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大綱

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1

初次看到賽格林的《麥田的守望者》時,就很好奇,守望麥田的人會是什麼樣子。我想一定是描寫有一大片一大片的麥田,然後在那兒蹲著那麼一個人兒,謂之守望。然而讀過此書,我才知道,賽格林所描繪的世界裡,沒有麥田,但麥田在理想裡,一直都在,而主人公也一直在他的理想裡守望著。

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

剛開始,我和大多數人一樣,覺得霍爾頓只是一個玩世不恭的少年。但漸漸地,我發現,他還是一個擁有理想的少年,他的理想讓我感動。因為霍爾頓的理想不論及錢財和地位,也不能說偉大,他只是希望擁有一片緊臨深淵的麥田,看一群天真的兒童在共同玩耍,做一名麥田的守望者,隨時準備救起將要滑落深淵的孩子。簡單的很,簡單到足以被世俗的慾望所吞噬,卻讓我的心為之一振。如此樸素的理想,在當今物質世界中顯得那麼不現實,令人不禁要嘲笑一番,卻也令人肅然起敬。

理想是目的。我們以人的目的來判斷人的活動。目的偉大,活動才可以說是偉大的。契訶夫這樣說。

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2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我的職務就是在那裡守望……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霍爾頓

在午後的空氣裡讀完《麥田裡的守望者》,明媚的鵝黃底色封面,塗著一綹綹橙紅碧綠的火焰,就像青春本身給予人們的印象。但我讀後卻被一種灰色基調的情緒所籠罩,呼吸著逼仄的氧氣,莫名的悲愴襲上了方寸靈臺。

他是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因為他所做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話”。他的成績也是那樣的糟糕,幾乎沒有人喜歡他。他就是書中的主人公——霍爾頓。

他討厭偽君子,卻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討厭電影,卻又不得不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去那裡消磨時間……他沒有真正的好朋友,只有骯髒的阿克萊、表裡不一的斯特拉德萊塔等室友。他厭惡他們,卻又很無奈,因為他無法改變現狀。他看不慣周圍的世道,所以他苦悶、彷徨,自己的煩惱也只能自己扛著。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大人總希望他像哥哥一樣出人頭地,可是他只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站在懸崖上,捉住不斷奔跑的孩子。他有自己的思想,即使那想法在那汙濁的世道變得那樣的細微渺小。

他是明智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他的樸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少有的。雖然他的有些思想還比較幼稚,雖然他有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他反抗現實、嚮往美好世界的純潔的一面是不可忽視的。

“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這是霍爾頓的理想,純潔的理想,可愛的理想,這樣的理想也許並不遠大,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難道不需要這樣的守望者嗎?雖然每個人的心中或許會有一種一劍寒九州的英雄主義情結,但還是像霍爾頓這樣做一件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吧。

守望是一種情懷,一種勇氣,又飽含著一份期待。他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守護一種美好,這才是真正的善良,這種善良讓霍爾頓在頹廢中也顯得那樣的可愛,就像在一片沼澤地中讓我們看到了閃光著的美好的東西。

其實,善良的人性往往只在頹廢中發光,但這一束光是微弱的,因為,骯髒的東西迷惑了我們的眼睛,然而我們卻無能為力。如果我們撥開那一層瀰漫在眼前的烏雲,這束光,也許會更加閃耀!

後記:還是一片麥田,只不過位置已經跨越了一片太平洋。這裡,誰又在守望?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3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當年輕時,可以為崇高的理想而選擇光榮的死;當年老時,可以為崇高的理想而選擇卑賤的活。”看完後很感動,在心靈深處尋到了一絲共鳴,於是那些日子裡,總是會一個人,想起很多,走過的路,經過的事。有一次,看《愛在哈佛》整整看了一天一夜,默默地流淚,又有一天,看完一本小說時,熱淚盈眶。我知道,有些東西已經被深深地喚醒了,可能再也無法回到那無風無雨的初衷。

