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文言文小故事15篇(薦)

文言文小故事15篇(薦)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2W 次

在日常的學習中,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為了幫助更多人學習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言文小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文言文小故事15篇(薦)

文言文小故事1

【原文】李存審出於寒微,嘗戒諸子曰:“爾父少提一劍去鄉里,四十年間,位極將相,其間出萬死獲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鏃者凡百餘。”因授以所出鏃,命藏之,曰:“爾曹生於膏粱,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參考譯文】李存審出生於家境貧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誡自己的孩子説:“你父親年輕時提着一把劍到鄉里去,四十年裏面,地位達到將軍宰相,這當中脱離危難,險境,得以生存(的情況)不只一次,拔出箭頭的也有數百次.”因此將拔出的箭頭交給兒子,命令他收藏起來,説:“你們出生在富貴人家,應當知道你父輩是像這樣起家的.”

孫臏脱險

【原文】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樑,孫臏以刑徒陰見,説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參考譯文】孫臏曾經跟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在魏國做官,成為魏惠王的將軍,自己認為才能比不上孫臏,就暗中派人把孫臏叫到魏國來。孫臏到了(魏國),龐涓害怕他才能超過自己,嫉妒他,就用辦法懲罰(他),弄殘了他兩條腿,並在他臉上刺了字,想讓他埋沒不被發現。齊國的使者到了魏國,孫臏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拜見(使者),説服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認為(他)才能出眾,偷偷的用車把他帶到齊國。齊國的將軍田忌對(孫臏)很友好,以賓客的待遇來接待他。

陶母責子退鮓

【原文】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鮓餉母。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參考譯文】晉代陶侃年青時,曾經擔任監管魚池官員,他將一些醃魚送給母親。母親封好魚乾交給送來的人,反而寫信責備陶侃説:“你當官,把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慮啊! ”

畫鬼最易

【原文】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日:“畫孰最難者?”日:“犬馬最難。”“ 孰易者?”日:“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於前,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於前,故易之也。

【參考譯文】有人為齊王作畫,齊王問他:“畫什麼最難?” 他説:“狗、馬最難畫。” 齊王又問:“畫什麼最容易?” 他説:“畫鬼怪最容易。” 狗、馬是人們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現在你面前,不可僅僅畫得相似而已,所以難畫;鬼怪是無形的,不會出現在人們面前,所以容易畫。

子墨與耕柱子

【原文】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於人乎?”子墨子曰:“我將上大行,駕驥與羊,我將誰驅?”耕柱子曰:“將驅驥也。”子墨子曰:“何故驅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責。”子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責。”

【參考譯文】墨子對耕柱子發怒,耕柱子説:“難道我就沒有勝過旁人的地方嗎?”墨子問:“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馬或一頭牛來駕車,你預備驅策那一乘呢?”耕柱子答道:“那我當然用良馬了。”墨子問:“為什麼要良馬呢?”耕柱子説:“因為良馬可以負得起責任。”墨子説:“我也以為你是負得起責任的。”

唐太宗賜絹懲順德

【原文】右驍衞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順德果能有益於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於殿庭賜絹數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上曰:“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於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右驍衞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他人贈送的絲絹,事情被發覺後,唐太宗説:“順德確實是對國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倉庫的財物,他為什麼貪婪到這地步呢?”因為吝惜他有功績,不懲罰他了,不過在大殿中贈送絲絹幾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説:“順德違法接受財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麼還再送他絲絹?”唐太宗説:“他是有人性的,獲得絲絹的侮辱,超過了接受刑罰。如果不知道慚愧,就是一隻禽獸了,殺了他又有什麼益處呢?”

