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課程教案(15篇)

幼兒園課程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課程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課程教案(15篇)

幼兒園課程教案1

女人穿衣與幼兒園課程

幼兒園課程,很多人非常痛恨說到、甚至是聽到。因為,它給很多的園長、教師帶來了痛苦。雖然我們很樂意、很努力地在做著其中的一些工作。但我們始終困惑?課程,這麼大的事,是我們基層的幼兒園能做的事嗎?

女人穿衣,是女人永恆的話題。

今天,我想就這兩個,我們這群女人們所痛恨、所開心的話題放在一起談一些自己的想法與做法。

一、身材優缺點,既定課程之利弊

市場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衣服的海洋。女人們根據自己的身材條件、錢包厚度、喜好

風格,在五光十色的海洋裡挑啊、選啊。大家有著同一個目標——美麗。但大家的選擇一定是多樣的。幼兒園的目標是共同的——孩子的發展,但我們的課程應該是怎樣的呢?

幼兒教育的百花齊放,就像一個眼花繚亂的服裝市場。我們必須用心挑選。我們的上級部門根據地區的特點,為我們做了第一次的選擇——《建構式課程》。建構式課程不是一件、或幾件衣服。是一條服裝街,是一個有一定範圍,但選擇度較大的一批服裝。我們還面臨著二次選擇,即如何執行課程。在眾多的幼兒園中,我們都在努力做著課程的執行。我這麼說,有的人可能就會一副不屑的神情:你們幼兒園難道沒有課程建設?你們的課程領導就如此不力?請心平氣和審視我們每天在做的事情。有幾個幼兒園能完成課程方案的編制?朱家雄老師直言不諱:我反對每個幼兒園都自己去編制課程,因為課程編制是課程專家的工作,而不是教師的工作。我們做的確實是執行,但絕不是照本宣讀。

女人們在“為衣忙”的過程中,發現哪一類衣服能讓自己變得漂亮。手臂粗的人,發現自己穿無袖的很難看,於是儘量避免;肚子有贅肉的,發現選擇有遮擋效果的衣服能掩蓋缺點……幼兒園的課程,難道不是這樣嗎?每所幼兒園有自己的利弊,有的有歷史底蘊、有的朝氣蓬勃,有的幼兒園孩子情緒積極但衛生習慣令人擔憂,有的幼兒園老師心靈手巧、有的幼兒園老師能歌善舞、有的幼兒園老師內秀者居多……

我們要像瞭解自己的身材、膚色一樣,知道幼兒園課程中方方面面的利弊。才有可能在這條服裝街上找到適合自己的衣服攤位。我們幼兒園,孩子大部分來自當地家庭。鑑於當地的撫養方式,孩子們的自我服務較差。鑑於城鄉結合的地理位置,孩子們的認知發展較好。在前五年,中青年教師居多,相互競爭、學習意識強。但是,近年來新老師補償緩慢,教師年齡結構呈“老齡化”,教師的發展逐漸呈現出瓶頸。幼兒園周邊的資源豐富,原有的農田、農場正逐漸減少,新開闢的風光帶、新建的新城逐漸城鄉。這些,都是我們幼兒園課程的組成部分,是現實存在的。我們該如何在《建構式》課程與幼兒園既定的課程中找到一個平衡?

二、 服裝之修改,課程之調整

修改衣服,在當今,機會越來越少;修改之處也越來越小。最多的大概也就是剪褲腳、

移鈕釦了。服裝之修改,我想把它比作課程執行的調整。不知您是否能認同?我們做的僅僅是課程實施計劃的修改與調整,遠遠沒有到達到“XX化”的程度。當然,有的幼兒園也直接把它稱之為課程園本化。

女人的經驗:一件衣服一定要穿了才知道效果。沒有哪個女人笨到拿起衣服看兩三下,就動手剪袖子、加釦子的。改動前的效果如何?改動後,也許還不如以前,那改動還有意義嗎?我們的修改必須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大到一個課程方案,小到一個教學設計,你必須清楚地知道是在做什麼,才可以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判斷它是否適合。有一個自己生活中經典的例子:剛流行羊絨衫那會兒,經不住美麗的誘惑跟朋友一起去訂做。本人看中了書上的樣衣,顏色款式全都照著做了一件,效果很好,到現在也捨不得丟了,偶爾還會穿穿。朋友也看中了一款,但覺得應該有所變化,以免與她人的一樣。於是,對顏色的編排進行了創新與特色化。結果,等成品出來大失所望。這件事,我們常常會談起。朋友只是覺得不要與人相同、要特色,於是武斷地否定原設計,自認為有品位地設計了一把。教育現實中,不乏這樣的案例。一個主題,本來內容安排比較有序,但因為改變,偏離了目標。一個設計好的活動,本來是規範的,傳遞的思想是正確的,卻因為老師的創造變成一個有害的活動。這是多大的悲哀!課程方案的編制,專家有一個整體的思考。你沒有理解課程計劃的內容,就淺薄地評論它的優劣、自作聰明地進行修改,這種改編與設計,有價值嗎?

因此,課程之修改類似於衣服之修改,謹慎!也有時尚人士,買了品牌衣服一再試穿後覺得必須修改。那,也是由專門的裁縫來修改。這些裁縫因為專業,所以工價相當高。時尚人士修改衣服,為什麼請專業人員?因為需要技術、需要專業,才能成就美麗!

我們的課程調整,必須也要有“專業”水準?專業水準從何而來?

 1. 來自對文字課程的理解。

本學期小班、中班使用新版的《建構式》課程。期初,園長對兩本課程用書進行了細

致的學習,並與老版進行了比對。發現有很多主題的內容更加豐富,主題的持續時間可以有彈性,集體教學的數量增多、有選擇的餘地,集體教學的設計操作性很強。特別是涉及數學的內容,生活化的特點明顯。據此,向老師們提出了認真學習、努力消化、忠於教材的要求。通過聽隨堂課,一方面瞭解老師們對該課程方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通過課堂實踐加強自己對該新版課程的理解。

 2. 來自園內的課程積累。

① 揚既定課程之所長。

一所幼兒園,既定課程中的一些有利因素會積累下來。如:周邊環境的、社群、

教師、家長。我們幼兒園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積累了一些集體教學的設計、一些有關農村題材的區域活動材料。比如:用竹子做成的水槍、用野草的果實來拓印。有的可能只是點點滴滴,有的也僅僅是一、二個主題。但這是幼兒園的積累,通過老師們一年又一年實踐的檢閱,一定是有價值的。

② 積多套課程方案之精華

隨著時代的發展,每個幼兒園都經歷、使用過好幾個版本的課程。我們發現,有些課程中的教材非常經典,特別是音樂的、語言的內容等。比如:歌曲《顛倒歌》《慶祝六一》,散文《雲彩和風兒》《秋天的雨》,兒歌《孫悟空打妖怪》《小弟和小貓》等。我們把這些材料按照年齡段建立了資源庫。作為建構式課程的備選資源。

3. 來自對現實情況的把握

時代在發展,課程也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在理解、積累的同時,我們千萬不能忘記“與時俱進”。隨著城市化腳步的加快,我園“城鄉結合部”的定位將悄悄發生變化;隨著新園的建成,我園的周邊資源也將改變;隨著生源的變化,家長的層次、素質、要求也在改變;隨著教師們的新老更替,我們的隊伍的優缺點也在發生變化。因此,我們的既定課程也在不斷髮展與變化。就像每年、甚至每季都要更新衣櫥一樣。

當然,我們不能為這樣的小修小改自豪。我們必須得時時檢查、自省,減少上面說到過的錯誤。我們得清楚知道自己是誰!我們不是課程編制專家。朱家雄老師說:幼兒園教師在實施課程中,對課程進行必要的調整和修正是可以的,而且也是應該的,但是將自己的位置放錯了,人人都去創編課程,那就麻煩了。

三、 鶴立雞群為特色,小小美麗也幸福

剛才說了課程計劃的調整,也就是有些人認為的園本化。再來說說課程中另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特色。何為特色?當一群的女人站在一起,總有一、兩個會格外漂亮。因為她們身上確實有著非凡的氣質、她們的特色顯而易見。而作為平凡女人的我們,大部分人都不可能鶴立雞群,怎麼辦?我們沒有整天沉迷於特色的尋找當中。我們在“為衣忙”的過程中,總能捕捉到一些可小小的美麗。同事們“這套衣服適合你!”“今天很漂亮!”的點評,讓我們自信。儘管,有許多幼兒園使用的是同一個課程版本,但因為各自不同的既定課程、不同的演繹,每個幼兒園的課程,總能有一些小小的精彩。

既然我們不能鶴立雞群,為什麼我們不將這些小小的美麗稍稍放大一些呢?我們幼兒園的關於“農村科學教材”的課題,就曾經是一個小小的亮點。我們也為之自豪。當然,找到這個小小的美麗,是需要智慧、需要嘗試的。

講了這麼多,還是覺得與穿衣服一樣。找準自己的位置,我們不是設計師、不是裁縫。我們要發現自己“身材”的缺點與優點,揚長避短,才能盡顯美麗!我們是幼兒園的老師,我們是課程的執行者,我們需要找到自己幼兒園的利弊、優缺,才能把既定的課程、文字的課程完美結合,才能找到自己的一點小小的精彩!

