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1

活動目的

訓練大肢體動作。

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寬闊的遊戲空間。

活動過程

1、找個寬闊的遊戲空間,讓孩子盡情地跑動。

2、當你喊出“一、二、三,逃跑”時,孩子必須儘快跑開並遠離你。

3、當你喊出“一二三,木頭人”時,孩子必須即刻停止一切動作,並完整保持住那一瞬間的姿態。

4、在、重複第二個和第三個步驟,直到孩子不想再玩為止。

活動提示

1、試著喊出其他口號,如“跳躍”、“跳舞”、“走路”、“爬行”等等。

2、保證遊戲空間沒有任何障礙物,以免孩子因為跑動而不小心撞傷身體或撞壞東西。

教學反思:

整個遊戲比較簡單,主要以學習兒歌和遵守遊戲規則兩項基本任務,雖然比較簡單,但是通過活動也得到了很多寶貴經驗。第一點,維持紀律的技巧。活動中有小朋友不聽指令,獨自玩樂。發出很嘈雜的聲音。這時候我指著吵鬧的小朋友叫他們不要再吵鬧,可效果不是很明顯。

小百科:木頭人這種遊戲考究令行靜止的能力。這種"木頭人"的遊戲,就是幾個小孩子圍在一起,嘴裡唸唸有詞:"三三四四,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然後擺個姿勢就不動了,誰能堅持住到最後誰就是勝者。雖然自己從來沒有勝利過,卻總是樂此不疲。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2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正確發出“山、上、三)等字音,區別s和sh,an和ang等音。

2.幫助幼兒聽懂並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提高對指令性語言的傾聽水平。

3.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聽說應變能力。

(這個活動的目標體現了聽說遊戲的主要目標:幫助幼兒發準難發的音和易混淆的音,聽懂並理解遊戲規則,提高控制自己的動作及語言反應的能力。目標較全面,也較具體,且目標的難度適中,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活動準備

拉線木偶玩具一個(或用紙板製成的活動拉線木偶人)。

(準備的材料是用來創設遊戲情境的。若沒有活動木偶,也可以採用手偶教具代替。)

活動過程

1.示木偶人創設遊戲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以小木偶的El吻向大家自我介紹:“我是木頭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個遊戲,名字叫‘山上有個木頭人。”接著,教師邊操作木偶拉線,邊念兒歌,幫助幼兒瞭解遊戲的'基本內容。

表演結束後,教師繼續以木偶的口吻與幼兒交談。教師可以這樣說:“誰想和我玩遊戲呢?那你必須先告訴我,剛才我說了些什麼?”引導幼兒回憶兒歌內容,學會念遊戲兒歌,正確發出每個字音,特別是“山”“上”“三”。

(活動開始,採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創設遊戲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更能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

在此活動中,教師通過語言激發幼兒學念兒歌,在幼兒學習過程中,要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教幼兒正確地念兒歌·這樣可以為以後順利開展遊戲奠定基礎。)

2.向幼兒介紹遊戲的規則及玩法。

(1)遊戲時須念兒歌,並可自由做動作。兒歌做完後就不能動,也不能發出聲音。

(2)如果誰動了或發出了聲響,就必須將手伸給同伴,而同伴則拉住他的手說:“本來要打千千萬萬下,因為時間來不及馬馬虎虎打三下。”然後邊拍同伴的手心邊說:“一、二、三。遊戲結束。

(聽說遊戲規則中一定要包含語言練習的要求,否則就不能達成語言學習的目標。此遊戲規則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遊戲,這就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教師制定的規則一定要簡單,語言也一定要簡潔明瞭,以便於幼兒理解遊戲的規則,基本瞭解遊戲的玩法。)

3.教師以遊戲參與者的身份分別與全體或個別幼兒進行交往活動,給幼兒觀察和練習的機會。

(1)教師帶領全體幼兒邊念兒歌,邊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動作,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動作以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兒歌唸完後,教師自己故意先動,然後伸出一隻手讓全班幼兒邊說邊打三下,給幼兒以練習遊戲語言的機會。

(2)教師與個別幼兒遊戲,及時糾正個別發不準的音。

(在幼兒基本瞭解遊戲規則的前提下,教師擔任主角指導遊戲,這一環節十分重要。

教師先與全班幼兒遊戲,可以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出現,讓幼兒成為勝利者,練習遊戲中的規則性語言,並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

接著,教師再與個別幼兒進行遊戲,讓每一位幼兒清楚地感知遊戲的全過程,為幼兒自主遊戲做好充分的準備。)

4.幼兒自主遊戲。

教師安排幼兒與同伴結對,自由組合,自主地開展遊戲活動。注意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與同伴友好合作遊戲。

(此遊戲較適合採用讓幼兒兩兩自由結伴的形式進行活動。這樣可以讓每位幼兒都能充分地、自主地進行遊戲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練習的機會,也有利於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過程中,教師從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讓幼兒自主遊戲,但並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巡迴觀察幼兒的活動,瞭解幼兒的遊戲情況,並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附遊戲兒歌:

山上有個木頭人

山,山,山,

山上有個木頭人。

三,三,三,

三個好玩的木頭人。

不許說話不許動。

活動延伸

在日常活動中,教師可啟發幼兒想象,進行簡單的聽指令仿編遊戲兒歌的活動。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如“除了木頭人,你還看見過用其他材料做成的人嗎?還可以用什麼材料做人呢?”引導幼兒說出“鐵皮人”“石頭人”“稻草人”等。

遊戲時,幼兒必須聽指令改編遊戲兒歌,如發令人說“稻草人”,幼兒就念“山上有個稻草人”的遊戲兒歌。

(建議此活動可安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讓幼兒有更充分的時間去進行發音練習和訓練各種能力。

在幼兒較熟練地開展上述遊戲的基礎上,組織安排幼兒進行簡單地仿編遊戲兒歌活動,一方面可以豐富遊戲的內容,提高幼兒對遊戲的興趣,另一方面能培養幼兒聽說應變能力,提高幼兒的語言仿編能力。)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3

遊戲目標:

1、練習聽指令做動作及自我控制能力。

2、學會民間遊戲《熊和木頭人》,體驗和同伴一起遊戲的樂趣。

3、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遊戲的玩法。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遊戲準備:

1、知識經驗:熟悉遊戲《熊和木頭人》。

2、環境創設:戶外、室內活動場地均可。

遊戲過程:

一、引出遊戲內容,激發幼兒對遊戲活動的興趣

教師引入:“小朋友們知道木頭人是什麼樣子的嗎?”“木頭人會動嗎?”

“木頭人不能做什麼?”

二、教師講解、示範遊戲玩法

1、幼兒按秩序站好

2、教師講解玩法:

(1)教師扮演熊,幼兒扮演木頭人,按秩序站好。當教師往前走的時候,幼兒也跟著走,可以學動物,擺出各種造型。教師一邊走在隊伍前,一邊喊“熊和木頭人”,口令結束時突然回頭,這個時侯幼兒不能動,無論原來是什麼姿勢,都應該保持靜止狀態。如果被教師發現有人動了,就要退出遊戲,在旁邊觀看。

教師提問:“說完口令後,小朋友們要怎麼做?”

教師提問:“如果木頭人說話、笑或者動了,要怎麼做?”

(2)請個別幼兒和教師一起示範

三、幼兒進行遊戲,教師講評指導

1、遊戲第一遍,教師在前面慢慢地走,幼兒在後面慢慢地跟,擺出造型。

2、遊戲第二遍,教師在前面加速地跑,幼兒在後面跟著小跑,擺出造型,在第一輪活動的基礎上,加快速度。

四、講評遊戲情況

遊戲重難點:

1、遊戲中,教師要多表揚堅持時間較長的幼兒,鼓勵幼兒按指令及遊戲規則進行遊戲。

2.為提高幼兒興趣,可在念完最後一個字時,教師做一個動作,如:“平衡”狀、“小猴”狀等,幼兒迅速學祥並靜止,學錯動作或走動者為輸。

聲音不夠大,排隊秩序混亂,

環節可以更加豐富一點,更加深入,如熊去抓木頭人,木頭人同伴來營救等。

木頭人幼兒園中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要求幼兒正確發出"山、上、三)等字音,區別s和sh,an和ang等音。

2.幫助幼兒聽懂並理解簡單的遊戲規則,提高對指令性語言的傾聽水平。

3.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聽說應變能力。

4.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拉線木偶玩具一個(或用紙板製成的活動拉線木偶人)。

(準備的材料是用來創設遊戲情境的。若沒有活動木偶,也可以採用手偶教具代替。)

活動過程:

1.示木偶人創設遊戲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以小木偶的El吻向大家自我介紹:"我是木頭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個遊戲,名字叫'山上有個木頭人。"接著,教師邊操作木偶拉線,邊念兒歌,幫助幼兒瞭解遊戲的基本內容。

表演結束後,教師繼續以木偶的口吻與幼兒交談。教師可以這樣說:"誰想和我玩遊戲呢?那你必須先告訴我,剛才我說了些什麼?"引導幼兒回憶兒歌內容,學會念遊戲兒歌,正確發出每個字音,特別是"山""上""三"。

(活動開始,採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創設遊戲情境,更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更能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對遊戲的興趣。

在此活動中,教師通過語言激發幼兒學念兒歌,在幼兒學習過程中,要及時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教幼兒正確地念兒歌·這樣可以為以後順利開展遊戲奠定基礎。)

2.向幼兒介紹遊戲的規則及玩法。

(1)遊戲時須念兒歌,並可自由做動作。兒歌做完後就不能動,也不能發出聲音。

(2)如果誰動了或發出了聲響,就必須將手伸給同伴,而同伴則拉住他的手說:"本來要打千千萬萬下,因為時間來不及馬馬虎虎打三下。"然後邊拍同伴的手心邊說:"一、二、三。遊戲結束。

(聽說遊戲規則中一定要包含語言練習的要求,否則就不能達成語言學習的目標。此遊戲規則中要求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遊戲,這就充分體現了語言練習的要求。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教師制定的規則一定要簡單,語言也一定要簡潔明瞭,以便於幼兒理解遊戲的規則,基本瞭解遊戲的玩法。)