文言文小故事2

歐陽修苦讀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文言文小故事3

指晉王祥卧冰求鯉事,後因以“凍浦魚驚”為孝親之典。出自《晉書·王祥傳》:“王祥字休徵,琅邪臨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成語故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一直被認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上有行孝道成仙的東晉道士許遜,還有晉時為母卧冰求鯉的王祥,等等。後來,王祥卧冰求鯉的'故事演變為成語“凍浦魚驚”,為孝親之典。

王祥,字休徵,琅邪人,是個至孝之人。他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待他不慈,數次在他父親面前説他不好,於是失去了父愛。他每天被責命清掃牛房。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帶地事奉他們,毫無怨色。有一次,繼母重病,要以鯉魚做藥。當時天寒冰凍,王祥不顧嚴寒,來到河中,解開衣服,卧冰求鯉。這時,冰忽然自動裂開,一雙鯉魚躍出河面,王祥持魚而歸。一片孝心,如願得償。鄉人驚歎,以為是他的一片孝心感動上天所致。

文言文小故事4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註釋】

市:集市。

女,同“汝”,人稱代詞,你。

反,通“返”,返回。

彘:讀“zhì”,意為豬。

適:恰巧。

特……耳:不過……罷了。

非與戲:不可同……開玩笑。

今子欺之:現在你欺騙他。子:你,對對方的稱呼。

而:則,就。

成教:教育有效果。

【啟示】

成人的'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父母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這種教育方法是可取的。

文言文小故事5

衞青傳 漢書

衞青字仲卿。其父鄭季,河東平陽人也,以縣吏給事侯家。平陽侯曹壽尚武帝姊陽信長公主。季與主家僮衞媪通,生青。

元光六年,拜為車騎將軍。元朔元年春,衞夫人有男,立為皇后。其秋,青復將三萬騎出雁門,李息出代郡。青斬首虜數千。明年,青復出雲中,西至高闕,遂至於隴西,捕首虜數千,畜百餘萬,走白羊、樓煩王。遂取河南地為朔方郡。以三千八百户封青為長平侯。

元朔五年春,令青將三萬騎出高闕。匈奴右賢王當青等兵,以為漢兵不能至此,飲醉,漢兵夜至,圍右賢王。右賢王驚,夜逃,獨與其愛妾一人騎數百馳,潰圍北去。漢輕騎校尉郭成等追數百里,弗得,得右賢裨王十餘人,眾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十百萬,於是引兵而還。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將軍印,即軍中拜青為大將軍,諸將皆以兵屬,立號而歸。上曰:“大將軍青躬率戎士,師大捷,獲匈奴王十有餘人,益封青八千七百户。”

蘇建為右將軍,郎中令李廣為後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鹹屬大將軍,斬首數千級而還。月餘,悉復出定襄,斬首虜萬餘人。蘇建、趙信並軍三千餘騎,獨逢單于兵,與戰一日餘,漢兵且盡。信故胡人,降為翕侯,見急,匈奴誘之,遂將其餘騎可八百奔降單于。蘇建盡亡其軍,獨以身得亡去,自歸青。青問其罪,正閎、長史安、議郎周霸等:“建當云何?”霸曰:“自大將軍出,未嘗斬裨將,今建棄軍,可斬,以明將軍之威。”閎、安曰:“不然。兵法‘小敵之堅,大敵之禽也。’今建以數千當單于數萬,力戰一日餘,士皆不敢有二心。自歸而斬之,是示後無反意也。不當斬。”青曰:“青幸得以肺附待罪行間不患無威而霸説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職雖當斬將,以臣之尊寵而不敢自擅專誅於境外,其歸天子,天子自裁之,於以風為人臣不敢專權,不亦可乎?”官吏皆曰“善”。遂囚建行在所。

春,上令大將軍青、驃騎將軍去病各五萬騎,步兵轉者踵軍數十萬,而敢力戰深入之士皆屬去病。趙信為單于謀曰:“漢兵即度幕,人馬罷,匈奴可坐收虜耳。”乃悉遠北其輜重,皆以精兵待幕北。而適直青軍出塞千餘里,見單于兵陳而待,於是青令武剛車自環為營,而縱五千騎往當匈奴,匈奴亦縱萬騎。會日且入,而大風起,沙礫擊面,兩軍不相見,漢益左右翼繞單于。單于視漢兵多,而士馬尚強,戰而匈奴不利,薄莫,單于遂乘六騾,壯騎可數百,直冒漢圍西北馳去。昏,漢匈奴相紛挐,殺傷大當。