藝術活動中從關注“像不像”到關注“想不想”

作為一所以“藝術教育”為特色的幼兒園,在以往的藝術活動中,我們一直存在著“重技能輕情感”、“重教師輕兒童”的現象。教師在兒童藝術活動中,多以“像不像”作為評價兒童藝術活動的標準,教育過程中忽視兒童情感、態度的培養,把創造性的表現活動降格為機械的模仿、訓練。在貫徹“綱要”的過程中,我們反思自己的藝術活動,我們的藝術教育發生著變化。 以繪畫為例,在我們關注“像不像”的時候,繪畫活動通常是這樣的四步曲:範例、示範、操作、講評。活動後,我們會收到每位小朋友的作品,他們畫的和教師的範例像極了,看起來大家畫的都很好,作為教師的我們也很有成就感。但用綱要的理念分析這樣的活動,我們看出,教師的一步步示範,一句句步驟講解在辛辛苦苦地剝奪兒童的自主觀察和創造性表現。“像不像”扼殺了兒童藝術活動的靈魂-創造性在一次次解讀"綱要"中,教師們認識到:感受、喜歡、大膽表現才是我們在藝術活動中應該追求的教育價值,我們的藝術教育活動不是以造就藝術家為最終目的的,藝術教育是通過藝術活動,提高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藝術審美創造力,發展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藝術啟蒙教育。兒童藝術活動 的發生和進行,是追求快感和美感體驗的過程,它所反映的只是他身邊的、經歷過的事物或兒童的想象、幻想。兒童藝術活動更多的需要情緒、情感的支援,所以我們應該變過去的“要我畫”為“我想畫”,“我能畫”。 首先,美術活動是兒童“另一種語言”的表達過程,兒童用繪畫表達情感。“繪畫是兒童心靈的視窗,它反映兒童內心的情感世界”。教師要善於理解、接納和欣賞兒童美術作品所反映的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要善於為兒童創設“想畫、敢畫、願意畫”的時間和空間,幫助他們大膽的表現對世界的看法和認識。也就是要為兒童創設自由、輕鬆、和諧、積極的藝術活動氛圍,支援、鼓勵兒童“更好地想”。 其次,美術活動是幼兒喜歡的一種形式,孩子喜歡的是過程,而對於結果是不在意的。兒童美術最大的特點是兒童主觀和情感的表達,每位兒童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各不相同,幼兒美術活動帶有鮮明的個性,教師應對幼兒富有個性的表現與以鼓勵,要創設富有探索性、創造性的環境, 支援兒童“大膽地想”。 最後,兒童的生活環境不同,成長經歷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不同,智力和動作發展水平不同,所以兒童在藝術活動中表現不同,教師應關注並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為每個幼兒提供平等的表現機會,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兒童都有表現的舞臺。 隨著對“綱要”學習理解的不斷深入,我園在貫徹“綱要”過程中教師觀念和行為在發生變化,從關注“像不像”到關注“想不想”是我們轉變的一個方面,“綱要”將繼續引領著教師成長,引領幼兒園的教育向著科學化、現代化轉變。

幼兒穿衣與蓋被量的研究

優化幼兒生活護理-----穿衣與蓋被量的研究

浙江省商業廳幼兒園 作者: 賈曉燕 衣、食、住、行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衣”固然非常重要,但在人們的教育觀念中,卻不太重視。“穿衣、蓋被、還用教?長大了不就會了!”“穿衣、蓋被,那是家長們的事!”在傳統觀念中,這些屬於生活護理的瑣碎的事情,怎麼能與兒童的教育,智力發展相提並論呢?

真的與兒童教育發展沒聯絡嗎?幼兒園的具體任務中,把“保護兒童的生命與健康放在重要地位。”“體育”的內容也非常明確,“創設良好的生活條件,科學護理幼兒的生活。”可見,對幼兒的生活護理是幼兒園教育任務之一,是幼兒全面發展的保證。

一、進行課題研究的認識

1、對幼兒的生活護理要科學

對幼兒的生活護理,光靠老師主觀上的熱情是不夠的。儘管你對幼兒耐心,不厭其煩的呵護,不瞭解幼兒的身心特點和年齡特點,工作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無計劃性,收穫的成績肯定不會很盡人意的。因此對幼兒的生活護理要科學,只有科學護理,才能使幼兒和諧、健康地成長。幼兒園生活護理的內容很多,我們主要探討了,怎樣合理的科學的穿衣與蓋被。

2、生活護理要從幼兒的客觀實際出發

研究這一課題時,我們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觀點、科學的方法論來指導我們的具體實踐。從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出發,把幼兒的普遍特點和個別幼兒的特殊差異相結合,幼兒的保育是被動保育和主動保育的辯證統一。

3、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以幼兒的需要和發展為出發點,以“增進幼兒基礎生活能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其身心健康水平”為目標。從幼兒的生理特點看,幼兒的呼吸道短而窄,粘膜薄弱,免疫能力差,易受外界氣候的影響,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因此要科學護理幼兒的生活,尤其是合理的衣著、蓋被。從幼兒的發展水平看,幼兒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生活經驗少,又缺少自我保護意識,因此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技能,提高自我服務能力。

4、更新觀念,樹立現代的保育觀

傳統的保育,偏重於對幼兒的生活護理,而忽視心理健康。現代保育觀把保育看作是對幼兒進行養護和保護的教育,即在保育過程中,不僅要使幼兒受到良好而規範的養護,而且也應受到有關自我保護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由於傳統的偏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保”和“教”貌合神離。②家長對獨生子女的生活護理包辦代替太多。③有些年輕的父母和青年教師對幼兒的穿衣蓋被量心中無數,較為盲目。 二、進行課題研究的實踐過程

 重視研究物件——幼兒

幼兒是生活護理的主體。我們的護理應從幼兒的需要出發,”而促進幼兒的各方面發展,因此,我們要做到全面觀察、分析幼兒的發展狀況。

1、觀察來園時幼兒的精神面貌,身體狀況,做到護理及時心中有數.

2、觀察幼兒的衣著狀況,不合適及時與家長聯絡.並每天記錄室溫和穿衣服的量.分一般和特殊兩類記載。

3、瞭解幼兒在家時的穿衣、蓋被的護理情況。

(二)合理的穿衣與蓋被

穿衣與蓋被護理看似簡單,其實蘊藏著很多知識,衣服穿得過多,蓋被過厚,都很容易“悟”出病來。反之,又容易“凍”壞身體。幼兒的生活經驗貧乏,需要成人來掌握這個“度”。

我們主要分三個方面進行摸索:

1、立足全體.觀察大多數幼兒的穿衣、蓋被情況,並堅持每天記錄觀察結果。如這天的氣溫、出勤、幼兒的身體狀況,幼兒穿衣、蓋被量。

2、不忽視個別幼兒。觀察部分幼兒(體質較弱或患病兒)的穿衣蓋被量,並作記錄。

3、瞭解幼兒在家中的穿衣與蓋被情況,使幼兒園和家庭護理基本上取得一致。

通過一年的連續觀察,並對觀察結果進行總結分析,既面向全體幼兒,又注意個別差異,“穿衣、蓋被參考量表”輪廓初顯。認識並不是通過一次就能成功的,而是要通過實踐的檢驗,才能驗證認識的正確性。因此,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有意識地把“量表”和幼兒的實際護理相結合,對“量表”進行驗證、修改和補充,使“量表”比較符合幼兒的實際情況,為合理護理幼兒的穿衣、蓋被提供依據。

