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歷史題材紀錄片的表現手法論文

歷史題材紀錄片的表現手法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8.06K 次

在我國曆史題材紀錄片誕生、發展至今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優秀的藝術作品,如《望長城》、《話説長江》、《絲綢之路》、《故宮》、《敦煌》等,而這些作品的創作也不斷推進着我國曆史題材紀錄片的發展。然而萬事萬物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屬於自己的“瓶頸期”,無法深入創作、成熟壯大,就歷史題材紀錄片的發展瓶頸而言,筆者認為可採用以下幾種不同的表現手法來解決、突破,進而取得再創作的繁榮穩健。

歷史題材紀錄片的表現手法論文

一、人物採訪與解説的互相配合

對歷史事件的當事人、知情者或歷史問題的權威研究人士進行訪談,通過他們之口講述或評述歷史事實,更能夠增強權威性和可信度。當事人和知情者不僅是歷史事物的見證人,他們的音容笑貌、神態動作也反映出對所表述歷史事實的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加之解説詞的有效配合,能夠讓受眾對歷史事實的認知更直接、更生動、更具象。在紀錄片《幼童》中,通過採訪當年留美幼童後裔和幼童曾寄住過的美國家庭後裔,輔之以歷史研究員的訪談,使得整部片子更具真實性與生動性。

二、選用歷史文獻資料

歷史文獻資料是指在歷史事件發生或歷史人物活動的現場拍攝並保存下來的歷史影像資料和歷史文字資料,是歷史題材紀錄片的生命本源和主要載體。在系列紀錄片《幼童》中,通過展示幼童的成績單、照片、書信等文獻資料,對營造歷史氛圍、敍述歷史過程、表達歷史細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增強了其史實性與文獻價值

三、選用歷史遺蹟

歷史遺蹟是指歷史事件發生地或歷史人物生活過的遺址及其遺蹟、遺物。一些精彩段落除帶給觀眾歷史知識信息外,還給觀眾帶來了美好的藝術享受,供人們長久回味。在紀錄片《圓明園》中,通過拍攝現有的殘垣斷壁來顯示八國聯軍侵華時火燒圓明園的種種劣行,更能激起受眾的愛國熱情,喚醒民族意識,引發情感共鳴。

四、模擬性影像重現

這種表現手法主要有四種表現形式:找專業演員扮演歷史人物、選取影視劇片段、利用高科技技術還原歷史場景、使用主觀鏡頭。在紀錄片《敦煌》中,通過演員扮演將敦煌壁畫飛天的內容淋漓盡致地展示給受眾,帶給受眾以美的享受。在《圓明園》中,通過截取影片《末代皇帝》的片段,展現宮廷畫師郎世寧當年的所見所聞,更具視覺感;利用現代電腦特技真實還原了圓明園被毀之前的盛況,使得受眾不禁為當時高超的建築藝術所折服,更為裏面琳琅滿目的奇珍異寶所震驚;在《幼童》中,使用主觀鏡頭來模擬當年幼童的視角,再現了當時他們學習的場景,更具真實性。

五、現實時空和歷史時空的交替顯現

現實時空一般表現攝製組尋訪拍攝過程中的活動,如對相關遺蹟、遺址、遺物的考察探尋,對當事人及知情者的採訪等。歷史時空主要靠訪談內容、歷史遺蹟畫面、歷史文獻資料畫面、模擬性重現畫面加解説詞來營造。在《敦煌》講述飛天壁畫時,現實時空為對史學家的採訪,歷史時空為演員扮演飛天壁畫的場景,兩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共同完成了對這一內容的精彩呈現。

六、增強作品感染力的細節化處理

在歷史題材紀錄片中,細節是深入展示人物複雜心理活動的主要外化方式。透過細節,觀眾不僅可以更好地瞭解人物的內心世界,豐富人物的整體形象,更能很好地觸摸到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細枝末節,感受到鮮活生動的歷史脈搏。在《敦煌》中,通過對一窟窟壁畫細節化的展現,從局部到整體為受眾呈現了完整的敦煌壁畫,對於展現整體風格起到了很好的推動與烘托作用。

七、增強作品可視性的故事化敍事

故事化敍事的表現手法自弗拉哈迪始就一直被沿用,“紀錄片創作題材的.選擇應該把有故事的人物或者事物放在首位”,通過故事化敍事可以增強作品的懸念,強化作品的趣味性,吸引受眾繼續觀看。紀錄片《大國崛起》就是通過講述各個大國崛起時的故事來完成作品陳述的,既吸引了受眾的興趣點,又增強了作品的可視性。

綜上所述,歷史題材紀錄片的本源是人物和歷史的現實折射,有着很強的史料價值,而且歷史題材紀錄片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更多的探討和總結,完善並補充新的表現手法,以期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