元封五年,青薨,諡曰烈侯。

(選自《漢書·衞青傳》,有刪改)

翻譯:

衞青,字仲卿。他的父親鄭季,是河東平陽人,擔任縣吏,在平陽侯家裹當差。平陽侯曹壽娶了漢武帝的姐姐陽信長公主。鄭季與主人家奴婢衞媪私通,生衞青。

元光六年,衞青擔任車騎將軍。元朔元年春天,衞夫人生了個男孩,她被立為皇后。這年秋天,衞青又率領三萬騎兵攻打匈奴,出兵雁門關,李息出兵代郡。衞青殲滅敵軍幾千人。第二年,衞青又出兵雲中郡,西到高闕,直到隴西,殲滅敵軍幾千人,獲牲口百餘萬頭,趕跑了白羊王和樓煩王。漢朝就把河南地區設為朔方郡。劃三千八百户封衞青為長平侯。

元朔五年春天,漢朝命令車騎將軍衞青統率三萬騎兵出高闕。匈奴右賢王面對衞青等部,以為漢軍不能到他那裹,喝醉了酒。漢兵夜間趕到,包圍了右賢王,右賢王驚恐,連夜逃走,僅帶着他的一個愛妾和幾百個精壯騎兵飛跑,衝破漢軍包圍圈北去。漢朝輕騎校尉郭成等追了幾百裏,沒有追上,俘虜右賢王屬下小王十多人、男女人眾一萬五千多人、牲口數十上百萬頭。於是衞青率軍回來。軍到邊塞,天子派使者捧着大將軍印,就在軍中任命車騎將軍衞青擔任大將軍,諸將都把部隊歸大將軍統率,大將軍建立官號而歸。天子説:“大將軍衞青親率戰士征戰,出師大捷,捉獲匈奴王十餘人,增封衞青食邑八千七百户。”

蘇建擔任右將軍,郎中令李廣擔任後將軍,左內史李沮擔任強弩將軍,都歸大將軍統率,殲滅敵軍幾千人而還。一個多月之後,全都再出定襄郡攻打匈奴,殲滅敵軍一萬多人。右將軍蘇建和前將軍趟信兩軍合併計有騎兵三千多人,獨遇單于大軍,跟他們交戰一天多,漢軍將盡。前將軍趙信原是匈奴人,投降漢朝後被封為翕侯,這時他看到情況危急,匈奴又來引誘他,便率領他的殘餘騎兵約八百人奔降單于。右將軍蘇建全軍覆滅,隻身逃脱,回到大將軍大營。大將軍就蘇建所犯罪行詢問軍正閎、長史安和議郎周霸等人説:“蘇建該當何罪?”周霸説:“從大將軍出兵以來,還沒有殺過副將,現在蘇建丟棄部隊,可以殺掉他,以顯示將軍的威嚴。”閎和安説:“不對!兵法説:‘小部隊戰鬥力再強,也要被強大的敵人打敗。,現在蘇建拿幾千人抵擋單于幾萬人,力戰一天多,士兵都不敢有二心。他自己回來請罪卻要殺他,這種做法等於告訴後來者作戰失敗之後不要再回來。蘇建不當殺。”大將軍説:“我有幸以皇上的親戚在部隊裹任職,不怕沒有威信。而周霸卻拿樹立威信勸我,很失為臣之意。即使為臣有權斬將,但是以位高受寵的`大臣而不敢擅權專殺於國境之外,而回去向天子彙報,讓天子自己去處理,以此表明做臣子的不敢專權,不也是很好嗎?”軍人們都説“好”。於是把蘇建裝進囚車,送到皇帝的巡行所在處。