(三)變被動護理為主動自我護理

“量表”為我們和年輕的家長們提供較為合理的生活護理的依據,使我們的生活護理工作做到心中有數。幼兒是保育的主體,但並不意味著成人的包辦、代替或說了算,而應當在平時的生活護理中有意識地豐富幼兒一些日常生活經驗和知識,使幼兒養成各種生活能力和自我保護的能力。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豐富幼兒的生活知識和技能。如對小班的教育可採用觀察或示範法,中、大班可以採用講解、討論法,如讓幼兒知道為什麼運動前後要增減衣服,為什麼天冷了要增加衣服等,並通過遊戲方法加以練習。

2、把生活護理和教育有機結合、滲透,讓幼兒在學中做,做中學,並通過多種形式如故事、圖片等,讓幼兒“認識自己”,討論“人為什麼出汗”,“鼕鼕為啥感冒了?”瞭解必要的生活衛生知識,從而養成主動的自我保護能力。

3、正確處理家園關係

端正家長的保育觀念,積極宣傳主動保育的內涵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要性。通過家長會、家訪、家園聯絡本和接待家長來訪問家長宣傳科學護理知識,介紹幼兒園的課題研究情況,爭取家長的支援和配合,改變了大多數家長“包辦代替”的生活護理,敢於放手讓孩子自己“嘗試”了。

 三、課題研究的效果與思考

(一)研究的可行性與使用效果

通過實踐研究,從整體上看,優化幼兒生活護理的思路是符合“大綱”要求的。“量表”與幼兒的實際相符合,它把我們日常的護理經驗提高到了“理性認識高度,具有科學的指導意義,實踐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通過課題研究,提高了生活護理水平,使幼兒受到了良好而規範的.護理。

青年老師感觸最深,以前對幼兒穿衣、蓋被的生活護理,往往憑著自己的冷熱感覺對幼兒進行護理,結果弄巧成拙,熱心做錯事。現在有了“量表”,彷彿吃了定心丸,提高了生活護理水平。同時也豐富了教師保育知識、經驗。

家長們也感慨道:“以前我們孩子三天兩頭感冒,百思不得其解,看了“量表”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我們給孩子穿衣、蓋被護理不合理造成的,從盲目走向規範化。”

2、提高了“保”“教”滲透能力,培養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幼兒基礎生活能力,通過“保”中“教”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知識,培養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小班幼兒能根據天氣變化主動向教師請求增減衣服;中、大班幼兒在運動前後能自覺地增減衣服,幾乎看不見滿頭大汗還不知道脫衣服的幼兒了;昨天還只是鬆鬆地蓋著棉被睡覺,而今天卻是裹得嚴嚴實實的,問孩子們為什麼這樣做,他們便會七嘴八舌地說:“今天冷,昨天熱嘛!”

“我們孩子懂事多了,懂得了料理自己的穿戴”,“在家讓我們少操心,以後進小學讓我們放心”。這是家長對我們工作的最好評價。

3、運用量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增強了幼兒體質,提高了免疫功能。對照“量表”進行規範護理後,明顯降低了幼兒的發病率,尤其是感冒或感冒引起的發熱、咳嗽等一系列常見疾病,大大提高了班級出勤率,受到家長一致贊同。

(二)在實踐中“量表”的不斷完善與深入發展

經過一年摸索,一年驗證,以及家長們的支援和配合,使“穿衣、蓋被量表”的研究得以順利進行。它為平時的日常活動護理提供了較為合理的依據。並指導我們的實際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我們的研究不能停止不前,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在以後漫長的教育實踐中,不斷地總結、驗證,使“量表”不斷修改、補充和完善。

21世紀我們面臨著新的挑戰,那就是知識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這就意味著高質量的現代化人才大軍需從幼兒教育抓起。課程是聯結教育制度 與教育過程的樞紐。要提高幼兒保教質量,必須要有一套好的課程。

我園在前兩個研究課題的基礎上,針對我園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實用性課程的研究。我們結合本園實際,立足現實,面向未來,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優勢,尋求一條適合農村幼教發展的新路子,對幼兒實施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學習空間和遊戲材料,努力構建適合我園幼兒身心發展的,有使用價值的園本課程。

b、實用性課程的實施。加強對教師的業務指導,教師必須走專業化的發展道路。我們將經常不斷地加強對教師基本功的訓練,開展兵教兵的練兵活動。我們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來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即經常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做到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實行外出學習彙報制。老師外出學習回園後要向領導彙報,向老師進行演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請專家學者來指導。以達到提高教師素質的目的。我們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農村的自然優勢,為尋求一條適合農村幼教發展的新路子,確立了構建《“實用性”課程的研究》這一課題。對這一課題我們已經進行了兩年的摸索,積累了一定的資料,現在已有活動設計60餘篇論文5 篇。下一步我們以新綱要為準繩,擴大研究範圍,提高研究效果,《“實用性”課程的研究》就是我們的園本課程研究,我們爭取在20xx年完成一套適合我園實際的有利於幼兒身心發展的有使用價值的園本課程。

角色遊戲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它對學前兒童發展的重要意義,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教師重視角色遊戲的組織領導。那麼,如何因材施教,通過角色遊戲是幼兒得到更大程度的發展呢?這就必須對幼兒的角色遊戲發展水平做一個科學評價。經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與理論學習,我制定了“幼兒角色遊戲發展水平評價方案”,以供幼教同行們參考。

二、評價標準

根據幼兒園角色遊戲的教育目標及角色遊戲本身的特點,對幼兒角色遊戲發展水平的評價可以從遊戲的目的性、參與遊戲的主動性、對所擔任腳色的理解度、遵守職責情況、遊戲的表現形式、遊戲中腳色間的關係、對遊戲材料的使用、領導組織遊戲的能力和持續時間等9個方面進行。

三、評價的原則及方法:

角色遊戲的評價是一種難度較大的工作,這是因為,遊戲是幼兒處在動態之中,而且幼兒參與遊戲的情況,遊戲的情節也在不斷變化之中,通過一兩次觀察很難準確地評價好。

在評價過程中還必須遵循下述幾個原則:

一、 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要求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不憑一次觀察或主觀印象對幼兒作出判斷,而且需要在多次觀察,全面瞭解,充分地收集資訊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歸納,然後再作出恰當的評價。

二、 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形成性評價是伴隨著教育活動的過程而進行的評價;總結性評價是以形成性評價所獲取的資訊材料為基礎,進行全面綜合的評價,。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的行為帶有隨意性、不穩定性的,所以對幼兒的評價強調以多次的形成性評價為基礎,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它可以是評價的結果更具有價值。

三、 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對每個幼兒來說,他們多是獨立的個體,有著與眾不同的個性特點,無論在體力、知識、能力、行為、性格等方面均有差異。因此,不能片面地追求用定量的方式對幼兒經性評價,這往往會忽視那些較難定量的缺乏客觀表現的內容。我們應該將定量的方式與定性的方式結合起來,全面準確地評價幼兒。

如何評價幼兒角色遊戲的發展水平呢?

幼兒角色遊戲發展評價的方法以觀察法為主。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自然發生的現象或行為進行考察、記錄和分析的一種研究方法。角色遊戲是按兒童的意願進行的活動,他們在其中可以充分真實地表現自己。教師觀察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以不干擾幼兒遊戲的進行為原則,要儘量保持幼兒遊戲的自然狀態,教師通過仔細觀察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進行觀察記錄。隨機觀察和分專案的系統定期觀察結合,通過多次觀察分析,在對幼兒在這一階段角色遊戲的發展水平作出恰當評價,即特性等級評價。 比如,在期初、期中、期末3次相對集中觀察某幼兒在目的性、主動性等9個專案的發展水平,並在觀察記錄表中記錄觀察得分,再對觀察物件較為穩定的行為特性進行評價,得出評價得分,最後算出9項總分,即為此幼兒角色遊戲發展水平的實際得分。 為了取得評價的最佳效果,應建立幼兒的發展水平檔案,從對每個幼兒的觀察評價中可以考察出整個班級幼兒角色遊戲的發展水平,從而為教師更好地組織角色遊戲提供依據,看到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大程度的發展。

淺談幼兒教育與幼兒幸福

幼兒教育與幼兒幸福 ──對幼兒教育的一種反思

誰都不會否認,幼兒教育應該給幼兒以知識,應該發展幼兒的能力,應該激發幼兒積極的情感。我認為這還不夠,幼兒教育還應讓幼兒感受到幸福。並且,我堅信,幼兒有沒有獲得幸福,是衡量幼兒教育成效的最根本的標準。本文試圖對這一問題作一種理論上的反思。

