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憶劉半農君-短文閲讀

憶劉半農君-短文閲讀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2.98W 次

這是小峯出給我的一個題目。

憶劉半農君-短文閲讀

這題目並不出得過分。半農去世,我是應該哀悼的,因為他也是我的老 朋友。但是,這是十來年前的話了,現在呢,可難説得很。

我已經忘記了怎麼和他初次會面,以及他怎麼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後,由蔡孑民先生或陳獨秀先生去請來的,到了之後,當然更是《新青年》裏的一個戰士。他活潑,勇敢,很打了幾次大仗。譬如罷,答王敬軒的雙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創造,就都是的。這兩件,現在看起來,自然是瑣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單是提倡新式標點,就會有一大羣人“若喪考妣”,恨不得“食肉寢皮”的時候,所以的確是“大仗”。現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約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單是剪下辮子就會坐牢或殺 頭的了。然而這曾經是事實。

但半農的活潑,有時頗近於草率,勇敢也有失之無謀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襲擊敵人的時候,他還是好夥伴,進行之際,心口並不相應,或者暗暗的給你一刀,他是決不會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為沒有算好的緣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開一次編輯會,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時最惹我注意的是陳獨秀和胡適之。假如將韜略比作一間倉庫罷,獨秀先生的是外面豎一面大旗,大書道:“內皆武器,來者小心!”但那門卻開着的,裏面有幾枝槍,幾把刀,一目瞭然,用不着提防。適之先生的是緊緊的關着門,門上粘一條小紙條道:“內無武器,請勿疑慮。”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這樣的人——有時總不免要側着頭想一想。半農卻是令人不覺其有“武庫”的一個人,所以我佩服陳胡,卻親近半農。

所謂親近,不過是多談閒天,一多談,就露出了缺點。幾乎有一年多,他沒有消失掉從上海帶來的才子必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豔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給我們罵掉了。但他好像到處都這麼的亂説,使有些“學者”皺眉。有時候,連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於寫稿,但試去看舊報去,很有幾期是沒有他的。那些 人們批評他的為人,是:淺。

不錯,半農確是淺。但他的淺,卻如一條清溪,澄澈見底,縱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體的清。倘使裝的是爛泥,一時就看不出它的深淺來了;如果是爛泥的深淵呢,那就更不如淺一點的好。

但這些背後的批評,大約是很傷了半農的心的,他的到法國留學,我疑心大半就為此。我最懶於通信,從此我們就疏遠起來了。他回來時,我才知道他在外國鈔古書,後來也要標點《何典》,我那時還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説了幾句老實話,事後,才知道半農頗不高興了,“駟不及舌”,也沒有法子。另外還有一回關於《語絲》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會上見過一回面,那時候,我們幾乎已經無話可談了。

近幾年,半農漸漸的據了要津,我也漸漸的更將他忘卻;但從報章上看見他禁稱“蜜斯”之類,卻很起了反感:我以為這些事情是不必半農來做的。從去年來,又看見他不斷的做打油詩,弄爛古文2,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長歎。我想,假如見面,而我還以老朋友自居,不給一個“今天天氣……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許會弄到衝突的罷。

不過,半農的.忠厚,是還使我感動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後來有人通知我,半農是要來看我的,有誰恐嚇了他一下,不敢來了。這使我很慚愧,因為我到北平後,實在未曾有過訪問半農的心思。

現在他死去了,我對於他的感情,和他生時也並無變化。我愛十年前的半農,而憎惡他的近幾年。這憎惡是朋友的憎惡,因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農,他的為戰士,即使“淺”罷,卻於中國更為有益。我願以憤火照出他的戰績,免使一羣陷沙鬼將他先前的光榮和死屍一同拖入爛泥的深淵。

八月一日。

注:⑴1928年魯迅任《語絲》主編期間,選登了一篇讀者來信。這封信糾正了劉半農發表在該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個史實性錯誤。(2)指劉半農於1933年到1934年間發表於《論語》《人世間》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詩集》和《雙鳳凰磚齋小品文》等 17.從“去年來,又看見他不斷的做打油詩,弄爛古文”一句中,作者為什麼在“古文”前用“弄”字和“爛”字?請從字義與情感兩個方面分析(4分)

答:(1)“弄”是“寫”的意思,還有“玩弄”(遊戲)的含義,“爛”是“陳舊”的意思。(2)從前劉半農投身文學革命,提倡寫白話文,是一名勇敢的戰士“五四”退潮後,思想發生了變化,日益走向保守,寫古文是其表現之一,魯迅用這兩個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語,是要表現對劉半農的批評。

18.從文章看,魯迅對有些人所批評的劉半農的“淺”持什麼態度(4分)

答:(1)魯迅承認劉半農的確有淺的一面。(2)魯迅認為劉半家坦誠、真率,雖然淺,卻淺得清澈。(3)魯迅覺得,作為一個戰士,劉半農的淺是可以原諒的,因為那是前進中的淺。

19.請根據原文概括魯迅與劉半農之間的關係由親到疏的原因(4分)

答:(1)劉半家出國留學,“我”懶於通信,從此兩人疏遠起來。(2)魯迅在《何典》序文中説了“老實話”,又在《語絲》上發表了指出劉半農錯誤的讀者來信,使劉半農感到不快。(3)劉半農後來“據了要津”,也影響了兩人的關係(4)“五四”退潮後,劉半農思想發生了變化,這是兩個疏遠的最根本原因。

20.聯繫最後一段,談談你對“這憎惡是朋友的憎惡”一句的理解(5分)

答:(1)“這憎惡”是魯迅從朋友立場出發所產生的一種情感,是他對劉半農關切的另一種表現形式。(2)魯迅是站在“於中國更為有益”的高度來要求劉半農的,他認為劉半農應該始終做一個戰士。(3)寫“憎惡”劉半農的近幾年,是為了肯定與突出他過去的戰績,以免“陷沙鬼將他先前的光榮和死屍一同拖入爛泥的深淵”。