3.教師以遊戲參與者的身份分別與全體或個別幼兒進行交往活動,給幼兒觀察和練習的機會。

(1)教師帶領全體幼兒邊念兒歌,邊坐在椅子上自由做動作,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動作以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兒歌唸完後,教師自己故意先動,然後伸出一隻手讓全班幼兒邊說邊打三下,給幼兒以練習遊戲語言的機會。

(2)教師與個別幼兒遊戲,及時糾正個別發不準的音。

(在幼兒基本瞭解遊戲規則的前提下,教師擔任主角指導遊戲,這一環節十分重要。

教師先與全班幼兒遊戲,可以以一個失敗者的身份出現,讓幼兒成為勝利者,練習遊戲中的規則性語言,並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

接著,教師再與個別幼兒進行遊戲,讓每一位幼兒清楚地感知遊戲的全過程,為幼兒自主遊戲做好充分的準備。)

4.幼兒自主遊戲。

教師安排幼兒與同伴結對,自由組合,自主地開展遊戲活動。注意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與同伴友好合作遊戲。

(此遊戲較適合採用讓幼兒兩兩自由結伴的形式進行活動。這樣可以讓每位幼兒都能充分地、自主地進行遊戲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練習的機會,也有利於培養幼兒與同伴合作的能力。

在此過程中,教師從主角地位退出,放手讓幼兒自主遊戲,但並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巡迴觀察幼兒的活動,瞭解幼兒的遊戲情況,並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附遊戲兒歌:

山上有個木頭人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

三,三,三,三個好玩的木頭人。

不許說話不許動。

《山上有個木頭人》課後反思:

我在上《山上有個木頭人》這一語言課時,邊遊戲邊學兒歌。教案上的活動準備是一個木偶人,因為時間關係我改用紙人,把紙人的手穿上線,讓孩子對木偶人有個簡單的印象。活動過程是先讓木偶人玩一遍遊戲引起孩子注意,然後以會念兒歌做為小孩玩遊戲的要求。但是我發現一個木偶人怎樣能完成一個遊戲,所以我採用三個紙人做木頭人。在整個活動中,大部分幼兒能參與到活動中來,能把兒歌說下來,基本達到活動目標。

一、較好的地方有:

1、幼兒對遊戲很感興趣,參與積極性高。

當活動到小朋友與老師做遊戲時,小朋友都很興奮,仔細聽老師講遊戲規則,然後邊念兒歌邊遊戲。

2、教具充分發揮特長,讓幼兒感受一種不常見的“上課小幫手”。

在出示圖片時,幼兒反應一般,但在用線控制紙人時小孩子反應很激動,

意力很集中,都仔細觀察木偶人的一舉一動。跟著木偶人一起念兒歌。

3、以遊戲作為引導,小孩子在學兒歌時很開心,表現的也很積極,一節課下來,一部分孩子基本上學會了兒歌也學會了如何玩剛學的新遊戲。活動目標基本上達到了。

二、需改進的地方:

1、孩子的反應預想的跟現實不一樣

我預想這個“山上有個木頭人的遊戲”全班孩子都因很喜歡,在做遊戲時會很積極,反應很強烈,結果上下來發現只有平時好動,上課很認真的一部分孩子在做這個遊戲時很積極,還有一部分孩子好像沒聽懂我說的話,還沒弄清是怎麼一回事。一節課下來把兒歌學會了可遊戲沒有掌握好,這種情況還是頭一次。

2、在語言上不夠簡練語速有點快。

我在講解遊戲過程中,鎖碎的語言有點過多,不夠簡練,語速有點快,有些一般的孩子沒聽懂我說的要求,一時反應不過來。在玩遊戲時,當我講到不準說話不許動時,仍與孩子在嘻嘻哈哈,動來動去,在對輸的小朋友進行懲罰時,孩子好像處在雲裡霧裡的狀況,不管是有些小朋友對遊戲不敢興趣還是不會玩,總之好像給人一種沒聽懂的感覺。在講故事時語言還不夠生動自然,不能引起所有孩子的興趣。

3、時間把握不好

一節課是20分鐘,我在上課流程中有點急,在上課和與孩子互動時,時間安排的不夠妥當,在活動過程中不夠自然,隨意。往後,我上課還要多放輕鬆,時間上因安排合理,學會巧用一節課同時把一節課的活動目標都達到。

4、對孩子瞭解不深,儘快加深與孩子間的感情.

在活動過程中,一些上課不聽只顧個跟其他小朋友玩和內向的孩子對我置之不理,即使用眼睛看著他們,他們仍做他們自己的事,而且不能跟上我上課的節奏。我想與我對他們瞭解不深有著必要的關係,我還要儘快瞭解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與行為習慣。

小百科:木頭,漢語詞語之一,意思是砍伐後的樹木的統稱。木頭為林業主產物,對於人類生活起著很大的支援作用,根據木材不同的性質特徵,人們將它們用於不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