1.幸福是美好童年不可缺少的幸福是人類的根本追求,人類的一切奮鬥都指向最終的幸福。幸福是主體的一種積極的心理感受,這種感受是同人生的內在生命力量聯絡在一起的。一切與人的身心健康成長相關的積極感受才是幸福。因此,幸福不是一種外在的恩賜,幸福也不等同於物慾享受。兒童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除了機體在生長髮育外,他的精神也在成長。兒童來到人世,就開始建構自己的精神世界,進入如蒙臺梭利所說的“精神胚胎”期。這個時期,不同於他的“生理胚胎”期,也不同於日後的成人生活階段。蒙臺梭利認為,“生活最重要的時期並非大學時代,而是人生之初,即從出生到6歲這一階段。這是因為,這一時期正是人的潛能,其最偉大的工具,本身開始形成之時。不僅僅是智慧,人的所有心理能力亦然。”精神胚胎期,兒童開始心理建構的工作。這種工作,是兒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展開。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也許的確不能缺少成人的協助,但兒童主要的和根本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自己長大成人。“兒童並非毫無能力,並非須事事依賴成人,好似一隻等待成人灌注的器皿。正是兒童‘創造’了人,沒有一個人不是從曾經經歷過的兒童時代的創造而長大成人的。”“是兒童自己從周圍世界中吸取材料,是兒童用這些材料造就未來的人。”兒童生命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這種創造能力是其心理世界不斷髮展和完善的原動力。對於兒童來說,不受任何阻礙地投入到自己的創造活動之中,就是最大的幸福。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把兒童在其內在的巨大潛能指引下的創造、建構活動,看作是對整個人類的建構和完善,是人類邁向真正自由和幸福的必須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兒童“創造了人類智慧的所有要素,以及人類所幸具有一切。”對兒童而言,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幸福的過程,只有當兒童的精神建構活動不斷受到成人的無理阻擋的時候是例外。總之,兒童的幸福是與兒童的精神世界的成長聯絡在一起的。一切有利於兒童精神世界成長的活動,一切與兒童的身心發展需要一致的活動都有可能給兒童帶來幸福。一切違抗兒童成長內在力量的、外在強加的 活動對兒童來說均無幸福可言的,甚至是不幸的。必須指出的是,幸福是一種真正的愉快,它可能外露,也可能內藏。所謂真正的愉快是指這種感受是發自兒童內心的,是與其成長的方向一致的。幸福的感受能引發兒童不斷地創造、探究和成長。愉快不一定都是幸福,不當的物慾、無理的要求、侵犯他人的快感等均與幸福無關。

2.幸福為什麼與部分幼兒失之交臂現實生活是否讓幼兒感受到了幸福?這個問題涉及到影響幼兒生活的所有方面,本文受篇幅所限,無法對這個問題作全面深入的討論,而只從幸福為何遠離幼兒、至少是部分幼兒的成因方面作一些粗略的討論。

首先,我要認定的一點是,許多兒童感受到了幸福,他們生活在幸福中,併為了幸福而生活著。同時,我也斷定,還有許多兒童並沒有真正地體驗到幸福,或者沒有充分地體驗到幸福。兒童有沒有體驗到幸福,不是憑成人去問兒童幸福不幸福就可以斷定的。這需要了解兒童的現實生活,瞭解兒童的真實感受,要從兒童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成長的歷程中辨析兒童是否真正感受到了幸福。為什麼有那麼多幼教專業人士在吶喊“發展兒童的主體性,進行主體性教育”?為什麼會在我們的兒童教育領域中出現“愉快教育”的術語?這是因為,在我們的教育實踐甚至某些教育理論中,兒童沒有主體性體現,兒童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沒有得到確認,兒童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並沒有感到真正的愉快。進而可以說,兒童的生活和學習並沒有與兒童內在的不斷萌發的生命力取得一致。因而至少並非所有的兒童都真正感受到了幸福。社會、家長及教師應為兒童真正的幸福而努力,這是一切真正關心兒童健康成長的有識之士的共同心聲。那麼,在一個美好的社會制度下,幸福是如何與兒童至少部分兒童失之交臂的呢?首先,幸福觀的偏差。教師尤其是家長,經常把幸福等同於物質生活條件的優裕,等同於成人為兒童創設的各種成人認為十分優越的條件。

不可否認,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提高的確是影響人生幸福的一個方面,但這僅僅是外在的方面,物質富有者不能感受到真正幸福的大有人在。兒童同樣也是如此。必要的物質條件是兒童真正的幸福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但這並不意味著物質條件越豐富,就越幸福。對有的兒童來說,各種圖書的確會給他帶來內心的愉快感受,使他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幸福;但也有的兒童在眾多的圖書面前無所適從,茫然失措,圖書並沒有給他帶來積極的感受。同樣,有的兒童在鋼琴面前積極而興奮,樂此不疲;但也有的兒童見了鋼琴就煩躁不安。成人經常為兒童在不斷豐富了的生活中沒有感到幸福或沒有出現成人期待的結果而苦惱,這是一種偏差了的幸福觀導致的苦惱。這種苦惱的背後,是兒童的不幸福甚至是由於被迫順從而帶來的苦難。因此,一定的物質條件是幸福感受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只有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個體所從事的活動、所獲得的體驗與其生命成長尤其是內在精神成長取得一致,內在的生命潛能得以不斷激發時,個體才能有真正的幸福感受。

所以,對於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的成人來說,瞭解兒童,瞭解兒童的需要和興趣,瞭解兒童精神世界成長和發展的規律,就是“發現兒童生命的法則”。教師和家長“必須遵循這些法則而行動,因為它們表明了普天下共同的人的權利,”併為兒童的成長、為兒童生命法則的展開提供適宜的而非奢侈的條件。只有這樣,兒童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幸福觀偏差方面,還需要注意的是成人經常誤把兒童的“高興”、“愉快”當作幸福本身,甚至在生活和活動中刻意去追求這種‘高興”和“愉快”的效果。在家庭經常能聽家長們廉價的許諾;在幼兒園,經常能看到教師以本應屬於兒童自身權利之一的遊戲作為幼兒學習的獎賞,經常聽到教師在要求兒童“高興地”說和“高興地”唱。其實,在這種要求下,兒童臉上擠出來的“笑容”是短暫而廉價的,也是轉眼即逝的。那並不是真正的高興和愉快,因為它們並不是發自兒童內心,並不是建立在兒童對學習內容理解的基礎上的,兒童的內在需要並沒有真正參與其中。

其次,對個體需要認識的偏差。個體能否真正體驗到幸福,關鍵在於當前的活動是否與個體的需要或興趣協調一致。在現實生活中,成人經常把自己的需要和意志強加給兒童。有的成人以為,自己需要的,兒童也一定需要。其實,兒童與成人處於生命歷程的不同階段,他們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需要。兒童在生命法則展開的過程中,有特殊的需要和興趣。盧梭在其經典名著《愛彌兒》中有一段十分明瞭的表述:一個成年人確實必須知道許多對兒童似乎無用的東西。可是,成人所應當知道的一切,難道兒童都該學、都能學嗎?把做兒童時用得著的東西教給兒童,你可以見到那已是很夠他忙的了。為什麼要叫他去求那也許終生都用不著的學問,而忽略那些足以滿足他現時需要的學問呢?盧梭提出的問題,其實在今天的兒童教育中還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家庭教育的內容不斷擴充套件,在每週五天工作制下,還有許多兒童在並不愉快更不幸福地度過他們的“星期六”和“星期七”(對他們來說不存在雙休日);幼兒園課程內容不斷超載,人們只知道往幼兒園課程裡不停地新增內容,從沒有想到兒童的發展是否真正需要這些內容,也從不考慮是否要從現有的課程中減去些什麼、課程的內容對兒童是否適合。人們要在幼兒園課程中注入成人自己為適應不斷髮展的社會而需要學習的內容。但兒童不是成人,兒童的生活不同於成人的生活。正如杜威所指出的“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具有他們個人興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個事實和規律的世界。兒童世界的主要特質,不是什麼與外界事物相符合這個意義上的真理,而是感情和同情。”“兒童一切需要中最合乎人道的需要,即他的精神的、心靈的迫切需要,卻被忽視了。在兒童心靈裡活著的人依然被壓抑著。”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要解放兒童。要知道,兒童自有其特殊需要,無視這些需要,就是無視兒童的幸福。