我想說的是《麥田裡的守望者》,他的作者叫塞林格。在這本書中描寫了這樣一個少年,他幻想有一片緊鄰深淵的麥田,一群天真的兒童在其間玩耍,而少年的願望就是做一名麥田的守望者,隨時準備救起將要滑落深淵的兒童。有人看完之後譴責少年的玩世不恭,可是這位少年並非沒有理想。守望,對於人生,對於世界實在有著太大的意義。麥田裡有著各種各樣的樂趣,真的,善的,美的,而崖下卻是物慾橫流的深淵,充滿黑暗,缺少真誠、依賴與支援,生命需要守望者,就想森林需要護林人一樣,儘管他們的身影總是寂寞的。他們寧願固守自己的精神園地,去開墾,去發掘,他們始終與時代的潮流保持著一種距離,一定的守望距離。他們是現實的智者,用自己的智慧去看透世間百態,但他們並不是旁觀者。他們是寂寞的、孤獨的,又是崇高的、美麗的,因為人類需要這樣的守望者。

現在不是麥收的季節,我無處去尋找金黃的麥田來體驗守望的感覺,但他們是時代的目擊者,在沒學會走路時就選擇奔跑,在沒學會說話時就開始想歌唱。然而,時代不會因為誰的不滿而停步,更不會因誰的憤怒而失去他自己的方向。如果生活是塞林格的麥田,我希望我們這一代就是那些在麥田裡奔跑的孩子。這本小說是在為一個孤獨的守望者唱著讚歌,並不是只有高尚才能衍生高尚,高尚同時可以由卑微產生。當一個人因某個高尚的目標而卑微地活著時,誰又能說他不是高尚的呢?

記起一些遙遠的語句,“當我笑著流淚,我才能懂得回憶是如此的珍貴,所以當我說起回憶和失去的時候,已經有死亡的味道慢慢飄了過來。”其實,生命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雖然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但其實每個人的靈魂都是孤獨的,由此才會衍生出各種無止境的慾望,因為孤獨,即使我們身處歡樂中,也可能並不懂得什麼是幸福。朋友說,失去才知道什麼是幸福,是這樣嗎?如果在失去的時候才感到,那實在是一種過濾,把美好帶走把憂傷放大的過濾。這樣的過濾總是像一把尖銳的刺,深深地紮在身體裡,讓你的每一次輾轉都鮮血淋漓。於是,我們寧願孤獨著,只為自己找一塊無痛無癢的淨土,在那裡安靜地消耗著生命。

可是,即使是孤獨者也會發現,生命中有太多的遺憾,並不會因為自己的`與世隔絕就不發生。即使是孤獨者也會飽嘗孤獨所釀造的苦酒,在那無人關懷、無人問津、無人遇見的時候。所以,我們都需要守望者,守望著自己的靈魂不要落下懸崖,走進深淵。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的守望者,以便在世事的浮躁裡能夠找一份自我,不迷失本性,在喧囂蕪雜的現實誘惑中還有一片屬於自己的精神樂土。如果放棄了守望自己精神的權利,也就等於放棄了生存的權利,放棄了自我的權利。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一本可以讓人一口氣讀完而能掩卷沉思的書,提醒自己能夠始終不渝地作為自己的守望者,用自己的身心去填補守望的距離,無論何時何地,都給自己留下一定的守望空間,守望時空,守望自己,守望理想。

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4

今天,我從書店裡買了一本《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本書的主人公霍爾頓出生在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但他卻不願意讀書,在一次他被學校開除後,他沒敢回家。第二天,等他父母出去後,他回到了家,向妹妹述說了自己要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

守望並不是等待,一個人守望自己的夢想,當他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他都會勇敢地去面對,頑強地去克服它,才能走向成功。書中的霍爾頓,雖然心中有夢想,但他卻沒能去實現。

守望只是做人的一種追求,如果不付出,不努力,是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對於這一點,我是有教訓的。在一次競選跳繩比賽的隊長時,我落選了,我失望地回到家中。媽媽知道了,對我和藹地說:“不要放棄自己心中的夢想,努力地爭取同學們對你的信任,在學習中,要與同學多教流,在生活中,互相幫助,你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在以後的日子裡,我與同學互相幫助,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我耐心地幫助他們解決一個個的問題……漸漸的,我被同學們所接受,受到了他們的尊敬,對學習充滿了自信。終於有一次競選中,我獲勝了。因為我能為實現夢想而高興。在現實中,我們不要向霍爾頓那樣。