春天,武帝派大將軍衞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另有步兵和運輸部隊緊隨其後有數十萬人,那些敢於死戰不怕深入敵陣的士卒都屬於霍去病。霍去病開始準備從定襄出發,直指單于部。後捉到俘虜,俘虜説單于在束面,於是皇帝改令霍去病從代郡出發,令衞青從定襄出發。郎中令李廣為前將軍,太僕公孫賀為左將軍,主爵趟食其為右將軍,平陽侯曹襄為後將軍,都屬大將軍衞青指揮。趙信為單于出計謀説:“漢朝軍就是度過大漠,兵馬也非常疲乏了,我們可以坐收俘虜。”於是單于把輜重都運送到北方非常遠的地方,衹將精兵佈署在沙漠北面等待漢軍。這時恰好衞青的部隊出塞一千多裏,看到單于率軍在等待漢軍,衞青即命士兵用武剛車環繞布成陣營,派出五千騎兵前去衝擊匈奴軍,匈奴也派一萬餘騎兵來攻。這時正是日落時分,颳起大風,沙礫撲面,兩軍互相看不見,漢軍派出左右兩側部隊包抄單子。單于看見漠兵眾多,而且兵強馬壯,打下去對匈奴不利,便趁着黃昏乘着六匹騾拉的車,帶着幾百名精壯騎兵衝破漢軍的包圍向西北逃去。

文言文小故事6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襆獨奔,甚艱於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麗。心相愛樂,問:“何夙夜踽踽獨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憂,何勞相問。”生曰:“卿何愁憂?或可效力不辭也。”女黯然曰:“父母貪賂,鬻妾朱門。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將遠遁耳。”問:“何之?”曰:“在亡之人,烏有定所。”生言:“敝廬不遠,即煩枉顧。”女喜從之。生代攜襆物,導與同歸。女顧室無人,問:“君何無家口?”答雲:“齋耳。”女曰:“此所良佳。如憐妾而活之,須祕密勿泄。”生諾之。乃與寢合。使匿密室,過數日而人不知也。生微告妻。妻陳,疑為大家媵妾,勸遣之,生不聽。偶適市,遇一道士,顧生而愕。問:“何所遇?”答言:“無之。”道士曰:“君身邪氣縈繞,何言無?”生又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將臨而不悟者!”生以其言異,頗疑女。轉思明明麗人,何至為妖,意道士借魘禳以獵食者。無何,至齋門,門內杜不得入,心疑所作,乃逾垝坦,則室門已閉。躡足而窗窺之,見一獰鬼,面翠色,齒巉巉如鋸,鋪人皮於榻上,執彩筆而繪之。已而擲筆,舉皮如振衣狀,披於身,遂化為女子。睹此狀,大懼,獸伏而出。急追道士,不知所往。遍跡之,遇於野,長跪求救,請遣除之。道士曰:“此物亦良苦,甫能覓代者,予亦不忍傷其生。”乃以蠅拂授生,令掛寢門。臨別約會於青帝廟。生歸,不敢入齋,乃寢內室,懸拂焉。一更許,聞門外戢戢有聲,自不敢窺,使妻窺之。但見女子來,望拂子不敢進,立而切齒,良久乃去。少時復來,罵曰:“道士嚇我,終不然,寧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壞寢門而入,徑登生牀,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妻號。婢入燭之,生已死,腔血狼藉。陳駭涕不敢聲。

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怒曰:“我固憐之,鬼子乃敢爾!”即從生弟來。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曰:“幸遁未遠。”問:“南院誰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道士曰:“現在君所。”二郎愕然,以為未有。道士問曰:“曾否有不識者一人來?”答曰:“僕早赴青帝廟,良不知,當歸問之。”去少頃而返,曰:“果有之,晨間一嫗來,欲傭為僕家操作,室人止之,尚在也。”道士曰:“即是物矣。”遂與俱往。仗木劍立庭心,呼曰:“孽鬼!償我拂子來!”嫗在室,惶遽無色,出門欲遁,道士逐擊之。嫗僕,人皮劃然而脱,化為厲鬼,卧嗥如豬。道士以木劍梟其首。身變作濃煙,匝地作堆。道士出一葫蘆,拔其塞,置煙中,飀飀然如口吸氣,瞬息煙盡。道士塞口入囊。共視人皮,眉目手足,無不備具。道士卷之,如卷畫軸聲,亦囊之,乃別欲去。