最後,對兒童學習認識的偏差。兒童是怎麼學習的?3~6歲的幼兒是怎麼學習的?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正確回答這個問題。幼兒的學習不同於中小學生的學習。幼兒的學習是同幼兒的一日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的。一日生活是幼兒學習的內容,也是幼兒學習的過程。因此,除了集體教學活動以外,在幼兒園中,一日生活的其他環節,如飲食、勞動、遊戲、散步、衛生等等都是幼兒的學習活動,也都是幼兒的學習內容。幼兒學習這些內容的主要方式不是坐而靜聽,而是在特定的生活和學習情境中通過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如果缺少了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就不可能有真正有效的學習,這是現代兒童心理髮展理論所明示的。而現實是,幼兒經常地被安置在一個需要端正靜坐的環境裡。在某些幼兒園,幼兒連動手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他們的手被要求擺放在自己的大腿上。對幼兒而言,動作就是思維,幼兒在動作中學習。但幼兒動作被控制了,難道不影響幼兒動腦嗎?兒童需要活動。蒙臺稜利在50多年前就揭示了這一點:“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食物的需要更為強烈。……如果我們給他這個活動場地,我們將會看到,這些從來不能滿足的使人苦惱的小孩現在轉變成為愉快的工作者。出名的破壞者變成他周圍器物的最熱心的保護者。一個行動和活動雜亂無章的吵鬧喧嚷的孩子,轉變成為一個精神寧靜、非常有秩序的人了。”可見,活動對於幼兒是多麼的重要,活動又是多麼有效地在改變幼兒。是兒童的生命潛能作用影響著 活動的時長及活動的性質和質量,並使兒童在重複有變化的活動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3.幸福是幼兒教育的應有之義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兒童的幸福與成人的作為緊密聯絡在一起,從一定意義上說,是成人的干預使兒童沒有充分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同時,我們也可以認定,成人的努力──朝著兒童生命潛能成長的方向的努力能使兒童更好地擁有幸福。我認為,幸福是科學的幼兒教育的應有之義。這是因為:一方面,教育作為人類社會的一項智慧性的文明事業,它是人類幸福的有機構成部分,即“幸福需要教育”。因此,教育是人類包括兒童幸福生活所必不可少的。教育是在人類幸福的光輝映照下的偉大工程,而幼兒教育是這一工程的核心和起始,幼兒正是由於接受了教育,才促進了身體、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發展,使他能更好地感受並創造幸福。另一方面,教育應包容幸福。當然,全面包容幸福的教育一定是依循現代心理科學、教育科學而實施的教育,是確實有助於兒童生命潛能發展的教育,即科學的教育。科學的兒童教育,其出發點和歸宿是兒童的幸福;科學的兒童教育,其內容和過程應該能夠激起兒童的幸福感受,讓兒童感到滿足和興奮。使兒童教育充滿幸福的關鍵在於“在兒童教育中運用隱藏在兒童內心深處的那些力量”,這“不僅可能,而且必須這樣做”。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過:“瞭解兒童,瞭解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瞭解他們的歡樂和憂愁,恐怕沒有比這一點更重要的事了。”只有這樣,兒童教育才可能與兒童的興趣與需要聯絡起來,與兒童的發展聯絡起來,最終與兒童的幸福聯絡起來。為此,我們熱切地呼籲,兒童教育工作者切實地關注兒童的幸福吧,兒童今天的幸福,就是人類未來的幸福。

幼兒園課程教案2

Good morning

早上好

一、活動目標:

1、懂得早上與人見面時說Good morning

2、學會說和理解單詞teacher

3、初步學會歌曲Good morning to you

二、活動準備:

教材錄音帶,一位大班幼兒與教師準備好的“表演”

三、活動過程:

1、幼兒看錶演

2、幼兒入室與教師互相問候

幼兒:Good morning,teacher

教師:Good morning.

1、放歌曲Good morning to you,教師與

幼兒一起表演

2、學習句子Good morning,teacher

3、學唱歌曲

4、全體幼兒一起表演

幼兒園課程教案3

第一課 今日我當家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感受當家的不容易,父母的艱辛。培養學生熱愛父母、尊敬父母的思想感情。 2、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家務活,培養自理能力。

3、明白做好一件事不僅要有一定的技能,還要學會合理安排。

二、活動準備

1、瞭解父母一天家中事務的大致安排。 2、訂一個一天事務安排表。

三、活動過程

1、談話揭題小朋友,你家裡是誰當家的?為什麼? 2、 討論以下問題並小組討論、彙報、歸納。 a當這個家一天必須做那些事? b要做好這些事必須有那些技能? 3、 指導學生討論如何才能當好家。 小組討論,指名彙報。 4、 當家問題巧解答。

a根據父母所給的金額,如何安排一天的膳食?(要考慮一日三餐,還要考慮米油鹽菜等,要考慮營養和每個人的口味)

b如何採購一天的蔬菜、食品?如何考慮營養的搭配。 C如何安排一天的事務比較合理? D怎樣安排搞衛生和洗衣服的時間?

5、 模擬實踐,學習當家 , 每個人設想一天的工作安。 排,然後派代表模擬一天的工作,評選誰的安排最合理。 6、 課外延伸,拓展實踐。把自己的安排表給家長看,讓家長幫著再修改,準備當一天星期天家長。 將自己一天家長的體驗寫成日記和家長先進行交流。 7、 活動評價

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懂得家長的辛苦,只有更愛父母、更努力學習,才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第二課我會洗臉洗手

活動目標

1、認識病菌對人體的危害,感受到清洗手和臉的重要性。 2、學會正確洗臉、洗手的方法。

3、體驗自我服務的快樂,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洗手液、小毛巾、臉盆、圖片、兒歌 活動課時2課時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謎語匯入,激發興趣。 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 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 猜一猜這是什麼呢?

師:對了,這就是我們的手,它能幫助我們做許多的事。也正是因為這樣,它每時每刻都要碰到各種各樣的東西,沾上許多的細菌。瞧,這就是我們手上沾的細菌。教師出示圖片。 (二)觀看圖片,明白危害。

出示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洗手的重要性。

據統計,人體面板平均每平方釐米約有一萬個微生物,尤其以面板褶皺處及指尖上為多。手部面板上的細菌,除寄生於面板表面外,還存在於面板的汗腺、毛囊、皮脂腺內,人在1小時內至少會有3次用手去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等部位。一些常見的疾病如面部面板感染、感冒、腸道細菌感染等,都有可能通過“手---口”途徑進行傳播。因此,飯前便後、接觸傳染病人或撫摸過寵物後,洗手是必須的一道“工序”。

第二課時

(一)小組討論,學習洗手。 1、相互交流:平時都是怎麼洗手的? 2、學習《洗手歌》。 你們的洗手方法科學嗎?

讓我們來念一首兒歌,看看兒歌裡說的洗手方法與你的洗手方法有什麼不同?

幼兒園課程教案4

 目標

1.初步瞭解標誌的設計要求,嘗試用簡單的圖案來設計標誌。

2.大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設計標誌。

準備

1.小卡片、各色記號筆、雙面膠。

2.自制:欣欣設計室標誌,簡單的場景佈置。

過程

 一、欣欣標誌設計室開張了。

――出示欣欣設計室標誌圖。教師以總設計師的口吻說:今天苗苗家苑、苗苗幼兒園、苗苗公園、苗苗汽車出租公司都來要求我們設計一些圖案標誌,給到他們那兒去的孩子們一些方便。我們小朋友都是設計師,一起來設計吧!

――討論:怎麼畫標誌?標誌是一種什麼樣的圖案?想告訴大傢什麼?

