕人的清白,達內不顧個人安危趕赴巴黎。他的此舉在那場如火如荼的大革命中,無疑是飛蛾撲火。很快達內就被革命者抓住投進監獄,等待他的,是死亡。故事進入了第三部也是最跌宕起伏的一部——《暴風雨的蹤跡》。

為了營救女婿,使女兒不失去丈夫,外孫女不失去父親,馬奈特醫生拖著年邁體弱的身體,帶領全家來到了曾給他帶來噩夢的巴黎。由於他的巴士底獄囚犯的經歷,他成為英雄,備受革命者尊敬。在第一場審判中,達內被成功獲釋。然而,就在同一天,他又被抓回去,指控他的,是德發日夫婦。在第二次審判中,驚天案情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線索來源於德發日帶領革命者攻打巴士底獄時發現的一封馬奈特醫生的親筆信,那裡詳細記載了他的冤情,那還是他在精神尚未失常的時候寫的,可他萬萬想不到,有朝一日這封信成了將自己女婿打入地獄的有利證據。

當年,馬奈特醫生還很年輕,一天被埃弗瑞蒙德侯爵兄弟“請去”為一位年輕女子看病。那年輕女子被侯爵汙辱,以致發瘋並含恨而死,她的弟弟報仇失敗也被殺死。這個貧苦的家庭一夜間家破人亡。目睹這一人間慘劇,正直的馬奈特醫生選擇了告發。然而,那時候的貴族是可以草菅人命而不被判罪的。馬奈特醫生卻被以一張空白逮捕令投進監獄,從此,他的噩夢開始了。18年暗無天日的牢獄生涯,歷經千辛萬苦,九死一生,他終於脫離苦海,帶著一顆傷痕累累的心回到英國。他以為從此會和女兒過上平靜的生活。可是就在女兒結婚的前夜,馬奈特醫生才從女婿嘴裡知道了他的`真實身份:他姓埃弗瑞蒙德,是他的仇人埃弗瑞蒙德兄弟之兄長的兒子!在那一刻,他的神志出現一過性的混亂自然在情理之中了。不過為了女兒的幸福,他決定把這個祕密爛到肚子裡。畢竟達內是無辜的,他是個正直善良的青年,並且早已脫離了那個罪惡的家庭。

在法庭上,德發日夫婦把這個祕密公佈於眾,讓民眾的情感急轉直下,紛紛要嚴懲這個流亡貴族。之所以德發日夫婦對達內深惡痛絕,是因為,德發日太太是那個受害家庭的唯一倖存者——那可憐姐弟倆最小的妹妹。她的這一生唯一的使命就是復仇。大革命時期她打著正義的旗號濫殺無辜。埃弗瑞蒙德家族是她不共戴天的仇敵,儘管侯爵兄弟倆都已被殺,她還要將他們斬草除根,甚至連達內的妻兒也不放過。

在這樣的大情形下,馬奈特醫生是無能為力的。陷入絕望中的他舊病復發,終日甚至昏沉,露西成天以淚洗臉。誰能拯救這個家庭於危難之中?圍繞著馬奈特一家展開積極營救的,有熱心敦厚的洛瑞先生,有忠實剛正的女僕普洛斯小姐,以及粗俗直率的盜墓賊傑裡。不過,書中較為濃墨重彩的一個角色,是西德尼.卡頓。卡頓是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助理,在該書的第二部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在多年前的那場官司中,他是達內得以獲釋的關鍵人物。他和達內長相酷似,然而兩個人的性格卻大相徑庭。達內是個外表整潔、正直高貴的人,而卡頓給人的印象卻是玩世不恭,不修邊幅,而且嗜酒如命。當兩個人同時愛上露西時,女孩感情的天平自然傾向達內。從此卡頓把對露西的感情隱藏在心裡。他只要露西依舊把他當做朋友,一年當中能夠允許他登門拜訪幾次就足矣。

在這一家陷入絕境時,卡頓來了,就像是他們的救星。他沒有別的辦法,唯一的優勢就是,由於和達內長相酷似,他可以買通獄卒,作為達內的替身走向斷頭臺。他的確這樣做了,而且做得義無反顧。他對露西的愛,愛得深沉,愛得忘我。臨死前他默誦道:“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凡活著信我的人,也永遠不死。”這一段描述非常感人,催人淚下。

該書的人物中,馬奈特父女、達內、卡頓等人代表著“善良”,埃弗瑞蒙德侯爵兄弟代表著“邪惡”,而德發日太太則是“仇恨”的化身。故事以侯爵兄弟的滅亡、德發日太太的失敗和馬奈特全家的勝利逃離而告終。在愛恨交鋒、善惡博弈中,愛終將戰勝恨,善終將戰勝惡。這大概就是作者一貫主張的揭惡揚善的創作意圖吧。通過閱讀該書,也對法國大革命的那段歷史有了新的認識。

狄更斯在這部小說中沿襲了他慣常的辛辣、幽默和生動的筆觸。他把令人聞風喪膽的斷頭臺形容為“吉蘿亭”女子,“所有和吉蘿亭接吻的人,只消伸頭朝那小窗口裡看上一眼,就會咔擦一聲,掉進口袋”;描寫臺爾森銀行的因循守舊也是讓人捧腹:“每當僱用一個年輕人進倫敦臺爾森銀行,他們總是把他藏起來一直放到老,像塊乾酪似的把他藏到一個陰暗角落裡,直到他渾身有了十足的臺爾森味,長滿斑斑青黴。”類似種種精彩寫法不勝列舉。狄更斯不愧是語言大師,他的小說直到現在讀起來仍舊有著現實意義,因此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