陳氏拜迎於門,哭求回生之法。道士謝不能。陳益悲,伏地不起。道士沉思曰:“我術淺,誠不能起死。我指一人或能之。”問:“何人?”曰:“市上有瘋者,時卧糞土中,試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二郎亦習知之,乃別道士,與嫂俱往。見乞人顛歌道上,鼻涕三尺,穢不可近。陳膝行而前。乞人笑曰:“佳人愛我乎?”陳告以故。又大笑曰:“人盡夫也,活之何為!”陳固哀之。乃曰:“異哉!人死而乞活於我,我閻羅耶?”怒以杖擊陳,陳忍痛受之。市人漸集如堵。乞人咯痰唾盈把,舉向陳吻曰:“食之!”陳紅漲於面,有難色;既思道士之囑,遂強啖焉。覺入喉中,硬如團絮,格格而下,停結胸間。乞人大笑曰:“佳人愛我哉!”遂起,行已不顧。尾之,入於廟中。迫而求之,不知所在,前後冥搜,殊無端兆,慚恨而歸。既悼夫亡之慘,又悔食唾之羞,俯仰哀啼,但願即死。方欲展血斂屍,家人佇望,無敢近者。陳抱屍收腸,且理且哭。哭極聲嘶,頓欲嘔,覺鬲中結物,突奔而出,不及回首,已落腔中。驚而視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猶躍,熱氣騰蒸如煙然。大異之。急以兩手合腔,極力抱擠。少懈,則氣氤氲自縫中出,乃裂綹帛急束之。以手撫屍,漸温,覆以衾裯。中夜啟視,有鼻息矣。天明竟活。為言:“恍惚若夢,但覺腹隱痛耳。”視破處,痂結如錢,尋愈。異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為妄。然愛人之色而漁之,妻亦將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還,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哀哉!”

文言文小故事7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説到喝酒,不能不提劉伶。劉伶酒癮特別重,跟他老婆要酒喝。老婆把酒倒了,酒瓶子砸了,哭着求他,説你喝酒太多,不是養生的辦法,一定戒酒才對。劉伶説,好好好,我自己戒不了,只有在神仙面前賭咒發誓才能行。快準備酒肉祭祀神仙吧。結果劉伶在神仙面前扯了一圈淡,把祭神的酒肉消滅掉了。

文言文小故事8

義士趙良

「原文」

趙良者,燕人也。漂泊江湖,疾惡如仇。一日,途經謝莊,聞有哭聲,遂疾步入茅舍,見一少女蓬頭垢面,哀甚。義士詢之,乃知為某村二惡少所凌也,痛不欲生。義士怒不可遏(è,控制),徑自詣(yì)某村,索二惡少,責之曰:“汝等何故凌無辜少女?”一惡少虎視眈眈曰:“何預爾事?”義士瞋(chēn)目(瞪大眼睛)斥之:“汝非人也,但(只是)禽獸耳!”未及惡少出劍,義士之白刃已入其胸,立僕。一惡少伏地求恕,義士斬其耳以示眾,儆(jǐng,警告)其不得為非作歹也。

「翻譯」

趙良,是河北一帶的人。在江湖上漂泊,疾惡如仇。一天,路過謝莊,聽到哭聲,就快步進入茅草屋裏,看見一個女孩蓬頭垢面 ,看起來非常悲傷。趙良問她怎麼了,得知她是被某村兩個惡少欺負侮辱,痛不欲生。趙良怒不可遏,徑直到了那個村莊,尋找到了那兩個惡少,責問他們:“你們為什麼欺凌、侮辱沒有過錯的女孩?”一個惡少虎視眈眈地説:“關你什麼事啊?”趙良瞪大眼睛罵道:"你不是人,只是只禽獸。”還沒等惡少把劍拔出來,趙良的白劍已經插進了他的心臟,立刻倒地了。另一個惡少跪地求饒。趙良就割下惡少的耳朵以警戒眾人,並警告他以後不能再為非作歹了!