(簡單、色彩單一、讓人一看就能明白)

 二、設計方案。

-――幼兒自由選擇任務,分成四組各設計一種標誌圖。

――小組討論:家、幼兒園、公園、車上需要提醒人們的是什麼?需要向人們說明什麼?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設計,如:計程車上,可以設計一個表示車輛行駛中不能開啟車門的標誌。又如:可以設計一個標誌,提醒人們車停下來的時候應從右邊下車,因為左邊來往車輛多,會造成危險。

――教師幫助各組幼兒進行整理。如:同樣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圖案,有的標誌表示提醒的意思,有的標誌表示說明的意思。

――介紹設計方案。每組派代表介紹標誌的意思,打算貼在什麼地方等。

 建議

1.本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標誌與規則的關係。只要幼兒的設計能夠與規則建立聯絡即可,不必過於追求完美。

2.設計完標誌後,可請幼兒在合適的地方張貼標誌。

幼兒園課程教案5

設計意圖:

薇薇帶來了一小包秀逗糖,分給身邊的幾個小朋友吃,結果幾個人酸得直眨眼睛、皺眉頭、吐舌頭。大家互相看著各自誇張的表情,覺得又有趣又好笑,樂成一團。這一場景觸動了我,於是,我設計組織了“創意味覺表情”這一活動,旨在以各種味道的食物為載體,讓幼兒體驗不同味道的食物所帶來的不同感覺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表情。同時,藉助豐富有趣的QQ表情,拓展幼兒的想象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和表現。在活動中,我讓幼兒採用嘗一嘗、說一說、演一演、藏一藏、畫一畫、猜一猜等形式,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陛,使幼兒在和諧的幼幼互動與師幼互動中體驗創意美術活動帶來的快樂。

目標:

1.在品嚐各種食物味道和欣賞豐富有趣的QQ表情的基礎上,大膽想象、自主設計與食物味道相匹配的表情。

2.在與同伴的互動中體驗創意美術活動帶來的快樂。

準備:

1.各種味道的食物及相關圖片(見圖1),如奶糖、QQ糖、辣味牛肉乾、話梅、薑糖、酸梅糖、苦瓜等。各種豐富有趣的QQ表情圖片及相關課件。

2.人手一份繪畫筆及操作紙(操作紙上貼有娃娃的“衣服”,“衣服”可以掀開,裡面可以藏圖片,見圖2)。

3.一段歡快的背景音樂。

過程:

一、品嚐美食,表達感受

1.嘗一嘗,說一說。

師:××小朋友邀請我們去參加她的生日聚會,她給我們準備了自助餐。自助餐裡都有哪些好吃的東西呢?這些食物又是什麼味道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嘗一嘗、說一說。

(幼兒品嚐後交流,如:我吃的是甜甜的奶糖,我吃的是酸酸的話梅,我吃的是很苦很苦的苦瓜……)

2.看一看,演一演。

師(出示食物圖片):你們以前都吃過這些食物嗎?能說一說它是什麼味道的嗎?能用一個表情把你知道的味道告訴大家嗎?

二、欣賞各種各樣的QQ表情,體會表情的豐富有趣

1.欣賞QQ表情中簡單的表情圖(見圖3)。

師(出示簡單的QQ表情圖):小朋友,這裡都有些什麼表情?你最喜歡哪種表情?猜猜這種表情可能是吃了自助餐裡的哪種食物?為什麼?

師(小結):我們吃各種不同味道的食物時,會有不同的感覺,臉上的表情也各不相同。

2.感知五官的變化與表情之間的聯絡。

師:請小朋友學一學這幾種表情,旁邊的小朋友互相仔細看看同伴臉上的五官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師(小結):我們臉上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變一變就能變出各種豐富的表情,多有趣呀!

3.欣賞誇張有趣的QQ表情(見圖4),感知表情的多樣及有趣。

師(出示有趣的QQ表情圖):還有一些表情不但很有趣而且很特別,我們來欣賞一下吧。仔細看看,你覺得哪個表情最有趣?什麼地方最特別?

師(小結):有些表情娃娃的眼睛和眉毛連在一起了,有些表情娃娃的嘴巴變成了一個大大的圓圈……這些表情娃娃都很特別、很有趣。

師:猜猜每種表情可能會是吃了哪種味道的食物呢?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三、自選食物圖片,創意設計與食物味道相匹配的表情

1.幼兒自選喜歡的食物圖片,教師提出創作要求。

師:剛才你們欣賞了這麼多豐富有趣的表情,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個特別、有趣的表情呢?接下來請小朋友先選一種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圖片,把它藏在娃娃的肚子裡,然後想一想如果吃了這種食物會有怎樣的表情,最後給娃娃設計一個有趣的表情。

2.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鼓勵幼兒設計出與圖片上的食物匹配且有趣的表情(播放背景音樂)。

四、分享同伴作品,玩猜一猜的遊戲

教師逐一請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其餘幼兒根據其設計的表情猜測他品嚐的可能是什麼食物,也可以讓幼兒自由結伴,邊欣賞同伴的作品邊玩猜一猜的遊戲。

師: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大家設計的表情。你們可以找個好朋友,互相欣賞,看看他設計的表情什麼地方最特別,猜猜他可能吃了哪種味道的食物,最後請你的小夥伴揭開小娃娃的肚子,看看下面藏著的圖片,檢驗一下你猜對了沒有。

五、延伸活動:

請幼兒帶上自己設計的表情娃娃去參加朋友的生日聚會。

幼兒園課程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情境遊戲中學習並正確使用量詞。

2、通過情境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1、展示櫃上擺有四個瓶子、五頂帽子、三雙襪子、實物桌子一張、椅子兩把

2、 相應的圖及字卡及頭飾數個

活動過程:

一、 創設情境,感受兒歌內容

1、師扮小兔子:我是小兔子,要開小鋪子,歡迎大家光臨。我的鋪子裡有許多貨物,看一看都有什麼?(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兒歌內容)

2、小鴨子(教師扮演)上來買東西,依次說出想買的東西,如說錯量詞,可停下來引導幼兒糾正。

3、讓幼兒想一想都有什麼東西被買走了,並隨著幼兒的發言出示圖片。

二、感受兒歌並運用量詞。

1、按順序看圖與字卡,朗誦兒歌,幫幼兒理解“張、把、雙、個、頂”是量詞。

2、重新佈置展示櫃,請幼兒參與。

“貨物都賣完了,我還要進一些貨。”引導幼兒觀察都有哪些貨物,鼓勵幼兒正確運用量詞來買貨物。

三、全休幼兒都參與活動。

1、“我的生意真是太好了。我還要開幾家分店。請大家來做售貨員。”(提醒幼兒注意售貨員要有禮貌,別人說對量詞才能把東西賣給他。)

2、幼兒自主遊戲,鼓勵幼兒正確使用量詞。

附兒歌:

小兔子,開鋪子,

一張小桌子,

兩把小椅子,

三雙小襪子,

四個小瓶子,

五頂小帽子。

小兔子的東西賣完了,

明天再來開鋪子。

幼兒園課程教案7

教學目標:

1、道燈籠的製作方法,嘗試用折、粘、剪等方法獨立製作。

2、做做玩玩中感受新年的快樂。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生活中已認識燈籠。

材料準備:PPT、人手一份燈籠製作用具、幼兒準備廢舊盒子若干、膠水、絲帶等

重點難點:

知道製作步驟,能獨立完成。

教學過程:

一、PPT,欣賞燈籠

1、欣賞燈籠照片,認識元宵節。

2、講講說說,話元宵:

(1)元宵節的來歷——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2)討論話題:生活中你在哪裡見過燈籠?燈籠上有些什麼?

二、製作燈籠

1、出示範例燈籠

2、教師示範製作方法:畫上新年中人們的活動——將紙對摺——在對摺的紙中間剪出一條條的分叉(不能將紙剪斷)——開啟紙張粘合——添上穗子和裝飾物。

3、強調製作步驟,分叉不能將紙剪斷。

4、幼兒製作,教師幫助巡視。

5、展示自己製作的燈籠。

三、玩燈籠、裝飾教室

1、在音樂聲中拉燈籠、玩燈籠。

2、為教師裝飾燈籠,感受節日氣氛。

延伸活動:

在區角活動中製作收集到的盒子燈籠。

幼兒園課程教案8

活動目標:

1. 知道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並瞭解現代科技的一些成就。

2. 感知中國人民的勤勞、聰明,為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

活動準備:

1. 關於四大發明的視訊、圖片、資料。

2.掛圖:四大發明。

活動重點、難點:知道四大發明的內容,瞭解中國現代的成就。

活動過程:

一、 介紹中國的四大發明。

1.幼兒談話,引出主題師:小朋友,我們是什麼國家的人呀?你覺得中國人聰明嗎?我們中國人很聰明,真了不起。

你知道嗎?在很早很早的時候,我們中國人就發明了很多東西。

二、幼兒探索瞭解中國的四大發明

1.幼兒操作,尋找四大發明的圖片師:你能講出古代的中國人發明的一樣東西嗎?(幼兒講述)後面的桌子上有很多中國人發明的東西的資料,我們去了解一下,看看有那些是你知道的。

師:古代的中國人發明了許多東西,其中有四樣東西是在世界上非常有名的,叫“四大發明”。誰能把四大發明找出來呢?(幼兒操作)

2.利用圖片,進一步介紹四大發明

(1)介紹造紙(出示圖片)提問:是誰發明了紙?教師講述蔡倫造紙的故事。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寫在甲骨上的,叫甲骨文,到了後來將文字刻在木簡上,用繩索穿起來,多不方便呀。東漢時代,一個叫蔡倫的人想出了個好辦法,他造出了紙。

(2)介紹印刷術(出示圖片)在還沒有印刷術之前,書籍都是用手一本一本的抄寫出來的,多辛苦啊!宋代的時候,畢N發明了活字版印刷術,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方塊,一端刻上文字,印刷時,將活字印臺依照文章內容排列,然後在版上塗墨,再用紙覆壓就可以印出文字了。這樣就方便啦!

