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詩詞歌賦 > 文言文 > 神筆胡應麟文言文翻譯

神筆胡應麟文言文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12W 次

胡應麟明朝著名學者、詩人和文藝批評家。他在文獻學、史學、詩學、小説及戲劇學方面都有突出成就。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神筆胡應麟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神筆胡應麟文言文翻譯

神筆胡應麟原文

明人胡應麟,字元瑞,蘭溪人。以書名世,非酒酣與極快。不一臨池。醉時,多不用筆書。其法,愈醉愈妙。人來索書者,會其醉磨墨汁數升,傾向池間。元瑞或自其法,或濡其臂,即耳與鼻,皆能運動作書。書成,人以為神筆。《循吏孫叔敖》:世人之事君者,皆以孫叔敖之遇楚莊王為幸,自有道者論之則不然,此楚國之幸。楚莊王好周遊田獵,馳騁弋射,歡樂無遺,盡傅其境內之勞與諸侯之憂於孫叔敖。孫叔敖日夜不息,不得以便生為故,故使莊王功跡著乎竹帛,傳乎後世。

神筆胡應麟翻譯

明朝人胡應麟,字元瑞,是蘭溪人。以書法聞名於世。不是快酒醉和極其快活,不臨近墨池。醉的時候,大多不用筆寫字。他的書法。越是醉了越有妙處。有人來索要書法的人。碰到他醉的時候,磨幾升墨。都倒到墨池。元瑞或者用自己的書法,或把胳膊弄濕,即使耳朵,鼻子都能運作寫字。書法好了之後,人們都以為是神人之筆

逃跑的官孫叔敖。世上人輔佐君王的人,都認為孫叔敖的碰到楚莊王作為幸運,有自己道理的人討論它就不是這樣,這是楚國的幸運。楚莊王喜好周遊打獵。跑馬舉戈射箭。歡樂之事沒有遺漏的,把所有他盡境內的勞作,和其他諸侯的憂慮都付給孫叔敖。孫叔敖日夜不休息。不得以便生(什麼意思不太明白)作為理由,所以使莊王的`功績寫在竹簡絲帛上,傳到後世。

胡應麟生平簡介

胡應麟,父僖,歷官刑部主事、湖廣參議、雲南僉事。5歲讀書成誦,9歲從鄉間塾師習經學,特愛古文辭。稍長,能撰各體詩篇。16歲入庠為秀才。明萬曆四年(1576)鄉試中舉。會試不第。曾隨父北上南下,沿途吟詠,見者激賞。所交皆海內賢士豪傑。大司空朱衡過蘭江,求與晤面,泊舟三日以待。應麟感而見之,賦《崑崙行》680言答謝。朱衡稱之為“天下奇才”。時王世貞執詞壇牛耳,對其推崇備至,列為暮年所交五子之一。世貞卒,乃入戲曲家汪道昆主持的白榆社。道昆卒,即主持詞壇,大江以南皆翕然宗之。性孤介,厭薄榮利,自負甚高。晚年益肆力於學。於縣城內思親橋畔築室號“二酉山房”,藏書4萬餘卷,專事著述。詩文主張復古模擬,後由重視格調轉向於神韻。

代表作品

胡應麟最為著名的著作是《詩藪》,共20卷,分內外兩編。內編是分體總論,外編(包括雜編與續編)則是自周至明,依時代為序,對作家、作品進行評論。《詩藪》頗為完整、系統地表述了作者的詩學思想,遠遠超越了詩話發展前期的那種隨筆、散論的性質,是集本體建構和作家作品批評為一體的詩學專論。胡應麟篤信嚴羽之主張,卻不墨守嚴氏針對”以議論為詩”、“以文字為詩”、“以才學為詩”之弊病,而把詩歌與禪宗聯繫説詩之法,其説詩比較切實,在於其對用事之探討,形獨特且系統之看法。胡應麟論詩,從方法論上受嚴羽之影響。運用此種方法,糾偏黃庭堅之“脱胎換骨”、“點鐵成金”,得出全新之結論。綜其《詩藪》全篇,可見胡應麟有關“用事”完整理論體系由以下三個方面構成:

1、除以情景為詩歌模寫之對象,用事亦另一之重要手段。

2、指出宋、明人在用事上之偏差失誤,將情、景、事三者聯繫,並統攝在“工”、“巧”下論述,以”風調”、“神韻”為用事之極致標準。

3、論“用事”貴淺顯、易懂,或用句,或用意,鹹臻化境;或減字,或添字,並無礙事。

其他著作有《少室山房筆叢正集》、《少室山房類稿》等37種34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