張佐治遇蛙

「原文」

金華郡守張佐治至一處,見蛙無數,夾道鳴噪,皆昂首若有訴。佐治異之,下車步視,而蛙皆蹦跳為前導。至田間,三尸疊焉。公有力,手挈二屍起,其下一屍微動,以湯灌之,未幾復甦。曰:“我商也,道見二人肩兩筐適市,皆蛙也,購以放生。二人復曰:‘此皆淺水,雖放,後必為人所獲;前有清淵,乃放生池也。’吾從之至此,不意揮斤,遂被害。二僕隨後不遠,腰纏百金,必為二人誘至此,並殺而奪金也。”張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獲。一訊即吐實,罪死,所奪之金歸商。

「譯文」

金華縣的長官張佐治到一個地方,看見有許多青蛙在道路旁鳴叫,而且一隻只都昂着頭,像有冤要説似的。張佐治覺得很奇怪,便下車步行,邊走邊察看,青蛙見他下了車,於是又蹦跳到他的面前為他引路。一直走到了一田邊,只看見三具屍體疊在一起。張佐治用手提起上面兩具屍體,發現最下面那具屍體還在顫動,於是餵給那人熱水喝。不一會兒那人醒了,便講起了經過:“我是名商人,在向集市路上遇見兩個人的肩上揹着籮筐,筐中有青蛙,都在哀鳴着。於是我便買下了青蛙把它們全放生了。那兩個賣蛙的人説:‘這裏水很淺,即使你把青蛙放生了,也會被別人捉住。前面有一潭水很深,是個放生池。’我於是便跟那兩人前往放生池。可誰能料想,那兩個人揮動斧頭,於是,我就被他們傷害了。我的僕人在我後面不遠,他們身上都帶着很多銀子,一定是那害我的人把僕人們引誘到這裏來,把他們殺死了,搶走了所有銀兩。”張佐治聽後立刻回縣裏,逮捕那殺人的兩人。不久,便人贓俱獲。經過審訊,那兩人都交代了犯罪的事實,判他們死罪,並將他們搶奪的錢財歸還給商人。

硯眼

「原文」

明有陸公廬峯者,於京城待用。嘗於市遇一佳硯,議價未定。既還邸,使門人往,以一金易歸。門人持硯歸,公訝其不類。門人堅證其是。公曰:“向觀硯有鴝鵒眼,今何無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遇石工,幸有餘銀,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蓋此硯佳於鴝鵒眼也。

「譯文」

明朝有一位叫陸廬峯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經在集市上遇到一塊上好的硯台,價格有爭議沒有定。到了邸府後,讓僕人前往,用一兩銀把硯台買回來。僕人拿着硯台回來了,陸廬峯覺得它不像原來的硯台而感到驚訝。僕人堅持説就是這個硯台。陸廬峯説:“先前的硯台有個‘八哥眼’,為什麼現在沒有了?”僕人回答説:“我嫌棄它有一點凸,路上遇見石工,幸虧有剩餘的銀兩,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陸廬峯大為惋惜。

文言文小故事9

魏武捉刀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崔琰)代,帝自捉刀立牀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牀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譯文:

武帝將要會見匈奴使臣,認為自己形象醜陋,不能夠威懾遠方的國家,讓崔季珪代替,魏武帝親自舉着刀站在牀邊。見面完畢以後,讓間諜問(匈奴使臣)“魏王怎麼樣?”使臣回答“魏王風雅威望不同常人,但牀邊舉着刀的那個人,才是真英雄。”魏武帝聽到之後,派人追殺這個使臣。

先主念張飛

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飛猶不悛。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

臨發,其帳下將張達、範強殺之,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飛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飛死矣。”追諡飛曰桓侯。

譯文:

先前,張飛雄壯威猛,比關羽稍差。魏的謀臣程昱等人都稱關羽、張飛可以敵萬人。關羽善待士卒,但是面對名士卻十分倨傲,張飛崇敬有才能的名人而對部下十分粗暴。劉備經常告戒張飛,你用刑和殺人過於嚴厲,又經常鞭打部下,且對這些部下繼續使用,讓他們留在你的`身邊,這種做法會引起禍端。張飛沒有聽取這個意見。劉備起兵攻打東吳,張飛應率領萬人,從閬中而行,與劉備會師江州。