(3)介紹火藥火藥是方士在煉丹的過程中發明的。把火藥做成火龍炮,好象一個火箭筒,在火龍炮的頭尾各有兩隻小火箭,小火箭被點燃後會使火箭筒上升,我們現在用的禮花、鞭炮就是火藥做成的。

(4)介紹指南針(出示實物)以前人們利用磁鐵的磁力來指示方向,這樣就不會迷路了,指南針是宋代的時候製造出來的,它可以用於航海。

我們一起來做做指南針的實驗把吧:(和幼兒一起做指南針的實驗)3.小結師:我國最早結束人類用手抄文字的繁重勞動,發明了印刷術;我國最早使用火藥,我國的煙花爆竹樣式很多,很美麗。 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是我國古代有名的四大發明。

師:我們古代的中國人怎麼樣?真了不起!老師這裡有一首讚美中國人的兒歌,跟我念一下:中國人,真聰明,造紙火藥指南針,還有一個印刷術,四大發明了不起。我們從小學本領,長大也做發明家,發明家。

你也是中國人,你也很聰明,你長大後,要發明什麼東西?用來幹什麼?

(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有積極創造的信心)。

幼兒園課程教案9

活動目標:

1、按音樂節奏,手腳協調地做摘果子動作

2、加深對秋天的認識,體驗摘果子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創設“豐收的果園”情境

2、《摘果子》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複習《小樹葉》注重表達歌曲中的不同情感。

2、欣賞《摘果子》的樂曲旋律,進入水果豐收情境,產生聯想

3、學習律動

1)幼兒在情境中摘水果,感受水果的喜悅

2)教師示範,講解動作的要領,如:手腕的轉動等。

3)幼兒隨音樂節奏練習摘水果的動作

4)隨樂複習踵趾小跑步

5)手腳協調的隨音樂做動作。

4、鼓勵幼兒創編動作,表現果園的豐收情景

5、引導幼兒一人表演,二人,三人或集體合作表演

幼兒園課程教案10

設計意圖:

在本設計中,我們開展了以發展幼兒的彈跳能力為主,同時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動作進行跳躍,為了增加練習的趣味性,激發幼兒主動練習的願望,活動以遊戲的形式開展,使幼兒真正融入到遊戲過程中。

活動目標:

1、學習彈跳的方法,練習跳的動作。

2、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動作進行跳躍;

3、喜歡參與活動,能遵守遊戲的規則。

活動準備

運用呼啦圈作為荷葉,可以根據孩子的彈跳能力適當改變圈之間的距離。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教師編兒歌《小青蛙》“我是一隻小青蛙,捉蟲本領大,手兒伸一伸,腿兒蹬一蹬,蹲下——找一找小蟲,跳起來— —吃掉它!”(活動四肢,鞏固向上跳的動作。)

二、遊戲過程:

請幼兒分成男孩和女孩。“青蛙哥哥和青蛙姐姐今天我們要到河對岸去捉害蟲,看誰能從荷葉上跳到對岸。”

(1)請孩子從起始線開始,從一個圈跳到其他圈裡,一邊跳一邊說,“小青蛙,要回家,跳——跳,呱——呱,跳—— 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小青蛙,回到家!”

(2)引導幼兒互相學習小青蛙的跳躍動作,說說那一隻小青蛙跳的遠,他是怎樣跳得?(請幼兒個別示範)幼兒集體學習彈跳的動作,瞭解手臂和腿的動作要配合才能跳的遠。

(3)指導幼兒再次嘗試運用手臂和腿的配合進行彈跳的動作,進行遊戲《小青蛙跳荷葉》;

(4)可以根據孩子的活動情況,改變增長圈和圈之間的距離;

(5)比一比看看誰先回到家。

三、放鬆部分:

《小青蛙游泳》模仿小青蛙的動作進行腿部放鬆活動,(抖腿、捶腿)。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幼兒的彈跳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並且能配合手臂和腿的動作進行跳躍。孩子們在遊戲中找到了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課程教案11

一、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聽辨各種東西發出的聲音,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通過探索、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各種聲音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各種飲料瓶子人手一份,分別裝著硬幣、玻璃球、沙子、雪花片。

2、打擊樂器若干。

3、活動室的四處分別佈置成小兔、小貓、小狗、小雞的家。

4、會發聲音的玩具及錄音機一臺。

(三)活動過程:

1、聽聲音引出課題。

(1)引導幼兒進入活動室,請配班老師啟動“會發聲的玩具狗”。 師:哎呀,活動室裡真安靜。聽,誰在叫? 幼:是小狗,它在叫“汪汪汪”。 師:哈哈,原來是玩具狗叫了,你們的耳朵真靈!為了獎勵小朋友,今天,我帶你們到小動物家去做客吧! 幼:太好了! 師:那麼我們做客時要怎麼樣呢? 幼:應該做一個有禮貌的小朋友。 (評析:在安靜的環境中,以玩具狗的叫聲吸引幼兒的興趣,同時,又以獎勵的方式帶小朋友去做客。更加激起了幼兒的興趣,幼兒此時的情緒非常高漲,都有了迫不及待想去做客的願望。)

2、嘗試讓幼兒聽辨硬幣、玻璃球、沙子、雪花片在飲料瓶裡發出的聲音。

(1)聽辨硬幣在紅茶瓶中發出的聲音。 A、師:這是誰的家? 幼:小兔的家。 幼:小兔你好!…… 師:小兔家有什麼? 幼:紅茶。 師:那裡面裝得是不是紅茶呢?請小朋友不要去開啟蓋子,自己去搖一搖、聽一聽,聽出來馬上告訴我,看誰最能幹。 B、幼兒操作: 搖紅茶瓶,聽辨硬幣發出的聲音。 幼:老師,我好象聽到一個硬硬的東西,是石頭嗎? 幼:不對,是硬幣。 幼:對,是硬幣。……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這是硬幣發出的聲音。 請幼兒集體練習句子:這是硬幣發出的聲音。 (評析:通過讓幼兒自己探索、操作,來感知瓶中的東西,幼兒很感興趣。)

(2)聽辨玻璃球在旺仔牛奶瓶中發出的聲音。 A、教師帶幼兒到“ 小貓家”。 幼:小貓家到了。 幼:小貓你好…… 師:小貓家裡有什麼? 幼:旺仔牛奶。 師:現在也請小朋友去搖一搖、聽一聽是什麼東西,然後告訴大家。 B、幼兒操作,搖搖聽辨玻璃球發出的聲音。 師:你聽到什麼聲音,可能是什麼東西發出來的。 幼:…… 幼:是玻璃球。 師:小耳朵真靈,老師喜歡你們! 請幼兒集體練習句子:這是玻璃球發出的聲音。

(3)聽辨沙子在可樂瓶中發出的聲音。 A、師:小雞家到了,小雞為我們準備了很多禮物,會是什麼呢?請你們聽一聽,到底是什麼? B、幼兒操作。 師:這是什麼發出來的聲音? 幼:是鹽吧。 幼:是糖。 幼:是沙子吧,聲音很響的。 師:真不錯,裡面是沙子,我們一起來說一說:“這是沙子發出的聲音。”

(4)聽辨雪花片在八寶粥瓶子裡發出的聲音。 師:這是小狗的家。 師:小狗的禮物中是什麼東西? 幼兒操作,探索後。 幼:老師,是什麼,我猜不出來。 幼:我也不知道。 師:這些小朋友們都聽不出來,那麼我們拿出來看看,看完後,再放進去聽一聽。 幼:哦,原來是雪花片。 師:你們再聽一聽是不是雪花片? 幼:是的,是雪花片,我一下就聽出來了……

