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範文

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篇一: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

那天去書店,我從一大堆世界名著中挑了一本很薄的書,名字叫《麥田裡的守望者》,在我拿起這本書時,我沒有想到這麼薄的一本書會對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使我感觸很深,我覺得這本書的形式和內容都很出色。

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範文

美國的五十年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二戰的陰雲尚未散去,冷戰硝煙又起。一方面科技發展迅速,而另一方面,人們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在自己無力改變的社會大背景下,過著混混噩噩的生活。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霍爾頓就是其中的一員,他抽菸酗酒,不求上進,但是,他還不至於淪落到吸毒,群居的地步,因為在他心底,一直還存有美麗而遙遠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家,這個時代正處於科技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反。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新時代的孩子,自然已經習慣了困惑和煩惱,但是我們應該集中精神看準我們的前方,我們的路,我們應該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篇二: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

《麥田裡的守望者》於1951年首次出版。六十年過去了,這本小說依然受到各個年齡層讀者們的歡迎。這本小說的主人公是一個16歲的男孩,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作品就是一個典型的“青少年小說”。大部分的青少年小說裡,主人公會從自身的經歷中有所收穫,而《麥田裡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自始至終都懵懂困惑。有人說其實滿世界都是霍爾頓。16歲的霍爾頓,30歲的霍爾頓,60歲的霍爾頓……他們看透了世界的平庸,但又無力超越這平庸。他們無力成為“我”,但又不屑於成為“他”。今天,讓我們翻開《麥田裡的守望者》,感受青春年少時的困惑與焦慮。

小說以霍爾頓的自述展開,生動細緻地描繪了他從被學校開除到紐約遊蕩的三天裡的所見所聞和苦悶仿徨、掙扎糾結的內心世界,尖銳地批判了成人社會的虛偽和做作。霍爾頓很孤獨,抱怨憎恨著他生活的社會,找不到真正理解他的人。他最記掛的是妹妹菲比。他跟妹妹感情很好,總想著保護這個天真無邪的女孩。

這種保護欲正是霍爾頓性格的標識。他愛護菲比,不僅僅因為她是自己唯一的妹妹,更因為他知道長大後的成人世界多麼可怕。菲比問他將來長大了想做什麼,霍爾頓說:“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小說作者傑羅姆·大衛·塞林格生動細緻地描繪了青少年時期人們的不安和焦慮,而霍爾頓這個叛逆少年的形象也成為一代文學經典。當你讀這本小說時,你會被霍爾頓的品質打動,進而更加欽佩他,或許愛上他。

  【篇三: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

主人公霍爾頓,一個性格複雜而又矛盾的青少年,帶著滿嘴的汙言穢語走進了我的視線。他的憤世嫉俗思想引起了消極反抗,他認為成人社會裡沒有一個人可信,全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他渴望的是樸實和真誠,但遇到的全是虛偽和欺騙,而他又無力改變這種現狀,最後不免對現實社會妥協,甚至想逃離這個現實世界,到窮鄉僻壤去裝成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但他有一顆純潔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為了保護孩子,不讓他們掉下懸崖,他還渴望長大成人後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發出“救救孩子”般的呼聲。總之,他是個孤傲掙扎的人,但他又是個要求世界完美的人而又無奈屈服於現實的人,這個矛盾著的人的那顆善良而又不安現狀的心在狂跳,在淌血,我的眼裡貯滿同情的目光。

霍爾頓的所作所為、言語行動竟然像是我們身邊走過的“他”:憤世嫉俗,玩世不恭,卻又認真執著、充滿愛心的愣小子,他時而獨自胡言,時而大聲發洩,他的那顆躁動著的青春氣息的心。

讀小說,我似乎讀到了青少年在跋涉人生途中的迷茫與不滿。反顧我們當下生活中,有沒有霍爾頓這樣的掙扎者?一定不少。青春期的迷茫是必須面對的。每個處在青春時代的人,也許就是一個個霍爾頓。他們走過不少彎路、窄路、險路,甚至懸崖峭壁,然後再在苦苦的掙扎中站立、疾走、迅跑,最後踏上人生的康莊大道。也許手腳損傷,也許頭破血流,也許心力交瘁,但終於會走過來,臉上浮起了堅毅的笑意。

