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蘇教版高中語文《前方》教學設計

蘇教版高中語文《前方》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8W 次

《前方》作為一片攝影散文,《前方》融合了攝影作品的直觀性、生動性和散文的富於聯想性、自由性,為作家留置了很廣的藝術空間,無關功利的純文學,文字清新,意蘊雋永,充滿對人生的形而上的思考。

蘇教版高中語文《前方》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攝影散文”這一新興文體的特點。

2、理解文中的關鍵語句的含義。

3、把握文章主旨,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人生是一場苦旅”的深刻內涵。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中的第2點與第3點。

  教學難點:

理解“人生是一場苦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們一起來欣賞一張照片,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流動人口也非常多,一位印度攝影師拍攝了這張照片,題目就叫《前方》。看到這張照片你會產生什麼聯想?(請幾位學生簡單說說)

師:北大中文系的教授曹文軒看到這張照片以後也想到了很多。他寫了《前方》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的體題就是新興的文體——攝影散文。

介紹“攝影散文”。

攝影散文——以攝影畫面的內容為憑藉,加上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聯想,用來闡述人生哲理或抒發情感的綜合藝術形式。

 二、梳理結構,整體感知

攝影散文既有照片畫面內容描述,又有社會生活聯想,也有人生哲理探討。

請同學們快速讀文,邊讀邊畫,找出哪些內容分別是寫照片內容描述、社會生活聯想、人生哲理探討的?

明確:

畫面內容描述:第1段,第8段,第10段,第12段

社會生活聯想:第3段,第10段中對錢鍾書和豐子愷散文中人在旅途苦痛的描寫,第11段引用的詩句。

人生哲理探討:

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 人生的悲劇在於……

 三、文字研習

提問:全文圍繞“離家”“前方”“苦旅”“人的悲劇”寫了哪些人生哲理?你如何理解這些人生哲理?

1、為什麼說“人在剋制不住的離家的慾望”?最好用原文語句來回答。

明確:

①人有著離家和遠行的習性

②外面的世界誘惑人離家

③離家也許是無奈的

④“前方”的召喚與誘惑

2、你如何理解“人會在闖蕩世界之中獲得生命的快感或滿足按捺不住的虛榮心”這句話?

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

3、為什麼說“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

明確:文中照片上的內容以及《圍城》、豐子愷散文中的描述對“人生是一場苦旅”作了形象化的詮釋,坐豪華的遊艇舒適的飛機,他們的心情不一定好,所以他們也是苦旅。

“如果我們把這種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為人生的旅途,我們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這句告訴我們,人生不單單是人行走,人生之路漫長,想取得成功總是那麼艱難,人生還不是一場苦旅嗎?

4、“人的悲劇”是什麼?

明確:可以從第11段的原文“人的悲劇性實質,還不完全在於總想到達目的地卻總不能到達目的'地,而在於走向前方、到處流浪時,又時時刻刻地惦念著正在遠去和久已不見的家、家園、家鄉。”“悲劇的不可避免在於:人無法還家;更在於:即便是還了家,依然還在無家的感覺之中。”歸納出以下4點:

①流浪時卻惦念家鄉

②人無法到家

③到了家仍是無家的感覺

④總想到達目的地卻總是不能達到

你有這樣的生活體驗嗎?請說說看。

5、作者說“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你贊同你的說法嗎?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學生探討

6、作者由眼前的攝影作品展開聯想,想表達什麼主題?

明確:

作者由眼前的攝影作品聯想到前方,前方在召喚著你,你在前往目的地的過程中時刻惦念故鄉那個家,人的悲劇在於人無法到家,即使到了家也沒有家的感覺,總想到達目的卻總不能到達。

作者從攝影作品引出聯想,由離家想到人類的精神境遇,人對家園的眷戀與追尋實際上是對某種精神追求,是人的精神的歸宿,是精神的棲身所,充滿了悲憫之情和深刻的人文關懷。

作品通過具體的場景進入抽象的哲理思考,使作品立意更有深度。

  板書設計

家→精神家園←苦旅

前方

路→人生之旅←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