出發前,張飛手下的將領張達和範疆將張飛殺死,拿着張飛的頭順水而下,投降孫權。張飛軍營的都督將這件事表奏給劉備,劉備聽説張飛軍營的都督有表送來,就説,噫!一定是張飛死了。張飛被追諡為桓侯。

孫堅死於峴山

初平三年,術使堅徵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兄子賁,帥將士眾就術。術復表賁為豫州刺史。

堅四子:策、權、翊、匡。權既稱尊號,諡堅曰武烈皇帝。

譯文:初平三年(192),袁術派孫堅出征荊州攻打劉表。劉表派黃祖在樊、鄧一帶迎擊。孫堅擊敗黃祖,追過漢水,於是包圍了襄陽,孫堅單身匹馬登上峴山,被黃祖的軍士用箭射死。孫堅的侄兒孫賁,率領將士投奔袁術,袁術又上表,推薦孫賁為豫州刺史。

孫堅有四個兒子: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權稱帝登基後,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

虎求百獸

原文:荊宣王問羣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羣臣莫對。

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裏,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於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譯文:楚宣王問羣臣,説:“我聽説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嗎?”羣臣無人回答。

江乙回答説:“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找到了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説:‘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羣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這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羣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就和狐狸同行,羣獸見了它們,都紛紛逃奔。老虎不明白羣獸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卻以為是害怕狐狸。

現在大王的國土方圓五千裏,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這就像羣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馬肝峽

十二日,過東靈灘,入馬肝峽。石壁高絕處,有石下垂如肝,故以名①峽。其傍②又有獅子巖,巖中有一小石,蹲踞(jù)張頤(yí),碧草被之,正如一青獅子。微泉泠冷(líng),自巖中出,舟行急,不能取嘗,當亦佳泉也。溪上又有一峯孤起,秀麗略如小孤山。晚抵新灘,登岸宿新安驛。夜雪。

——(選自《陸游集·入蜀記》)

譯文

十二日,經過東靈灘,進入馬肝峽。在石壁極高的地方,有一塊像馬肝的石頭垂下來,所以就用它來命名這個峽谷。在它旁邊又有獅子巖,獅子巖的中央有一塊小石頭,蹲着張開下頜,表面上長滿了綠草,真像一頭青獅子。又有細泉發出泠泠的聲音,從巖石中流出,船走得很急,不能夠去取泉水來品嚐,想來泉水也是不錯的。溪流上又有一座孤峯拔地而起,清秀美麗略像小孤山。晚上到達新灘,登上岸留宿在新安驛站。夜裏下起了大雪。

文言文小故事10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註釋】

祠(cí):春祭。

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

舍人:古代王公貴族手下的辦事人員。

相謂:互相商量。

引酒:拿過酒杯。引,取過來。

且:將要。

固:本來。

子:對人的`尊稱。

安:怎麼。

遂:就。

亡:失去。

【解釋】

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二》。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反而有害無益,徒勞無功。

文言文小故事11

和嶠性至儉,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與不過數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將少年能食之者,持斧詣園,飽共啖畢,伐之,送一車枝與和公。問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而已。

説起李子,和嶠和大人也摳門。他家也有好李子,王武子(一個壕,壕到用錢匝牆的.那種)問他要,他就給人幾十個。王武子心想,我這麼壕,好容易跟你張個嘴,你這看不起人啊。就帶了幾個大小夥子,跑到和大人的李子園,把李子吃光了,還把李子樹砍了,給和大人寄過去一堆樹枝,還嘲諷一番。這故事把和大人換成鎮元大仙,把王武子換成孫猴子,就是一出我們很熟的好戲。

文言文小故事12

「 原文: 」

粵中莊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於將軍署之內宅,莊直入索取。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進。將軍方與客對弈,見其神格非凡,遽詰之曰:“童子何來?”莊以實對。將軍曰:“汝曾讀書否?曾屬對否?”莊曰:“對,小事耳,何難之有!”將軍曰:“能對幾字?”莊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將軍以其言之大而誇也,因指廳事所張畫幅而命之對曰“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曰:“即此間一局棋,便可對矣。”應聲雲:“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譯文:

粵中部的莊有恭,幼年既有神童的名聲。(他的)家在鎮粵將軍署旁邊,有一次放風箏玩耍,(風箏)恰好落到將軍署的內院中,莊有恭直接進入要求歸還。所有衙役都認為他歲數小而忽略了他,沒有來得及阻擋他進入。將軍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狀態與眾不同,急促喝問他説:“小孩從哪來的.?”莊有恭實話回答。將軍説:“你讀書了沒有?曾經學過對對子嗎?”莊有恭回答説:“對子,小意思了,那有什麼難的!” 將軍問:“能對幾個字的對子?”莊有恭回答:“一個字能對,一百個字也能對。”將軍以為他在吹牛,於是就指着廳裏張貼的畫讓他做對子,説:“舊畫一堂,龍不吟,虎不嘯,花不聞香鳥不叫,見此小子可笑可笑。”莊有恭説:“就是這裏一盤棋,便可以對呀。”應聲對道:“殘棋半局,車無輪,馬無鞍,炮無煙火卒無糧,喝聲將軍提防提防。”

文言文小故事13

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出自《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成語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樑勸他説:“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個向北走卻要去楚國的人,我告訴他説:“你的方向錯了!”

他卻回答我説:“沒關係,我的馬跑得很快!”這位馬車伕駕車技術非常高明,但是他這樣走下去,只會離楚國越來越遠而已。現在,大王仗着強勢想稱霸,你越是這樣做,離稱霸的.目的就越遠,和那個想到楚國去,反而往北走的人一樣。”魏王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最後終於放棄攻打趙國的計劃。

文言文小故事14

把自己家裏的破掃帚當成寶貝。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很珍惜。出自漢·劉珍《東觀漢記·光武帝紀》和陸游的《秋思》詩。

成語傅毅和班固兩人文才相當,難分伯仲,然而班固心高氣傲,輕視傅毅,他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説:“傅武仲(傅毅)因為能寫文章當了蘭台令史的官職,(但是卻)下筆千言,不知所指。” 但凡人總是善於看到自己的優點,然而文章不是隻有一種體裁,很少有人各種體裁都擅長的,因此各人總是以自己所擅長的'輕視別人所不擅長的,鄉里俗話説:“家中有一把破掃帚,也會看它價值千金。”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文言文小故事15

原文:

秀才何嶽,號畏齋。曾夜行拾得銀貳百餘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早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慾分數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金乎?”其人感謝而去。又嘗教書於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於畏齋,中有數百金,曰:“俟他日來取。”去數年,絕無音信,聞其侄以他事南來,非取箱也。因託以寄去。夫畏齋一窮秀才也,拾金而還,暫猶可勉;寄金數年,略不動心,此其過人也遠矣。

譯文:

秀才何嶽,自號畏齋,曾經在夜晚走路時撿到200餘兩白銀,但是不敢和家人説起這件事,擔心家人勸他留下這筆錢。第二天早晨,他攜帶着銀子來到他撿到錢的地方,看到有一個人正在尋找,便上前問他,回答的數目與封存的標記都與他撿到的相符合。那人想從中取出一部分錢作為酬謝,何嶽説:“撿到錢而沒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東西了,(我連這寫都不要),又怎麼會貪圖這些錢呢?”那人拜謝而走。他又曾經在做官的人家中教書,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將一個箱子寄放在何嶽那裏,裏面有金數百兩,(官吏)説:“等到他日我回來再來取。”,去了許多年,沒有一點音信,(後來)聽説官吏的侄子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並非取箱子。(何嶽)得以託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帶回官吏那兒。秀才何嶽,只是一個窮書生而已,撿到錢歸還,短時期內還可以勉勵自己不起貪心;金錢寄放在他那數年卻一點也不動心,憑着一點就可以看出他遠過與常人。

道理:

拾金不昧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文中敍述了窮秀才何嶽兩次還金的故事,表現了何嶽的高尚品格,至今仍有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