3、嘗試聽辨打擊樂器的聲音。 師:小朋友的小耳朵真靈,把瓶子裡的東西發出的聲音都聽出來了,現在我們再來聽一聽,這些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教師在背後分別敲打木魚、小鈴、鈴鼓等打擊樂器,讓幼兒猜,猜中後出示實物,和幼兒一起拍節奏。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那麼多的打擊樂器都認識了,那麼現在一起來玩一玩吧! (評析:在良好情緒的激勵下,幼兒猜出了木魚、小鈴、鈴鼓等打擊樂器,而後讓他們玩打擊樂器,讓他們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4、嘗試用各種飲料瓶為曲子伴奏。 師:剛才的打擊樂器我們都認識了,那麼這些飲料瓶放了東西后也可以作為打擊樂器,現在老師就用飲料瓶為曲子伴奏一次。 教師伴奏完後。 師:好聽嗎? 幼:好聽。 師:那麼現在就用你們的小手拿起飲料瓶一起來為曲子伴奏吧! 伴奏後,幼兒邊玩瓶子邊出活動室。 (評析:嘗試用打擊樂器為曲子伴奏後,又用各種飲料瓶來伴奏,增加了幼兒的新奇感。)

二、活動評價:

小班幼兒正處於直覺行動思維,讓幼兒以客人的身份到小動物家去做客,激起了幼兒的興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始終處於寬鬆、愉快的氛圍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孩子的情感及表達慾望得到了充分的滿足。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從第一環節引導孩子有意識地傾聽各種東西在飲料瓶中的聲音,到第二環節,辨別打擊樂器的聲音,到第三環節用各種飲料瓶為曲子伴奏,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三、活動背景: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無處不在,而小班的小朋友對傾聽很感興趣,他們對大自然的聲音充滿著好奇和探索,而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又是以傾聽為基礎的,因此,我選擇了這一內容設計本次活動。

幼兒園課程教案12

活動目標:

1、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

2、學習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自己所喜愛的或參加過的一項運動。

活動準備:

1、在體育活動時,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小朋友的動態。

2、與幼兒一起收集各種運動專案的圖片。

3、勾線筆、蠟筆、紙人手一份。

4、背景音樂;《健康操》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發作畫的興趣:啟發幼兒講解自己知道的有關體育活動,或以自己的模仿動作示意,並向同伴介紹自己喜歡的一項活動。教師:剛才我們都知道了小動物的運動,那你知道我們人類有哪些體育運動呢?那你知道運動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那你最喜歡什麼樣的運動呢?請你來模仿一下你喜歡的運動好嗎?(讓其他幼兒仔細觀察他的動作姿態)

1、幼兒講述並示範動作。

2、教師:小朋友,你想不想也把自己喜歡的運動畫下來呢?好,那在畫之前,先來看看小紅老師的畫,好嗎?

二、請幼兒觀察和討論表現人物不同動態的方法:教師:(出示拍球和跳繩):這兩個是什麼運動?拍球和跳繩的動作一樣嗎?那老師是怎麼樣畫這個拍球的小朋友的?正面和側面的小朋友有什麼不一樣?(可讓幼兒討論一下)討論時,教師請個別幼兒上臺表演:如拍球。讓幼兒講講他拍球的姿勢。提問:他的手和腳分別上什麼樣子的?教師也可示範一下側面人物的畫法。

三、幼兒繪畫:《我喜愛的運動》

1、我們每個小朋友喜歡的運動肯定都不一樣是嗎?那你和好朋友說說,你呆會想畫的是什麼運動?可不能和好朋友一樣哦!

2、幼兒作畫。鼓勵幼兒添畫開展該項活動的背景或器械。

四、展示作品,結束活動。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並提醒幼兒注意自我保護,注意安全。

幼兒園課程教案13

活動目標:

1. 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瞭解水可以變化。

2. 樂於動手探究水的變化,瞭解水的三態變化的過程。

活動準備:

1. 水的兩種形態:一杯水、一個冰花或冰塊(預先做好)

2. 酒精燈一個、鐵皮一塊

活動過程:

1. 匯入

出示一杯水,引起幼兒的注意

師:老師今天請來一位朋友,他有一個小故事要與大家分享,你們認得他是誰麼?

2. 聽一聽、講一講

師:今天,小池塘裡的水跟風發生了一個故事,故事裡的水好像發生了一點變化,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看看到底小池塘裡的水發生了什麼變化?

完整欣賞故事《會變的水》

關鍵提問:小池塘裡的水變成了什麼?小池塘裡的水為什麼會變?

小結:原來不同的季節小池塘裡的水有了不同的變化。夏天變成了水蒸氣,冬天變成了冰。

3. 玩一玩、說一說

l 師出示提前做好的冰花(冰塊)給幼兒玩,讓幼兒體驗冰化成水的過程。

師: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不同的水,我們一起來玩一玩,看看冰塊變成了什麼?

小結:原來冰塊變成了水

l 師演示水滴蒸發的過程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一滴水燒了以後變成什麼樣子了?

小結:原來水因為火燒了以後變熱,就變成了水蒸氣,到空氣中去了。

活動延伸:

幼兒在家中嘗試讓水在三態之間發生變化,進一步瞭解水三態之下的特性。

附故事:會變的水

風對小池塘裡的水說:“你看見我嗎?”

水說:“看不見,可是,當樹枝搖、旗幟飄、天空呼呼叫的時候,我知道你來了。不過有時候你也看不見我,因為我會變。”

風笑笑說:“我不信!”

夏天,太陽晒著,晒著,小池塘裡的水不見了。

到了秋天,風來問水:“夏天你到哪裡去了?”

水說:“我變成水蒸氣,升到天空去了。”

冬天,北風吹著,吹著,小池塘裡的水又不見了。

到了春天,風又來問水:“冬天你到哪裡去了?”

水說:“我在池塘裡結成冰啦了。”

風說:“啊!你真的會變!”

幼兒園課程教案14

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四角向中心折紙的技能。

2、引導幼兒繼續學習按圖示摺紙的方法。

3、培養幼兒仔細、耐心的習慣。

準備:

正方形彩紙、圖示

過程:

1、入活動,引起興趣

“小朋友,在八月二十的集場上,你看到哪些東西呢?今天我們就來折許多新衣服,這好後襬一個衣服攤好嗎?”

2、引導幼兒學習按圖示摺紙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種新的摺紙本領,就是從四角向中心折,請小朋友看圖示”

圖(1)將正方形紙兩次對邊折

圖(2)然後開啟找到中心媽媽(中心點)

圖(3)四個角是四個孩子,他們都要找到中心媽媽和她親一下。這就是四角向折,在這個基礎上再按圖4"圖7折

3、請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要看著圖示一步一步地折,一步也不能丟掉”

圖(4)翻過來在折一次四角向中心折

圖(5)再翻過來在折一次四角向中心折

圖(6)翻過來將四個正方形開啟成長方形

圖(7)最後對摺成衣服。在折衣服的基礎上學折褲子:“衣服有了,沒有褲子怎麼辦呢?”

“看,衣服還會變魔術呢!一變變成了一條褲子。”請幼兒說說是怎樣變褲子的。

4、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對齊抹平,四角向中心折共折三次。

5、展評幼兒的作品,把衣褲穿在繩上,可以做集場的角色遊戲。

幼兒園課程教案15

教學目的:

1、讓家長了解班級區域活動的創設佈局,正確認識區域活動在幼兒生活中的重要性。

2、幫助家長了解哪些是安全衛生的廢舊材料,以及這些材料會做成哪些孩子喜愛的玩教具。

3、感受與孩子共同遊戲的快樂。

教學重點:

指導家長為區域活動增添活動材料教學準備:

紙盒、一次性筷子、橡皮泥、幼兒區域活動ppt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解法、演示法教學過程:

1、談話匯入教師:各位家長知道什麼是幼兒區域活動嗎?

引發家長思考,鼓勵家長積極回答。

2、利用幻燈片向家長介紹關於幼兒區域活動的知識。

(1)區域活動的由來(2)區域活動的意義(3)區域活動的內容(4)我班區域活動的創設3、討論"我能為孩子的區域活動做點什麼?"鼓勵家長利用廢舊材料積極為孩子的區域活動增添材料。

4、製作"開心糖果"家長作業:

請您利用家裡的廢舊物品做一件區域裡的活動材料。

前期問卷問題:

1、您知道什麼是幼兒園區域活動嗎?

2、您知道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作用嗎?

3、您家裡有哪些廢舊物品?

4、您會把它變成什麼孩子喜歡的物品?

後期問卷調查:

1、您認為我班的區域創設有哪些問題?

2、您能為我班的區域活動增添哪些材料?

3、請寫上您真誠合理的建議:

實施效果:

通過後期的問卷調查及作業的反饋來看,本次課程的實施幫助家長明白區域活動的內容、作用,豐富家長對幼兒園活動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