《麥田裡的守望者》正是青少年迷途中的一束曙光,青青春路上的行動指南。霍爾頓們的迷茫與失落永是成長中人們的迷茫與失落,但願現實中的霍爾頓們終會糾正行程中的偏差,快速步上人生正軌,大步流星的行走在人生征途上。

  【篇四: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

如何讓我夢到你,在甜蜜的這一刻,或許,冥冥之中已然註定,讓我們此刻相遇,我似一株會時正放的花木,穿越時光的甬道,長在你必經的路旁,千年、百年,陽光下,麥田裡奪目的金黃在湧動,我明瞭,你已走近,而這株喬木,不顧顫抖的紛葉,傾身細聽……

那個冬天,我15歲。霍爾頓,穿風大衣倒帶鴨舌帽的男孩,不知何時,已悄然埋進我心裡,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也不住油然而生。

第一次來到麥田,我如那飛天袖間的花朵,即便陶醉,卻要我如何能釋懷於地面。霍爾頓,一個痛恨電影的人,卻經常望著電影螢幕消磨時光,一個厭惡繁華世界的人,卻還要獨自在人海漂泊流蕩,一個看不慣資本主義醜惡世界的人,卻沉湎於其中,無可自拔,一個經歷過風雨的人,卻一次又一次的墜入深淵,也許吧,或許時間的沉澱長久了,默然的夾縫也會產生,爆發聲終究響徹,如是,當他下定決心遠離繁華,致遠與寧靜之時,卻又屈服的再一次,再一次等待重複命運的到來,說實話,霍爾頓,我弄不懂,也猜不透。

帶著好奇,第二次踏入這片麥田,此情此景,已不生疏。“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歇”,天氣如是,況亦為劇情矣!就這樣,在悲歡與喜悅交織融繞的破曉時刻,《麥田》我瞭解你了,霍爾頓,我也懂你了,你這個不求上進、抽菸、喝酒、早戀的“壞孩子”,卻在無意之中成了資產階級時代的偉岸的巨人,你手中的筆該是那魯迅先生所說的武器,刺殺了一個又一個資產階級黑暗者的心靈,你的批判正帶著強烈的諷刺色彩滲透人類靈魂中最貪婪、醜陋的死角,老實說,霍爾頓,我敬佩你,崇拜你,更是讚揚你。

而後,我像一支一發不可收拾的令箭,攜著深深的迷戀,再一次投入麥田的懷抱,此時,已不再湧現出小女孩稚氣的崇拜,因為我知道,他已播入我心靈深處,那道藤蔓似的麥穗在我內心狂熱處不停地滋長、蔓延。

  【篇五:讀麥田的守望者有感】

《麥田裡的守望者》講述的是一位出身富裕中產階級的十六歲少年——霍爾頓在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之後,不敢貿然回家,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夜總會,濫交女友,酗酒……

這本書出版後,在社會和文學界產生巨大的影響,也受到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見。有人認為小說主人公完全是一個反面人物,滿口髒話,書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就是“他媽的”和“混賬”,而且他抽菸,酗酒,讀書不用功,在世俗的眼裡,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孩子。但也有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認為這本書寫出了他們的心聲,同時一些成年人也認為這本書是很好的瞭解青少年的途徑。

個人更贊同後者的觀點。霍爾頓外表看起來是一個不良少年,但他的內心十分敏感也很善良,他對假模假式的人深惡痛絕。他會關心公園裡湖水結冰了,原來湖面上的鴨子去哪了,湖裡的魚怎麼辦。他會注意到一個女孩子下棋時總把國王放在最後一排,而且把這件事一直放在心上。一部優秀的作品總能在細節處將人物特定的性格展現的淋漓盡致。

霍爾頓小時候有一個非常要好的小夥伴,叫做琴·迦拉格,就是那個下棋時老是把國王放在最後一排的女孩,他們倆多年未見。當霍爾頓聽說自己的室友斯特拉德萊塔和她約會時,他想見見琴,卻有不敢去,而且他對這件事耿耿於懷。這正刻畫出一個青少年特有的心態。

書名《麥田裡的守望者》出自霍爾頓的一個白日夢:他幻想著懸崖邊有一塊麥田,裡面有很多小孩子在四處奔跑,而他的職責就是在懸崖邊守望,一旦有小孩在向懸崖邊奔來,他就上前把他抱住。他就是想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多麼美好卻是幼稚而可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