守望夢想的力量是強大的,讓我們去感受這份濃濃的力量。夢想要追求,更要守望。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堅持去克服它們,最終獲取成功。

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5

讀《麥田裡的守望者》有感"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望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麥田裡的守望者》通過第一人稱以一個青少年的說話口吻,生動而細緻地描繪了一箇中產階級子弟的苦悶,彷徨的精神世界,從主人公這一個側面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追求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荒蕪的社會風氣,道出了資本主義的實質。主人公霍兒頓是我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為數不多的反面形象之一。他的性格深受資本主義社會的耳濡目染,既有醜惡的一面,也有反抗現實,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純潔的一面。

書中,霍爾頓是一個不肯用功讀書,整天鬼混的沉淪少年,他為什麼不肯用功讀書?難道是資本主義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不需要讀書嗎?看一看霍爾頓所處的環境,便不難明瞭。學校裡的老師和他的家長強迫他讀書,只是為了讓他"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帳卡迪拉克",學校裡的老師大部分是勢利的偽君子,連他起初所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師後來發現也可能是個搞同性戀的,而這位老師對他說:"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的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原為某種事業卑賤的活著。"老師的諄諄教導卻是一條滲透著濃厚利己主義和功利主色彩的資本主義信條,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霍爾頓又怎能找到可貴的精神寄託或崇高理想呢?他不願意與他們同流合汙,自然也就無法好好讀書,他的不用功表面是頹廢,沉淪,實質上是對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的最無情的揭露。

作者把霍爾頓身邊的人,全都描繪成"假模假式"的人,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想逃離這個噩夢般的現實世界,到偏遠的小山村去遁世,但要真正這樣做是不可能的。他最討厭看電影,但百無聊賴中又不得不在電影院中消磨時間;他討厭愛慕虛榮而又毫無主見的女友去又迷戀她的美色,;他看不慣這個世道,卻無法改變;他甚至痛恨自己,卻沒有參照的標準來改正自身缺點(亦或是說沒有毅力),這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註定了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中,霍爾頓只能用幻想解脫自己,自欺欺人,最後仍妥協於他所深惡痛絕的社會,繼續陷入矛盾的漩渦,無法自拔。

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6

泛一隻輕舟,撩開歲月的漣漪,是靜月星輝下的旖旎,柔柔盪漾著純美的輕影。菁菁年華是綠色的芬芳,流溢在青埂間,訴說著不老的夢。

青春一詞,念來口角噙香,心神怡樂,帶了點張揚還帶了點叛逆,似是一株不服管束的嫣朵,擠著掙出花苞,要在麗日下舒展鮮活的生命。是的,那青青麥田裡旋舞著霍爾頓的離經叛道,他被學校四次開除,就此撐開自我內心的旗幟,向成人發出鄙夷的聲音,哪是大人最反對的,他便往哪跳。他看不慣資本主義世界的種種醜惡,厭惡偽君子,可又在一次次叛逆舉止中愈走愈遠,染上惡習,最後在苦悶中向現實社會妥協,成不了真正的叛逆,為心靈附上一個沉重的枷鎖。

故而青春也是在徘徊中前行的,並非一路春和日麗,也會有陰雨雷電。我們會在一次次衝動後茫然若失,反覆逼問自己真要這麼做嗎?在叛逆與激動後又是一陣無助與孤獨。青春的美麗不是在一帆風順中成就的,而是一次次蟬蛻後的成熟。青春的美麗當然也少不了夢想與希望。

載著心的翅膀,飛向自己的理想,在成長阡陌畔種下願望的小苗,滿心期待地守候其旁。那曲廊迴風處飄搖著“良辰美景耐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的戲音,是吳語柔糯沉醉了堤柳暗花;那落日小巷口演繹著人煙市肆的繁華,便也攜一串銀鈴,留下安詳的回聲;著一條淺紫色秀白蘭花的旗袍,在瓷盞爐煙前細數心事。這一切是我如茉莉花般的夢,細碎溫潤,尋覓著嚮往的恬美。

在沉澱中漸學會了收斂,知曉何為成熟。在世俗的大染缸中,難免會沾染些塵濁,孰能無垢?便也學會假意逢迎,面具行步。如書中所言:“我經常要對別人說‘很高興見到你’,儘管我見到他們根本不高興。”可是成熟並不能將往昔的純美散失,不可讓成熟將我們淳樸的靈魂脫離身形,更不可成為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可是,為抵制侵攘,我們也並不要成劍拔弩張之勢,不分對錯一概拒之,與社會格格不入。

菁菁年華,有繁花悠然而放,在優雅的行步中採擷芬芳。

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7

在圖書館裡,我無意中發現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裡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麼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麥田”是最具象的一個,金黃、廣袤、視覺和心理上的無限延伸。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這樣的環境,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孩子們真的不知怎麼了?教育怎麼了?肆意浪費自己的青春從不後悔,但他們真的不知道:青春禁忌遊戲!難道真的是本性難以改變?

作為教育工作者,二十多年來,我也一直在追求“守望者”的理想,看著一個個孩子眼看著跳進懸崖,一次次地伸手去拉他們,本本分分地盡好自己的職責。我挽救了多少將要跳進或已經跳進懸崖的孩子(儘管只是在我所教的過程中),我已經記不清了,只是很多年以後,他們還有他們的家長都還在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感謝我。這我已經非常滿足了。

現在我又遇到了一群這樣的孩子,不遵守學校紀律,我行我素。晚上通宵達旦出入網咖、酒吧。頭髮染色,隨意曠課,和書中那一群渾渾噩噩度日的孩子並無二致,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我已經不能最大限度地糾正他們的思想,現在只能在有限的空間裡做好“守望者”了,不能當一個罪人。想想我們身邊,看著一個個誤入歧途的迷失羔羊,我竟然無能為力,做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能力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不說又是一個悲劇,造成這個悲劇的罪魁禍首又是誰呢,誰敢站出來為這些買單?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著混混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菸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酒吧、卡拉OK開始人流如潮,網咖、遊戲機房中學生不斷,所謂新新人類瘋狂地迷戀上了毒品……

主人公的願望:麥田裡的守望者。我的願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乾的就是這個。”

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難道我們年輕人就該讓生活變得如此混沌?是的,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就讓書中主人公的這句話當作我讀後感的結束。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吧!

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8

近來,我讀了《麥田裡的守望者》這篇小說。小說的背景是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當時,美國處於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剛剛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社會的失落情緒中,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菸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為在他的心底,一直還存有一個美麗而遙遠的夢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時代。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地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與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有些相像。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理想、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了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墮入平庸。

我認為,越是在這樣一個多變的時代,我們越是要堅守自己的理想,集中精神瞄準前方,做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

評語:小作者從《麥田裡的守望者》感悟到理想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孩子!我堅信,小作者一定會如雄鷹一般展翅高飛!

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9

《麥田裡的守望者》講述的是一位出身富裕中產階級的十六歲少年——霍爾頓在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之後,不敢貿然回家,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酗酒……

這本書出版後,在社會和文學界產生巨大的影響,也受到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有人認為小說主人公完全是一個反面人物,滿口髒話,書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就是“混賬”,而且他抽菸,酗酒,讀書不用功,在世俗的眼裡,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孩子。但也有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認為這本書寫出了他們的心聲,同時一些成年人也認為這本書是很好的瞭解青少年的途徑。

個人更贊同後者的觀點。霍爾頓外表看起來是一個不良少年,但他的內心十分敏感也很善良,他對假模假式的人深惡痛絕。他會關心公園裡湖水結冰了,原來湖面上的鴨子去哪了,湖裡的魚怎麼辦。他會注意到一個女孩子下棋時總把國王放在最後一排,而且把這件事一直放在心上。一部優秀的作品總能在細節處將人物特定的性格展現的淋漓盡致。

霍爾頓小時候有一個非常要好的小夥伴,叫做琴·迦拉格,就是那個下棋時老是把國王放在最後一排的女孩,他們倆多年未見。當霍爾頓聽說自己的室友斯特拉德萊塔和她約會時,他想見見琴,卻有不敢去,而且他對這件事耿耿於懷。這正刻畫出一個青少年特有的心態。

書名《麥田裡的守望者》出自霍爾頓的一個白日夢:他幻想著懸崖邊有一塊麥田,裡面有很多小孩子在四處奔跑,而他的職責就是在懸崖邊守望,一旦有小孩在向懸崖邊奔來,他就上前把他抱住。他就是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多麼美好卻是幼稚而可笑的理想!

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10

一篇幾千字的童話,不同於那位美國隱士塞林格筆下的那個歷經磨難的叛逆少年,守望麥田的主人公只是一個不起眼的稻草人,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稻草人,告訴了我什麼是堅守,什麼是守望者不變的信念。

“從來到麥田的第一天開始,稻草人就一動不動地站在麥田裡。它歪著帽子,披著一身破衣,靜止中微風撫過,於是它順勢揮手,趕走了啄食麥穗的鳥群。”這便是作家薛濤筆下的那派悠然的田園風光,那個永遠恪盡職守的稻草人。

稻草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麥田最美,我是麥田的主人。”也正是這樣的信念讓它一動不動地守護著麥田,守護著在麥田辛苦耕作著的主人。

陪伴稻草人的是一隻烏鴉,故事中的另一位主人公,一個同樣堅定的守望者。只不過它堅守的不是麥田而是傍晚時分在農舍上空飄過的那一縷炊煙和炊煙盡頭的那一片藍天。於是烏鴉一次次帶著那“炊煙最美,炊煙畫出來藍天”的信念飛向高空,到煙消雲散的地方尋找它的蹤跡。飛翔,落下;落下,飛翔……沒有結果,但卻堅守著信念,樂此不疲。

不同的堅守卻有著同樣的痴情和執著,故事中的它們詮釋著對信念的堅守,守望的執著,讓我感嘆。兩位守望者相互陪伴著迎來了金燦燦的秋天,又迎來了光禿禿的冬天,雖然麥田中麥子已經收割,而稻草人的堅守依舊,依然堅持一遍遍重複著“我是麥田的主人,麥田最美。”整個冬天農舍裡燃燒著麥秸,每天稻草人都陪烏鴉一起守望著那一縷縷炊煙,看著它一次次追逐炊煙的痕跡;烏鴉也陪稻草人守護著麥田,等候著春天。但是直到春風吹來,炊煙絕跡,它們卻沒等到主人的再次耕作,沒有等來一片嶄新的麥田,主人將要離開,離開這片他也曾痴情堅守過的麥田。最後的時刻稻草人請求主人將它和那片麥田一樣化成一縷炊煙,讓他永遠守護著那片麥田。

當最後的那縷炊煙越過農舍上空的時候,烏鴉也開始了它最後一次的飛翔,它追尋著那縷炊煙,也追尋著它的信念,直至死亡。

故事有了一個悲情的結尾,而當兩位守望者傾盡了生命堅守住它們的信念的時候,它們的精神也因它們對信念的執著而成了永恆。堅守住信念於是生命便有了光輝。

守望者總能令我感動,我崇敬堅守著講臺勤勤懇懇的老師,我深愛堅守著家庭不求回報辛勞工作的父母,我還敬佩那些堅守崗位默默奉獻卻不為人知的人們。

有信念,才有堅持,有信念的人才能在不斷跌倒中爬起。堅守著信念的隱士遭世人遺忘卻仍可以居於陋室卻樂而忘憂;堅守著信念的歷史探索者遭受反對卻仍可以堅持自己的主張;堅守著信念的科學家面對一次次的失敗仍然廢寢忘食而不懈探索。

因為堅持要讓光明走進千家萬戶的信念,愛迪生在遭遇一千多次失敗後發明了白熾燈;因為堅持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信念,在面臨生活艱苦“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的情況下仍能寫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絕句;因為堅持大同社會定會實現的信念,在周遊列國屢遭排斥之後,孔子仍堅持自己的主張,其思想最終受到世人的傳承。

守望不一定會有結果。但若是沒有對信念的堅守就一定不能成功,堅守能讓生命更高大,讓生活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